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诺酮
目录
特点
  抗菌谱广,对革兰氏染色呈阴性杆菌活性较高,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德细菌也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无交叉耐药性;
  细菌对本类药物发生耐药突变的机率低,无质粒介导的耐药产生;
  在体内分布广,体内和组织种药物浓度高;
  口服吸收好,半衰期长,使用方便;
  与头孢菌素类药物相比,抗菌作用相似,但价格便宜;
  不良反应少,主要是胃肠道症状、中枢神经系统和一般变态反应。
主要类别
  喹诺酮按发明先后及其抗菌性能的不同,分为一、二、三代。
  第一代喹诺酮类,只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克雷伯杆菌、少部分变形杆菌有抗菌作用。具体品种有萘啶酸(Nalidixic acid)和吡咯酸(Piromidic acid)等,因疗效不佳现已少用。
  第二代喹诺酮类,在抗菌谱方面有所扩大,对肠杆菌属、枸橼酸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沙雷杆菌也有一定抗菌作用。吡哌酸是国内主要应用品种。此外尚有新[font104t_1.gif]■酸(Cinoxacin)和甲氧[font104t_2.gif]■喹酸(Miloxacin),在国外有生产。
  第三代喹诺酮类的抗菌谱进一步扩大,对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也有抗菌作用,对一些革兰阴性菌的抗菌作用则进一步加强。
  本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有:①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不适、疼痛等;②中枢反应:头痛、头晕、睡眠不良等,并可致精神症状;③由于本类药物可抑制γ-氨基丁酸(GABA)的作用,因此可诱发癫痫,有癫痫病史者慎用;④本类药物可影响软骨发育,孕妇、未成年儿童应慎用;⑤可产生结晶尿,尤其在碱性尿中更易发生;⑥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本类药物易致肝损害。
  本类药物的相互作用有:
  1.碱性药物、抗胆碱药、H2
  2.利福平(RNA合成抑制药)、氯霉素(蛋白质合成抑制药)均可使本类药物的作用降低,使萘啶酸和氟哌酸的作用完全消失,使氟哌酸和环丙氟哌酸的作用部分抵消。
  3.氟喹诺酮类抑制茶碱的代谢,与茶碱联合应用时,使茶碱的血药浓度升高,可出现茶碱的毒性反应,应予注意。
主要临床应用
  目前临床主要应用抗菌活性强、毒性低的氟喹诺酮第三、四代类药物
  1.泌尿生殖道感染
  2.肠道感染
  3.呼吸道感染
  4.骨骼系统感染
  5.皮肤软组织感染
  6.其他 pefloxacin可治疗化脓性脑膜炎和由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沙雷菌属所致的败血症。
相关词
药物医药药品西药
包含词
喹诺酮类氟喹诺酮喹诺酮类药
氢化喹诺酮氟喹诺酮类第四代喹诺酮
氟喹诺酮类药喹诺酮类-乙类喹诺酮类-甲类
第四代喹诺酮类喹诺酮类抗菌药氟喹诺酮类药物
萘啶酸及其他喹诺酮羧酸类6-羟基-3,4-二氢喹啉酮 N-甲基-4-羟基喹诺酮羟基-3二氢喹啉酮甲基-4羟基喹诺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