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欧 >斯洛文尼亚 | 奥斯雷德涅斯洛文区 > 卢布尔雅那
显示地图
目录
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首都
  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首都。人口27万(1995年)。自古为交通要道,现仍为意大利和奥地利通往多瑙河及巴尔干诸国的国际铁路枢纽。全国机械制造业中心,还有纺织、化学、造纸等工业。有科学院、艺术科学院、大学、国家民族博物馆等。
No. 2
  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ljubljana)是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是斯洛文尼亚最大的城市,面积约170平方公里,人口25.49万(2001年6月)。卢布尔雅那地处斯洛文尼亚中部,平均海拔299米,属亚地中海气候。1月平均气温-1.6℃,7月平均气温19.9℃,年平均气温12.2℃。
  据记载,约公元前50年左右,罗马人在此建立了第一座城市,那时称emona。公元6世纪末,斯拉夫人将城市扩展至卢布尔雅那河,卢市因此而得名。
  典型的中欧城市,规划整齐的街道,建筑风格受邻近的奥地利和意大利的影响,有很多漂亮的巴洛克式建筑。
No. 3
  卢布尔雅那(斯洛文尼亚语、匈牙利语:Ljubljana),德国称莱巴赫(Laibach),意大利称卢布尔雅那(Lubiana),斯洛文尼亚的首都、该国最大城市和11个特别市之一。面积约170平方公里,人口27.86万(2007年统计)。
  
  卢布尔雅那是斯洛文尼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该市是斯洛文尼亚中央政府及其各部、国会和总统的驻地。由于交通联系、产业集中、科研机构和产业传统等方面的优势,该市在斯洛文尼亚得以拥有首席经济地位。
  
  卢布尔雅那地处阿尔卑斯山山麓的河谷盆地,风景宜人。城市的建筑氛围明显受到了来自奥地利和意大利的强烈影响,位于河畔的市中心地带,遍布文艺复兴风格、巴洛克风格、新古典主义和新艺术运动风格的古老建筑与桥梁,高地上始建于中世纪的城堡则俯瞰整个古城。卢布尔雅那的另一个特别之处,是其著名的非主流文化中心Metelkova,在反传统的青年人中颇有影响。
  
  语源学
  语言学家对于卢布尔雅那这个名称的来历意见并不一致。通常认为它虽然与斯洛文尼亚语词汇 ljubljena(“亲爱的”)非常相似,但只是一个巧合;这个名称可能是从拉丁文alluviana(“泛滥的河流”)演变而来。还有一些人推测这个名称来源于古代斯拉夫人神话中一个神祗的名字Laburus。也有语言学家将拉丁和斯拉夫两种起源说全都否定,重现出更早的来源Lablana,但是没有得到词源学的确认。
  
  该市的德语名称莱巴赫(Laibach),源自于Laibach(或Laubach),意为“不冷不热的溪流”。其意大利语名称Lubiana是其拉丁语和德语形式的混血。这些名称在历史上曾经非常重要。1980年代,“莱巴赫”这个名称由于莱巴赫乐队而再次广为人知。
  
  1918年以后,斯洛文尼亚不鼓励使用该市的德语名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纳粹试图在其占领的斯洛文尼亚执行激烈的日耳曼化政策时,特别引起了争议。今天,大部分德国人使用Ljubljana这个名称。另一方面,“莱巴赫”这个名称在奥地利和德国南部,以及卢布尔雅那的德国大使馆,仍然得到广泛使用。
  
  历史
  卢布尔雅那地区已知最早的居民点,是在青铜时代建于水上的木屋。公元15年,罗马帝国在此建立艾摩那殖民地(Colonia Iulia Aemona)。452年,艾摩那被阿提拉率领的匈族洗劫并摧毁。6世纪时斯拉夫民族的一支斯洛文尼亚人抵达此地。
  
  关于卢布尔雅那最早的文献记载可追溯到1144年(德语Laibach)和1146年(拉丁语Luwigana)。 这个居民点在1220年获得城市特权,1335年归属于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之下,直到1918年。这一时期,卢布尔雅那卡尼奥拉公国的首府。1461年,卢布尔雅那成为教区中心。在中世纪晚期,发展成为一个斯洛文尼亚的文化中心。
  
