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兵 > 反坦克炮
目录
No. 1
  弹道低,直射距离大,发射速度快,配有高速穿甲弹的火炮,主要用来射击坦克和装甲车辆。旧称防坦克炮、战防炮。
No. 2
  旧名“防坦克炮”、“战防炮”。一种主要用于射击坦克和装甲车辆的火炮。属于加农炮种类。身管长,火炮矮,发射速度快,穿甲效力大。
No. 3
  反坦克炮是主要用于打击坦克和其它装甲目标的火炮。它的炮身长、初速大、直射距离远,发射速度快。穿甲效力强,大多属加农炮或无坐力炮类型。反坦克炮的弹道弧度很小,一般对目标进行直接瞄准和射击。
  反坦克炮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人们就开始设计制造专用反坦克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50年代,反坦克炮有了长足的发展,火炮口径急剧增长,种类,型号繁多,装备数量庞大,并且出现自行反坦克炮,一度成为各国尤其是苏军反坦克作战的中坚力量。
  1916年,第一批坦克投入战场之后,在各国军队中引起极大的震动,它们纷纷研究自己的坦克和各种反坦克武器。在此后不久,法国就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种反坦克炮,起名为 “乐天号”。 “乐天号”反坦克炮可视为加农炮的同族兄弟,它的特点是炮管较送长,炮膛压力较大,因而其实心的穿甲弹出炮口之后,动量很大,具有足够穿透坦克装甲的能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坦克的普遍使用,各国专用反坦克炮相继问世。最早的坦克装甲厚度仅有6─18毫米。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某些中型和重型坦克的装甲厚度已达70─100毫米。同时,反坦克炮的口径也从20毫米加大至57─100毫米,而次口径钨芯超速穿甲弹,钝头穿甲弹和空心装药破甲弹等甲、破甲策力更强的弹种的诞生,也使反坦克炮的性能得到提高。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粉碎纳焓德国的集群坦克曾装备使用了上万门反坦克炮。同时,由于在战争中后期苏联的新式坦克在火力、防护能力等方面超过了德国坦克,而德国一时难以研制和生产出在性能与数量上策与苏军相抗衡的坦克,于是将一些大口径反坦克炮安装在坦克底盘上,变牵引式反坦克炮为自行反坦克炮,并加以较厚的防护装甲,它当时被称为 “强击炮”,可以打击坦克等装甲目标,也可以象坦克一样以直射火力打击步兵、掩蔽部等地面目标。
  进入60年代以后,由于反坦克导弹的走俏。反坦克炮的发展势头日趋缓和,在西方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原有装备逐渐被淘汰。7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复合装甲技术的飞快发展,反坦克炮又东山再起,其地位和作用呈上升趋势,轮式自行反坦克炮尤其引为瞩目。
  进入70年代以后,一些国家用反坦克导弹取代了反坦克炮,还有一些国家则用自行反坦克炮机动性和防护性较差的牵引式反坦克炮。后者是坦克发展的新趋势,近年来,由于安装在轮工装甲车辆底盘上的自行反坦克炮的成本只有坦克的1/3左右。其机动性又远胜过其他反坦克兵器,所以它又有东山再起之势。自行反坦克炮外形与坦克很相似,但不象坦克那样注重对步兵进行火力支持的能力,而强调反坦克策力,因而在某些国家里它又被称作 “歼击坦克”。它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强击炮又有区别: “歼击坦克”火炮口径与坦克相近,装甲厚度和总重量一般比坦克大,炮塔多为固定式,比较笨重。
  反坦克炮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广泛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被坦克火炮取代
  反坦克炮过去叫战防炮,是一种直接瞄准对坦克和装甲目标进行攻击的火炮。主要用于对付2000米以内的装甲目标。
  自行反坦克炮是一种车炮结合,能够自行机动和发射的反坦克炮。可分为履带式、半履带式、轮式和轮履合一式等;按防护程序,又可分为全装甲式和斗装甲式自行反坦克炮
  1916年英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首次使用坦克,德军用来对付坦克的主要武器是77毫米野战炮。一次大战以后,瑞典、德等很快研制出了反坦克炮。当时坦克装甲厚度只有6~18毫米,37毫米反坦克炮发射钨芯穿甲弹足以穿透坦克装甲。
  1941年,德军将一辆苏军KB?/FONT>1型重型坦克围困了3天,德军用6门38式50毫米反坦克炮向苏军坦克射击,却无法击穿装甲;夜晚德军又派12名工兵用炸药炸,仍未奏效;最后用6辆坦克进行轰击,发射了上百发炮弹,只有2发88毫米炮弹击穿了装甲。此后,各国的重型坦克装甲厚度增至70~100毫米,反坦克炮的口径也随之增大到57~100毫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坦克成为地面战争的主体武器,反坦克炮迅速发展,仅苏联1943年就生产了23200门。当时反坦克炮穿甲厚度在1000米距离上可达70~150毫米,并已经开始使用钝头穿甲弹和空心装药穿甲弹等,有的配装了自行反坦克炮。战后,由于坦克炮的作战性能大大提高,反坦克炮作用降低,没有得到更大的发展。只有苏、德、奥地利等国家继续发展反坦克炮。目前,世界现有的反坦克炮多为60年代研制的,代表型号有苏联的T?/FONT>12型100毫米滑膛反坦克炮,配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直射距离为1500米,穿甲厚度400毫米,但该炮为牵引式,机动性差。SK10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为线膛炮,配有激光测距机和红外瞄准镜,反应速度快,炮手从捕获目标到发射第1发炮弹仅需15秒。可发射破甲弹或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有效直射距离为2700米,破甲厚度360毫米。
