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用语 : 佛教寺塔 : 中国佛教寺院 :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中国风景名胜 : 广州 : 朝阳 : 成都 [显示全部] > 华严寺
目录
《华严寺 Huayansi》
诗人: 范成大 Fan Chengda

  众峰攒壁立,中有路一线。
  攀援白云梯,食顷已天半。
  我本紫芝曲,误落青刍栈。
  向来脱新羁,恍已还旧观。
  花烟辞少城,暑雪对大面。
  来从太白西,更走三峨偏。
  风生两腋轻,泉吼四山眩。
  今晨第一程,莫叹舆仆倦。
《华严寺 Huayansi》
诗人: 吴泳 Wu Yong

  才上华严第一山,倚天双阙不曾关。
  白花紫柏漫山路,犹觉桃源在世间。
No. 3
  华严寺投诉电话朝阳市旅游投诉电话:0421-2911947
  辽宁省旅游投诉电话:024-86230222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华严寺位于北四家子乡境内,始建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是朝阳县境内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佛教庙宇,以建筑技艺精湛、雕刻艺术精巧而远近闻名。庙宇四周山峦起伏,树木茂盛,山下小溪蜿蜒流长,风景隽秀。
  华严寺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为硬山式建筑,砖、木、瓦结构,迎风、压带、站板皆有艺术雕刻、檐下六根立柱,均为石雕。庙内其它建筑也别具风格。
陕西长安华严寺
  华严寺是唐代长安城南樊川八大寺之一,位于现在西安市南十五公里的少陵原半坡,居高临下,俯瞰樊川。李白描述道:"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唐代樊川是长安城南著名风景区,是春秋宴乐、夏日避暑的胜地。唐诗人杜牧《望故园赋》中写道:"余三思归兮,走杜陵之西道。岩曲天深,地平木栳。陇云秦树,风高霜早。周台汉园,斜阳暮草。"华严寺南望终南山,诗人岑参的"寺南几千峰,峰翠青可掬",道尽了它景致最佳处。华严寺周围的自然景色,虽不是佛经中描述的华严世界,却也是人间的华严天堂。
  华严寺是中国佛教华严宗的祖庭。华严寺由初建到以后数百年间,无高大殿堂建筑的记载,而只记有凿原为窟,以安置佛像及僧众居住,华严寺可以说是黄土高原上一座典型的窟洞寺院。从塔的记载看,这里曾有华严宗初祖杜顺坐定身骨的墓塔、二祖智俨塔、三祖贤首塔、四祖澄观塔。但在清乾隆年间,发生了少陵原崩塌事件,仅存砖塔两座,其余全毁。一九三0年陕西大旱,朱子桥居士来陕西赈灾,与佛教界人士瞻礼华严寺塔时,见到元代重修碑内有"修塔即降甘露"的文句,便于塔前发愿"重修两塔,祝愿普雨"。不日即天降大雨,朱子桥遂与佛教界人士动工修塔。
  建筑以及布局
  现存的两座塔中,东边的是杜顺的灵骨塔。杜顺(法顺,五五七~六四○年),俗姓杜,雍州万年县(今陕西长安县)人,十八岁出家,皈依因圣寺珍禅师学习禅观。因圣寺也是一座窟洞寺,相传珍禅师修寺时,有一只灵犬在洞内衔土,往返劳而不倦。杜顺一生中,有不少为人治病、除害行善的事迹,受到当时僧俗的崇敬,这对他传法十分有利。唐太宗慕其盛名,引入内宫隆礼崇敬,后妃、王族、贵臣奉之如生佛。杜顺虽是禅师,但又以华严为业,住静终南山,著《华严法界观门》、《华严五教止观》,为华严宗初祖。杜顺圆寂时,有两只鸟飞入房中,悲鸣哀切。杜顺尸身一个月后仍肉色不变,一直有异香飘出,后起塔藏葬。现存的杜顺塔呈方形角锥体,共七层,高约二十一米,为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每层叠涩出檐,檐下均砌两层菱角牙子,塔身壁面用砖砌成扁柱、栏额、斗拱、昂等,第三层嵌有"无垢净光宝塔"刻石。
