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
目录
No. 1
  哈萨克民族历史简略
  大约公元前20世纪,在里海(Kas - py)边岸和高加索(Kav - Kas)山顶生活着一些人。Kas-py意为生活在海边的人,Kavkas意为“鸟飞不过”,即生活在高原上的人。这些人因占据着中亚最西部,被当时生活在中亚地带的称为“边境上的看守人”,“自由自在的战士”。后来不抵来自东方的伊赛多涅斯人和斯基抬人的攻击,这些游牧种族不得不抛下自己的家园,南迁至伊朗以北。公元前18世纪这些人又迁北归,发现昔日的家园已被强悍的马背上的弓箭手阿兰人所占领。逐上移至邙吉斯塔戊一带,到公元前的6,7世纪,被当地的阿兰人所同化。历史上只留下《哈萨克亚草原》的名称。罗马大帝康士坦丁留给儿子的遗嘱中说:“。。。在那外围有着哈萨克亚大草原,再过哈萨克亚就是阿兰”康士坦丁大帝是913 - 959年代之间称帝之。
  与哈萨克人有历史渊源关系的一个重要的种族是辛梅里安人(Cimmerians哈萨克语中说Shwmer)。公元前750至700年被来自西西伯利亚的斯基太人赶出中亚草原之前,梅里安人在辽阔的哈萨克草原上展现了自己的灿烂而优秀的文化。他们称自己是太阳之子,所以将Ra(梅里安语,日神也)作为自己的崇拜对象。和草原上的其他种族一样属于欧罗巴人种的梅里安人的语言归属,在历史学上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欧洲的历史学家们竭力于证明他们是属于印欧语种,而著名的突厥学家,语言考古学家欧勒加斯.苏赉曼在其《亚西亚》,《1001个词》等书中用种种实证证明他们是属于突厥语系。不管历史学家们怎么说,梅里安人的确是后来形成哈萨克民族的族源之一。
  斯基泰人(Skythan),又译作西徐亚人或是斯奇提亚人,这是希腊人对他们的称呼,而他们根据国王的名字自称为斯科洛托伊人(Skythai) 。在大约公元前两千纪早期,他们就已定居在欧亚大草原中部的北方,公元前8 世纪末开始向西迁徙,进入小亚细亚半岛。他们参与了亚述、米底的争霸,因而从公元前7 世纪起,这些文明古国的史书中开始出现有关他们的记载。他们勇猛、凶悍,善于打造锋利的铁制武器,他们骑马作战,机动性高,战斗力强,凭借这些,他们“在公元前第七世纪到第三世纪期间也如往常一样仍是为俄罗斯草原上的主人”。
  与哈萨克历史有关的还一个重要种族是乌孙。公元前2世纪初叶,乌孙与月氏均在今甘肃境内敦煌祁连间游牧,北邻匈奴。乌孙王难兜靡被月氏攻杀(据《汉书•张骞传》),他的儿子猎骄靡刚刚诞生,由匈奴冒顿单于(公元前209~前174在位)收养成人,后来得以复兴故国。公元前177~前176年间,冒顿单于进攻月氏。月氏战败西迁(西迁时间另有两说:一说为公元前3世纪末;一说为公元前174~前161匈奴老上单于时),至伊犁河流域,赶走久在当地游牧的塞人。后老上单于与乌孙昆莫猎骄靡合力进攻迁往伊犁河流域的月氏,月氏不敌,逐步塞人后尘亦南迁大夏境内(另说约在公元前139~前129年间),但也有少数人仍然留居当地。在塞人与月氏大部南下以后,乌孙便放弃了敦煌祁连间故土,迁至伊犁河流域与留下来的塞人,月氏一道游牧。
  和斯基太人一同在哈萨克草原上生活着的,与哈萨克族族原有关的其他种族,比如萨尔马特人(Sarmatian) 、马萨格泰人(Massagetae ,也作玛萨该依塔人、马萨格太人等) 、塞种人(Saka) 伊赛多涅斯人(Issedonians)等属于欧罗巴人种的突厥民族,以及后来的匈奴人,塞尔柱克人等各个种族在形成哈萨克族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忽略的。
