|
|
拉丁名:tetraena mongolica maxim.
中文名:四合木(油柴)
拉丁科:zygophyllaceae
中文科名:蒺藜科
保护级别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
|
分布: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伊克昭盟鄂托克旗、杭锦旗及巴彦淖尔盟磴口县。据称,四合木在世界范围内仅零星散见于俄罗斯、乌克兰部分地区,集中连片生长的四合木仅存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北街街道)最北端的麻黄沟周围,因此,在宁夏境内也有相应的四合木保护区。
稀有种。本种又名油柴,为内蒙古鄂尔多斯西北部及阿拉善东善东缘所特有,为该地区的建群种之一。四合木极易燃烧,即使是在新鲜状态时,火力也很旺。长期以来,当地群众用作燃烧料,一些地方工业(如烧砖、烧石灰、炼焦)亦用它作引火用柴。因此,遭到极大的破坏,其分布面积已日益缩小,处于濒危状态。
生于海拔1000--1300米。 |
|
四合木属 落叶小灌木,一般高30-50厘米,多分枝,叶子圆润、绿色欲滴,根节上生有白色的毛根,有光泽或柔毛,叶片毛绒绒、圆乎乎,象它这样“熊猫般可爱”的长相在荒原上可算得上是植物中的“美人”。1-2年生枝灰黄色或黄褐色,密被白色丁字毛。偶数羽状复叶,在长枝上对生,在短枝上簇生;小叶2,无柄,着生在极短的叶轴上,肉质,倒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两面具毛,长3一8毫米,先端具突尖,基部楔形,全缘;托叶膜质。花两性,单生叶腋或1-2朵生于短枝上;萼片4,长圆形,长约3毫米,被丁字毛,宿存;花辨4,白色或淡黄白色,倒卵形,长约4毫米,基部具爪;雄蕊8,2输排列,外轮4枚较短,内轮4枚较长,花丝基部有膜质附属物;具花盘;心皮4,子房4深裂,被毛,花柱单一,丝状,着生于4深裂子房的基部。蒴果4深裂,每裂瓣微弯曲,长5-7毫米,宽2一3毫米,内具1粒种子,熟时黄色;种子无胚乳。 |
生态和生物学特征 Ecological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
分布区的气候特征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的大陆性强烈。年均温为9℃左右,极端最高温达39℃,极端最低温达-32℃,昼夜温差悬殊。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为150毫米左右,多集中在 6、7、8月,蒸发量远远超过降水量。油柴为强旱生小灌木,是草原化荒漠的建群种之一。根系非常发达,多生于石质低山、砂砾质高平原及山前洪积扇等地,地表具石砾或覆沙,基岩为砂岩,土壤为灰漠土。在油柴荒漠中,主要的伴生植物有黄花红沙 reaumuria trigyna maxim.、红沙 r. soongorica (pall.) maxim.、珍珠猪毛菜 salsola passerina bunge、霸王 zygophyllum xanthoxylum (bunge) maxim.等。花期5--6月,果期8--9月。 |
|
油柴是残遗种,为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属于蒺藜科,但其形态特征与主产南美洲的金虎尾科malpighiaceae近缘,这反映出它与古地中海植物区系成分的联系,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另外,油柴还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由于四合木的正常开花率只有11%,能顺得结出种子并萌发成功的只有1%,再加上当地的大量工厂的严重污染给四合木的致命性伤害。
四合木是一种7000万年前与恐龙同时代的植物,起源于古地中海植物区系,它的分布区是亚洲一批古老残遗植物的避难所。世界上称其为“植物大熊猫”,全世界目前仅存有一万公顷左右。四合木适应于沙石土壤结构中生存。中国的四合木植物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巴彦淖尔盟磴口县周围。是中国特有孑遗单种属植物,草原化荒漠的群种之一,为强旱生植物。是最具代表性的古老残遗濒危珍稀植物,被学术界评价为亚洲中部漠区的特征属,被誉为植物的“活化石”和植物中的“大熊猫”。其分布范围非常狭窄,在世界范围内零星散见于俄罗斯、乌克兰部分地区,集中连片生长的四合木仅存于石嘴山区最北端麻黄沟周围。