  原西边的塔是华严宗四祖清凉国师澄观的灵骨塔。澄观(七三七~八三八年),俗姓夏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华严宗实际创始人法藏圆寂后数十年,中兴华严宗的著名思想家和学者。澄观十一岁出家,以后遍寻名山,旁求秘藏,广学诸宗。因感华严的旧疏文繁义约,决心撰华严新疏,历时四年撰写《大方广佛华严经疏》二十卷,后又作《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数十卷,这两部书后合刊为《华严经疏钞》,是《华严经》注疏中最重要的著作,因此澄观有华严疏主之称。澄观多次奉敕译经撰疏、入殿讲经,深得皇室尊崇,被委任为天下大僧录主持全国佛教。澄观世寿一百零三岁圆寂,历唐玄宗至文宗九朝。澄观弟子很多,圭峰宗密、东都僧睿、海外法宝及寂光号为门下四哲;宗密不仅继承其学说,而且发扬光大,被称为华严五祖。澄观的一生以振兴华严为目标,他批判慧苑两重十玄说和四教说,恢复和继承了法藏的五教判释和十玄宗义,并加以发挥,吸收天台宗一念三千的性具说,以发扬华严性起的教义。由于他受禅宗思想的影响,从而极力将华严思想与禅宗融通。澄观的禅教一致、诸宗融通的思想,对中唐以后的中国佛教有很大的影响。
  清凉国师塔呈六角形,为七层六面砖塔,高约十七米。塔上嵌有"大唐清凉国师妙觉之塔"刻石。因塔西临原畔,雨水冲刷,有倾覆之虞,长安县于一九八六年拆迁,由原址向东南移动十米就地复原。拆迁时在各层塔心发现有鎏金铜佛像、千佛碑和佛经等。在塔基下又发现作风迥异、雕刻精美和两层砖塔,约六米高。据记载,元代曾重建清凉国师塔,但从出土的铜佛和佛经来看,却是清初的遗物。由此可见,地上的五层砖塔应为十八世纪清乾隆年间,少陵原崩塌时,就所毁坏的元代重修妙觉塔基础上重建的。拆迁中发现的地下这两层风格不同的塔,当是元代重修的残塔。在残塔下还发现了塔心内室藏的石函,石函内有盛舍利的白玉瓶。在清凉国师塔侧有十八世纪清雍正年间加封澄观为"妙正真乘禅师"时立的碑石。整修后的华严寺塔,今非昔比,两塔对峙,相互辉映,为少陵古原增添了不少光彩。
山西大同华严寺
  大同华严寺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辽金建筑,与其他寺院不一样,内有“东方维纳斯”,值得一看! 位于大同市西部,始建于辽代。它是依据佛教华严宗的经典《华严经》修建的。明中叶后整座寺院分为上、下二寺,各开山门,自为一体。1963年又合为一寺。
  华严寺殿宇嵯峨,气势雄伟壮观,是辽金时期我国华严宗重要寺庙之一。始建于辽,辽代佛教华严宗盛行,道宗亦曾亲撰《华严经随品赞》十卷,故云中( 即云中郡,今大同雁北一带)特建华严禅寺。因寺内曾奉安诸帝石像、铜像,当时还具有辽皇室祖庙性质。辽保大二年(1122年),寺内部分建筑毁于兵火,后重建,至元代初年仍不失为云中巨刹。明宣德、景泰年间大事重修,补塑佛像,勃然中兴。明中叶以后分上下两寺,各开山门,自成格局。清初寺院复遭摧折,几经修缮,成今日之规模。现上下二寺虽连成为一体,仍各以一主殿为中心。上寺以金建大雄宝殿为主,分为两院,有山门、过殿、观音阁、地藏阁及两厢廊庑,高低错落,井然有序。下寺以辽建薄伽教藏殿为中心,保存有辽代塑像、石经幢、楼阁式藏经柜及天宫楼阁。下寺砖雕二门以东,又有天王殿、南北配殿和山门,别为一院。此寺主要殿宇皆面向东方,这与契丹族信鬼拜日、以东为上的宗教信仰和居住习俗有关。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
  华严寺大雄宝殿:在华严寺内北隅。始建于辽,保大之乱(1122年)毁于 兵火,金天眷三年(1140年)依旧址重建。殿身东向,大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 面积1,559 平方米,矗立在4米余高的台上,是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之一。 檐高9.5 米,庑殿项,正脊上的琉璃鸱吻规模甚大,高达4.5米,北端鸱吻系金代遗物, 历经风雨,至今光泽灿然。当心间及左右梢间辟门,形制古朴,为金代旧物, 门前所饰壶门,为已知较古者。殿内采用减柱法,减少内柱十二根,扩大了前 部空间面积,便于布列佛像和进行佛活动。殿内有五方佛和二十诸天等明代塑像,四周壁面为清代罕见。顶部天花板彩面共973块,大部为清代制作,所绘圆环、龙凤、花 卉、梵文等图案,极富变化。殿内还有一座2.5米高的木构楼阁模型,是仿制明代大 同城西北角的乾楼而作,为研究明代大同城楼结构的重要实物资料。
