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目录 蒙古帝国
大蒙古国(Yeke Mongghol Ulus)是由蒙古族首领成吉思汗于公元1206年建立的国家。他和他的继承人经过几次对外扩张,领土扩大到中亚、西亚、东欧和中国。在忽必烈击败阿里不哥夺得汗位后,原属大蒙古国的术赤后王封地、察合台后王封地、窝阔台后王封地和忽必烈之弟旭烈兀的封地取得了事实上的独立地位,演变为四大汗国。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在其所控制的领地内(包括今中国大部和蒙古高原)建立了元朝,蒙古文则称为“大元国”(Dai Ön Ulus)或“大元大蒙古国”(Dai Ön Yeke Mongghol Ulus)。自此大蒙古国的法统为元朝所继承。除与元朝敌对的窝阔台汗国后来灭亡外,其余三大汗国名义上为元朝的宗藩国,其实际独立地位也为元廷所承认。
蒙古高原原为金朝的附属地区。随着金朝的逐渐衰落,蒙古的势力也开始壮大起来,不再臣服于金朝。金泰和四年(1204年),蒙古族领袖铁木真统一了蒙古高原各部。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7月13日),铁木真获得尊号“成吉思汗”,建国于漠北,国号“大蒙古国”。
大蒙古国建立后,不断向外扩张,1217年,灭亡西辽、1219年西征花剌子模,一直打到伏尔加河流域,于1225年东归。1227年灭西夏,成吉思汗也在征程中病逝。成吉思汗逝世后,由幼子拖雷监国,本来拖雷应当继承汗位,但拖雷为免纷争,于是推举窝阔台继位。传说,后来拖雷因替窝阔台饮下有诅咒的酒去世。
1229年,窝阔台继任大汗,1231年征服高丽,1233年灭东真国,1234年灭金国。随后再次西征,1237年占领莫斯科,1241年兵分两路入侵波兰、匈牙利,大败德意志联军,前锋直指维也纳,欧洲为之震惊。正当此时,窝阔台逝世。远征军于是东还,后来拔都建立钦察汗国。
1246年,贵由在窝阔台的皇后支持下继位。拔都与贵由在长子西征以后不和,贵由在远征拔都途中病死,拔都本有资格承继汗位,但他无意即位,另举拖雷的长子蒙哥为大汗。1251年,蒙哥继位。1254年灭大理国。蒙哥命旭烈兀西征;1258年,占领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灭阿拔斯王朝。1260年,占领大马士革。这时,蒙哥在攻打南宋四川时,在合州城下去世,军队于是东还。
蒙哥于1259年在四川去世后,其弟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忽必烈得知蒙哥死讯时尚在鄂州一带与南宋作战,后听说留守蒙古本土的阿里不哥准备集会称汗,立即与南宋议和并北上回到开平(今内蒙古多伦县),于1260年5月在以东道诸王塔察儿为首的蒙古宗王及汉人儒臣的支持下抢先集会称汗。阿里不哥闻讯后,在阿速台、玉龙答失、海都等宗王的支持下于同年6月在当时的大蒙古国首都哈拉和林召开“忽里勒台”大会,即大汗位。由于忽必烈长期居住在中原,任用汉人,推行汉法,改变了蒙古人的游牧传统,引起很多蒙古王公贵族的不满,故多数西道诸王当时均支持阿里不哥。为了争取宗王势力的支持,忽必烈默认了术赤后王别儿哥、察合台后王阿鲁忽及八剌、六弟旭烈兀对各自封地的合法统治权。忽必烈与阿里不哥随即展开了四年的内战,直到1264年阿里不哥兵败投降。忽必烈随后迁都大都(北京),以上都为陪都。
1271年忽必烈在其领地内定国号为“大元”,建立元朝,蒙古文则称为“大元国”或“大元大蒙古国”,继承了原大蒙古国的法统。但窝阔台汗国君主海都仍然与忽必烈敌对,并联合察合台汗国与金帐汗国组成同盟与忽必烈的元军交战,并一度攻占漠北哈拉和林。金帐汗国君主忙哥帖木儿本为忽必烈提名,但很快转为支持海都反对忽必烈。忽必烈去世后,海都等继续与元成宗交战,直到海都于1301年去世。在窝阔台汗国灭亡后,其余三大汗国仅在名义上仍为元朝的宗藩(元朝称其为西北诸王),实际独立的地位为元廷所承认。元朝保留了金帐汗和伊利汗在山西、河南等处的份地,每年颁给岁赐。伊利汗国君主即位仍需元朝皇帝遣使册封,颁发“王府定国理民之宝”、“真命皇帝和顺万夷之宝”等汉文印玺,作为元朝的藩属国。此后金帐汗国的数位君主,如脱脱(肃宁王)、月即伯等也得到了元朝皇帝的正式册封。 蒙古位于亚洲北部、戈壁大漠南北的高原地带,素为众多游牧部落、民族的繁衍生息之地。自春秋始,先后有匈奴、鲜卑、突厥、回纥等民族崛起,构成人类古代游牧世界的东翼,与相邻的中原农耕地区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往来和政治、军事的频繁冲突与交往。13世纪左右,蒙古民族在成吉思汗的领导下,冲出高原,掀起1股强劲的扩张浪潮。短短时间内,这股扩张浪潮便将欧亚农耕世界搅得周天寒彻,一片昏暗,造成人类中古时代政治、文化和地理上的巨变。它不仅极大地影响了蒙古民族的历史进程,也在人类文明演进的轨迹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
8、9世纪之交,原来游牧于贝加尔湖东南和黑龙江上游额尔古纳河一带的蒙古诸部,开始向西迁徙,进入斡难河、怯鲁连河和土拉河上游地带,随之占据了东起贝加尔湖、西至额尔齐斯河、南达万里长城、北抵西伯利亚的广阔高原地区。10至12世纪,蒙古诸部与南方的辽金政权往来甚密,接受先进物质文化的影响,铁器使用逐渐普及,生产力获得较快发展,私有制度开始出现。以往那种传统的氏族集体游牧方式“古列延”渐渐让位于一家一户的游牧方式“阿寅勒”,社会阶级分化加剧,氏族社会逐步瓦解。各个部落首领“汗”和贵族“那颜”在大肆攫取社会财富的同时,还豢养亲兵勇士“那可儿”为其效命,以此作为维系权势,攻伐征战的武装力量。各部落为争夺牧场、牲畜和奴隶,相互拼杀,弱肉强食。12世纪下半叶,蒙古诸部在残酷角逐之后,逐渐形成孛儿只斤和札只刺两大部落,彼此虎视眈眈,力图吞灭对方。与此同时,整个高原自东向西,塔塔儿(鞑靼)、蒙古、克烈、乃蛮四大集团及北方的蔑儿乞集团五雄并存对峙。为争夺支配整个高原的最高权力,五大部落集团展开激烈厮杀。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成吉思汗阔步登上了历史舞台。 他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四处征战。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在斡难河(今鄂嫩河)源头召开大会,即蒙古大汗位,号“成吉思汗”,国号“大蒙古国”。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1205年起,成吉思汗三次攻打西夏。1211年蒙古铁骑进攻金朝,并占领中都。1218年,蒙古大军灭掉西辽政权。后代在此处建立窝阔台汗国。
1219年至1222年,成吉思汗进攻花剌子模(今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一带),攻占多个主要城池。花喇子模统治者摩诃末素丹逃至里海孤岛病死。1223年成吉思汗派速不台继续西进,在现乌克兰战胜基辅大公,后撤军。1226年成吉思汗再次征西夏,1227年西夏末代国王投降。