  流年似水,上面的世界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各种族慢慢地消落了下来。新的种族抬头,形成新的文化模式并将比自己之前的种族融入到自己的民族中来,同化。哈萨克草原上出现了又一个强大的种族式文化 --库曼(克普恰克)文化。克普恰克也是西突厥中的一个部落,
  在中国史籍中叫做“钦察”【当初正是由于受到钦察人的压力,乌古思-土库曼人才大批西迁,其中的一部迁至小亚细亚,发展成为日后的奥斯曼土耳其,俄罗斯人称他们为“波罗维齐”,而在东欧、拜占庭的史籍中则叫做“库曼”。钦察是西突厥西北部最活跃的一个部落,他们向西、南两个方向的发展都很积极。向西,他们 一路战胜了伏尔加河、顿河、第涅伯河、德涅斯特河流域的哈扎尔人、保加尔人 和佩彻涅格人,一直行进到多瑙河畔,还多次打败罗斯人、拜占庭人和斯拉夫人;向南,他们则逐步占据了里海、河中之间的广大地区,使得原本游牧于此的乌古思部落纷纷向南、向西迁移。于是钦察人势力大盛,欧亚间的那一大片草原也 被叫做“钦察草原”,而欧洲的商人要想从陆路去东方,就必然会经过钦察人的领地,因此,他们认为在亚洲掌握库曼语(即钦察语)就跟在欧洲掌握拉丁语(或者说像今天我们掌握英语)一样重要,为此,当时的欧洲还专门出了一本《库曼语汇编》这部《汇编》也成为后世突厥学家们研究古突厥语言的宝贵材料】。
  蒙古西征时,钦察和俄罗斯(当时叫斡罗思)组成联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终于挡不住蒙古的铁骑,拔都在征服了钦察和斡罗思全境后,建立了金帐汗国,因为汗国境内以钦察人为主,所以也叫做钦察汗国。金帐汗国不久便在其东部领土上分出了白帐汗国。
  世界哈萨克人分布图哈萨克汗国的历史
  15世纪,白帐汗国发生内讧,分裂出诺盖汗国和乌孜别克(月即别)汗国等。
  1456年,白帐汗国最后一个可汗巴拉克之子克烈汗(又译作克拉依汗),乘乌兹别克阿不勒海尔汗败于瓦剌之机,与贾尼别克汗(阿布赛义德)一起,率领部分游牧部落向东迁徙,进入巴尔喀什湖以南我国明代西域察合台后裔政权亦力把里(东察合台汗国)境内,在楚河、塔拉斯河广阔的土地上建立了哈萨克汗国。人类历史上消失至2千年之久的“哈萨克”名字。
  哈萨克汗国建立后,克烈汗、贾尼别克汗与亦力把里统治者联盟,共同对抗阿不勒海尔汗。
  1468年冬,利用阿不勒海尔汗在往征哈萨克汗国途中丧生,乌兹别克汗国内乱之机,征服东钦察草原各游牧部落,乘机占领锡尔河流域的卡腊套山大部分地区。附近哈萨克部落纷纷归附,逼使乌兹别克继位者穆罕默德•昔班尼汗逃往帖木儿汗国的土耳克斯坦城。
  1470年,又率军攻土耳克斯坦城,迫昔班尼逃往布哈拉。随着军事的胜利,汗国领土不断扩展至巴尔喀什湖西北广大草原及以南的楚河、塔拉斯河流域,直至中亚塔什干、安集延、撒马尔罕等地。并不断与南迁的乌孜别克人和察合台汗国中从游牧转向定居的蒙古人融合,人口增至20余万。
  16世纪初,哈萨克汗国在贾尼别克汗之子哈斯木统治时期(1511~1523年或1508—1518年),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得到很大发展,达到空前繁荣。哈斯木汗联合东察哈台汗国统治者,与昔班尼汗进行了长期战争。对内统一哈萨克诸部,其领地南部包括锡尔河流域及其城市,东南包括七河流域,东北达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西部至雅克河流域。首府从锡晏那克城迁至土耳克斯坦城。