  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被拿破仑战争所短暂打断,从1809年到1813年,卢布尔雅那成为法国伊利里亚省的省会。从1816年到1849年,卢布尔雅那是伊利里亚王国的首府,奥地利帝国的行政单位之一。1821年,该市举办了莱巴赫国会。1849年,卢布尔雅那开通了到维也纳的第一条铁路;1857年,铁路通的里雅斯特。在19世纪下半叶,在最初与克拉根福的竞争之后,卢布尔雅那形成无可争议的斯洛文尼亚文化中心。
  
  1895年4月14日20时17分,复活节期间,一场地震破坏了该市的很大一部分。这次地震的震级为6.1级,甚至远达佛罗伦萨、维也纳和斯普利特都有震感。当时,卢布尔雅那大约有 31,000 人口,1,400 幢建筑物。大约10%的建筑物遭到摧毁或大规模损坏,后来经过翻建或改变。尽管死伤人数不多,但是地震严重损坏了Vodnik 广场老修道院,其中包含教区女子学院和图书馆,因此这座建筑物被迫完全拆毁,后来在此开设了卢布尔雅那的户外中央市场。这次地震使得该市大为扩展,并且相当普遍地改变为新艺术运动建筑,与保存下来的早期的巴洛克风格的建筑一同存在。The Mladika 例如,今天斯洛文尼亚外交部的所在地,而其他许多建筑追溯到紧接着地震之后的时期。重建计划由市长Ivan Hribar执行,赋予卢布尔雅那现代的新形象。
  
  随着1918年奥匈帝国的崩溃,卢布尔雅那成为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内斯洛文尼亚的非正式首都,1929年,成为南斯拉夫王国 Drava Banovina的正式省会。
  
  1941年4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到该市,卢布尔雅那被意大利占领,改设卢布尔雅那省。该市成为地下反法西斯抵抗运动的主要中心之一,1942年2月23日,意大利占领当局用30 公里长的铁丝网将其完全包围起来。在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之后,纳粹德国取代了意大利人占领该市。 该市被德国人和他们的斯洛文尼亚合作者统治,直到1945年5月斯洛文尼亚游击队解放该市。战后,为纪念此事,已经按照战争进程修建了纪念与战友情谊小径(Pot spominov in tovarištva, acronym PST)。
  
  1955年,南斯拉夫总统约瑟普·布罗兹·铁托授予卢布尔雅那市“英雄城市”的称号,因为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显示出来的英雄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卢布尔雅那成为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首府。1991年十日战争后,南斯拉夫人民军撤出,斯洛文尼亚取得独立,仍以该市为首都。
  
  地理与气候
  
  卢布尔雅那市区北部,位于阿尔卑斯山脚下卢布尔雅那位于东经14.30°,北纬46.03°,位于斯洛文尼亚的中央,萨瓦河上游的盆地,卢布亚那河在此流入萨瓦河。卢布尔雅那的平均海拔高度为298米。
  
  卢布尔雅那气温变化的部分一月约2.4℃、七月约21.9℃,气候宜人。平均年降雨量约1350毫米。
  
  分区
  卢布尔雅那包括17个区:
  
  1.贝日格拉德(Bežigrad)
  2.中区
  3.Črnuče
  4.Dravlje
  5.Golovec
  6.Jarše
  7.莫斯泰(Moste)
  8.Polje
  9.Posavje
   10.Rožnik
  11.Rudnik
  12.Sostro
  13.Šentvid
  14.希什卡(Šiška)
  15.Šmarna gora
  16.特尔诺沃(Trnovo)
  17.Vič
  
  
  教育
  1693年,学者联谊会(Academia operosorum Labacensis)成立于卢布尔雅那。虽然于1801年关闭,却是成立于1938年的斯洛文尼亚文理科学院的先驱。该市唯一的大学,卢布尔雅那大学成立于1919年。该市还拥有欧洲最古老的交响乐团之一,爱乐协会(Academia Philharmonicorum)成立于1701年。此外,该市还是在全世界拥有10,000名会员的国际学术团体——政治学学生国际协会(IAPSS)的永久驻地。
  