  殿内四周墙上,绘满了巨幅壁画,规模之大,为全国的寺院壁画所罕见。内容丰富,除了佛讲《华严经》的“七处九会”外,还有佛传故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罗汉图和千手千眼观音等,均为鸿篇巨制,颇有气魄。
  殿外的殿墙上嵌有四块石碑,为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书写的《易经》碑,弥为珍贵。
  下华严寺位于上寺的东南侧,相距不远。1963年,分开了几百年之久的华严寺,终于又合成了一座大寺院。下寺大殿为薄伽教藏殿,意为佛教的经藏殿。进入此殿,气氛与大雄宝殿截然不同。大雄宝殿内是色彩鲜艳,金碧辉煌;此殿内则是森沉冷肃,古色古香。殿内中央佛坛上,三尊大佛端坐于莲花座上,庄严静穆。身后有硕大的背光,背光内侧饰网目纹,外侧饰火焰纹。其两旁侍立的弟子则是清秀温静。诸菩萨造型优美,神态各异,表情生动。殿内侧沿壁排列重楼式壁藏38间,至后窗处作天宫楼阁5间,两侧以拱桥相连。壁藏分上下两层,上层为佛龛,下层为藏经的经橱。整个壁藏和天宫楼阁是一组辽代建筑模式,也是国内唯一规模宏大的壁藏制作。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称其为“海内孤品”。
  下华严寺合掌露齿菩萨
  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在华严寺内。为存放经的殿堂,故名。辽重熙七年(1038年) 建,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殿身东向,单檐歇山顶。深五作双抄,梁架折平缓,檐柱升起显蓍,出檐深远,整个建筑结构严谨,比例适当,犹存唐代建筑,是我国辽代殿堂建筑的优秀遗构。殿内斗八藻井等亦是辽代旧物,内槽彩画中所绘网目纹、三角柿蒂等辽代通行的纹样尚依稀可辨。宽阔的佛坛上布列辽代塑像三十一尊,技法娴熟,如出一手。四壁列重楼式壁,为国内仅见之辽代小木作,堪称艺术珍品。
  合掌露齿菩萨是大同华严寺薄伽教殿内的著名彩塑。相传,辽代皇家崇信佛教,征调能工巧匠修建华严寺。城外有个雕造技术出众的巧匠,不愿为皇家卖命,而且也不忍心留下年轻的独生女儿一人在家。这惹恼了官府,总管以“违抗皇命”的罪名把他痛打一顿。由于众工匠的请求,才免于更大灾祸。他女儿惦念老父亲,便女扮男装,假充工匠的儿子,托人说通总管,前来照顾老父亲,并为皇室干活。修建工程浩大,监管人员经常责打工匠。那姑娘主动替大伙煮饭烧菜,端茶送水。她见父亲和工匠们塑造神像时苦苦思索,便常在一旁或立或坐,做出双手合十、闭目诵经的姿态,为他们祈祷。雕工们受到启示,便依着她的身段、体形、动态塑造修饰。这对工程进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姑娘的举动,引起一个年轻工匠的注意。他觉察她并不是老工匠的儿子,而是老工匠的女儿,并且担心被监工发现,那姑娘就会碰上厄运。事情果然发生了。一天,总监工发现老工匠的包工活没干完,就命人痛打他。就在这时,姑娘挺身而出,主动承担责任。总监工似乎发现了这儿的秘密,就勒令剥光上身殴打。眼看情况就要暴露,她深情地望了望大家,随即莞尔一笑,纵身投入铸钟造塔的滚沸的铁水中。沸腾的铁水溅了老高,老工匠的女儿化为 一朵白云,飘向了天空。那总监工被溅起的铁水烧死了。年轻工匠记住了老工匠女儿临去之前的露齿一笑,就照她生前的身态、形体、眼神雕成了一尊菩萨像,放在显要位置,特别把那露齿莞尔一笑的神情塑在雕像上。
广东揭阳华严寺