  ■中国73式100毫米滑膛反坦克炮
  ■中国86式100毫米滑膛反坦克炮
  ■法国AMX-10RC轮式自行反坦克炮
  ■德国KJPZ4-5式9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瑞典LKV-91式自行反坦克炮
  ■瑞士“鲨鱼”轮式自行反坦克炮
  ■意大利B1”逊陶罗”轮式自行反坦克炮
  ■巴西EE-18“苏库里”轮式自行反坦克弹
百科大全
  fantankepao
  反坦克炮
  antitank gun
  主要用于对坦克和其他装甲目标射击的火炮。炮身长,初速大,直射距离远,发射速度快,射角范围小,火线高度低。
  反坦克炮的构造与一般火炮基本相同(见火炮)。为了提高发射速度和射击精度,便于对运动目标射击,一般采用半自动炮闩和测距与瞄准合一的瞄准装置。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用步兵炮和野炮对坦克射击(当时坦克装甲厚度仅有6~18毫米)。战后,随着坦克性能的不断提高,许多国家专用反坦克炮相继问世。20世纪20年代,瑞士制成的高射和平射两用的20毫米自动炮,用实心穿甲弹对坦克射击时,在1000米距离上穿甲厚度为15毫米。30年代出现的德国37毫米、苏联45毫米等反坦克炮,发射装有炸药的穿甲弹,在500米距离上能穿透40~50毫米厚的装甲,并在坦克内爆炸。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的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的装甲厚度增至70~100毫米,反坦克炮口径也随之增大到57~100毫米,初速达900~1000米/秒,穿甲厚度在1000米距离上达70~150毫米。使用的弹种有次口径钨芯超速穿甲弹、 钝头穿甲弹和空心装药破甲弹。有的国家还装备了自行反坦克炮
  中国1973式100毫米滑膛反坦克炮
  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了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滑膛反坦克炮,穿甲厚度明显增大。苏联T-12型100毫米反坦克炮在1500米距离上使用穿甲弹时的穿甲厚度达 400毫米。线膛反坦克炮也能发射有活动弹带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与反坦克导弹相比,牵引反坦克炮笨重,机动性差,进出阵地迟缓,因此有的国家用反坦克导弹代替反坦克炮。但反坦克炮有多种弹药,适应性好,比较经济,近距离首发命中率较高,有些国家仍继续装备使用。有的国家主张发展自行反坦克炮。目前正在研制和装备的自行反坦克炮口径从57毫米到120毫米,配用多种弹药,有线膛的也有滑膛的,用坦克底盘或装甲输送车底盘装旋转炮塔或固定炮塔。有的国家还在研制自行反坦克自动炮,设想使数发炮弹命中坦克同一部位,以担高对复合装甲的破坏力。
  几种反坦克炮性能简表
  (张耀先)
相关词
武器军事中国火炮俄罗斯二战德军二战德国型50反坦克炮
包含词
磅反坦克炮反坦克炮兵
自行反坦克炮德国反坦克炮
戴安娜反坦克炮德军型75反坦克炮
德国毫米反坦克炮犀牛自行反坦克炮
17磅反坦克炮德国park40反坦克炮
二战德国Pak38型50mm反坦克炮55式57毫米反坦克炮
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高超声动力反坦克炮
120毫米8×8轮式反坦克炮“章鱼”牵引反坦克炮
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瑞典LKV-91式自行反坦克炮
苏ACy式8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2S25式自行反坦克炮
德国PaK35/3637毫米反坦克炮德军Pak40型75mm反坦克炮
89式自行反坦克炮B1式10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PAK-4075mm反坦克炮PAK-38L/6050mm反坦克炮
MT-12式100mm反坦克炮二战德国型50反坦克炮
前苏联陆军57年型反坦克炮中国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Pak40型反坦克炮PaK35/3637毫米反坦克炮
Nr.26型反坦克炮前苏联陆军57mmZIS-21941年型反坦克炮
前苏联陆军ZIS-3式1942型76.2mm师属反坦克炮中国PTZ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旧日本陆军一式47毫米反坦克炮苏T-12(MT-12)式100毫米反坦克炮
比利时“埃内加”90毫米反坦克炮奥地利“骑兵”10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联邦德国9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中国73式100毫米滑膛反坦克炮
中国86式100毫米滑膛反坦克炮87式100毫米6X6轮式自行反坦克炮
120毫米8×8轮式自行反坦克炮意大利B1式10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中国86式100毫米滑膛反坦克炮用钨合金脱壳穿甲弹法国AMX-10RC轮式自行反坦克炮
巴西EE-18“苏库里”轮式自行反坦克炮意大利B1”逊陶罗”轮式自行反坦克炮
瑞士“鲨鱼”轮式自行反坦克炮德国KJPZ4-5式9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透视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日耳曼“犀牛”自行反坦克炮
俄罗斯2A45M章鱼125毫米反坦克炮前苏联陆军式1942型76师属反坦克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