  交通
  卢布尔雅那的公共汽车由市属的Ljubljanski potniški promet 公司 (LPP)经营。由于在高峰时间面临巨大的交通流量,该市已经就在道路上恢复轻轨系统(卢布尔雅那的有轨电车在1958年停驶)进行了许多讨论。在卢布尔雅那还有许多出租汽车,2006年12月,新建了一个的索道上下卢布尔雅那城堡。
  
  卢布尔雅那的郊区覆盖着广阔的郊区公共汽车和郊区火车网络。 卢布尔雅那Jože Pučnik 机场(IATA LJU; ICAO LJLJ)服务于卢布尔雅那地区。
  
  建筑
  
  Prešeren 广场的新艺术运动建筑 Urbanc House卢布尔雅那有着浓烈的阿尔卑斯山氛围,该市的建筑更加强了这一氛围。由于地理上邻近的原因,这里也有一些地中海风味。卢布尔雅那曾经数次被地震摧毁。在1511年的一次地震后,卢布尔雅那以文艺复兴风格进行重建。该市受到1895年地震的严重损坏,重建时采用新古典主义和新艺术运动风格。该市的巴洛克建筑主要是受到意大利巴洛克建筑的影响。主教座堂由Andrea Pozzo设计于1701年,而圣 Ursula教堂显示了帕拉迪奥特色,Francesco Robba设计了喷泉。城堡是该市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始建于中世纪,经过了翻新。 该市兴建于20世纪初的大片区域,包括几座桥梁,体现了本地建筑师Jože Plečnik作品的特点。其最著名的 high rises 之一是Nebotičnik。
  
  文化
  在卢布尔雅那的市中心,坐落着国家美术馆和现代美术馆,展示斯洛文尼亚最伟大的艺术品。
  
  卢布尔雅那还有大规模的非主流文化中心Metelkova街,设在过去南斯拉夫的军营内,大体上类似于柏林的艺术家鬼屋。在Metelkova 举办电影和演说,以及音乐会(以另类摇滚为主)。这里有许多音乐节,主要是古典音乐和爵士乐,例如卢布尔雅那夏季艺术节(Ljubljanski poletni festival),以及世界音乐节Druga Godba。在1980年代,卢布尔雅那是新斯洛文尼亚艺术(Neue Slowenische Kunst)运动的中心,莱巴哈乐队和理论家Slavoj Žižek 都属于这一运动。
  