  广东揭阳普宁市洪阳镇水吼乡北侧慧花岩高山上的华严寺。相传创自唐代,清潮州总兵、洪阳西村人方耀及其弟方勋等游历于此。“华严幽探”为古代普宁八景之一。1988年10月20被县政府颁布为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6月1日起被批准登记开放。 据乾隆十年(1745年)县令萧麟趾主撰《普宁县志·文艺》载,该寺相传系1千余年前唐朝高僧释大颠所肇趾。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重修,后毁于台风,存下断墙残壁。至清中期,在寺前建慧花岩,称“新庵”,即今之华严寺。其大雄宝殿供释迦、药师、弥陀三圣佛祖,殿前供弥勒、韦驮,伽蓝三菩萨,左殿万德庄严供达摩祖师,右殿万家生佛供大颠祖师,左右两旁殿供十八罗汉,后厅大殿福慧慈悲供准提菩萨、桃花公主。环境清幽,山泉迷人,故“华严探幽”古为普宁八景之一。因历史多故,古寺遭破坏严重。 1988年10月,普宁县政府把华严寺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并同意复建,在众善信资助下陆续小规模修建。如今,寺宇坐东向西,总建筑面积1千多平方米,典雅堂皇。分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奉三如来及达摩祖师、大颠祖师),后厅(奉准提菩萨并桃花公主塑像)、两侧设观音阁与地藏阁(旁设佛母殿记念佛祖之母)。 1998年10月22日(即九月初三)重建开光,又修通车大路并筑路亭5座,成为庄严礼佛地、旅游区。
广东汕头华严寺
  华严寺,原名“光明精舍”,于2003年8月30日由区民族宗教局批准易名,坐落于汕头市潮阳区文光街道东山风景区。东邻天地坛(三清殿),与城隍庙、双忠庙、东岳庙、灵济宫、桐荫古寺,棉安善堂等释、儒、道诸宇并列。
  主体为坐北向南的东西两座双层,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体,辅以木结构盖琉璃瓦而糅合中西建筑风格的楼阁,总建筑面积500平方米。阁前庭院宽敞,广种花木。四周围以围墙并另建山门而成一整体。远观则重檐叠脊,琉璃映辉,处近则花香绿荫,环境清幽;登楼则见宽敞明亮,当然也不乏雕梁画栋;而远眺则视野开阔。善信游客、膜拜参观,必心畅神朗,光明之意寓一于此,是东山风景区内——“佛光普照”之明净地。
  东楼建成于1993年,建筑面积约230平方米。首层设祖师功德堂。二层为佛殿,供阿弥陀佛及观音、大势至、文殊、伽蓝、达摩、韦驮、坚牢诸菩萨。
  西楼建成于1994年建筑面积约270平方米。首层为客堂及僧舍。二层为大雄宝殿,供奉三尊如来及观音、地藏菩萨。
山东青岛华严寺
  原名华严庵,亦称华严禅院。位于崂山东部海滨那罗延山西南麓。三面环山,东邻大海,乃崂山现存唯一佛寺。
  华严寺几经兴废,历史颇久。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憨山大师在此居窟修禅2年;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憨山大师以“私修”庙宇罪充军广东雷州,后死于曹溪。明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即墨进士黄宗昌辞官还乡,隐居崂山,筹资兴建华严庵,但庵未建成,即毁于兵灾。其子浦江今黄坦继父遗志,助即墨准提庵慈沾和尚重建华严庵于现址。其后屡经修葺,迄今仍为当年规模。1931年始改称华严寺
  原庵共四进。第一进原有僧舍12间。第工进为藏经阁,阁中藏有清顺治九年刊本的大藏经一部,明人手抄《册府元龟》一部和明版经典数册。该经等藏品经郭沫若鉴定,认为是国内珍宝,嘱于保护。第三进为正殿。第四进为后殿即大悲殿。华严寺极盛时共有殿宇僧寮130余间,僧侣80余人。其寺庵布局严谨,结构精巧,殿宇崇宏,双层歇山,四角飞檐,古朴清雅。华严寺前路西设有塔院一座,乃寺中历代主持藏骨之处。塔顶两株苍松紧绕塔身,虬曲多姿,故得名“松抱塔”。据传农民抗清英雄于七遗骨埋藏于此、寺前涧底西侧有一巨石,石上有一圆洞,深不可测,用手拍之如鱼鼓声之,故名“鱼鼓矿、旁有清人所镌“云穴”两个篆字。寺后半坡“寂光洞”,洞大如屋。山顶一平石,名“望海楼”,立于石上,东望大海,明旷无阻。