1227年成吉思汗在贺兰山病死。当时的蒙古帝国 包括蒙古高原,中国西北、东北和华北的一部分和中亚、西亚大部。此后成吉思汗后裔不断开拓土地,后在蒙古帝国 建立了建立大汗汗国,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大汗汗国即元朝。 成吉思汗之后的扩张 After the expansion of Genghis Khan 1251年~1405年间的蒙古帝国 。成吉思汗死后其子窝阔台继任蒙古大汗。1235年蒙古大军开始进攻钦察、俄罗斯,攻占莫斯科等城市。124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攻占基辅。1241年,拔都率部入侵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直至在奥地利的维也纳附近受阻于奥地利、波西米亚联军。1242年窝阔台的死讯传来,拔都率军东归争夺汗位的继承。这是蒙古大军所到最西的地方。后在此处建立钦察汗国又称金帐汗国。
窝阔台之后经过贵由的短暂统治,成吉思汗的小儿子拖雷的儿子蒙哥继位。1252年蒙哥派其弟旭烈兀西征。
1258年,蒙古帝国 的西征军攻占巴格达。
1259年旭烈兀征叙利亚,1260年攻克大马士革。1259年蒙哥大汗在进攻南宋时于重庆合川钓鱼城战死。旭烈兀回师争位,之后留下的少量蒙古军队在巴勒斯坦战败于埃及。使得蒙古帝国 领土未能进一步延伸到非洲。此处建立伊尔汗国,又称伊利汗国。
窝阔台汗时,1230年至1234年,蒙灭金朝。1231年,进攻高丽,高丽王室退守江华岛。窝阔台之后,在旭烈兀西征的同时,蒙哥汗于1258年率三路大军攻打南宋。1259年蒙哥在重庆合川的钓鱼城久攻不下,在一次战斗中中箭受伤,不久便病死,享年52岁。正在进攻鄂州的忽必烈遂班师,自称大汗。1267年忽必烈定都中都(今北京),后改称大都。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称帝,是为元朝的开始。1267年至1279 年,经过对南宋多年的征战,元军终于灭宋。至1275年高丽已臣服于元朝,成为元朝藩属国。蒙古曾于1257年进攻安南。灭南宋后,元军又分别于 1285年和1287年两度攻占安南(今越南北部的地区)的陈朝。大越与其宿敌占婆(今越南南方印度教政权)联合击退了元军的进攻。1287年元军攻入缅甸北部的蒲甘王国,之后在1303年又退出该地区。元军于1292年至1293年对爪哇发动的海上远征也无功而返。1274年和1281年,忽必烈两次进攻日本,因朝鲜所造战舰不合格而作罢。 窝阔台汗国
(1225年-1309年):主要是西辽故土(今新疆、中亚一带)。忽必烈迁都大都后,支持阿里布哥的窝阔台汗国拒绝归附忽必烈而独立。窝阔台的封地,领有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都城叶密里(今新疆额敏)。1229年,窝阔台即大汗之位,将封地赐给其长子贵由。1246年,贵由汗继位,但两年后便病故。大汗之位由窝阔台系转至拖雷系。1251年,新任大汗蒙哥对窝阔台系诸王进行镇压,除处死、谪迁一部分王公外,又将窝阔台汗国国土分授诸王子孙,以弱其势。忽必烈汗继位之后,奉行汉化政策,引起以窝阔台嫡孙海都为首的蒙古帝国 诸王公不满。海都先后数度起兵作乱,屡胜元军,为元朝一大威胁。1301年,海都率40余位反叛王公联兵进犯元朝,欲取而代之,但在哈拉和林为元军所败,不久海都病亡。1310年,其子察八儿为察合台汗国所败,窝阔台汗国亡。
察合台汗国
(1227年—1369年):位于今新疆、中亚一带。被忽必烈、阿里布哥等势力多次争夺。此系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初领有西辽旧地,包括天山南北及阿姆河、锡尔河之间的土地,都城阿力麻里(今新疆霍城县)。1310年,又合并了窝阔台汗国的大部封土,国势达于极盛,其疆域东起吐鲁番,西及阿姆河,北到塔尔巴哈台山,南达兴都库什山。蒙古军事贵族与当地突厥游牧贵族共同构成统治阶级,竭力维护游牧封建制的宗法关系。蒙古人的突厥化现象比较普遍。14世纪中期,汗国分为东、西两部。东察合台汗国领有窝阔台汗国旧地,以西辽的疏附为都,后进一步分裂,16世纪先后被并入明。西察合台汗国领有河中之地,以撒马尔罕为都城,1370年被帖木儿帝国所灭。
钦察汗国
(1219年--1502年):位于今匈牙利、波兰、乌克兰、俄罗斯欧洲部分、北高加索、花剌子模的一部分,罗斯诸公国为其附庸国,为拔都所创。成吉思汗生前曾将所征服的咸海、里海以北的广袤的钦察草原赐给长子术赤为封地。1235年,术赤长子拔都西征罗斯和东欧,辖地广大,东起叶尼塞河,西至多瑙河下游,南迄高加索,北接俄罗斯。1243年西征结束,拔都以伏尔加河下游的萨莱为都,建钦察汗国。因大汗帐色金黄,欧洲人又称其为金帐汗国。拔都后来又将咸海东北之地分封给斡鲁朵,称白帐汗国,将咸海以北、西至乌拉尔河之地封给昔班,称蓝帐汗国,二者皆以金帐汗为宗主。金帐汗国疆土大体由两部分组成,一为钦察草原等游牧地区,一为俄罗斯等农耕地区。蒙古人因地制宜进行统治,游牧地区由蒙古人进行直接控制,为汗国的重心所在。而罗斯地区则保留其原有诸王公的封建政权,然后加以控制,诸王公须向汗称臣纳贡,接受册封。自13世纪末始,钦察人又从罗斯诸王公中,择选最驯服者,封为“弗拉基米尔及全俄罗斯大公”,受封者凭金帐汗的宠信,有权负责征缴全欧各地贡赋,统一上交金帐汗。罗斯诸王公们为争夺大公称号,相互角逐,残酷斗争,或告密于金帐汗以消灭对手,或直接兵戎相见。蒙古人则利用此策,坐享其成,实现对罗斯的有效统治。
自1209年建国到14世纪中叶的100年间,是金帐汗国国势极盛时代。蒙古贵族逐渐与钦察草原各游牧部族的贵族合流,改操突厥语,转皈依伊斯兰教,不断与相邻的伊儿汗国争夺阿塞拜疆等地,经常以大军征讨不驯服的俄罗斯王公。1341年,乌兹别克汗死后,国内矛盾激化,内讧不已。先后在新兴于西察合台汗国(今中亚)为核心的帖木儿帝国和崛起于罗斯诸公国获得纳贡代理权后开始持续对外侵略扩张的莫斯科公国等的打击或反击下,国势日趋衰落。15世纪时,金帐汗国分裂成喀山汗国、克里米亚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西伯利亚汗国、大帐汗国等国家。
伊儿汗国
(1256年~1388年):位于高加索、伊朗、伊拉克等地,为旭烈兀所创。为拖雷三子旭烈兀远征西亚所建的汗国。1264年,忽必烈大汗正式册封旭烈兀为伊儿汗。其国东起阿姆尔河,西至地中海,北抵高加索,南达印度洋,首都为大不里士。
伊儿汗国前期,由于诸汗征战频仍,民不聊生,蒙古与突厥贵族联合专政,固守落后的游牧生产方式,对城市和定居农民施行压榨政策,致使全国经济凋敝,人烟稀少,土地荒芜,民众反抗不断,社会秩序动荡不宁。
