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药材名】升麻
【拉丁名】 rhizoma cimicifugae
【别名】莽牛卡架、龙眼根、窟窿牙根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 cimicifuga heracleifolia kom. 、兴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 (turcz.) maxim . 或升麻 cimicifuga foetida l. 的干燥根茎。
【采收】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至须根干时,燎去或除去须根,晒干。
【制法】除去杂质,略泡,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的长形块状,多分枝,呈结节状,长10~20cm,直径 2~4cm 。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粗糙不平,有坚硬的细须根残留,上面有数个圆形空洞的茎基痕,洞内壁显网状沟纹;下面凹凸不平,具须根痕。体轻,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有裂隙,纤维性,黄绿色或淡黄白色。气微,味微苦而涩。
【鉴别】取本品粉末3g,加1%碳酸氢钠溶液50ml,放置过夜,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用稀盐酸调节ph值至2~3,用乙醚提取3次(20ml、 15ml、15ml),合并醚液,挥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阿魏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用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甲酸(4: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新配制的1%三氯化铁和1%铁氰化钾(1:1)的混合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性味归经】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用于风热头痛,齿痛,口疮,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阳毒发斑;脱肛,子宫脱垂。
1、豌豆斑疮(状如豌豆,有白浆,由头面传及躯体,不急救有生命危险)。
用蜜煎升麻,随时取食。另以水煮升麻,棉花沾药汁洗疮。
2、突发肿毒。用升麻磨醋,随时涂搽。
3、喉痹。用升麻片含咽,或以升麻半两煎水服,引吐为效。
4、胃热牙痛。用升麻煎汤,热漱并咽下。方中加生地黄亦可。
5、口舌生疮。用升麻一两、黄连三分,共研为末。棉裹药末含咽。
6、痱子热痒。用升麻煎汤服并洗痱子。
7、产后恶血不尽。用升麻三两,加清酒五升煮成二升,分两次服下。
8、解莨菪、野葛等毒。用升麻煮汁,多服。
【用法用量】 3 ~9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备注】
(1)本品发表力弱,一般表症较少应用,因其透发作用,故多用于麻疹透发不畅,常与葛根配合应用。本品清热解毒以治胃火亢盛的牙龈浮烂、口舌生疮及咽喉肿痛,临床常与石膏、黄连等配伍;对热病高热、身发斑疹以及疮疡肿痛,升麻又可配银花、连窍、赤芍、当归等同用。升麻的升举阳气作用与柴胡相似,故两药往往相须为用,并多配补气药党参、黄耆以升阳举陷。
(2)升麻一药,主要有升举透发及清热解毒等功效。它的升举透发的功用与柴胡、葛根相近而力较强,配柴胡则用于升提,配葛根则用于透疹。至于它的清热解毒的作用颇佳,这是它的特点,配黄连、石膏可用治胃火齿痛,配黄芩、连翘、牛蒡子、板蓝根等可用治头面丹毒。
【摘录】《中国药典》
【其它用途】可作野菜。
升麻为毛茛科植物兴安升麻cimicifugadahurica(tur-cz.)maxim. 的早春展叶前的幼嫩的茎。又称苦菜,苦里牙。升麻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二至三回三出复叶,互生,小叶卵形。早春把幼嫩(展叶前)的升麻茎经制作后食用,清香爽口,略带苦味。奇妙的是吃一口升麻再吃一口小米粥则变苦为甜,原来因小米内的多糖类与升麻的阿魏酸和异阿魏酸、发生水解反应而生成蔗糖和果糖之故。