  友好城市
  
  圣尼古拉斯主教座堂 - 雅典(希腊),2000年
   - 贝尔格莱德(塞尔维亚),2003年
   - 布拉迪斯拉发(斯洛伐克),1967年
   - 布鲁塞尔(比利时),2004年
   - 开姆尼茨(德国),1966年
   - 成都(中华人民共和国),1981年
   - 克利夫兰(美国)
   - 勒沃库森(德国),1979年
   - 马尔丁(土耳其),2003年
   - 莫斯科(俄罗斯),2000年
   - 诺丁汉(英国),1963年
   - 帕尔玛(意大利),1964年
   - 佩萨罗(意大利),1964年
   - 普洛切(克罗地亚),1982年
   - 里耶卡(克罗地亚),1979年
   - 萨拉热窝(波黑),2002年
   - 斯科普里(马其顿共和国)
   - 苏塞(突尼斯),1969年
   - 第比利斯(格鲁吉亚),1977年
   - 维也纳(奥地利),1999
   - 威斯巴登(德国),1977年
   - 萨格勒布(克罗地亚),2001年
卢布尔雅那 / Ljubljana
  德语名“莱巴哈”。斯洛文尼亚共和国的首都,全国最大的城市,经济、文化中心。在萨瓦河上游。人口27万。
  卢布尔雅那地处斯洛文尼亚中部交通要道,为群山环绕的盆地中间。据记载约在公元前34年左右,罗马人在此交通要道建城,当时叫艾摩那(Emona)。公元6世纪末斯拉夫人将城市扩展至卢布尔雅那河,城市因此而得名。1895年遭地震严重破坏,1992年斯洛文尼亚独立后成为首都。
  卢布尔雅那(Ljubljana)是斯洛文尼亚共和国的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位于西北部萨瓦河上游,群山环抱的盆地之中,多浓雾。面积902平方公里,人口约27.2万人(1995年)。
  公元前一世纪罗马人建城,称“艾摩那”,十二世纪改为现名。因地理位置接近边陲,历史上多受奥地利和意大利影响。1809-1813年为法国的一个地方行政中心。1821年奥、俄、普、法、英等国在此举行“神圣同盟”成员国会议。十九世纪是斯洛文尼亚民族运动的中心。1919年起归属南斯拉夫。1895年发生地震,破坏严重,只有一些重要的建筑保存下来,如公元前三、四世纪的罗马古城遗址、十八世纪的圣尼古拉总教堂、1702年建的音乐馆和一些十七世纪的巴罗克式建筑等。
  典型的中欧城市,规划整齐的街道,建筑风格受邻近的奥地利和意大利的影响,有很多漂亮的巴洛克式建筑。
  景点:
  城堡(Ljubljanski grad)高居市中心的小山丘之上,最早建于12世纪,曾多次被毁,至今仍在修复之中。站在城堡可以俯瞰全城。
  龙桥(Egon Kase),这座石桥建于1901年,是卢布尔雅那的标志建筑。四个桥头装饰有青铜的翼龙。
  三桥(Tromostovje)和鞋匠桥(Cevljarski most)是横跨卢布尔雅那河上最古老的桥,大约建于公元13世纪,如今白色的桥均是经过19世纪修复后的样子。
  城市广场(Mestni Trg),卢布尔雅那的中心广场,广场不是很大中间是巴洛克式的卡尼鄂拉喷泉建于1751年,仿效罗马那瓦纳广场的四河喷泉,底座的三组雕像分别代表斯洛文尼亚的三条河流萨瓦河(Sava), 克尔卡河(Krka)和卢布尔雅那河。广场旁的市政厅(Magistrat)建成于1718年,为文艺复兴式建筑。
  共和国广场(Trg republike),广场是斯洛文尼亚的政治中心。广场旁最大的建筑是议会大厦,高大的摩天楼分别是卢布尔雅那银行和文化会议中心大楼。巨大的平台是1991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亚宣布独立的地方。广场的位置曾经是古罗马时代北城墙的所在,1962年的发掘出部分遗址。
  普列舍伦广场(Presernov trg),圆形的广场以斯洛文尼亚伟大诗人普列舍伦命名,如今斯洛文尼亚的国歌就是采用他的诗歌作词。诗人的青铜雕像竖立在广场旁边,沉思的诗人头上是高举手持月桂树枝的女神。
百科大全
  Lubu’eryana
  卢布尔雅那
  Ljubljana
  德语名“莱巴赫”,南斯拉夫第五大城,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首府,重要工业、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位于国境西部萨瓦河上游阿尔卑斯山脉和迪纳拉山脉交接处的卢布尔雅那盆地。面积154平方公里。人口25.3万(1981),是世界上居住密度最低的城市之一。市内公园和绿地面积大,环境幽美。气候温和湿润,1月平均气温-1.4℃,7月19.7℃,年降水量1620毫米。始建于公元前34年,称埃莫拉。现在城南还保存一段古城墙壁遗迹。12世纪改今名。历史上曾多次遭到异族入侵和地震破环,长期被波希米亚、奥、意、法等国分别占领。1821 年俄、奥、普、法、英等国曾在此举行“神圣同盟”成员国会议。直到1918年才终结外国统治。自1849年建成由亚得里亚海经本市通维也纳的南斯拉夫第一条铁路后,城市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南欧重要的国际铁路、公路交通枢纽。重型机械、纺织、化工、皮革、造纸、食品等工业在国内占有较大比重。文化事业发达,尤以“大学城”驰名,大学生占人口1/10。有卢布尔雅那大学(1595)、斯洛文尼亚科学院、艺术科学院、博物馆、图书馆和音乐馆(1702)等文教设施。
  (张善余)
英文解释
  1. n.:  ljubljana
法文解释
  1. n.  Ljubljana (Slovénie)
相关词
斯洛文尼亚欧洲名胜普列舍伦教育大学高等教育风景
包含词
卢布尔雅那市卢布尔雅那机场卢布尔雅那大学
卢布尔雅那龙桥卢布尔雅那附近多尔
分类详情
科佩尔海港阿尔卑斯牧场波斯托伊那溶洞
科佩尔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