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唐山师范学院投诉电话 唐山市旅游投诉电话: 0315-2802355
河北省旅游投诉电话:0311-85814239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唐山师范学院是一所踏着新中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足迹,一步步开拓跋涉、继往开来,虽春秋欠富,却前程看好的新型本科院校。 1956年初创以来,六七十年代的风雨兼程,八九十年代的温煦积蓄,于世纪之交终获振翼鹏飞之机。经教育部批准,成为我省首批专科升格本科的高等师范院校。
学院半个世纪以来在为冀东乃至全省培养了 10万人才的基础上,目前正进行着二次创业,主动更新办学观念,全面增强办学实力,扎实提高办学质量,稳步提升办学层次,力求为本埠及省内外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学院依托唐山这座中国近代工业摇篮和当今河北经济首强城市的厚势,具有可以预期的良好发展前景。学院新校区地处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规划占地近千亩,是唐山市规划最合理,校园面积最规范的本科院校,第二期工程完成后,总建筑面积将达到 26万平方米,招生能力将逾万,拥有100万册藏书的图书馆及资料检索中心,5000人容量的多媒体教室群落,25000平米设备齐全、现代化的实验场所,3000平米的学生活动中心。
目前学院设立 13个系、开设27个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教育学,法学,管理学,历史学6大学科门类,并设1所二级国际学院,3所分校(初等教育学院、滦州分校和玉田分校),1所附属高中(唐山八中),拥有覆盖唐山市的数十处从幼教到高中的教育实习基地,同时设有教育科学研究所、图书信息中心、网络中心、计算机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文学与戏曲研究所、学报编辑部。唐山师范学院学报为省级优秀学报面向全国发行。
学院目前面向河北省、辐射全国招生。现有本专科在校生 14137人,各类成人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学员10000多人。
学院教学实力雄厚,人才群体优势日渐提升。全院有教职工 813人,专任教师588名,其中教授49人、副教授195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208人,还有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的外教长期执教。拥有一批在全省同类院校中领先的学科和知名的学术带头人。语文教学论的研究成就显著,系列教材获教育部优秀教材奖;文学理论研究的某些领域处全省领先水平,《现实主义冲击波》等学术成果,连续获全国文联大奖和省级奖;生物工程领域的农业科技攻关项目“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获省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有的年轻教师入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
近三年来,全院教师公开发表的 860余篇论文,-核心期刊发表率占四分之一以上,多篇被sci、ei索引收录。
升本五年来,学院紧紧围绕本科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推进系统化建设,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本着“强基础,宽专业,重实践,高素质”的理念,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办学格局,努力建设让学生、家长、用人单位、政府、社会“五满意”的新型高校。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毕业生保持了较强的适应性与竞争力。 几年来,本、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保持和超过了 75%和7 0%的较高水平。各专业英语四级考试合格率高于全国同类院校平均水平的20%;全院 本科生考研率达18.79%,并涌现出同一宿舍成员全部考取研究生的校园佳话。
学院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在省市同类高校中表现出了强盛、活跃、健康的势头。学生剧社的剧目在河北高校中独家入围,参加全国大学生戏剧节进京展演并获得成功;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一举摘得全国“挑战杯”三等奖;学生数学建模比赛连年获得省一、二、三等奖;全国电视主持新星大赛中力拔头筹荣获一等奖。
如今,唐山师范学院这艘壮木新芽、夙鹰添羽的文化教育方舟,正乘着新世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季风,广招水手,勇鼓风帆,揽载愿意与之同舟共济的弄潮儿,找准自己的航位,迸发蕴藉的潜能,并栌倍速前行,满怀信心地驶向理想的彼岸。
唐山师范学院作为冀东重镇的文化园府,依凭其近邻京津、信息畅达的地缘优势;广揽贤能、富聚活力的兼容胸怀;瞄准前沿、面向未来,正理窠蕴煦,全方位迎候着四面八方的雏燕新鹰来此孵化、成长,以待蓄势高飞。 |
|
唐山师范学院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唐山是中国近代工业摇篮、河北经济首强城市,东临渤海,西接京津,有着独特的地理条件,深厚的人文资源。
学校创建于1956年,初名为唐山速成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升格为唐山师范学院。1962年因国家经济困难而停办,一年后恢复改建为唐山专区教师进修学校,“文革”期间被解散。1979年恢复建立唐山师范专科学校。1984年4月,唐山师范专科学校与河北唐山教育学院合并。2000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改建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唐山师范学院。实行省市共建共管,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