1295年,台赞汗继位后,为挽救危局。缓和社会矛盾,放弃传统政策,全面实行伊斯兰化改革,以争取众多穆斯林贵族的支持,巩固封建统治秩序。他率军队放弃了原有的宗教信仰,改皈伊斯兰教,并将其定为国教;大力推行阿拉伯传统的军事封土制,将农民严格固着在土地上,向领有封土者服役纳租;废除征税制度,规定税率,严惩滥征者;统一币制和度量衡,制定工商税则;鼓励垦荒,兴修公路,裁减驿传,核定兵额,禁止贪污;奖掖文化,倡导学术。因此到14世纪初时,伊儿汗国的社会经济得到较大恢复,封建统治一度加强,伊斯兰文化也有相当发展。在合赞汗的宫廷中,聚集着不少文人学者。他的宠臣宰相拉施特哀丁所编著的历史名著《史集》留传至今。
1304年,合赞汗去世。此后不久,伊儿汗国内外局势日趋严重。内有诸王争立,权臣争势,内讧迭起;外有埃及马木路克王朝和钦察汗国不断侵掠,国运日蹙,陷于分裂。1388年,终被中亚新兴的帖木儿帝国所灭。 蒙古帝国与元朝 Mongol Empire and Yuan Dynasty 蒙古帝国 与元朝,是容易被许多中国人混淆的、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的两个概念。元朝是中国的疆域,不包括蒙古帝国 其它的四大汗国。
13世纪初,在南宋与金朝的战争之中,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蒙古族的力量借机壮大。公元1206年,铁木真陆续统一蒙古各部后,被推举为“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统领的政权实体就是一个军事奴隶制国家,它当时的疆域东起大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南起大沙漠,北抵贝加尔湖。蒙古帝国 的建立,是蒙古人真正意义上军事扩张的开始,并且此后不断向外扩张。
1209年~1218年,蒙古人先后征服高昌回鹘与西辽,为其打开了挺进中亚与欧洲的门户;接着便是蒙古人的三次大规模的西征战争。三次西征奠定了这个世界性帝国的大部分版图,将现在的俄罗斯与欧洲大部、地中海东岸、两河流域、波斯与印度西北皆收入势力范围。 蒙古帝国 (1206~1635年) (1206年,孛儿只斤•铁木真统一蒙古高原诸部,称成吉思汗,标志着蒙古帝国 的诞生、建立。中间历经429年盛衰变化。1635年已经衰败的蒙古帝国 最后一任大汗林丹汗被后金国爱新觉罗•皇太极所灭。)
一、大蒙古国
1.元太祖 铁木真【成吉思汗】(Genghis Khan,1206年-1227年)
2.拖雷 监国(1227年-1229年)
3.元太宗 窝阔台汗(1229年-1241年)
4.乃马真后监国(1241年-1246年)
5.元定宗 贵由汗(1246年-1248年)
6.海迷失后监国(1248年-1251年)
7..元宪宗 蒙哥汗(1251年-1259年)
8.阿里不哥(1259年~1264年)
二、元朝(1271~1368年)
(1271年忽必烈迁都大都,蒙古帝国 的中央汗国--大元,成为中国的中央王朝-元朝,1279年元朝灭南宋,统一中国。1368年,常遇春、朱元璋攻克大都,元惠宗北逃,元朝灭亡,但是蒙古帝国 并没有灭亡。)
9.元世祖 忽必烈(Kublai Khan 1264年-1294年)
10.元成宗 铁穆耳(1294年-1307年)
11.元武宗 海山(1307年-1311年)
12.元仁宗 爱育(1311年-1320年)
13.元英宗 硕德八刺(1320年-1323年)
14.元泰定帝 也孙铁木儿(1323年-1328年)
15.元明宗 和世敕(1328年~1329年)
16.元文宗 图帖睦尔(1329年-1332年)
17.元宁宗 懿璘质班(1332年~1333年)
18.元惠宗(明人称“元顺帝”)妥灌帖睦尔(1333年-1370年)
三、北元政权(1368~1480年)
(“北元”是后人追加的称呼,但是是合乎历史事实的。元军被明军在长城以南打败,大都失陷,退居漠北。与此同时,蒙古帝国 除中央汗国元朝外的四大汗国中,窝阔台汗国被其元朝和其它三个汗国所灭,后伊尔汗国已经被异军突起的帖木儿帝国所灭,察合台汗国分裂成了东、西两个并存的察合台汗国,西察合台被帖木儿所灭,东察合台汗国境内发生“改朝换代”,和元朝类似。只有一个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已经迁移到、并且扎根到了遥远的中、东欧的钦察汗国被帖木儿打败。和势力范围、疆域版图极大收缩的元朝在地理上被弱化,分割,彻底的独立开来。元朝的皇帝又同时是大蒙古帝国 的大汗,大蒙古帝国 中央汗国的大汗。北元一开始也是如此,逐渐弱化,变成了是已经解体的蒙古帝国 的大汗,变成了已经逐渐只是元朝皇帝和名义上的蒙古帝国 的大汗,变成了只是蒙古帝国 原中央汗国的大汗和元朝从大都北退蒙古高原之后的北元皇帝。)
19、元昭宗和孝皇帝 ,爱犹识理达腊(必力克图汗)
【元惠宗长子】 (1370年-1378年)
20、元益宗宁孝皇帝,脱古思帖木儿(乌萨哈尔汗)
【元昭宗弟,一说是其子】(1378年-1388年)
21、兴原皇帝,恩科卓里克图(恩科卓里克图汗)
【元益宗长子】 (1389年-1392年)
22、大古皇帝,额勒伯克(尼古埒苏克齐汗)
【元益宗次子】(1393年-1399年)
23、顺天皇帝,坤帖木儿(坤帖木儿汗)
【额勒伯克汗长子】(1400年-1402年)
24.鬼力赤(乌格齐哈什哈汗)
(1403年~1408年)
25、完者秃,一名本雅失里(额勒锥特穆尔汗)
【额勒伯克汗次子】(1408年-1410年)
26、答里巴(德勒伯克汗)
【阿里不哥的后裔。额勒锥特穆尔汗之族子】( 1412年-1415年为西蒙古可汗 )
27、额色库(卫拉岱汗)
【乌格齐(鬼力赤)哈什哈汗的儿子】(1415年-1425年为西蒙古可汗)
28、阿岱(阿岱汗)
【成吉思汗弟弟哈撒儿的后代】(1412年-1425年为东蒙古可汗,1426年-1438年为蒙古大汗)
29、脱脱不花(岱总汗)
【元益宗的第三子哈尔古楚克鸿台吉的儿子阿寨台吉的长子】(1433年1438年为西蒙古可汗,1439年-1452年为蒙古大汗)
30、阿葛巴尔济
【阿寨台吉的次子,岱总汗弟】(1452年)
31、也先(天盛汗)
(1453年-1454年)
32、马尔可儿吉思(乌珂克图汗)
【岱总汗第三子 】(1454年-1455年 )
33、脱古思猛可(摩伦汗)
【岱总汗长子】(1455年-1464年)
34、满都鲁(满都古勒汗)
【阿寨台吉的幼子,岱总汗弟】 (1465年-1469年)
四、后蒙古帝国 时期
(变成了只是蒙古帝国 原中央汗国的大汗,汉化逐渐消退至零,表明蒙古贵族重新适应了草原生活。)
35、巴图孟克(达延汗)
【阿葛巴尔济济农的儿子 ,哈尔古楚克台吉子博勒呼济农〔巴颜孟克〕之子】(1470年- 1517年)
36、巴尔斯博罗特(塞音阿拉克汗)
【达延汗三子】 (1517年-1519年)
37、博迪(阿剌克汗)
【达延汗长子图鲁博罗特的长子】 (1519年-1547年)
38、达赉逊(库登汗)
【阿剌克汗长子】 (1548年-1557年)
39、图们(札萨克图汗)
【库登汗长子】(1558年-1592年)
40、布延(薛禅汗)
【札萨克图汗长子】(1592年-1603年)
41、林丹(库图克图汗)
【薛禅汗长子莽和克太吉的长子】1603年- 1634年)
42、额哲