  该寺“文革”期间被毁。1984年市文物局投资维修,恢复其原貌,并派市级文管所进驻管理。一年四季,游客不断。1982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宁德华严寺
  宁德霍童支提山位于宁德市区西北部40多公里处。据佛教《华严经·菩萨住处品》载:“东南方有山名曰支提,现有天冠菩萨,与其眷属一千人俱常住说法。”“支提”系佛教术语,“谓诸一切功德聚在其中,是故世人为求福故,悉皆供养恭敬”(《大日经疏》)。因此,支提山被佛教徒视为天冠菩萨讲经说法之道场,且有“不到支提枉为僧”之说。
  支提山,海拔700多米。方圆百里,群峰拔地,层峦叠嶂,溪涧纵流。华严寺所在之处,四周群峰环拱,状似千叶莲花,而寺恰在花心上,好一派雄奇伟秀的景象。众多的山川林窟,多以佛教名词称之,诸如普贤峰、维摩峰、菩萨峰、天冠林、帝释峰、钵盂峰、袈裟岩、香炉峰、舍利窟、甘露泉等,且山中寺院林立,有小支提寺、仙峰寺、仙岩寺、甘露寺、那罗延窟寺等,不愧“闽东东岳”和“佛巢仙窟”之誉。 华藏寺作为支提山佛教中心而置身其中,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华严寺,也称华藏寺,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创建于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 缘于唐代高丽僧人释元表在此讲颂《华严经》。宋代,朝廷先后敕赐“华严禅寺”与“雍熙禅寺”之名;明代也敕赐过“华藏禅寺”与“万寿禅寺”之名。华严寺屡经兴废沧桑,历代诸高僧为古刹的重光鞠躬尽瘁。据寺志记载多达二三十人,如唐代的元表、本净,宋代的元白、了悟、辩隆,元代的平楚、澄鉴,明代的无碍、大迁、天恩、樵云,清代的远门、亘信、无得等。现寺之东边尚存一塔碑,文曰“明敕中兴赐紫大迁国师塔”。大迁法师,讳圆慧,俗姓杨,燕都(今北京)人,为明左护卫杨邦卿之子,19岁出家,万历元年因明皇太后梦礼天冠菩萨而召其入山中重兴支提,历时9年,后圆寂,众人建塔纪念。支提寺山门为明代所建,“天下第一山”之额系明永乐帝敕赐,而今殿前的“华藏寺”之匾额,是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题。在大雄宝殿中供奉的佛像颇具特色,当中是释迦牟尼佛,丈六金身,结跏趺坐,形成庄严之像;右边为手持青莲、乘坐六牙白象的普贤菩萨像;左边为手提如意宝、乘着青狮的文殊菩萨像。殿的正中供奉着毗卢遮那佛像。这尊佛像为明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宫廷以铜渗金铸造的珍品,重约千斤,为双层空心圆体。该佛像端坐在莲花座上,头戴金冠,手成毗卢印,面容祥和,熠熠生辉。
  寺内现存明代铁铸天冠菩萨像(俗称千圣天冠菩萨),系明永乐年间为明成祖的仁孝皇太后所赐,原总数1000尊,现尚存947尊。 每尊重20公斤,高33厘米左右。其形或合掌,或结跏趺坐,或结三昧印,呈听、说法相,表情各异,形态生动逼真,个个栩栩如生,为寺内珍贵之文物。
  寺中至今还完好保存着明版佛教经书《永乐北藏》,共678 函,6780册,为明神宗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所颁赐,堪称镇山之宝。这部佛教经典现为国内稀本。同时,该寺还收藏明万历年间御赐京缎的金绣五爪盘龙紫衣一袭。原配的金钩玉环遗失已久。而紫衣幸存至今,其工艺精湛细腻,令人叹为观止。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华严寺成为闽东革命根据地。1934年9月,叶飞同志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在支提寺宣告成立,开始了艰难的革命历程。支提山说法台下的天峰亭是当时工农红军的后方医院,辟支崖畔的袈裟岩是红军18勇士的殉难处。 1984年7月1日, 宁德地委在华藏寺树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成立纪念碑》以纪念之。
