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小鲵 hynobius formosanus maki formosan hynobiid
全长58-98毫米。头部圆而扁平;无唇褶;犁骨齿列长,后端有弧形弯曲,呈υ形。皮肤光滑,体侧有肋沟12-13条;四肢纤细,前肢略短于后肢,前后肢贴体相对时,指、趾不相遇,约相距2个肋沟;指4,趾5,第五趾短于第一趾或完全退化;掌、跖突不明显。体背面茶黄色,具褐色斑,腹面黑褐色。生活于海拔2100米左右的山区。1月初曾在流溪内石下发现雌雄鲵。捕回室内经过人工催青,1月中旬产出卵鞘袋;1-3月可在野外发现胚胎。繁殖季节可能在11月至翌年1月份。雌鲵产卵鞘袋1对,长145毫米,每条卵鞘袋含卵13粒,卵径4.3毫米,一般为淡白色,略带棕色,在室内经过89天孵化,孵化后2个月左右完成变态,此时腹部还残留卵黄,卵黄保持至四肢发育完全才消失,此期几乎不摄食。分布于台湾(仁爱<雾社〉、南投、屏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