【库图克图汗长子】 (1634年~1635年). 蒙古帝国的分裂 Division of the Mongol Empire 元朝统治者在中原进行残酷的统治和剥削。1351年,刘福通率白莲教教众和被征挖黄河河道的河工起事,组织“红巾军”对抗元军。1368年,被朱元璋推翻, 建立明朝,将元朝统治者赶出中原,塞外的蒙古政权沿用大元国号,史称北元,至15世纪初去“元”国号。
四大汗国中,窝阔台汗国在1309年灭于察合台汗国。察合台汗国和伊儿汗国经多次分裂,最终均在1388年被帖木尔帝国的帖木儿征服。钦察汗国到15世纪分裂成了五个小汗国(克里米亚汗国、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西伯利亚汗国、诺盖汗国),并沿着各自的发展方向独立发展。
西察合台汗国突厥化的蒙古贵族的后裔帖木儿是成吉思汗的七世孙。他在1369年自立苏丹,征服察合台汗国和伊利汗国之后,进攻钦察汗国、印度(攻陷德里)、小亚细亚(击败奥斯曼帝国苏丹巴耶塞特)。帖木儿帝国的版图,东起印度河,西到小亚细亚,北自里海,南达波斯湾。当时明朝是永乐帝。帖木儿大帝死后,帝国分裂,1500年亡于乌兹别克人。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南下印度,建立莫卧儿帝国。帖木儿帝国不是蒙古帝国 的一部分,但它是蒙古后裔所创,疆域大部在四大汗国的地方。 1.皇朝的覆灭(1368-1402)
1368年,元朝被以红巾军起义为主的农民起义成功推翻,元惠宗妥欢帖睦尔率领着王族和中央政府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地——蒙古高原。撤退的成功归功于从成吉思汗开始的近似于疯狂的扩张,使得蒙古帝国 幅员辽阔,汗国、部落林立,而蒙古帝国 之元朝的版图只算蒙古帝国 的一部分,元朝的皇帝又是蒙古帝国 名义上的大汗,对于蒙古各大汗国和部落享有一定程度的宗主权。元朝的灭亡,使蒙古帝国 只是失去了元朝的领土,而蒙古帝国 依然存在。
元惠宗是历任皇帝中接触中原文化较深的一位,1370年5月23日,在沙拉木伦河畔的应昌去世。
元惠宗长子爱猷识里达腊(即昭宗)即帝位,他将元朝政权又维持了八年,并厉兵秣马盼望着有朝一日收复失地位。然而,他非但没有机会实现这一愿望,还面临着深入到蒙古地区的明朝军队的攻击。1372年,徐达率军攻向哈拉和林,这是蒙古黄金家族的大本营,是权力和荣耀的象征,战争十分激烈。战线过长,后援不继,明军受阻于土拉河畔。
1378年,昭宗去世,其弟(一说其子)脱古思帖木儿(即益宗)继位,这位第三任北元皇帝所能控制的领土已经缩小到蒙古帝国 最初兴起时的规模。 1388年,一支10万人的明军在大将蓝玉的率领下在合勒卡河和克鲁伦河之间、贝尔湖南岸大败元朝大将益宗的军队,元朝诸王、平章以下官员三千多人及军士七万余人被俘,益宗逃走后被其部将缢杀。
这次的失败使黄金家族——忽必烈系的大元政权丧失了在蒙古人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以至于大多数蒙古部落宣布脱离它而自立。1402年,坤帖木儿汗被部下鬼力赤杀死,元朝彻底灭亡。2.蒙古内战(1403-1426)
元朝的彻底灭亡,使明朝失去了政治上的最强劲、最主要敌人,蒙古已经成为了“边患”,而不再是前一中央王朝的残余势力。因此,明成祖对于鬼力赤表示友好,承认他对于蒙古各部的主权,但是鬼力赤的亲明态度却引起了蒙古各部的不满。1408年,其被知院阿鲁台杀死。随后,其拥立益宗之孙本雅失里为汗,与明朝绝交。 但是阿鲁台只控制着东蒙古(鞑靼),西蒙古(瓦剌)却被其强大的对手马哈木等人控制。
1410年,明成祖亲征,大败本雅失里于兀儿古扎,自此其西逃与阿鲁台分。次年,马哈木趁本雅失里衰弱将其消灭,立宗室答里巴(诈称本雅失里弟)为汗,阿鲁台亦立宗室阿岱为汗。1415年,明成祖再次亲征,大败瓦剌。明军撤退后,阿鲁台趁机袭击,马哈木、答里巴战死。而后,马哈木子脱欢拥立额色库为汗。但是在1425年额色库死后,瓦剌发生了内乱。阿岱趁机将起打败,成为了全蒙古的大汗。
3.瓦剌的统治(1433-1454)
被打败后的瓦剌在脱欢的领导下逐渐振兴。1433年,脱欢统一瓦剌各部,立宗室脱脱不花为汗。1434至1438年间,其率军攻进蒙古东部,杀死了帝国大汗阿岱和他的重要辅臣阿鲁台,统一了蒙古。虽然,黄金家族的脱脱不花成为了全蒙古的大汗,但在事实上,蒙古帝国 已经从黄金家族转到了瓦剌的绰罗斯家族入手中。
对于明朝来说,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完结了,草原的这些新君主是一支没有显赫历史的民族,他们在蒙古帝国 的历史上既不显赫也不重要,他们不可能如黄金家族那样具有号召力。那么,北移的元朝剩余势力对于南部的明朝反击就应该自此结束了。
但是,瓦剌人并没有忘记他们拥有的是蒙古帝国 的最高权力。当然,在明朝还很强大的时候,瓦剌人是不敢随便捋虎须的。因此,恢复帝国的第一刀他们向东南地区的察合台汗国砍去。脱欢的儿子也先击败了察合台汗国的卫思汗,强娶了他的妹妹哈尼木公主,因为卫思汗是黄金家族,这次政治联姻,使得瓦剌人认为自己有了号召所有蒙古人的血统。1453年, 也先杀死了蒙古大汗,篡夺了汗位。黄金家族的统治真正中断。
当初 也先继承其父脱欢的位子时,蒙古帝国 的疆域从巴尔喀什湖延伸到贝加尔湖,又从贝加尔湖延伸到长城附近地区,象征正统的首都哈拉和林也是帝国的领土之一。1449年,他向明朝公主求婚遭到悔婚,于是,也先袭击了大同附近的明边境。明英宗亲临征战。在土木堡展开战斗。明英宗被俘。但大同和宣化的顽强抵抗,也先无法,只得带着俘虏英宗皇帝返回蒙古。
三个月以后,他卷土重来,进军至北京西北郊,但是,他遇到明将于谦的抵抗,发动的多次进攻都被打退,不久明朝的各路援军赶来。他沿居庸关败退。1450年,也先决定释放英宗,并于1453年与明朝议和,宣布其是明朝的属臣,这一行动表明他抛弃了蒙古帝国 的宗主权,仅仅看做是一个独立的可汗,原本已经臣服于他的各黄金家族的部落和汗国又重新自立。
1454年,也先被暗杀。瓦剌不久变先入了内乱,再也没有恢复以前的辉煌。4.黄金家族的复辟
也先死后,瓦剌大乱。蒙古宗室毛里孩驱逐瓦剌西迁,拥立脱脱不花子马儿古儿为汗,黄金家族从重新恢复统治。但是,这并没有带来中兴,接踵而来的是不断的内讧。直到1465年,成吉思汗的第27代继承人满都古勒大汗打败了弑君者,才结束了内乱。他在位期间,强化汗权,为蒙古中兴奠定了基础。1469年,其在讨伐他的侄孙和继承人博勒呼济农的一次战争中去世。而博勒呼济农在他能够称汗之前的1470年也被暗杀。一度人丁兴旺的黄金家族中,可怜地仅剩下一个5岁的男孩、博勒呼济农之子达延。 达延的命运及其不幸,家族的长辈都在内讧中死去,小小的孩子孤苦无依,连他的母亲都抛下他改嫁了,这简直比成吉思汗年幼时的遭遇还要悲凉。所幸,满都古勒汗的年轻遗孀满都海赛音可敦把他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满都海赛音可敦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女人,她不但抚养了达延,还在1470年宣布他为大汗。后来满都海赛音可教率领军队打败了卫拉特人,将他们彻底赶出了蒙古高原中东部地区。为达延汗日后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达延汗是蒙古帝国 统治时间最长的大汗,从1470年到1517年整整47年。在1481年亲政之后,达延汗镇压了右翼土默特人、兀良哈人(又称朵颜三卫)的叛乱。并从1497年到1505年间,他对从辽东到甘肃的明北部地区进行了攻击,使得明无法与卫拉特人联系。
