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院校 : 中国 >湖南 >衡阳 >衡阳市区 > 南华大学
显示地图
目录
No. 1
  南华大学投诉电话衡阳市旅游投诉电话:0734-8853373
  湖南省旅游投诉电话:0731—4717614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南华大学是2000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中南工学院和原衡阳医学院合并组建,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以湖南省管理为主,面向全国招生,具有48年建校历史的多科性大学。2002年10月,核工业第六研究所并入南华大学,核工业四一五医院划转为学校直属型附属医院。2004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学校成立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基地。
  学校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0余万平方米。学校现有各类在校学生3万余名,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4000名,博士、硕士研究生1400余名,各类成人教育在籍学生5000余名。
  学校本部共有教职员工2261人,专任教师1270余人,其中教授218人,副教授45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者700多名;博士生、硕士生导师378名。
  学校本部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5亿元。拥有23个学院,20个研究所,30个学科实验室(中心),11所附属医院。建有机械实习工厂、电子实习工厂和实验动物学部。图书馆藏书193万册,长期订购中外文期刊4680多种,电子图书78万册。4所直属型附属医院和7所协作型附属医院,共有病床7000余张。
  学校现有47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工、医、文、法、经济、管理、教育等8大学科门类。研究生教育中,现有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4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有省级重点专业6个,国家管理专业5个,国防重点专业1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
  部级重点实验室溶浸采矿实验室和“国际氡计量计划”的亚洲地区协调实验室、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氡实验室,是我国具有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学科实验室。学校是我国国控核类专业人才战略储备培养的10所高校之一。学校氡计量研究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tn计量学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氡析出率标准装置国际唯一,铀矿开采专业在我国具有不可替代性。
  学校所培养的三万多名高级专门人才突出地表现了勤勉务实、甘于奉献的素质特征。他们绝大多数扎根奋斗在地质、矿山、核燃料、发射试验基地、核电站等核工业、国防科技工业生产第一线,以及湖南、广东等区域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其中很大一部分已成为所在行业、地区或部门的生产、科研、管理骨干,一批优秀毕业生成为高层次学术技术带头人和中高层领导干部。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的厂矿、研究院所等企事业单位的厂矿长、总经理、总工程师、总会计师等管理与技术骨干,相当一部分是我校的毕业生;湖南省市县级卫生局和医院、广州市各主要医院领导、学科带头人、科室主任半数以上为我校的毕业生,他们中有的已成长为中科院院士、973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教育部和卫生部人才工程中的拔尖人才。
  2005年11月,教育部教评专家组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学校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即以德育为先导,以学科为基础,为我国的国防工业尤其是核工业培养了大批勤勉务实、甘于奉献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近几年来,学校的科研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获国家发明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500多篇,出版专著和统编教材103部。目前,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防科研项目和地方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310项,其它项目380项。
  学校编辑出版了《中国动脉硬化杂志》、《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学术杂志。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逐步形成了“明德、博学、求是、致远”校训。学校多次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先后11年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学校荣获“十五”期间为中国核工业培养和输送人才突出贡献奖。学校大学生“红丝带”防艾先锋队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学校还获得“贯彻《全国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高等学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保护母亲河先进集体”、“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文明高等学校”等光荣称号。
校园环境 Campus Environment
  学校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衡阳市市区,东临滔滔湘江,北眺巍巍衡山,校园环境幽美。
  学科特色
  学校现有核工程与核技术、核反应堆工程、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核物理、核技术、矿物资源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安全工程(核安全、铀矿冶安全、建筑安全)、放射医学、热能动力工程(核电工程)等11个核专业,其中,核工程与核技术是国防重点专业,核技术及应用、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是国防紧缺专业。直接与“核”有关的专业和学位点一共有18个,支撑与“核”有关的专业和学位点24个,拥有采矿工程、核技术及应用2个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学校设有核科学与技术和矿冶工程、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南华大学也是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截至到目前,该校已经能够培养临床医学硕士、工程硕士和工商管理硕士三种类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
  湖南省7月9日公布了95个专业为第二批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南华大学5专业榜上有名。这5个专业分别是制药工程、医学检验、药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加上已有的11个第一批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南华大学已有高校特色专业16个。