  1513年,与赛德汗缔结反对塔什干统治者的联盟,和邻近地区特别是中亚农业区及城市的商业贸易甚为频繁,并采取措施促进哈萨克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使汗国人口增至100余万,兵额达30万。
  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巩固自己的统治,结合当时社会情况,哈斯木汗在自古相传的习惯法基础上进行整理,于著名的比会议上,制定通过了哈萨克汗国第一部法典,即《哈斯木汗国名鉴》,世称《哈斯木汗法典》或《明显法律》。其中包括财产法:关于解决牲畜、牧场、土地诉讼的规定;刑事法:关于杀人、抢掠人口和牲畜、盗窃等刑事犯罪的判刑规定;兵役法:有关组建军队、兵役义务规定;使臣法:挑选使臣的条件,指出使臣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熟悉各国情况,能言善辩,精通外交礼节等;民事法:有关婚丧等礼俗和节日庆典等具体规定。
  1523年,哈斯木汗卒,汗国内发生争夺汗位的斗争。哈斯木汗之子马玛什继位不久被杀,哈斯木汗堂弟塔赫尔即汗位。他对内暴虐无道、倒行逆施,对外则不分敌友,四处出击,使汗国走向衰落。至布达什时(1533—1538年在位),汗国处于分裂状态,诸部落自立可汗,各据一方。
  哈萨克民族历史简略
  1538年,哈斯木汗之子哈克那札尔为可汗后,在长达42年中,平定内乱,恢复与邻国之友好关系,加强哈萨克、吉尔吉斯同盟,为汗国中兴时期。后经契戛依、塔吾勒汗,至1598年(明万历二十六年),额什木即汗位后,与布哈拉及撒马尔罕统治者签订和约,规定塔什干城及其周围地区在240年内归哈萨克汗国管辖。并与中亚各国建立贸易关系,还用武力讨平塔什干统治者吐尔逊•穆罕默德的叛离,使哈萨克汗国重归统一。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处理汗国内各种事务和刑事犯罪案件,他对《哈斯木汗法典》进行了补充,形成《额什木汗习惯法》,也称《古用法律》。其补充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可汗有权制定适合他自己汗国的法律;比应当有专门的办事机构;巴图尔应师出有名并战必取胜;尊敬有学问的人。。
  1628年,额斯木汗卒后,子杨吉儿(江格尔)汗继位。其东部准噶尔强盛起来,常攻打哈萨克汗国。杨吉儿与布哈拉汗及叶尔羌汗联合,共同反击准噶尔贵族的进攻。
  1652年,杨吉儿汗在与准噶尔战争中阵亡后,哈萨克汗国内部统治集团间争权夺利,较有势力的苏丹自立为汗,各霸一方。
  1680年,额斯木汗之子头克汗(泰吾坎汗)继位后,即着手消除汗国内的分裂状态,加强汗权和地位,维护各部间的团结,采取各种措施控制三个玉兹,限制各兀鲁思的独立活动。经常召集大、中、小玉兹的汗和比在塔什干开会,商讨国内外重大事务,使哈萨克汗国又出现安定统一的局面。但在其统治时期,由于准噶尔贵族侵占了哈萨克东部地区,哈萨克人拥有的牧场大为缩小,内部争夺牧场的纠纷时有发生,人命案件日益增多。因此,头克汗审时度势,将土地法从财产法中分离出来,从刑事法中析出偿命法,并对寡妇转房作了具体规定,以法律形式来解决当时遇到的新问题。即将《哈斯木汗法典》的五项条款修改并补充为七项,增添了土地法和偿命法,称之为《七项法典》,或称《头克汗法典》。
  1718年,头克汗逝世后,哈萨克汗国逐渐衰落,各玉兹的小汗不服从大可汗的管辖,各自为政。