1517年达延汗去世之后,他的孙子博迪继承了汗位。虽然广大的领土被达延汗的众多子孙瓜分,但从1544年到1634年蒙古帝国 的汗位一直稳固的在达延汗的长支后裔察哈尔部中传承,历经博迪汗(1520-1548年)、库登汗(1548-1557年)、 (1557-1593年)、彻辰汗(1593-1604年)和林丹汗(1604-1634年)。
5.蒙古帝国 的灭亡
虽然达延汗的长期统治稳定了蒙古帝国 汗位传承,但并没有克服蒙古民族的最大弱点——实行瓜分家族遗产的习惯法。当帝国的创建者死后,帝国便成了一种类似后来联邦式的民族国家,国内的各级首领,都是兄弟或堂兄弟,他们虽然承认察哈尔部的最高权利,但处于相当的独立状态。
随着时间的流逝、推移,察哈尔部的汗位继承者们逐渐失去了足以统治整个蒙古的力量,西方的卫拉特人和东方兴起的通古斯人(满族)都是他们可怕的敌人。但这个时候,卫拉特人正在对付哈萨克汗国、沙皇俄国以及内部的绰罗斯家族与和硕特家族的权力争夺,因此,结束蒙古帝国 历史的,只能是通古斯人建立的后金了。
1604年,林丹继承汗位,接受黄教沙尔巴呼图克图的灌顶戒教,称林丹库图克图汗。林丹汗并不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可汗,他早已看出后金对于蒙古的野心,因此上从继位始,便开始从新统一各部,自称“统领四十万众蒙古国巴图鲁青吉斯汗”。1627年派兵吞并右翼鄂尔多斯、喀喇沁、土默特等部,与喀尔喀部却图汗结为联盟,所辖地域东起辽东,西至甘肃。但是,次年,朵颜兀良哈的苏布台、喀喇沁的达来台吉、土默特和布石图汗、额尔多斯的额仁沁济农以及永谢布、阿苏惕、阿巴嘎、喀尔喀等部联合组成大军十万,在土默特的召城一战中,消耗了林丹汗精锐兵力四万余人,这使得林丹汗的实力大为削弱。
努尔哈赤时,科尔沁部、扎鲁特部便在联姻之下投靠了后金。土默特、喀喇沁、兀良哈等部为了避免林丹汗的报复,也投靠了后金。1625年,林丹汗出兵嫩江,攻打科尔沁部。后金出兵援助科尔沁,林丹汗退走。皇太极即位后,把林丹汗做为主要的敌人。1628年,派遣贝勒阿济格与老哈河上游受林丹汗统治的喀喇沁部会盟,共击林丹汗。9月,皇太极率军至绰洛郭尔,宴会察哈尔部控制下的敖汉、奈曼、喀尔喀、札鲁特和喀喇沁等部领兵前来的诸首领。林丹汗空有大汗之名,但已经陷入了孤立,被迫退出西拉木伦河流域,至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固守。
1632年4月,皇太极再率大军西进,多尔衮从征。至西拉木伦河畔,会集蒙古诸部兵,共击林丹汗。面对势力远胜自己的敌军,林丹汗无奈自归化城驱人畜十万渡黄河西逃。但部众十之七八在途中散去。林丹汗逃奔青海,两年后在青海打草滩病死。大明帝国和大元帝国争斗了两百多年,谁也没能消灭对方,最后,在相差不到10年时间内,先后被清朝所灭。
1635年,多尔衮与岳托等领兵万人渡河,招降林丹汗部众于额哲,林丹汗的妻子和儿子归降,交出可汗印信,整个漠南蒙古完全纳入了后金帝国的版图,蒙古帝国 的汗位至此断绝,而蒙古帝国 ,也永远的消失了。 对各国的影响 Impact on countries 蒙古人在中、西亚的扩张战争迫使奥斯曼突厥人西迁至小亚细亚半岛,并在该地建立奥斯曼土耳其帝国。1453年,奥斯曼苏丹攻占君士坦丁堡。之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了欧洲东南部和北非。这是现在在一些如阿尔巴尼亚、波黑等欧洲国家有大量穆斯林人口的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解体,其中一部分形成现在的土耳其。
蒙古帝国 横跨东、中、北、西亚、东南亚及南亚部分和东、中欧巨大的疆域。在朝鲜半岛,高丽王朝被蒙古帝国 征服之后隶属蒙古帝国 。蒙古帝国 在中国被明朝推翻后亲蒙古的高丽国王派大将李成桂征明。而亲明的李成桂从鸭绿江边回兵,推翻高丽王朝,建立朝鲜王朝。
统一蒙古高原、统一全中国、统一欧亚大陆,是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们创立的震撼古今、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成吉思汗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非凡奇迹,打破了洲际界限,冲破了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壁垒,打开了通向世界的通衢大道,开创了各种文化、文明并存的时代,为新世界、新时代划定了新秩序。成吉思汗在走向大一统、走向开放、走向文明的过程中,有血腥、残忍的野蛮行径,应该批判、谴责,但不要夸大,那是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成吉思汗在走向大一统的进程中,并不是单纯采取军事斗争方式,而是综合运用了政治、军事、外交、思想斗争等各种手段,因此他是具有非凡智慧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不是穷兵黩武的暴君、无情无义的刽子手。
巴勒克拉夫主编的《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为蒙古帝国 图(1206~1405)写了如下说明:“来自亚洲腹地的原始游牧民族蒙古人,对世界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征服的规模无与伦比。……这是文明社会所经受的最后一次,也是最激烈的游牧民族的野蛮攻击,其后果十分严重。亚洲全部、欧洲大部分和非洲北部的政治组织都变换了。许多地区的人民被灭绝或四散,永远改变了其种族特性。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和力量也发生了改变。横越欧亚大陆的道路由一个政权所控制,旅行变得安全了。在中断了一千年之后,欧洲人又能进入中东和东亚了。”
英国军事战略学家哈特说:在中世纪,战略的最好例证来自东方。公元13世纪,对于西方战略发展来说,是一个卓有成效的时代,其所以灿烂夺目是因为蒙古人给欧洲的骑士们充当了教师,使他们在战略方面得到了有益的教训。