专家认为,四合木还有许多待解之谜,它富集钙、镁、钾磷、铁等微量无素,含有生物碱、黄酮类、有机酸类、酚性化合物、油脂等,中科院专家认为在植物增强生命力、抗旱、医学临床方面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更多的特征有待进一步研究。四合木的开花期为每年的5至6月,7至9月结出果实,从而实现种群的繁殖与更新。起初,由于刚砍下的新鲜植株也很易燃烧,当地牧民称其为“油柴”或“四翅油葫芦”,用来烧火,当他们意识到四合木的价值后,纷纷偷采到家中培植,奇怪的是在荒郊野外风吹雨打却能茁壮成长的四合木,一旦离开天然环境,竟无法存活。 |
|
在油柴分布的地区,当地政府及林业部门已制订了保护植被的有关条例,严禁开荒及乱砍乱挖作燃料。此外,还组织了保护植被的专业队。采取这些措施后,对当地植被的保护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以油柴作燃料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因此,建议在集中分布的产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将油柴这一珍稀植物保护起来,并对其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扩大种植。 |
栽培要点 Cultivation Techniques |
用种子繁殖。 |
|
四合木(TetraenamongolicaMaxim),蒺藜科,属落叶小灌木,草原化荒漠化强旱生植物,是1.4亿年前古地中海孑遗种。全世界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乌海市及周边地区,多生于石质低山,沙砾质高平原及山前洪积扇等地,目前仅存有1万公顷左右,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世界上称其为“植物大熊猫”。四合木的主要分布地乌海地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大陆性气候强烈,年均降雨仅150毫米左右,地下水位很低,植物种类很少,四合木能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存活东至今,堪称奇迹。 |
|
牧草科名蒺藜科
牧草科拉丁名Zygophyllaceae
牧草科英文名Caltrop Family
牧草属名四合木属
牧草属拉丁名Tetraena Maxim.
牧草属英文名Tetraena
天然牧草四合木
牧草学名Tetraena mongolica Maxim.
牧草英文名Mongolian Tetraena
牧草图片
地理分布四合木(别名油柴、四翅)分布区甚小,由中国内蒙古杭锦旗西部至乌海市黄河两岸到宁夏石嘴山一带,以及贺兰山北部低山。为该区特有种。
形态特征小灌木。高40~60厘米。由基部多分枝,弯曲;老枝黑紫色或棕红色,皮光滑,有光泽,一年生枝黄白色,被叉状毛。托叶卵形、膜质;叶在老枝上近簇生,在一年生枝上2片,近无柄,倒披针形,长5~7毫米,宽2~3毫米,先端锐尖,有短刺尖,两面密被伏生叉状毛,呈灰绿色。花1~2朵着生于短枝上;萼片4,长约3毫米;花瓣4,白色,长约3毫米;雄蕊8,长于花瓣。分果4瓣裂,果瓣长卵形或新月形,两侧扁,歪斜,长约6毫米,被叉状毛。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四合木为一种较低矮、强烈分枝的小灌木。木质坚硬而脆,生长21年的枝条其半径只有4.4毫米粗。因它很耐烧,群众称它为“油柴”。叶为肉质,丰富,同枝条一起构成较紧密的株丛。4月萌发,6月开花,7~8月结果,9月种子成熟,9月末果落,叶始变黄。四合木为一种强旱生植物,只生于草原化荒漠区。从它的极狭小的分布区看,区内温度条件均高于其周围地区,分布区内≥10℃活动积温均在3000℃以上,接近于暖温型气候,而分布区周围则是中温气候。说明四合木在其进化过程中,除适应了冬季的严寒外,又保留了它的古地中海南岸热带成分孑遗种的趋温特性。它常生长于多石和多碎石的漠钙土上,生境的土壤干燥、瘠薄,据一个土样分析,0~24厘米土层中有机质含量只有0.34%左右。四合木是我国阿拉善草原化荒漠植被的建群种之一,也作为优势种或伴生种出现。
饲用价值四合木的适口性较低,骆驼采食,羊采食较少,马和牛不食。四合木为建群种或优势种的草地,其风干物产量为每公顷105~690千克,其中四合木产量为22.5~307.5千克。从它的化学成分看,无氮浸出物甚丰富,尤以灰分较一般植物丰富,其中钙多,磷偏低,而蛋白质含量较低,粗纤维也较一般植物低。总评,四合木为低等饲用植物。四合木本身虽饲用价值不高,但其群落中其他植物包括蓍状亚菊、几种小针茅、无芒隐子草等均为饲用价值较高的植物,这就提高了四合木草地的利用价值。四合木是现存数量很少的珍稀植物,十分宝贵,已被国家列为“稀有”类、二级保护植物。但由于它又是一种很好的薪柴,现在资源仍在不断减少中,有关部门必须重视并采取措施大大加强四合木资源的保护工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