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中文片名:达文西密码/达·芬奇密码
外文片名:The DaVinci Code
影片类型:惊悚/剧情/悬疑
片长:169分钟
国家/地区:美国
对白语言:英语 法语
色彩:彩色
幅面:35毫米胶片变形宽银幕
混音:杜比数码环绕声 DTS
摄影机:
Arricam LT, Cooke S4 Lenses
Arriflex 235, Cooke S4 Lenses
摄制格式:35 mm .....(Kodak Vision2 Expression 500T 5229,
Vision2 200T 5217, Vision2 100T 5212, Vision 250D 5246)
洗印格式:35 mm .....(Kodak Vision 2383) (anamorphic)
上映日期: 2006年5月19日 美国
中文译制单位:上海电影译制厂
剧情简介哈佛大学宗教符号学教授罗拔.兰顿(汤姆·汉克斯饰演)到巴黎公干期间突然接到通知罗浮宫馆长遭人谋杀,而在博物馆内,尸体旁边留下了一个令人困惑的密码。兰顿教授与法国美女密码专家苏菲(柯德莉·塔图饰演)在整理分析谜团的过程中,惊讶地发现在达文西的作品中藏有一连串令人震惊的线索。这些线索人人可见,却被画家巧妙地伪装,加以隐藏。
兰顿教授发现这一连串的线索原来有着令人震惊的关联:已故的馆长是锡安隐修会的成员 -锡安隐修会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秘密组织,其中成员包括牛顿、波提切利 (Botticelli, Sandro)、雨果和达文西等人。至此兰顿才发现自己正在追踪一个石破天惊的历史大秘密,一个已经埋藏了几个世纪、既富启发性又危险的秘密。在这场遍及巴黎、伦敦和苏格兰的追逐中,兰顿和苏菲发现自己正在跟一个从来不肯露面的幕后主脑斗智斗力,这个人似乎总是知道他们下一步要做什么。除非他们可以解开这个错纵复杂的谜团,否则一个埋藏了二千年的秘密、一个极爆炸性的古老真相,将永远消失,而他俩的性命亦会危在旦夕……
幕后制作影片根据丹·布朗的同名小说改编,说起来这位畅销小说家的成名颇有些戏剧性,大学期间受《世界末日的阴谋》的作者西德尼·谢尔顿的启发而萌生写小说的丹·布朗,在1996年完成了他的第一本小说——《数字城堡》,尽管他用较为生动的笔触描写了个人自由与国家安全之间的灰色区域,不过该书并没有取得他预期中的成功,其后的《天使与魔鬼》和《圈套》亦都反响平平,直至《达·芬奇密码》的问世才让丹·布朗成为最具知名度的畅销书作家,该小说将密码破译、艺术史、宗教和神秘信仰集于一身,自2003年3月出版以来,连续34周在《纽约时报》畅销小说排行榜上雄踞榜首,迄今为止该书的总销量已超过4000万册。
影片聚集了好莱坞最为黄金的组合,由奥斯卡最佳导演朗·霍华德执导,好莱坞卖座与口碑均一流的顶级影星汤姆·汉克斯主演,并有奥黛丽·塔图、伊恩·麦凯伦、让·雷诺、保罗·贝坦尼和阿尔弗雷德·莫利纳等强将加盟,其中奥黛丽·塔图曾以《天使爱美丽》而被观众所熟知;让·雷诺在《这个杀手不太冷》中角色早已被影迷视为经典;伊恩·麦凯伦是英国最著名的演员,他在《指环王三部曲》中演绎的甘道夫是整个系列中最出彩的一位;保罗·贝坦尼是近年来崛起速度最快的英国演员,他在《怒海争锋》的表演备受好评;阿尔弗雷德·莫利纳在《蜘蛛侠2》中饰演的由正入邪又归正的章鱼博士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达·芬奇密码》从筹拍以来,就因为原著小说触及宗教阴谋和质疑信仰,而遭到天主教团的强烈抗议,在英国林肯大教堂拍摄期间更遭到了修女们的反对,起初剧组原本打算到书中提及的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作为结尾戏的取景地,不过教堂方面拒绝了剧组的请求,剧组最终以林肯大教堂取代威斯敏斯特作为片尾的取景地。
与剧组在英国取景期间频频受到冷遇不同,《达·芬奇密码》在法国拍摄期间,却受到了上至法国总统希拉克,下至卢浮宫管理部门的欢迎,希拉克在总统府接见了剧组成员,并为剧组起用奥黛丽·塔图和让·雷诺两位法国影星而感到高兴,而卢浮宫的管理部门则对剧组在卢浮宫取景的要求大开绿灯,这也是继《卢浮魅影》之后第二部进入卢浮宫拍摄的电影。