成吉思汗影响在世界各地综合中外学者们的意见,成吉思汗在世界各地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对蒙古民族的影响。1206年,成吉思汗完成了统一蒙古高原各部的大业,建立了蒙古汗国。从此,形成了蒙古民族共同体,名扬四海,在历史舞台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新中国史学泰斗韩儒林说:伟大的蒙古民族在世界历史舞台上起重要作用,是从成吉思汗开始的。法国布鲁丁在《大统帅成吉思汗兵略》中写道:“呼和”蒙古的由来具有伟大名称的成吉思汗,他在游牧民的心里,唤起了新的感情,让他们感觉到了当一个蒙古国民的光荣。不管是什么样的蒙古人,决不会成为奴隶和仆人了。在他们来说,只有一个义务,即手拿武器为国效劳。生活在蒙古包里的全民族,确信自己已经进入了成吉思汗臣民的行列里。
一位美国学者说得好:在过去的千年,成吉思汗在为近代生活打下基础方面超过了任何一个人。西方学者称成吉思汗为“全人类的帝王”;日本军事家说,蒙古远征欧洲后,促进了东西文化交流,《马可•波罗游记》促进了哥伦布探险,美洲大陆被发现。而成吉思汗的诞生改变了世界的方向。“成吉思汗的诞生可以看作是今日世界的诞生。”
尤其成吉思汗的军事思想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极大影响,他的战略战术为后世的许多国家所效仿,仅日本、前苏联、德国人所著的有关成吉思汗纯战略战术研究的著作就有数百部,德国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把研究成吉思汗战略战术的专著发给每个军官人手一册。虽然有些著作和论文,由于民族的成见,对成吉思汗骂得很凶,但学得也很认真。俄国将军们也承认他们蒙古军兵制沿用到彼得大帝。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哥萨克骑兵,运用“拉瓦战术”,打了许多胜仗。意大利旅行家柏郎嘉宾在东行见闻录《蒙古史》中研究了用以抵抗蒙古人的手法,他认为唯有采纳蒙古人的作战方法和武器方能得救。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号召军人向成吉思汗学习。2003年美国的伊拉克战争,采用了斩首行动和震慑战略,使世人皆惊。其实21世纪的斩首行动与13世纪的成吉思汗的“擒贼先擒王”战略如出一辙,震慑战略与“直擒中军”无异,它们都是以速战速决为核心的凿穿之战。
任何事业都要由人去完成,都离不开人的主观努力。成吉思汗之所以能“以弱制强,以小胜大”并取得震撼古今、彪炳史册的伟大胜利,他“个人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卓越天才,百折不挠的坚定意志,宽宏容忍的伟大人格”,以及其“股肱重臣的勇敢和智慧”起了关键的作用。
其次,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成吉思汗为中国的统一打下了基础,并由他的子孙完成了统一大业。1211年,新疆各地归属中国版图;1247年,西藏首次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276年,结束了云南长期割据于中央政权的局面……从此,分裂四百多年的中国实现第四次大统一,打破闭塞状态,真正登上了世界历史舞台。元史学家刘迎胜说:成吉思汗是地跨欧亚大陆的大一统元朝的缔造者,因此成为世界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西方人对被称为“蒙古”、“匈奴”和“鞑靼”的民族有了刻骨铭心的认识,欧洲人恐怖地称成吉思汗的军队是“闪电的鞭子”。然而,从15世纪开始,中国开始落后了,与西方的关系逐渐发生着逆转。
其三,对世界各国产生的影响。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征服了欧亚大陆的辽阔地区,构建了人类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帝国。“蒙古人横扫全球,既充当了征服者,又充当了人类文明不可匹敌的文化载体。”“成吉思汗通过他一生的奋斗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轨迹,推动了整个世界进入了现代文明时期。”
这充分说明:中国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我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说:综观历史,元朝时期远比中国最强盛时期更强大了。成吉思汗为中国的大统一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可以说没有成吉思汗就没有今日的中国版图。史学家陈高华说的好:成吉思汗的丰功伟绩在于为中国历史增添了光彩。
元朝的大统一是空前的,其版图“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元史•地理志》)。这种统一,在客观上起到进一步巩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作用。史学家邱树森经过研究后得出结论:元朝时期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是中国700多年来维持统一局面的重要原因。
全球畅销书《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名人》一书的作者,麦克•哈特说:“我为什么把成吉思汗看得比其他人(亚历山大、拿破仑)更重要呢?因为他所影响的地域面积最大,更重要的是,其影响的持续时间长得多。”《(图书版)中国著名帝王传•成吉思汗》前言中说:成吉思汗留给后人一种民族的自豪。成吉思汗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也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英雄人物,他的名声与影响远远超过拿破仑和亚历山大。
一位外国学者说:他没有像埃及帝王那样为自己建造金字塔,像罗马、巴黎那样为纪念自己的胜利而建造凯旋门,也没有像亚历山大那样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城市。但成吉思汗改造了世界,在这一点上远远超过埃及的法老和罗马帝国,他改变了整个世界。
名作家杰克·威泽弗德在《成吉思汗,唤醒熟睡中的欧洲》一书中写道,人口只有几百万的蒙古之所以能称霸世界两百年之久,是因为他们有开放姿态、勇敢的挑战及不懈的学习精神。
《华盛顿邮报》评成吉思汗为“千年风云第一人”——来自《华盛顿邮报》的报道
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人物——来自美国《时代》周刊的报道
千年风云人物成吉思汗——来自美国《纽约时报》的报道