  1755—1757年,清朝统一西北地区,解除了哈萨克汗国来自准噶尔贵族的威胁。大、中、小三个玉兹,曾先后表示归顺清朝,部分牧民迁回阿勒泰、塔城、伊犁地区放牧。
  18世纪中叶起,沙俄势力加紧侵入哈萨克草原和原属清伊犁将军管辖的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为了加强对西伯利亚及其以南土著诸部落的统治,当时西伯利亚总督斯佩兰斯秉承沙皇的旨意,搜集哈萨克的习惯法、判例,并根据沙俄统治者的需要,作了某些补充,于1822年制定了《西西伯利亚吉尔吉斯(此指哈萨克)人法规》,并于1824年付诸实施。
  沙俄根据《法规》,将中玉兹领地分为8个区,归西西伯利亚所属的鄂木斯克州管辖。小玉兹则被分成西、中、东3个区,并强迫小玉兹5万哈萨克人迁至乌拉尔和伏尔加河下游一带居住。规定由50至70帐(户)组成一个阿吾勒,由10至12阿吾勒联合成一个伏勒斯特(小区),由15至20伏勒斯特构成一个奥克鲁克(大区)。由长者治理阿吾勒,苏丹管辖伏勒斯特。治理奥克鲁克的则是公职人员,由大苏丹和4个助手(两位俄国人、两位哈萨克人)组成。哈萨克人每年必须向沙俄交纳赋税和服各种劳役。哈萨克汗国至此彻底解体。此后,沙俄以讹诈和军事威胁手段,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按照条约中“人随地归”的规定,侵占了原属中国的哈萨克族及其居住地区。哈萨克族纷纷东迁,如1864年,游牧于斋桑湖一带的哈萨克族12个克烈部落,因不堪沙俄的统治和压迫,离开原牧地,移居于阿勒泰以南的萨坞尔山一带游牧。
  哈萨克族被誉为“没有乞丐的民族”这与它的习俗有关。
  新疆哈萨克人的分布范围长期的草原生活,牧民们为了生存,与野兽搏斗,与大自然搏斗,形成了互助的风俗。如谁家遭到风雪灾害,人有病,牲畜有了损失,附近的牧民都回送穿、送钱、送牲畜等。被援助者若不接受帮助,便被视为是破坏礼俗的人。同样,不帮助别人的人,也就失掉了被人帮助的权利。
  另外,哈萨克族流行着一种馈赠制,凡一同放牧、帐篷搭在一起的牧民,第一次做出的食品要互相馈赠,请发家分享;新邻居首次相见,每家要送他一壶茶,一个馕,以示欢迎,这就是他们的礼俗,叫做“伊肉力克”。
  哈萨克的苹果之城—阿拉木图
  阿拉木图历史悠久,古代中国通往中亚的丝绸之路就经过这里。城市始建于1854年,1867年成为土耳其斯坦—总督辖区的行政中心。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它成为独立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首都。由于阿拉木图地处边疆地区,城市扩展余地有限,1994年哈萨克斯坦决定在2000年前把首都迁往中北部的阿斯塔纳。1998年正式迁都,新首都正在建设中。
  阿拉木图是一座风光独特、令人神往的中亚名城。它位于天山外伊犁阿拉套山脉的北坡,市区满目苍翠,郊外峰峦起伏,远处天山顶上白雪皑皑,城内高层建筑鳞次栉比。源自崇山峻岭的溪流穿越市区及近郊,留下一片丰土沃壤。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漫山遍野都是果园,尤其是苹果园。这里产的大苹果香甜可口,远近闻名。在哈萨克语中,阿拉木图就是“盛产苹果的地方”或“苹果城”的意思。阿拉木图有“苹果之城”的美誉。
百科辞典
  Hasake
  哈萨克
  Kazakhstan