在51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与其他高等院校一样,先后经历了国家经济困难期、十年“文革”浩劫期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改革期,是在起伏摇摆中艰难前行的。另一方面,学校与其他高校又很不一样,就是经历了唐山大地震。地震夺去了24万人的生命;唐山师资队伍损失惨重,许多骨干教师震亡,基础教育瘫痪。我校劫后余生的师生员工拖着伤残之躯,忍着失去亲人、朋友的悲痛,在残垣断壁上重建校园,在满目疮痍中续写历史,在解放军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开始了艰难的再创业。震后第四天,幸存的教职工全部到校上班。震后第四个月,所有专业相继开课,并正常招生。震后30多年来,师院人始终继承并大力弘扬“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江泽民语)的抗震精神,牢记使命,不断开拓进取,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10余万高素质基础教育师资和各类应用型人才,为震后的基础教育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赢得了党和政府的肯定,社会的赞誉。1988年,学校被评为全国优秀师专。1989年,被唐山市委、市政府荣记振兴唐山立功竞赛集体一等功。1991年,在全省教学管理评估中被评为第一名。1992年,被国家教委授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并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省高校综合改革八所试点校之一。1995年,被省教委确定为河北省唯一的二年制师专新教学方案试点单位。1996年,被省教委评为“八五”期间干部工作先进单位。2000年,通过教育部评审升格为师范学院。2002年,顺利通过河北省新增本科专业评估。2004年,通过学士学位授予权资格评审。2006年,被评为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先进集体。从2001年到2006年,学校连续3次被唐山市委市政府评选为市级文明单位。其中2004-2005年度被河北省委省政府评选为省级文明单位。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550425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293130.9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216052.9平方米,为创建初期的近30倍,改建前的8倍。学校现有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42829.9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61061平方米。学校已成为河北省规划合理、设施完善,具有较高美誉度的本科院校。
学校固定资产现值3.08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5165万元。图书馆藏有中外文纸质图书80.8万册,电子图书90.2万册,中外文期刊1216种。《唐山师范学院学报》为全国质量进步期刊和省双优期刊。现有多媒体教室、微格教室、语音室70个,座位7488个,实现多媒体设备集中远程控制和信号网络传输。建有实验教学中心6个,各类功能实验室111个,教师教育类专业实习基地58个,非教师教育类专业实习基地3个。教学用计算机2101台,建有千兆光缆至交换机、百兆到桌面、覆盖办公楼、教学楼、学生公寓的校园网络。现代化教学平台基本建成,教学信息化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学校现有教职工773人:专任教师536人,其中教授59人,副教授138人,合占36.8%;硕士以上学位教师219人,占40.9%,其中博士27人。另有在读博士生6人,在读硕士生133人;学缘结构中非本校毕业的占98.4%,有来自美、英、德、日等国的外籍教师长期执教。师资队伍结构日趋优化。教师中涌现出国务院政府津贴享受者、曾宪梓教师奖获得者、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河北省科技厅星火先进科技工作者、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唐山市劳动模范、唐山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青年社科专家、唐山市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库优秀人才共45人。这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力地保证了本科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学校设有政史系、教育系、体育系、中文系、外语系、音乐系、美术系、数学与信息科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命科学系、资源管理系、计算机科学系、经济管理系、继续教育学院等15个教学单位。有法学、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学前教育、教育技术学、小学教育、体育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德语、日语、音乐学、美术学、艺术设计、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化学、应用化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地理科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26个本科专业,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等5个学科门类,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9213人,其中本科生8025人。比原来到2005年达到5000人办学规模的规划扩展了近一倍,跟上了国家教育大众化的步伐。
学校近三年增加了电子信息科学等9个非教师教育类专业,启动了品牌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推动了教学改革,构建了“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2006年“文学理论”等3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实现了全省同类院校省级精品课程零的突破,走在了全省同类院校的前面。大学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近三年学生累计获得各类竞赛国家级奖励54人次,其中“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4人获得一等奖,8人获得二等奖,17人获得三等奖。首届全国电视主持新星大赛1人获一等奖;近三年普通本科毕业生考研率平均达17.4%。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了81.9%。
学校在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知识传播、知识创新、人才培养和知识运用的重要功能。 |
|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 唐山师范学院滦州分校 | 唐山师范学院大学生家教中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