事实上,对于原著与电影版引发的巨大争议,原著作者丹·布朗处之泰然,他说:“我对于原著主题所引发出来的争议,并不感到害怕,我在书中所提到的那些秘密已经流传了数百年,这些并不是我凭空捏造出来的,我只不过将这些流传的传说以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仅此而已。”贵为奥斯卡最佳导演的朗·霍华德面对压力自然不为所动:“小说只是虚构的故事,我拍的电影亦是经过加工的艺术形式,我只想拍出一部精彩的电影,虽然我会忠实地按照原著来拍摄,但我并不会被其中的观点或外界的反应改变我的初衷和最终目的——就是要将电影拍得好看。”导演朗·霍华德为了将丹·布朗笔下的悬疑气氛更好地表达出来,他在拍摄时看了多部七十年代的老电影,包括《驱魔人》和《罗斯玛丽的婴儿》等,从中了解该如何运用哪种电影手法才能将原著的从头至尾的惊悚悬疑气氛发挥到极致。
[主题]
因涉及敏感的宗教题材,《达·芬奇密码》自开拍伊始便风波不断,天主教联盟和事工会团体的纷至沓来的抗议和反对信件使该片成为2005-2006年度最具争议的影片。天主事工会曾希望影片隐去组织名称,在这一要求遭到拒绝后,事工会发起了一项为自己正名的运动,通过各种媒体大作宣传,用各种方式说明小说用错误的方式描写其组织。罗马一牧师甚至推出了自己的博客,反驳《达·芬奇密码》的“不实之词”。抗议的程度随着电影上映的逼近而加剧,但有关专家却号召所有的天主教徒都应去看这部谬误百出的电影,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其中的错误。
虽然布朗的原著序言宣称“本书中关于艺术品、建筑、文献和秘密仪式的所有描述全都确有其事”,但导演朗·霍华德则一直明智地高举“虚构”大旗:“影片不会在宗教问题上过度纠缠。丹·布朗是一个成功的作家而非宗教和历史学家。我们之所以拍这部电影是因为我喜欢这个故事。”并坦言,影片的重点是惊悚悬疑的情节。制片方哥伦比亚的发言人也为此证实:“我们想做的只是拍一部宗教色彩不会过于明显的好片子。”
为达惊悚目的,让观众大呼过瘾,“和看小说一样带劲”,朗·霍华德做足功课,重看了许多包括《驱魔人》、《罗斯玛丽的婴儿》等在内的经典惊悚片。在保持小说故事框架的前提下,由金牌编剧阿齐瓦·高斯曼操刀,对小说中的“反天主教主题”作了改动,但“其中最为精彩之处绝对要表现出来”。
[演员]
《达·芬奇密码》的演员阵容超级豪华。有着过硬演技却日渐发福的汤姆·汉克斯虽在外表上并不符合极具魅力的罗伯特·兰登教授,但用朗·霍华德的话来说老汤哥属于“最全面的演员”,而“一个真正优秀的演员可胜任一切表演”;主演过《天使爱美丽》的法国女星奥黛丽·多杜出任干练的索菲·奈芙,对其以往的一贯纯真灵动进行了彻底颠覆,让朗·霍华德“之前的担心完全多余”;而有着“全世界最酷的法国男人”头衔法国影坛硬汉尚·雷诺出演狡猾严酷法舍探长;在英国戏剧界有“莎翁专业户”之称、并在柏林获得终身成就奖的传奇性演员伊恩·麦克莱恩爵士出演提彬爵士;被美国媒体誉为自休·格兰特以来最受欢迎的英国演员保罗·贝塔尼扮演白化病人塞拉斯修士,被制片人布莱恩·格雷泽称为影片“惊悚气氛的最好砝码”。
[外景地]
《达·芬奇密码》占尽地利,连连得手于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馆和教堂。
为达完美的真实效果,使小说中的情景被百分之百还原,能否在原著开头处的法国卢浮宫实地拍摄成为关键。2004年12月,霍华德和制片人在巴黎挑选女演员时意外接到法国总统希拉克办公室打来的电话,同希拉克的一小时会晤言谈甚欢,遂轻易地敲定入驻卢浮宫拍摄的特许,从而成为继《卢浮魅影》后第二部进入卢浮宫取景的电影。在一周的拍摄期间,剧组只能在晚上以及每周二博物馆关闭日拍摄。有意思的是,自2005年5月影片开拍后,卢浮宫虽将票价上调,但影片的走红却带给卢浮宫创下历史新高的700万人次。
小说重头戏之一的威斯敏斯特教堂断然拒绝了制片方入内拍摄的请求,并发表声明:“虽然这是一本精彩的小说,但我们绝不赞同书中涉及的有争议的、极度主观的暗示性内容,也不同意它对于基督教和《新约》的观点。”
相对于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坚决说“不”,修建于公元11世纪、其内部结构与威斯敏斯特教堂十分相近的林肯大教堂却敞开大门。而同影片达成拍摄协议的还有爱丁堡附近的建于15世纪的罗斯林大教堂,在小说中罗斯林大教堂和一度强盛的“圣殿骑士团”有关联,因此这个占地不大的中世纪教堂两年来的游客数剧增为以前的三倍。剧组为林肯大教堂和罗斯林大教堂分别支付了10万英镑的高额租用费。