  今日的闽东千年古刹支提华藏寺,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明媚阳光中。僧众们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宗教信仰政策,发扬佛教“农禅并重,修持精进”的优良传统,并全面维修了寺院。寺内的山门、大雄宝殿、伽蓝殿、祖师殿、藏经楼都修葺一新,并且还新建念佛堂、放生池等,使这座深山古刹“云开震旦诸山秀,日照琳宫万瓦晴”。
黑龙江哈尔滨华严寺
  位于黑龙江哈尔滨市南岗区比乐街上,因承贤首之续奉大方广佛《华严经》为主,故名华严寺华严寺始建于1922年,历时15年才成规模,“文革”间遭毁坏,1996年重修。寺院原有4座大殿,供奉着诸佛菩萨,名家题字甚多。其两层砖雕与木结构更突出了华严寺的独特之处,其砖雕艺术极为独特,青砖采取“磨砖对缝”的垒法,是哈尔滨市保存完整和造型独特的文物。在经历了战争、土改等历史的多次磨难后,砖雕人、物依然栩栩如生。
  “大雄宝殿”仍是赵朴初的真迹,楹联为:“磬音出华严遍传婆娑世界;凡圣入宝刹同修净土法门。”大殿内两侧有十六罗汉画像之一的宾度罗跋罗度阇,与自眷属千阿罗汉,多分住于西瞿陀尼洲;之二的迦诺迦伐蹉,与自眷属五百阿罗汉,多分住于北方迦湿弥罗国。殿中供奉这西方三圣,两厢为塑像为本于印度神话的二十诸天,东有护法大梵王尊天、护法阎罗王尊天、护法散脂大将尊天、护法鬼子圣母尊天、护法韦驮尊天、护法持国天王尊天、护法广目天王尊天、护法大辩才尊天、护法日官太阳尊天、护法娑竭龙王尊天,西有护法大帝释尊天、护法摩醯首罗尊天、护法紧那罗尊天、护法大功德尊天、护法珂帝利尊天、护法坚牢地神尊天、护法金刚密迹尊天、护法大摩利支尊天、护法月宫太阴尊天、护法菩提树王尊天等。佛教把古代印度神话和其他宗教中的一些神称为天,并将他们吸纳进来,视为佛教的护法神。每个“天”都有动听的故事。
  右为文殊殿,两侧有十六罗汉画像中之三迦诺迦跋厘阇尊者,与自眷属六百阿罗汉,多分住于东胜身洲;之四苏频陀尊者,与自眷属七百阿罗汉,多分住于北俱卢洲。左为普贤殿,两侧为十六罗汉画像中之五诺矩罗尊者,与自眷属八百阿罗汉,多分住于南赡部洲;之六跋陀罗尊者,与自眷属九百阿罗汉,多分住于耽没罗洲。
山东淄博华严寺
  磁村镇磁村村位于淄川城西南十公里处,建于隋朝。规模宏大的华严寺,是著名的名胜古迹,甚称第一佛教寺院。一九九四年四月二十日省佛教协会能阐大师莅临指导,对华严寺这一著名寺院高度评价十分赞赏,并建议纳入佛教协会,同时提出修复华严寺,弘扬祖国文化。华严寺风景优美依山傍水,古时南北各有溪水环绕,水草丰富,翠柏、花木、苍松参天蔽日,每逢三月二十庙会,鼓乐齐鸣,人头攒动,商事活动一派繁荣,是古时著名的佛教胜地。
北京海淀区华严寺
  华严寺位于德胜门外大街。明万历年间建,1930年重修。
  寺坐东朝西,有前殿、中殿、配殿、后殿和北跨院,有南向外垣山门,内有影壁。
重庆九龙坡区华严寺
  位于九龙坡区华岩乡大老山,因寺南侧有一华岩洞而得名。民间传说古洞中石髓下滴成水花,故称华岩;或曰清初僧人圣可挂锡于此,夜梦五色莲花大如车轮,因有华岩之名。该寺始建年代无史可考。清康熙及道光、同治年间,均相继培修扩建,现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 华岩寺岩高百丈,形状像笏,寺内外松竹修茂,十分幽邃,有天池夜月、万岭松涛等八景。 寺自开山以来,已历六十四世,高僧辈出,代不乏人,培值僧才,续佛慧命,暮鼓晨钟,香山兴盛,文物法器、佛经典籍,名人诗画,金匾楹联,蕴藏甚富。其清川来, 龚晴皋、龚秉权、赵熙、林森、蒋介石、冯玉祥、戴季陶、居正、翁文灏等先后谒寺,或留墨、或留迹,典雅尽致,真所谓因缘殊甚耳。 喜三中全会,落实宗教政策,华岩寺得以钟鼓长鸣,慧灯永曜,梵宇重光,佛日增辉,实为远近缁素之夙愿摘自西部之旅