幼叶同样可作凉拌菜,炒菜或主食菜馅。具有解毒、利咽、消肿的功效。治胃炎、牙痛、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 |
|
升麻
(《本经》)
【异名】周升麻(《本经》),周麻(《别录》),鸡骨升麻(陶弘景),鬼脸升麻(《纲目》),绿升麻(《医学广笔记》)。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升麻、兴安升麻和大三叶升麻的根状茎。
【植物形态】①升麻,又名:马尿杆、火筒杆。
多年生草本。根茎呈不规则块状,有洞状的茎痕,须根多而长。茎直立,分枝,高1~2米,被疏柔毛。数回羽状复叶,叶柄密被柔毛;小叶片卵形或披针形,长2~4厘米,宽1~2.5厘米,边缘有深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两面被短柔毛。复总状花序着生于叶腋或枝顶,狭窄或有时扩大成大形的圆锥花序;花两性;萼片5,卵形,覆瓦状排列,有3脉,白色,具睫毛;蜜叶(退化雄蕊)2枚,先端2裂,白色;雄蕊多数,花丝长短不一,比萼片长;心皮2~5枚,被腺毛,胚珠多数。蓇葖果长矩圆形,略扁,先端有短小宿存花柱,略弯曲。种子6~8枚。花期7~8月。果期9月。
生于林下、山坡草丛中。分布云南、贵州、四川、湖北、青海、甘肃、陕西、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江苏等地。
②兴安升麻,又名:地龙芽(《盛京通志》),苦龙芽菜(《铁岭县志》),达呼尔升麻、苦菜秧、苦力芽、苦壮菜。
多年生草本。根茎粗大,有明显的洞状茎痕及多数须根。茎直立。单一,高达1米余,密被柔毛。2回三出复叶;在茎下部者有长柄,柄上被柔毛,中央小叶有柄,两侧小叶通常无柄;小叶片卵形至卵圆形,长5~11.5厘米,中央小叶片再3深裂或浅裂,边缘有深锯齿,两面均被柔毛。圆锥状复总状花序;总花梗甚长,侧生花梗较短,小花梗长2~4毫米,均密生灰色柔毛;花单性,雌雄异株,罕为两性;每花下有一小形苞片;雄花萼片5,倒卵形:有3脉;蜜叶2枚,先端2深裂,各裂片顶端常具1明显花药;雄蕊多数,花丝长短不等,微扁,花药卵形;子房退化;雌花心皮5,无柄。蓇葖果5。种子多数。花期7~8月。果期9月。
生于山坡及林荫处。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湖北、四川、山西、内蒙古等地。
③大三叶升麻
多年生草本。根茎粗大,有圆洞状茎痕,多须根。茎直立,高1~1.5米,光滑或被疏柔毛。2回3出复叶,在茎下部者有长柄;中央小叶的柄较长,两侧的柄较短,均被白色柔毛;小叶片卵形至广卵形,长9~11厘米,宽5~9厘米,中央小叶片再3浅裂,边缘有粗大锯齿,两面均被柔毛;茎上部的叶较小,叶柄甚短。花序复总状;总花梗及小花梗均被灰色柔毛;花两性;花萼5,广卵形,早落;蜜叶长卵形,顶端具一蜜腺,黄白色;雄蕊多数,花丝长短不一,略扁,花药卵圆形,2室;心皮3~5,分离,光滑无毛,有短柄,胚珠多数,花柱短,柱头小。蓇葖果3~5枚,先端有短小宿存的花柱,无毛。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于山野草丛中及溪沟旁。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
【采集】春、秋采挖,除去地上茎苗和泥土,晒至须根干时,用火燎或用竹筐撞去须根,晒干。
【药材】①西升麻
又名:川升麻(《纲目》),为植物升麻的干燥根茎。呈分歧极多的不规则块状,大小相差甚悬殊,长3.5~13厘米,直径0.7~6厘米。表面灰棕色至暗棕色,茎基痕的圆形空洞甚密,成分歧状的突起,洞径0.4~1厘米,洞壁断面有放射状沟纹,外皮脱落处可见网状维管束。周围细根残基极多,坚而刺手。体轻而质硬,不易折断,断面带灰绿色。臭无,味微苦。以个大、外皮黑色、无细根、断面白色或淡绿色者为佳。
主产陕西、四川、青海、云南。此外,贵州、新疆、河南等地亦产。
②北升麻
又名:窟窿芽根、苦老菜根。为植物兴安升麻的干燥根茎。呈不规则的块状物,多分歧成结节状,长9~18厘米,直径1~1.5厘米。表面黑褐色,粗糙不平,上面有较密的圆形空洞的茎基痕,洞内壁显网状花纹,周围残留细根,质坚刺手,下侧凹凸不平,具细根痕。体轻而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纤维性,微带绿色。臭微,味微苦而涩。以肥大、外皮黑褐色、无细根、断面微绿色者佳。