韩国《千年历史人物》一书中写道:“大地是人类的家园,我们只有一个家园,这是当今人类‘全球化’的新观念。然而,‘全球化 ’起源于成吉思汗的大一统。成吉思汗的经济政策是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雏形。成吉思汗的驰马驿站是当时通讯业的最佳最快的形式,是当今世界英特网的前奏。”成吉思汗在其统治的广大地区,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以及宗教信仰、思想各个方面实施了开放政策。所以,众多的宗教和教派,在当时的世界各地,只有成吉思汗统治地区才能够平等、共存。成吉思汗的开放政策是当今世界国际关系发展趋势的先行。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清朝的康熙帝,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德国总理施密特等一批政治巨头都盛赞成吉思汗的丰功伟业。据说中共总部办公室挂着两幅画像,一幅为毛泽东,另一幅为成吉思汗,可见毛泽东本人对成吉思汗的推崇程度。日本前陆军大学校长饭村穰说:“成吉思汗的出现,惊醒了沉睡中的世界”。
英国学者莱穆在《全人类帝王成吉思汗》一书中说:“成吉思汗是比欧洲历史舞台上所有的优秀人物更大规模的征服者。他不是通常尺度能够衡量的人物。他所统帅的军队的足迹不能以里数来计量,实际上只能以经纬度来衡量。”“拿破仑在军事天才之点上,确实在欧洲上空,曾被称作光辉的明星。” 然他却“将自己的军队的命运任其自然,遗弃在埃及的游途,又埋于俄罗斯的雪原之中,遂败于滑铁卢战役。他的帝国即他在世时灭亡,其子的地位在其死前被剥夺了。”亚历山大马其顿斯基,其英名也可以与成吉思汗相提并论,但“亚历山大一死,他的高官都是因为奢望帝王宝座而互相斗争,亚历山大的儿子遭到了逃亡的命运。”与以上两人相反,“成吉思汗的儿子,没有受到任何继其父汗之位的影响,君临西起亚美尼亚,东至朝鲜半岛,南跨缅甸、越南,,北极北冰洋的广阔领域。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支配了世界的一半(确切些说是当时世界的五分之四)。”
法国总统希拉克曾盛赞过成吉思汗。韩国人崇拜成吉思汗,他们确信自己的祖先是蒙古人,认为成吉思汗是影响历史进程的大英雄。据俄罗斯新闻网2003年11月25日报道成吉思汗已成为整个亚洲多民族崇拜的偶像。尤其近年来在蒙古国和我国的内蒙古地区这一崇拜在升温。从元世祖忽必烈颁布圣旨向元太祖成吉思汗四时祭典,并派专人守常孝时至今日,悠悠七百多年,蒙古民族恪守不渝,这在历史是罕见的。据报道在落实《取姓法》过程中,超过半数的蒙古国人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成吉思汗的民族名号孛儿只斤。目前,欧洲许多崇拜成吉思汗的德国人、英国人愿意寻找成吉思汗后裔作为自己的配偶;据有关方面统计、蒙古人和欧洲人通婚生儿育女的超过万众以上;他们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地数十万侨民与本地通婚的也在万众之上。由此可见,带有成吉思汗血统的混血儿将会遍布世界各地越来越多。
亚欧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直接促进了历史的进步。比如,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使欧洲文化从神学手里解放出来,出现了文艺复兴。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也使它发挥了在中国未曾发挥的巨大作用。恩格斯说:“在十四世纪初,火药从阿拉伯人那里传入西欧,它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变革,这是每一个小学生都知道的。” 并说:“火药和火器的采用决不是一种暴力行为,而是一种工业的也就是经济的进步。”它对欧洲的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重大作用:“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贵族城堡的石墙抵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枪弹射穿了骑士的盔甲。贵族的统治跟身披铠甲的贵族骑兵队同归于尽了。”指南针传入欧洲则促进了欧洲航海事业的发展,以后才出现了哥伦布等人的远航,使他们发现了新大陆,促使欧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无怪乎有的学者这样说:“成吉思汗这样的天之骄子的诞生,使世界从沉睡中觉醒,东西文化交流促成。被<马可波罗游记>招致哥伦布探险,美洲大陆被发现,欧洲人一度掌握世界霸权,后又美国崛起,日本被美国打败等等。所以,我把成吉思汗诞生可以看作改变世界方向,形成今日世界的诞生。”
中国学者德山在《元代交通史》中曾说:“国际陆路交通是成吉思汗祖孙三代三次西征的产物。”第一次西征“为建立横跨欧亚、空前未有的大蒙古国奠定了基础”;第二次西征即长子西征,“建立了蒙古四大汗国之一----钦察汗国,”“开辟了通往中国的国际交通----钦察道”;每三次西征即旭烈兀西征,建立了蒙古四大汗国的另一个汗国-----伊儿汗国,“开辟了中国通往波斯的国际交通----波斯道。”
成吉思汗究竟是征服者还是民族英雄?是黄祸制造者,还是千年伟人?对同一个人、同一件事的评价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呢?是否西方人的评价都是站在征服者的立场上看问题呢?或者他们这样做是不是一种民间游戏,或者是哗众取宠的恶作剧呢?我研究了一下美国<华盛顿邮报>提出的评价标准和理由,我认为还不能得出以上那些结论。第一,他们提出的世界“千年伟人”的一个标准是“依据由谁缩小了地球为原则”,经过民意测验,多数人集中提到了两个人,一是成吉思汗,一是哥伦布。经过认真分析,他们认为虽然成吉思汗杀人很多,但他与哥伦布一样缩小了地球,而在外交方面却不知比哥伦布胜出多少倍。第二,他建立的蒙古帝国 是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国家,东西从太平洋到中欧;南北从西伯利亚到波斯湾;比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伊斯兰世界和苏联占领的地盘都辽阔,冲破了亚欧各国的封闭状态,沟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第三,《华盛顿邮报》还报导说:他们之所以评选成吉思汗为人类文明史上第二个一千年的头号风云人物,主要是因为他“从政治、军事、民族心理上深深地影响了欧洲及世界。”那一年,他们还同时评选出第二个一千年最重要的发明,即源于中国的印刷术。他们指出:将印刷术与成吉思汗“这个人和这件事比较一下十分有趣。一个从政治、军事、民族心理上深深地影响了欧洲及世界,一个从科学文化、教育手段、思想观念上深刻地改变了欧洲乃至世界。”“印刷术改变了历史,同样,成吉思汗也影响了世界。”第四,他们提到,蒙古人后来并没有统治好中国,对欧洲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成吉思汗也并不是一个温顺、和蔼的人,也不是思想家与解放者,而是一个残酷的人。那么,他们为什么偏要选择这样一个人为千年伟人呢?他们认为:“他是拉近世界的最伟大的人。”他们指出:“历史并不是圣人、天才和解放者的传说,成吉思汗最完美地将人性的文明与野蛮两个极端集于一身,至今还未找到一位比成吉思更为合适的人选。”他们将是否“缩小了地球”、“拉近了世界”当作评价世界风云人物的主要标准。