中国历史
  Huayan Si华严寺Huayan Temple 在山西省大同市内,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前,按辽代习俗,面向东方。清宁八年(1062)扩建,放置辽代诸帝后的石像、铜像。大同为辽代西京,此寺有太庙性质。辽末保大之乱(1123),寺大部被毁,金天眷年间(1138~1140)依旧址重建。明中叶后分为上、下寺,分别以金建大殿和辽建薄伽教藏殿为中心。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薄伽教藏殿 为下寺主殿,东向,建于1038年。薄伽意为世尊,教藏或称经藏,即贮藏佛经的书库。佛寺建经藏始于唐代,此殿则是现存最早的经藏。 殿面阔五间,长25.65米,进深四间八椽,宽18.46米,建在砖砌高台上,前有突出的月台。殿正面三间各装六扇格子门,其余用厚墙封闭,上覆单檐歇山顶。外观檐柱生起显著,屋顶坡度平缓,两山出际颇远,是典型的辽代建筑风格。大殿柱网沿周边布置为内外二圈,相距一间(两椽);两圈柱上为柱头枋、扶壁组成的铺作层(见斗),上设平;再上为屋顶草架,属于殿堂型金箱斗底槽构架,和蓟县独乐寺观音阁上层相似。 大殿平面因结构分为内外槽。内槽设凹形佛坛,上有33尊佛和菩萨像,是辽塑的精品,三尊坐佛顶上各有斗八藻井。外槽沿外壁排列重楼式壁藏。壁藏共38间,分上下两层。下层为建在须弥座上的经橱,每间一橱,橱上为腰檐。腰檐上为上层平坐和勾阑,勾阑内建佛龛和行廊,间数和经橱相应。佛龛高于行廊,南北壁中间各一个,左右有挟屋(即耳房),西壁左右各二个,无挟屋,均为歇山顶。壁藏至明间处中断,悬空建三间两侧有一间挟屋的小殿,称“天宫楼阁”。它的左右有弧形的飞桥,称“圜桥子”,和两侧壁藏的平坐相连。佛龛和行廊高下起伏,翼角错落,表现中国木构建筑玲珑之美。小殿藏在殿内,未经改动,保存完好,可视为辽代建筑的精确模型,对研究辽代建筑风格和细部做法有重要价值。 此殿构架用材为24×17厘米,高10.5厘米,约当《营造法式》规定的三等材。殿身用五铺作出双抄华。 大殿 即大雄宝殿, 为上寺主殿, 金代天眷三年(1140)重修,保存辽代特点较多。殿面阔九间,长53.90米,进深五间(十椽),宽27.50米,单檐庑殿顶,建在前有月台的高台上,是现存元代以前建筑中最大一座。梁架近于义县奉国寺大殿,内柱高于檐柱,彻上明造(现存天花为明代所加)。殿构架近于厅堂型“十架椽屋前后三椽用四柱”的形式。除外檐柱上有一圈铺作外,在前后两列内柱上和梢间以内一间横向内柱上也有用阑额、普拍枋和四层柱头枋组成的铺作。但与奉国寺大殿不同处是它们没有连成一圈,对保持构架整体性所起的作用较差,是这类构架趋于衰亡的表现,此后就不再出现这类构架的建筑。大殿采用这种构架,在殿内形成前、中、后三跨宽七间的三个敞厅,中跨宽度近12米,是现存元代以前建筑室内最高大宽敞的一例。 大殿构架用材为30×20厘米高14厘米,约当《营造法式》规定的一等材。殿身用五铺作出双抄华,全殿内外檐共用八种斗,构造较简单。外观檐口曲线挺括,随构件的生起呈有弹性的曲线,起翘不明显,屋顶坡度较平缓,保存较多辽代风格。正脊上琉璃鸱尾高约4.5米,为金代遗物。 大殿内五尊主像为明代作品。四壁有清代后期壁画,面积之大,颇为罕见。 海会殿 华严寺原有此殿,也是辽代建筑,已拆毁。                 屠舜耕
百科大全
  Huayan Si
  华严寺
  Huayan Temple
  在山西省大同市内,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前,按辽代习俗,面向东方。清宁八年(1062)扩建,放置辽代诸帝后的石像、铜像。大同为辽代西京,此寺有太庙性质。辽末保大之乱(1123),寺大部被毁,金天眷年间(1138~1140)依旧址重建。明中叶后分为上、下寺,分别以金建大殿和辽建薄伽教藏殿为中心。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薄伽教藏殿 为下寺主殿,东向,建于1038年。薄伽意为世尊,教藏或称经藏,即贮藏佛经的书库。佛寺建经藏始于唐代,此殿则是现存最早的经藏。