    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位于苏联亚洲部分的西南部,东与中国的新疆接壤,南邻吉尔吉斯、乌兹别克、土库曼各加盟共和国,西濒里海,北与俄罗斯联邦相连接。面积约270万平方公里,占苏联面积12%强,仅次于俄罗斯联邦。人口约1500万(1985),平均每平方公里仅 5.6人,远低于苏联平均水平。俄罗斯人占40.8%,哈萨克人占36%,乌克兰人及德国人各占6.1%,余为鞑靼人、乌兹别克人及白俄罗斯人等。加盟共和国由19个州组成,习惯上分为东、南、西、北、中 5部分。首都阿拉木图。
    地处苏联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向南部山地的过渡地带。最北部为平原;中部为东西长约1200公里的哈萨克丘陵,海拔一般300~500米,最高点达1565米;东缘多山地;西南部属图兰低地和里海低地。半荒漠和荒漠地带占全境面积的60%。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7月平均气温北部19℃,南部28~30℃,冬季寒冷,1月平均气温北部-18℃,南部-3℃。热量和阳光充足,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均大。干旱少雨,北部年降水量300毫米,属草原带;中、南部年降水量100~200毫米,为大面积半荒漠带和荒漠带。西南部山谷年降水量为400~500毫米,高山区可达800~1000毫米。全境大部分属内流流域。主要河流有锡尔河、乌拉尔河、恩巴河、伊□河和额尔齐斯河等,大部分注入内陆湖泊。多咸水湖,除里海和咸海部分湖区位于境内外,尚有巴尔喀什湖,斋桑泊和阿拉湖等。
    矿产资源丰富。铜、铅、锌、铬的储量居苏联首位,多分布于东半部。煤、铁、石油、天然气、铝土矿、磷灰石等储量也很丰富,煤、铁及铝土矿多分布于中北部,石油、天然气多集中于里海沿岸低地,磷灰石矿多在南部。
    大部分地区原为哈萨克□国领土,19世纪上半叶逐渐被沙俄吞并。十月革命前工矿业有所发展。1920年建立苏维埃自治共和国,属俄罗斯联邦,1936年改为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苏联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工业以冶金、煤炭、石油开采、机械制造为主。铜、铅、锌产量居全苏首位;铝土矿开采、氧化铝生产和镁、钛、钒、钨以及其他稀有金属的开采与冶炼,在苏联均占重要地位。苏联第五大钢铁基地,生铁和钢产量均占苏联4%强,商品铁矿石产量占苏联10%左右。苏联第三大煤炭生产基地,年产量1亿吨以上,占苏联15%左右。机械工业以为当地采矿、加工服务的重型机械制造为主。苏联主要商品粮食基地之一,以春小麦种植为主,多分布于北部草原地带,粮食产量占苏联的13%,还产棉花、甜菜和烟草等。苏联重要的放牧业基地,牧场占农业用地的80%,羊的总头数和羊毛产量占苏联第二位,仅次于俄罗斯联邦。
    交通运输以铁路为主,1980年铁路营运里程14240公里。公路运输里程10.46万公里,其中硬路面7.6万公里。
    主要经济中心有阿拉木图(食品、纺织、机械)、卡拉干达(煤炭、钢铁、机械)、埃基巴斯图兹(煤炭、火电)和杰兹卡兹甘(有色金属冶炼)等。
     (陈才)
    
英文解释
  1. n.:  Kazakstan,  Kazakh,  Kazakhstan
近义词
哈萨克共和国, 哈萨克斯坦
相关词
企业杂志中亚宣传人物民族蒙古族地理
新疆官员哈尼巴提沙布开货币牧羊犬
牧民塔城地区额敏县前进画家吉尼斯纪录民族英雄跆拳道跆拳道级别
更多结果...