主产辽宁、黑龙江、河北、山西。此外,湖北、内蒙古等地亦产。
③关升麻
为植物大三叶升麻的干燥根茎。外形与北升麻极类似,但稍大,分歧较少,直径1.5~2厘米;上面具数个深的圆形空洞,洞径可达2厘米。质硬而轻,断面黄白色呈片状,中有大空洞,洞壁的断面有放射状沟纹。气无,味微苦。以个大、整齐、外皮黑色、无细根、断面灰色者为佳。
主产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
广东、福建所产的"广东升麻",为菊科植物麻花头的根,在当地亦习惯作升麻使用。参见"广东升麻"条。
【炮制】拣去杂质,略泡洗净,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雷公炮炙论》:"采得了,刀刮上粗皮一重,用黄精自然汁浸一宿,出,曝干,细锉,蒸,暴干用之。"
【性味】甘辛微苦,凉。
①《本经》:"味甘辛。"
②《别录》:"甘苦,平,微寒,无毒。"
③《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性温,味辛。"
④《汤液本草》:"微苦,微寒。"
【归经】入肺、脾、胃经。
①《医学启源》:"足阳明胃、足太阴脾。""手、足阳明。"
②《汤液本草》:"手阳明经、太阴经。"
③《本草经解》:"人手太阴肺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阴心经、足阳明胃经。"
④《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
【功用主治】升阳,发表,透疹,解毒。治时气疫疠,头痛寒热,喉痛,口疮,斑疹不透;中气下陷,久泻久痢,脱肛,妇女崩、带,子宫下坠;痈肿疮毒。
①《本经》:"主解百毒,辟温疾、障邪(一作'瘴气邪气')。"
②《别录》:"主中恶腹痛,时气毒疠,头痛寒热,风肿诸毒,喉痛,口疮。"
③《药性论》:"治小儿风,惊痫,时气热疾。能治口齿风露肿疼,牙根浮烂恶臭,热毒脓血。除心肺风毒热壅闭不通,口疮,烦闷。疗痈肿,豌豆疮,水煎绵沾拭疮上。"
④《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游风肿毒,口气疳匿。"
⑤《汤液本草》:"《主治秘诀》:主肺痿咳唾脓血,能发浮汗。"
⑥《滇南本草》:"表小儿痘疹,解疮毒,咽喉(肿),喘咳音哑。肺热,止齿痛。乳蛾,痄腮。"
⑦《纲目》:"消斑疹,行窃血,治阳陷眩运,胸胁虚痛,久泄下痢后重,遗浊,带下,崩中,血淋,下血,阴痿足寒。"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煎水含漱或淋洗。
【宜忌】上盛下虚,阴虚火旺及麻疹已透者忌服。
①《本草经疏》:"凡吐血鼻衄,咳嗽多痰,阴虚火动,肾经不足,及气逆呕吐,惊悸怔忡,癫狂等病,法咸忌之。"
②《得配本草》:"伤寒初病太阳,痘疹见标,下元不足,阴虚火炎,四者禁用。"
【选方】①治伤寒,温疫,风热壮热,头痛,肢体痛,疮疹已发未发:干葛(锉细)、升麻、芍药、甘草(锉,炙)各等分。上同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量大小与之,温服无时,(《阎氏小儿方论》升麻葛根汤)
②治小儿痘、痧疹不明,发热头痛,伤风咳嗽,乳蛾痄腮:升麻五分,前胡八分,甘葛五分,黄芩一钱,栀子八分,炒牛蒡子一钱,甘草三分,桔梗五分,薄荷五分,川芎一钱。引用灯心煎服。(《滇南本草》升麻汤)
③治天行发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戴白浆,随决随生(不即疗,剧者数日必死,疗得差后,疮瘢紫暗,弥岁方灭,此恶毒之气也):水浓煮升麻,渍绵洗之。苦酒渍煮弥佳,但燥痛难忍。(《肘后方》)
④治雷头风,头面疙瘩肿痛,憎寒壮热,状如伤寒:升麻、苍术各五钱,荷叶一枚。煎服。(《医方集解》清震汤,即《素问病机保命集》升麻汤)
⑤治咽喉闭塞,津液不通:川升麻半两,马蓟子一分,白矾一分,马牙消一分,玄参一分。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楝子大。用薄绵裹,常含一丸咽津。(《圣惠方》升麻丸)
⑥治喉痹作痛:升麻片含咽,或以半两煎服取吐。(《仁斋直指方》)
⑦治阳毒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二两,当归一两,蜀椒(炒去汗)一两,甘草二两,鳖甲手指大一片(炙),雄黄半两(研)。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之。老小再服取汗。(《金匮要略》升麻鳖甲汤)