从中渔利的还有曾向开放的英格兰南部的温彻斯特大教堂。此教堂不仅赚得2万英镑的出租费,且教堂管理人员趁着影片日渐高涨的人气决定于2006年3月1日起对每位访客强制收取4英镑的入场费,以支付不断增加的营运费用。
花絮·卢浮宫的镇馆之宝《蒙娜丽莎》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道具,但因拍电影的灯光会对这幅名画造成损害,因此,出于安全和保护的因素,剧组只得退而求其次地使用了一个比例精确的复制品。这一秘密的泄露让霍华德感到痛苦:“我十分讨厌别人问我这样的问题,但是……”他停顿了几秒钟,“毕竟这幅画是无价之宝!”令人安慰的是,影片中保存《蒙娜丽莎》这幅油画的房间是真的。
·在卢浮宫拍电影就像在做梦。由于折服于卢浮宫的艺术魅力,汤姆·汉克斯将其房车停在停在卢浮宫外面的街道上,老汤哥每次前往拍摄地点都必须穿过无数画廊:“这里名作众多,目不暇接--《约瑟芬皇后加冕》、《雷奥尼达在温泉关》,从这里走着去工作的感觉实在棒极了!”
·背负巨大舆论压力的汤姆·汉克斯为在外形上向角色靠拢,一面积极减肥,一面将常年的板刷头变成了“飘逸”的长发,但看过《达·芬奇密码》试片的观众依然对老汤哥的仿学者发型吹毛求疵,将其喻为“前额光秃,后脑勺一个鸭尾巴”!
·小说提及的维雷特城堡也是影片拍摄地之一。这座建于1668年的城堡专为路易十四驻意大利大使所建,现在的主人是美国房产大亨。据悉,剧组从17间房中辟出6间专供演员使用,但老汤哥放弃了享受贵族待遇的机会,选择和妻子孩子住在演员唐纳德·萨瑟兰巴黎的家中,尽享平民之乐。
·为更好扮演白化杀手塞拉斯,保罗·贝塔尼不满足于化妆时才有的白化病人独有的惨白皮肤,还不惜将一头金发染成白色,将深蓝的眼睛改为血红。但这一形象却引起美国白化病和色素沉淀组织的极大愤慨,该组织认为如此描写是沿袭好莱坞许多电影对白化病同性恋的丑化。
·伊恩·麦克莱恩信仰基督教,当剧组在英格兰的林肯郡拍摄遭遇英国宗教人士的屡屡抗议示威时,麦克莱恩数次出头,号召人们的态度不可太过偏激,而应以全新的角度审视一贯坚持的信仰。
·2005年8月16日,就在《达·芬奇密码》拍得热火朝天之际,为抗议林肯大教堂对剧组行方便之事,一来自“和平与仁慈”妇女协会的玛丽·迈克尔跪在林肯大教堂的台阶前,使得大教堂的负责人奈特不得不让步,说小说“非常牵强、充满异端”。
·巴黎卢浮宫门前的玻璃金字塔是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
精彩对白Robert Langdon: I'm into something here that I cannot understand.
罗伯特·兰登:我进入了一个无法理解的世界。
Sir Leigh Teabing: We are in the middle of a war. One that has been going on forever to protect a secret so powerful that if revealed it would devastate the very foundations of mankind.
李·提彬爵士:我们处于一场战争之中。我们必须坚守着一个秘密,这个秘密是如此重要,如果一旦泄露,那么整个人类的根基都会毁于一旦。
Sir Leigh Teabing: You and I, Robert, we have observed history. We are in history now.
李·提彬爵士:你和我,罗伯特,我们都洞悉了历史。我们现在就是历史本身。
点 评Seek The Truth
So Dark The Con of Man
《达.芬奇密码》是一部忠于原著的电影,但是很可惜,影片没有带给观
众任何惊喜。
——USA Today
电影很平庸,没有悬念也没有浪漫,更重要的是没有趣味。
——《波士顿先驱报》
毫无疑问,从2005年以来,《达·芬奇密码》无论是原著还是电影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争议和关注,目前原著的官司还处在审理之中,不过这丝毫不能阻止电影的上映,正如初看《达·芬奇密码》原著时那种将人紧紧抓住的悬疑感终于可以在银幕上感受到了,纵使有人对剧组的选角非议甚多,但以汤姆·汉克斯的睿智和深厚的表演功底,搭配一具各具特色的演员,加上奥斯卡最佳导演朗·霍华德的调度,《达·芬奇密码》想票房不狂收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