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古松园 旅游
古松园投诉电话上海旅游投诉电话:021-64393615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沿充满中国江南园林意境的小院,两边两扇拱门其一入内,有小桥、假山叠石、小亭、名“松风草堂”砖木结构,飞檐翘角的房子,叫“曲廊”的回廊,满目草木葱翠,一片幽然。被圆形石栏砌在院落正中的正是650岁的罗汉松,此松是元末文学家(诗坛领袖,其诗称“铁崖体”)、书法家、画家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东维子,原籍浙江诸暨,徒居胥浦(今金山),于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六十寿辰时所植。后人为纪念这位名士,也称这树为铁崖松。入秋后,树的针叶有形似骨牌点的黄色斑点,故又称骨牌松、剔牙松。树高7.2米,胸围2.8米,蓬径4.8米。古松遒劲略斜,底部残破成一半,树身整体却油光发亮,生气勃勃,参天生长,枝干拔长错节劲韧,老当益壮,仿佛能让人读到历史的沧桑留痕。其实,古松就是历史的“见证人”,站在树下,思绪翩然,教科书中许多概念化的东西在这里找到了最直观最流畅的形象。罗汉松是古松园最大的看点,建“古松园”在当时的上海,是首个以古树为主题的景观示范点,约1亩地。
罗汉松相邻的北侧是一棵厚壳松,与罗汉松的褐黑油亮相比,树身淡土黄,较圆,枝干挺直。据旁碑石介绍,植种于清同治年,据说,是亭林同善堂种。
厚壳松旁有一古井,井栏呈八角形,近旁的假石上写“八角古井”。据传,八角井是旧时亭林八景之一,此井应在读书堆东侧(现邮电局)位置,井边刻元代"泰定三年"(1326年)4字可辩,栏下用瓦砌直至井底。不知此井是否属于原古井移来,还是另一古井,因井封闭,不得而知。
古松园给人的感觉小却又不小,说它小,是园林高度微缩,用书法类比,是把字写在小玉石上的感觉,用放大镜才能看,但却是精致的。说它不小,当然是指那棵罗汉松等的历史,和一代文化人物和界地的人文气息,作为一个亭林后人也好,一个炎黄子孙也罢,聆听历史,多读历史,总是对增加自己底蕴,开阔个人视野有无穷好处的。 |
|
山塘街鹭飞桥东五十步有古松园 其建筑布局为前宅后园,典型的清代宅第园林风格 宅内各处建筑古朴雅致,雕刻十分精细,有一定的艺术和文化价值,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后园有一株明代罗汉松,苍翠虬劲,姿态优美,古松园即因此松而名
古松园为清末木渎富翁蔡少渔所建 蔡少渔祖籍洞庭西山,原在上海做洋货生意,发达后回乡造屋置地,有良田万顷 蔡少渔与严国馨 严家淦祖父 郑龄九 徐凤楼三家合称木渎 四大富翁 ,富甲一方
穿过门厅,进入天井,回首可见砖雕门楼 门楼上 下坊分别刻有 老子西游入关 疯僧扫秦 将相和 截江夺斗 张羽传书 宁戚饭牛 等一组历史故事人物 字枋为 明德惟馨 ,两侧兜肚分别为 张良拾履 和 高山流水 ,整座门楼深雕缀饰,形神有致,尤其 张良拾履 中的拱桥和 高山流水 中的水浪波纹,生动逼真,有极强的质感,充分体现出雕刻技艺的精妙
大厅名古松堂,为仿明建筑结构,步轩和内四界的梁架上各有四对棹木,形如古代官帽的两根翼翅,俗称纱帽厅 步轩的四对棹木较小,分别刻有吕纯阳的宝剑 铁拐李的葫芦 曹国舅的檀板 韩湘子的竹笛 蓝采和的花篮等物,民间称为 暗八仙 梁头的山雾云和抱梁云为 鹤鸣九皋 ,气韵生动,精妙绝伦 最有意思的是梁架正中一根方椽上刻有八只琵琶,名为 八音联欢 ,寓意喜庆欢乐 典出 尧典 八音克谐 ,而苏州弹词开篇中也有 八音联欢 的曲牌,用八只琵琶进行联奏 将八只琵琶的造型刻在椽子上,如此用法,在苏州园林建筑中尚无二例
古松园的楼厅最有特色,因檐枋下端雕有十六只倒挂花篮,楼上轩梁又雕有十六只凤凰,有人便称此楼厅为 花篮楼 或 凤凰楼 凤凰楼的雕花师傅是清末民初苏州著名雕刻艺人赵子康 赵乃木渎镇凤凰村人,最有名的作品是东山雕花大楼,木渎凤凰楼则是其早期作品,故有人称这两座楼为 南北姐妹雕花楼 凤凰楼上所有雕刻均为吉祥图案,民间称为 讨口彩 如明间檐枋由西而东分别刻有画 书 信 元宝,称为 书中自有黄金屋 次间檐枋刻着花篮 箱子 宝剑 葫芦等 暗八仙 厢房檐枋刻有海螺 风火轮 珊瑚 铜鼓等八件宝物,称为 八宝 檐下挂落为缠株花纹,有梅 荷 菊 山茶等四季花卉安放于花瓶之中,称为 四季平安 楼下厢房的窗格上刻有梅 兰 竹 菊 四君子 ,象征品性高洁 窗下栏杆刻有狮子和大象,前者象征权威,后者代表万象更新 楼下轩廊的每根荷包梁上都刻有一对大象,表示 吉祥 楼上栏杆为环形图案,中间花瓶里插有三根画戟,谐 平升三级 之音 檐下挂落插角为蝙蝠图案,蝙蝠 变福 谐音
古松堂方椽上雕刻有八只琵琶,以此借喻“八音联欢”,如此造型在江南园林建筑中绝无仅有。
入园可见一棵罗汉松,高逾十米,为明代遗物,据 吴县志 记载,此树已有五百多年树龄 从外观来看,依然是那样蓊蓊郁郁,葱翠苍劲,全无半点龙锺老态 往北不远处有一株银杏,粗可盈抱,枝干挺拔 秋天,果实盈枝,初冬则满树金黄,为前宅后院带来一片喜气
环树而走的是一条斗折幽曲的双层长廊,置身廊内,既可近览古松翠色,又可远眺灵岩山景,令人顿生尘外之想 园中还有一泓半亩大小的池塘,湖石假山 亭榭回廊依水而设,其建筑倒影与天光云影交织在一起,景物越发风致可人,整个花园也因此多了几分空旷,也更觉得旖旎多姿 如此水景,正应了杜甫 名园依绿水 的诗意画境
池塘北侧为苏绣第三代传人姚建萍刺绣艺术馆 传统的楼阁式建筑与古松园谐和一致,内中陈列的一百多幅姚氏刺绣精品更是让人领略到苏绣 精细雅洁 的艺术神韵,也萌生出对这位年轻艺术家精湛技艺的由衷钦佩
置身局促小园,而能领略山水之妙 自然之趣 人文之美的莫过于古松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