  殿面阔五间,长25.65米,进深四间八椽,宽18.46米,建在砖砌高台上,前有突出的月台。殿正面三间各装六扇格子门,其余用厚墙封闭,上覆单檐歇山顶。外观檐柱生起显著,屋顶坡度平缓,两山出际颇远,是典型的辽代建筑风格。大殿柱网沿周边布置为内外二圈,相距一间(两椽);两圈柱上为柱头枋、扶壁□组成的铺作层(见斗□),上设平□;再上为屋顶草架,属于殿堂型金箱斗底槽构架,和蓟县独乐寺观音阁上层相似。
  大殿平面因结构分为内外槽。内槽设凹形佛坛,上有33尊佛和菩萨像,是辽塑的精品,三尊坐佛顶上各有斗八藻井。外槽沿外壁排列重楼式壁藏。壁藏共38间,分上下两层。下层为建在须弥座上的经橱,每间一橱,橱上为腰檐。腰檐上为上层平坐和勾阑,勾阑内建佛龛和行廊,间数和经橱相应。佛龛高于行廊,南北壁中间各一个,左右有挟屋(即耳房),西壁左右各二个,无挟屋,均为歇山顶。壁藏至明间处中断,悬空建三间两侧有一间挟屋的小殿,称“天宫楼阁”。它的左右有弧形的飞桥,称“圜桥子”,和两侧壁藏的平坐相连。佛龛和行廊高下起伏,翼角错落,表现中国木构建筑玲珑之美。小殿藏在殿内,未经改动,保存完好,可视为辽代建筑的精确模型,对研究辽代建筑风格和细部做法有重要价值。
  此殿构架用材为24×17厘米,□高10.5厘米,约当《营造法式》规定的三等材。殿身用五铺作出双抄华□。
  大殿 即大雄宝殿, 为上寺主殿, 金代天眷三年(1140)重修,保存辽代特点较多。殿面阔九间,长53.90米,进深五间(十椽),宽27.50米,单檐庑殿顶,建在前有月台的高台上,是现存元代以前建筑中最大一座。梁架近于义县奉国寺大殿,内柱高于檐柱,彻上明造(现存天花为明代所加)。殿构架近于厅堂型“十架椽屋前后三椽□用四柱”的形式。除外檐柱上有一圈铺作外,在前后两列内柱上和梢间以内一间横向内柱上也有用阑额、普拍枋和四层柱头枋组成的铺作。但与奉国寺大殿不同处是它们没有连成一圈,对保持构架整体性所起的作用较差,是这类构架趋于衰亡的表现,此后就不再出现这类构架的建筑。大殿采用这种构架,在殿内形成前、中、后三跨宽七间的三个敞厅,中跨宽度近12米,是现存元代以前建筑室内最高大宽敞的一例。
  大殿构架用材为30×20厘米。□高14厘米,约当《营造法式》规定的一等材。殿身用五铺作出双抄华□,全殿内外檐共用八种斗□,构造较简单。外观檐口曲线挺括,随构件的生起呈有弹性的曲线,起翘不明显,屋顶坡度较平缓,保存较多辽代风格。正脊上琉璃鸱尾高约4.5米,为金代遗物。
  大殿内五尊主像为明代作品。四壁有清代后期壁画,面积之大,颇为罕见。
  海会殿 华严寺原有此殿,也是辽代建筑,已拆毁。
  (屠舜耕)
近义词
华严寺村
相关词
崂山大同碑记薄伽教藏殿朔州怀仁大同市西岩寺
包含词
大华严寺幸华严寺
上华严寺下华严寺
华严寺塔华严寺组
华严寺村宿华严寺
游华严寺题华严寺
马牧华严寺龙光华严寺
华严寺社区青岛华严寺
大同华严寺华严寺砖塔
暖泉华严寺盐亭华严寺
比乐华严寺华严寺雕塑
山东华严寺上下华严寺
洪山华严寺山西华严寺
华严寺塑像华严寺壁藏
华严寺辽塑华严寺壁画
支提山华严寺题华严寺木塔
华严寺望樊川题雩都华严寺
大同华严寺壁画华严寺辽代彩塑
下华严寺菩萨像华严寺逢旧苍头
上巳日遇华严寺华严寺大雄宝殿
清凉山华严寺砖塔题华严寺瓌公禅房
九日游华严寺二首华严寺薄伽教藏殿
山西下华严寺菩萨像华严寺合掌露齿菩萨
大同华严寺天宫楼阁自罗浮行田宿华严寺
李侍御归山同宿华严寺同张深秀才游华严寺
千年古刹支提山华严寺踏莎行上巳日遇华严寺
节后赴传岩叟之招望日同游棲隐庵华严寺吴岩叟及同游者和刘君俞游华严寺谒文禅师
踏莎行(上巳日遇华严寺中秋与空上人同宿华严寺
李侍御归炭谷山居,同宿华严寺千年古刹·支提山华严寺
李侍御归炭谷山居同宿华严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