波兰和匈牙利的陷落震惊了整个欧洲。圣殿骑士团大首领阿尔芒写信给法国国王路易,认为中欧已经没有任何军事力量可以阻挡蒙古铁骑直抵法国。路易做好准备领兵前往奥地利迎击蒙古大军,他对王太后说,此次东征不是他们将蒙古人送进地狱,就是蒙古人把他们送进天堂。
十三世纪席卷世界的这次风暴,重新编织了亚洲以及欧洲的政治界线,把众多的民族从祖传的领地驱赶出来,散布在欧亚大陆。这次征服,在改变了众多民族的文化个性的同时,从根本上重组了儒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以及佛教这四大宗教的影响力。然而,最为重要的是,蒙古人开通了东西方交流的通道,扩展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并在这一过程中,第一次缔造了[世界]这一概念。
从文化交流和文化发展的立场出发,谁也不能轻视蒙古帝国 的巨大影响,因为他为中国文化注入了尚带有原始意味的新力量。这种力量又挟汉文化的先进和丰富,向西方世界作交锋和交换,从而把中国的版图扩张到空前绝后的程度,造成了基督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及其他各种文化直接会面的地理和交通条件。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建立的蒙古帝国 其版图之大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据有关史料记载,当时的版图相当于4500万平方公里,是现在中国版图的三倍之多。东起朝鲜半岛,西抵波兰、匈牙利,北至西伯利亚罗斯诸公国,南达爪哇中南半岛,在北纬15°~60°、东经15°~130°。苏俄著名学者巴托尔德说,成吉思汗帝国的建立从某一点上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事件。这个帝国的规模在历史上没有出现过与他媲美的国家,它远远超过被欧美人赞不绝口的征服者亚历山大大帝马其顿重枪骑兵的铁骑、罗马军的剑、拿破仑军的大炮所到的境界线。造成了基督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儒家文化、佛教文化及其他文化直接会面的地理和交通条件,东西交通畅通无阻,真可谓“四海为家”、“无此疆彼界”。成吉思汗改变了世界地图,当时的欧亚两洲是以无数小国家组成,蒙古帝国 把它们统一成了同一个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同一个国家。 学者们认为:13世纪是蒙古人的“世纪”,《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90名人排行榜》一书中说:如果成吉思汗从未活在世上,那么,在13世纪蒙古大征服相关的事情不大可能出现。美国学者说:蒙古民族的真正历史是发生在13世纪初期,一个统一的民族出现在世界舞台上,并随即扬起他们那“上帝的神鞭”,马不停蹄地进行大规模的侵略性远征,历经半个多世纪。
成吉思汗超越历史时空,冲破民族和国家的界限,不仅仅影响一个民族,一、两个国家,而是影响了整个世界,其影响之大之深之久,在世界历史上是罕见的。 综上所述,蒙古帝国 的起点应为1206年孛儿只斤氏.铁木真称成吉思汗,到1635年林丹汗交出可汗印信为止,前后共计429年,整个东亚、中亚、北亚、西亚大部分地区,东南亚、南亚部分地区,东欧和中欧大部分地区都在其统治范围内。而衰亡时,领土面积仅仅限于漠南蒙古这一较小区域而已。
当代各国学者虽然对成吉思汗的评论各异,褒贬不一,但在两点上是一致的,都认为:成吉思汗是世界上最大的成功者,是对人类历史产生过最大影响的人。上个世纪将要结束之际,美国、日本等国发起了评选千年伟人的活动。全球颇具影响力《华盛顿邮报》发布了评选结果,列成吉思汗为“千年风云第一人”。成吉思汗留给蒙古人一种民族的自豪。成吉思汗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也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英雄人物。西方学者称成吉思汗为“全人类的帝王”.
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成吉思汗为中国的统一打下了基础,并由他的子孙完成了大一统大业。1211年,新疆各地归属蒙古版图(察合台汗国);1247年,西藏地区成为蒙古帝国 的一部分;1253年,灭大理,结束了云南地区长达500年的地方独立局面,1277年灭南宋……从此,中国出现了第四次大一统。孙中山先生说:"综观历史,元朝时期远比中国最强盛时期更强大了。”成吉思汗在客观上为中国的大一统做出了贡献,可以说没有元朝就没有今日的中国版图。
蒙古帝国 灭亡了东亚和西亚的许多国家,在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把东西方文明在版图上连在了一起,人类的全球化从蒙古帝国 开始,蒙古民族在人类发展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蒙古帝国 征战过程中不断吸收优秀的其他各民族将领来充实蒙古军队,尤其是大量地提拔任用回族、契丹族和汉族将领。到蒙古帝国 全盛时期(忽必烈灭南宋后),中原民族将领的数目已经超过蒙古帝国 所有将领数目的一半,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的战争思想在蒙古帝国 的征战中发挥到了极至,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历史 人物 政治家 元朝 百科辞典 帝王 重大事件 战争 战役 军事 明朝 战争与和平 古代皇子 监国 蒙古人 百科大全 皇帝 世界历史 简介 民族 钦察汗国 大蒙古国 成吉思汗黄金家族 更多结果...
大蒙古帝国 蒙古帝国西征 蒙古帝国战役 蒙古帝国战争 蒙古帝国大汗 古代蒙古帝国 旧都遗迹 成吉思汗蒙古帝国 的后人 历史人物蒙古帝国 大汗 成吉思汗-从蒙古帝国 的征服神话看企业兼并之路 蒙古帝国 首都哈勒和林遗址《蒙古帝国 》传奇历史之一:成吉思汗 历史人物(蒙古帝国 大汗) 蒙古帝国 传奇历史之一成吉思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