  学校设有核科学与技术和矿冶工程、病理生理学、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设有核技术及应用、采矿工程、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等4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设有45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工程硕士、临床医学硕士、高校教师硕士学位等近20个专业学位授权点;设有55个本科专业,涉及工学、医学、管理学、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等8大学科门类;拥有国防支撑学科和省级重点学科7个;拥有国家重点学科临床医学技能;拥有国家、省级特色专业和国防重点专业、国防紧缺专业19个。
学校特色及优势
  核特色
  学校核特色鲜明。长期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为核工业培养人才、开展科学研究,形成了深厚的核人才培养传统。现有核工程与核技术、核反应堆工程、核技术、铀矿冶炼、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核安全、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和核物理等8个核专业,直接与“核”有关的专业和学位点10余个,支撑与“核”有关的专业和学位点20余个,博士点2个,核科学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和矿冶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目前,学校形成了“核心突出、支撑有力、工文渗透、核医结合”的核学科体系,是我国核本科专业最齐全、本科生规模最大、层次较高、特色鲜明的高校。
  学校医学优势
  学校医学优势突出。办学50年来,为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特别是湖南省培养了2万余名高级专门医疗卫生人才,积累了丰富的医学人才培养和科研经验。学校设有核科学与技术和矿冶工程、病理生理学、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目前,学校形成了以临床医学专业为龙头,医学影像、医学检验、麻醉学、药学、护理学和预防医学等专业齐头并进的完整的医学专业体系,在湖南省医学人才培养领域优势明显,具有重要地位。
学校师生及硬件设施信息 School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hardware facilities information
  学校生员、教员信息
  学校现有各类在校学生30000余名,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800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近2000名,各类成人教育在籍学生6000余名。学校招收和选拔国防生的专业22个,共有在校学生400余名。其中有海军国防生大约400多人。
  学校有教职员工2537人,专任教师1400余人,其中教授234人,副教授61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者800余名;博士生、硕士生导师478名;聘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4人。
  校园硬件设施
  校本部占地面积1317亩,图书馆藏书300万册,电子图书78万册。4所直属型附属医院和8所协作型附属医院,共有病床7000余张。稳定的实习教学基地110余个。
  学校除校本部之外,还有南华大学船山学院校区(南华大学西校区)800亩以及文科教学部(南华大学新校区)2000亩。
  学校设有核科学与技术和矿冶工程、病理生理学、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设有采矿工程、核技术及应用、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等4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设有45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工程硕士、临床医学硕士、高校教师硕士学位等近20个专业学位授权点;设有55个本科专业,涉及工学、医学、管理学、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等8大学科门类;拥有国防支撑学科和省级重点学科7个;拥有国家、省级特色专业和国防重点专业、国防紧缺专业19个。学校设有核工业第六研究所、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环境保护研究中心、核能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等20个科研机构,拥有30个学科实验室(中心),其中有5个省部级重点研究机构 。
科研课题研究成果
  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省部级和地方政府纵向科研项目500余项,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等横向课题3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0余项;国防科工委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00余篇,平均每年被SCI、EI、ISTP三大文献检索200余篇。 学校编辑出版了《中国动脉硬化杂志》、《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学术杂志。学校是中国动脉硬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国际动脉硬化专业委员会中国分会主任委员单位。
  学校积极进行与国外大学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目前,与英国格拉摩根大学进入实质性合作,互派留学生;与乌克兰国立矿业大学开展了合作与交流;与国际原子能机构保持长期的联系。
  建校50年以来,学校为国家及地方输送了4万余名“勤勉务实、甘于奉献”的高素质专门应用型人才。他们绝大多数扎根奋斗国防科技工业以及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第一线;大多已成为生产、科研、管理骨干,一批优秀毕业生成长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计亮年院士和曾益新院士等)、“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学科带头人和中高层领导。
  学校多次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湖南省文明单位”、“十五”期间为中国核工业培养和输送人才“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学校秉承“明德、博学、求是、致远”校训,走内涵发展道路,努力实现两个根本转变:一是从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变;二是从一般学校向高水平大学的转变,把学校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具有国际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
南华大学历史沿革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年轻的共和国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组成南华大学的两院一所,在发展核武器和核工业的号角声中,在提高人民卫生保健水平的呼唤声中,应运而生。尔后,他们与祖国同命运,与时代同脉搏,在艰难中发展,在曲折中前进。
  1958年,为提高人民的卫生保健水平和加快卫生教育事业发展,国家批准建立衡阳医学院,由湖南医学院全力支持,隶属湖南省领导。时任湖南省文教办主任的华国锋同志担任筹委会副主任。
  1959年,在发展核武器和核工业的背景下,国家将原中南矿冶学院矿冶工程系等专业系迁至衡阳,组建衡阳矿冶工程学院,隶属于第二机械工业部(后为核工业部),主要培养铀矿冶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1962年,为适应铀矿山地质研究、采矿研究、化学分析以及放射性仪器研制等需要,中共二机部党组与江西省委商定在江西矿务局研究所的基础上组建“南昌矿业研究所”,简称南昌所,隶属第二机械工业部十二局。1966年,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一设计院的矿山设计部分与南昌所合并,成立二机部第三研究设计院,简称三院。
  1962年,衡阳医学院停办。1965年复办改为衡阳医学专科学校。1977年恢复衡阳医学院建制。
  1969年,衡阳矿冶工程学院停办。
  1969年,三院与二机部第一研究设计院的水冶设计部分合并,成立二机部第四设计研究院,简称四院,由南昌迁址衡阳。1975年,在四院科研室的基础上组建湖南矿山研究所,代号为湖南六所,又称湖南铀矿开采研究所。