包含词
哈萨克族哈萨克人
哈萨克的哈萨克狗
哈萨克区哈萨克牛
哈萨克马哈萨克文
哈萨克羊哈萨克语
哈萨克特哈萨克村
哈萨克斯坦中国哈萨克
哈萨克大陆哈萨克羊毛
哈萨克高地哈萨克驯鹰
哈萨克丘陵哈萨克汗国
哈萨克婚俗东哈萨克州
伊犁哈萨克木垒哈萨克
哈萨克家访哈萨克大学
哈萨克音乐哈萨克拜村
哈萨克身体哈萨克斯坦阶
哈萨克族民歌哈萨克族摔跤
哈萨克族服饰哈萨克族赛马
哈萨克牧羊犬哈萨克贡马图
哈萨克坟遗址哈萨克族割礼
哈萨克族舞蹈哈萨克族导演
哈萨克族演员哈萨克共和国
巴里坤哈萨克哈萨克族婚俗
哈萨克共产党哈萨克姑娘追
哈萨克谜语集哈萨克族谜语
哈萨克小红花哈萨克族风情
哈萨克族服装哈萨克钢铁厂
哈萨克族岩画哈萨克的族源
哈萨克买里村巴什哈萨克村
东哈萨克斯坦州北哈萨克斯坦州
南哈萨克斯坦州西哈萨克斯坦州
哈萨克不力开村哈萨克斯坦坚戈
哈萨克传统节日前山哈萨克族乡
哈萨克斯坦国徽哈萨克斯坦国防
乔仁哈萨克族乡哈萨克斯坦国旗
哈萨克斯坦国歌哈萨克斯坦大学
哈萨克斯坦城市哈萨克斯坦教育
哈萨克斯坦总统阿克塞哈萨克族
哈萨克斯坦铜矿哈萨克语言文学
哈萨克语言教育哈萨克游牧税则
哈萨克与哥萨克哈萨克族的口号
哈萨克族的历法哈萨克族的系谱
哈萨克族的印记哈萨克族的毡房
哈萨克族的狩猎哈萨克族萨满教
哈萨克族的月名哈萨克特色饭庄
哈萨克风味餐厅阿亚克哈萨克村
哈萨克布力开村哈萨克买里社区
哈萨克艾日克村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哈萨克斯坦社会党
哈萨克斯坦国家队哈萨克族民俗文化
塔西河哈萨克族乡清水河哈萨克族乡
乌拉台哈萨克族乡阿什里哈萨克族乡
三工河哈萨克族乡上户沟哈萨克族乡
独山子哈萨克族乡石梯子哈萨克族乡
哈萨克族马上摔跤哈萨克斯坦祖国党
哈萨克斯坦共产党哈萨克族阿依特斯
五马场哈萨克族乡前山哈萨克民族乡
哈萨克族名的含义哈萨克族的赞马曲
哈萨克族的手工业哈萨克族的方向观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柏杨河哈萨克族乡
哈萨克拉艾日克村哈萨克族民间谜语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三工河哈萨克民族乡塔西河哈萨克民族乡
哈萨克斯坦—天山造山系巴里坤哈萨克族风俗习惯
哈萨克族社会历史调查哈萨克斯坦国际航空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概况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概况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概况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国旗
石梯子哈萨克民族乡上户沟哈萨克民族乡
旱卡子滩哈萨克族乡哈萨克斯坦国家足球队
清水河哈萨克民族乡阿什里哈萨克民族乡
德外里都如克哈萨克卡子滩哈萨克民族乡
德外里都如克哈萨克族乡哈萨克斯坦鲍尔让少年军校
哈萨克斯坦国立艺术学院哈萨克斯坦国立师范大学
哈萨克超级足球联赛德外里都如克哈萨克民族乡
哈萨克斯坦空中机动部队哈萨克斯坦伊斯兰教
哈萨克斯坦国家图书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
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乌拉台哈萨克民族乡
哈萨克斯坦天山造山系乾隆年间哈萨克族的东迁
业余哈萨克柯尔克孜剧团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中医医院
哈萨克族的爱情长诗哈萨克族的动物故事
哈萨克族招待客人的礼节哈萨克族年代演出的歌剧
哈萨克族家庭及遗产继承法哈萨克族的民间文学
哈萨克族的商品交易哈萨克族的农业和农民
哈萨克族的纪年和纪月法哈萨克族牧民的冬季住房
柏杨河哈萨克民族乡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皮革厂
哈萨克民族名称的传说哈萨克斯坦能源公司
哈萨克人民永远跟着毛主席德外都如克哈萨克族乡
当代哈萨克斯坦民族关系研究青海省回族撒拉族哈萨克族社会历史调查
哈萨克跨国民族社会文化比较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政府关于相互承认学历和学位证书的协定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勤工俭学劳务活动管理的通知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友谊医院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社会用字管理办法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哈萨克斯坦国家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21世纪合作战略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区友谊医院
哈萨克斯坦武装力量军事学院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中医院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人民医院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民族工艺刺绣厂阿勒泰市鑫达哈萨克工艺制品有限公司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卫生防疫站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卫生防疫站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痔瘘医院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中医院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妇幼保健院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地区教师进修学院中国共产党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委员会党校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努纳扎尔巴耶夫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纪念封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建交十五周年纪念封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卫生防疫站哈萨克斯坦中国德佳园有限责任公司
更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