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湾马兜铃
种名: 台湾马兜铃
学名: aristolochia shimadai
别名: 仙藤、木香、青木香、地黄蒲、痧乐草、黄藤、黄陈
科: 马兜铃科
属: 马兜铃属
类别:理气药
药用部位:根
产地分布
分布于台湾山地。
形态特征
多年生藤本。全株皆被毛。茎绿色,细长,叶互生,柄长1~4cm,叶片纸质,长披针形至卵状长椭圆形,先端钝或尖,基部耳形,叶面密生短绒毛,叶被亦密被淡褐色毛,尤以脉部居多而稍长。花单性,腋生,中间具苞叶一枚,半圆形或卵形,外被绢毛,花冠弯曲呈胃囊形;雄蕊6枚,紧贴花柱外侧。蒴果球状卵形,呈杨桃状。春至秋天开花结果。
生长习性
生海拔400~1000m阴湿山沟、灌丛及林缘。
园林用途
在园林中宜成片种植,作地被植物,任其蔓延。亦可用于攀援低矮栅栏作垂直绿化材料。
药材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或扁圆柱形,略弯曲,长3~15cm,直径0.5~1.5cm。表面黄褐色或灰棕色,粗糙不平,有纵皱纹及须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淡黄色,木部宽广,射线类白色,放射状排列,形成层环明显,黄棕色。气香特异,味苦。
产地:江苏、浙江、安徽
采收加工: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性味归经:寒;辛、苦;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平肝止痛,解毒消肿。用于眩晕头痛,胸腹胀痛,痈肿疗疮,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研末,2~3g。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研末调搽。
禁 忌:脾胃虚寒者慎服。用量过大可引起恶心呕吐、胸闷腹痛等症。 |
|
台湾马兜铃
种名: 台湾马兜铃
学名: aristolochia shimadai
别名: 仙藤、木香、青木香、地黄蒲、痧乐草、黄藤、黄陈
科: 马兜铃科
属: 马兜铃属
类 别:理气药
药用部位:根
产地分布
分布于台湾山地。
形态特征
多年生藤本。全株皆被毛。茎绿色,细长,叶互生,柄长1~4cm,叶片纸质,长披针形至卵状长椭圆形,先端钝或尖,基部耳形,叶面密生短绒毛,叶被亦密被淡褐色毛,尤以脉部居多而稍长。花单性,腋生,中间具苞叶一枚,半圆形或卵形,外被绢毛,花冠弯曲呈胃囊形;雄蕊6枚,紧贴花柱外侧。蒴果球状卵形,呈杨桃状。春至秋天开花结果。
生长习性
生海拔400~1000m阴湿山沟、灌丛及林缘。
园林用途
在园林中宜成片种植,作地被植物,任其蔓延。亦可用于攀援低矮栅栏作垂直绿化材料。
药材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或扁圆柱形,略弯曲,长3~15cm,直径0.5~1.5cm。表面黄褐色或灰棕色,粗糙不平,有纵皱纹及须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淡黄色,木部宽广,射线类白色,放射状排列,形成层环明显,黄棕色。气香特异,味苦。
产地:江苏、浙江、安徽
采收加工: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性味归经:寒;辛、苦;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平肝止痛,解毒消肿。用于眩晕头痛,胸腹胀痛,痈肿疗疮,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研末,2~3g。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研末调搽。
禁 忌:脾胃虚寒者慎服。用量过大可引起恶心呕吐、胸闷腹痛等症。 |
|
种 名: 台湾马兜铃
学 名: Aristolochia shimadai
别 名: 仙藤、木香、青木香、地黄蒲、痧乐草、黄藤、黄陈
科: 马兜铃科
属: 马兜铃属
类 别:理气药
药用部位:根;果实药材名马兜铃,见马兜铃;茎药材名天仙藤,见天仙藤。
产地分布
分布于台湾山地。
形态特征
多年生藤本。全株皆被毛。茎绿色,细长,叶互生,柄长1~4cm,叶片纸质,长披针形至卵状长椭圆形,先端钝或尖,基部耳形,叶面密生短绒毛,叶被亦密被淡褐色毛,尤以脉部居多而稍长。花单性,腋生,中间具苞叶一枚,半圆形或卵形,外被绢毛,花冠弯曲呈胃囊形;雄蕊6枚,紧贴花柱外侧。蒴果球状卵形,呈杨桃状。春至秋天开花结果。
生长习性
生海拔400~1000m阴湿山沟、灌丛及林缘。
园林用途
在园林中宜成片种植,作地被植物,任其蔓延。亦可用于攀援低矮栅栏作垂直绿化材料。
药材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或扁圆柱形,略弯曲,长3~15cm,直径0.5~1.5cm。表面黄褐色或灰棕色,粗糙不平,有纵皱纹及须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淡黄色,木部宽广,射线类白色,放射状排列,形成层环明显,黄棕色。气香特异,味苦。
产地:江苏、浙江、安徽
采收加工: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性味归经:寒;辛、苦;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平肝止痛,解毒消肿。用于眩晕头痛,胸腹胀痛,痈肿疗疮,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研末,2~3g。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研末调搽。
禁 忌:脾胃虚寒者慎服。用量过大可引起恶心呕吐、胸闷腹痛等症。
中药化学成分:
1.马兜铃根含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 B、 C7-羟基马兜铃酸(7-hydroxyaristolochic acid)A,7-甲氧基马兜铃酸(7-methoxyaristolochic acid)A,马兜铃酸C-6-甲醚(aristolochic acid C-6-methyl ether),马兜铃酸A甲酯(aristolochicacid A methyl ester),马兜铃酸D-6-甲醚(aristolochic acid D-6- nethyl ether),马兜铃内酰胺的N-六碳糖甙,青木香酸(debilicacid)和尿囊素(allantoin)等。地下部分(即块根)含 9个马兜铃烷型倍半萜(aristolane type sesguiterpenes)成分及 3-氧代马兜铃烷(oxoishwarane),粉防己碱(tetrandrine),轮环藤酚碱
(cyclanoline)。
2.北马兜铃根含尿囊素,马兜铃酸A、E,木兰花碱(magnoflori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和胡萝卜甙(saucosterol)。此外,还含有4,5-二氧代去氢巴婆碱(4,5-dioxodehydroasimilobine)和观音莲明(lysicami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