  1983年,衡阳矿冶工程学院复办,更名为衡阳工学院。1993年更名为中南工学院。时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和国务院副总理的张爱萍两度题写校名。学院实行部省共建、部管为主的管理体制,教学、科研、管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1983年,衡阳医学院在健全体制、稳步前进的基础上开始全面改革,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遵循高等医学教育规律,推动教学、科研、医疗和管理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学院面貌焕发一新。
  1982、1983和1988年,湖南六所先后更名为核工业部铀矿开采研究所、核工业部第六研究所和核工业第六研究所。根据“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调整了科研结构和发展方向,改革了内部管理体制,推动铀矿开采和核辐射防护研究与开发不断取得丰硕成果。
  在人类迈入21世纪的时刻,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发生深刻变化。两院一所在经历了“初创与调整”、“恢复与更名”和“改革与发展”艰难曲折的历程后,乘着合并、共建的春风,强强合并、校所合并,开始了跨越发展的豪迈征程。
  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原中南工学院和原衡阳医学院合并组建南华大学。创造了一加一大于二的良好效果,成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成功范例。
  同年,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南华大学,学校实行委省共建、省管为主的管理体制。
  2002年,核工业第六研究所并入南华大学,同时,核工业415医院划转为南华大学的直属型附属医院,在全国率先实现了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的合并。
  地处衡阳市区廖家湾一带的两院一所,依卧虎山而居、环桃蹊园而立,预示着卧虎蓄势、一往无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以铀矿开采和辐射防护为主体的学科专业优势互补,珠联璧合;核与医结合碰撞出闪亮的学科专业生长火花,异彩纷呈。这种学科优势互补、地理浑然一体的并校范例在全国实不多见。
  2003年,成功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学校成立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基地。
  2005年,全面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0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与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签署“十一五”共建南华大学协议书。2007年,获批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成立国防科学技术学院。
  2008年10月16日南华大学迎来50周年校庆。
  2009年6月23日湖南省人民政府与中核集团签署共建南华大学协议书。
  以核学科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特色,弘扬工医办学优势和品牌,核医结合、理工交叉、科文兼深、经管并茂、哲法渗透、教育与国防互寓,积极培养和输送勤勉务实、甘于奉献的高级专门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防科技事业特别是核工业,服务医疗卫生事业。核反应堆工程等5个核专业和10余个直接与“核”有关、20余个支撑与“核”有关的专业 与学位点,构成了“核心突出、支撑有力、工文渗透、核医结合”的核学科体系,学校已成为我国核本科专业最齐全、本科生规模最大、层次较高、特色鲜明的高等学校。
  以临床医学专业为龙头,医学影像、医学检验、麻醉学、药学、护理学和预防医学等专业齐头并进,医学专业体系日趋完整,在湖南乃至更大范围的医学人才培养领域中表现出了明显优势,已经发挥并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南华大学校训、校歌、校徽
  校训
  明德博学,求是致远
  校歌
  (第一段)沐浴新世纪的阳光,欣欣的南华令人向往,汇聚九州菁华,培育华夏栋梁。啊,南华,国防俊杰在这里诞生,白衣战士在这里成长。明德博学,求是致远,英才辈出,桃李芬芳。
  (第二段)汇入新世纪的洪流,奋进的南华蓬勃向上,迎接时代挑战,谱写青春华章。啊,南华,人生理想在这里升华,创新精神在这里弘扬。科教兴国,南华争先,开拓进取,永铸辉煌。
  校徽
  圆形,蓝色基调,侧面如花蕾,平面如绽放的花瓣,三层花瓣间环以汉、英文校名。整体如炽热的火炬,又似东升的旭日,象征南华大学团结奋进、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邹树梁 党委副书记、校长:文格波
相关词
南华论坛衡阳南华雁过留痕南华bbs南华人北京山东地理
医院附属南华医院船山学院单位机械学院教学单位
电气工程核科学技术核安全生命科学更多结果...
包含词
南华大学章程南华大学校训
南华大学单招台湾南华大学
南华大学德才苑南华大学核六所
南华大学图书馆南华大学高教所
南华大学药理学南华大学医学院
南华大学法学专业南华大学附属小学
南华大学采矿工程南华大学中文专业
南华大学关爱先锋南华大学氡实验室
南华大学研究生处南华大学附属医院
南华大学文法学院南华大学数理学院
南华大学护理学院南华大学附二医院
南华大学船山学院南华大学同伴教育阳光站
南华大学学校精品课程南华大学省级精品课程
南华大学病理生理学南华大学核技术应用
南华大学项目开发部南华大学图书代办站
南华大学体育部场馆南华大学后勤服务集团
南华大学体育教研部南华大学广东同学会
南华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南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南华大学第二教学楼南华大学青年志愿者总队
南华大学青年志愿者记者团南华大学先锋工程服务站
南华大学药物药理研究所南华大学药理学药理学
南华大学预防医学专业南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
南华大学风语者轮滑协会南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南华大学附属浏阳医院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
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南华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南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南华大学两弹一星研究会
南华大学附属娄底医院南华大学教育培训中心
南华大学化学工程系衡阳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
南华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南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专业设置
南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学南华大学溶浸采矿技术重点实验室
南华大学“两弹一星”研究会南华大学全日制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
南华大学核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南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南华大学建筑工程与资源环境学院南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南华大学南华医院大亚湾分院衡阳南华大学技术开发部核技术开发中心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原衡阳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衡阳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现更名为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原衡阳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衡阳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现更名为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