⑧治口热生疮:升麻三十铢,黄连十八铢。上二味末之,绵裹含,咽汁。(《千金方》)
⑨治牙龈肉绽有根,牙疳肿痛,牙动摇欲落,牙齿不长,牙黄口臭:羌活一两,草龙胆(酒洗)一两五钱,羊胫骨灰二两,升麻四两。上为细末,以纱罗子罗骨灰,作微尘末,和匀。卧时贴在牙龈上。(《兰室秘藏》牢牙散)
⑩治胃热齿痛:升麻煎汤,热漱咽之。(《仁斋直指方》)
⑾治噤痢:绿色升麻(醋炒)一钱,莲肉(去心,炒焦黄)三十枚,人参三钱。水一钟,煎半钟饮之,蜜和为丸更妙,每四钱一服,白汤吞。(《医学广笔记》)
⑿治血崩:升麻五分,柴胡五分,川芎一钱,白芷一钱,荆芥穗六钱,当归六钱。水二碗,煎一碗,食远服,即止,多不过五、六服。(《墨宝斋集验方》)
⒀治产后忍物不尽,或经-月、半岁,一岁:升麻三两。以清酒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分再服,当吐下恶物,勿怪。(《千金方》)
⒁治心有风热,生浸淫疮徧体:升麻、大黄(锉,微炒)、黄芩(去黑心)、枳实(去瓤,麸炒令黄)、芍药各一两,甘草(炙)、当归(切,焙)各半两。粗捣筛,每服五钱匕,用水一盏半,入灯心一握,煎至一盏,去滓,空心晚食前服。(《圣济总录》升麻汤)
⒂治卒毒肿起,急痛:升麻苦酒磨敷上良。(《补缺肘后方》)
⒃治痈疽始作,坚硬,皮色紫亦,恶寒壮热,一、二日未成脓者:升麻、连翘、大黄(锉,炒)、生地黄(切,焙)、木香各一两,白鼓、玄参各三分。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二盏,煎至一盏,入芒硝末半钱匕,去滓,空心温服,取利为度,未利再服。(《圣济总录》升麻汤)
⒄治肺痈吐脓血,作臭气,胸乳间皆痛:川升麻、桔梗(炒)、薏苡仁、地榆、子芩(刮去皮)、牡丹皮、白芍药各半两,甘草三分,上锉粗末,每服一两,水一升半,煎至五合,去滓,日二、三服。(《本事方》升麻汤)
⒅治热痹瘙痒:升麻煎汤饮,并洗之。(《千金方》) |
|
升麻
【来源】食疗方
【原料】升麻12克,鳖甲30克,当归45克,甘草12克。
【制法】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用法】
【功效】 |
升麻·中药材 · Cohosh herbal medicines |
【拉丁名】 RHIZOMA CIMICIFUGAE
【别名】莽牛卡架、龙眼根、窟窿牙根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 Cimicifuga heracleifolia Kom. 、兴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 (Turcz.) Maxim . 或升麻 Cimicifuga foetida L. 的干燥根茎。
【采收】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至须根干时,燎去或除去须根,晒干。
【制法】除去杂质,略泡,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的长形块状,多分枝,呈结节状,长10~20cm,直径 2~4cm 。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粗糙不平,有坚硬的细须根残留,上面有数个圆形空洞的茎基痕,洞内壁显网状沟纹;下面凹凸不平,具须根痕。体轻,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有裂隙,纤维性,黄绿色或淡黄白色。气微,味微苦而涩。
【鉴别】取本品粉末3g,加1%碳酸氢钠溶液50ml,放置过夜,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用稀盐酸调节PH值至2~3,用乙醚提取3次(20ml、 15ml、15ml),合并醚液,挥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阿魏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用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甲酸(4: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新配制的1%三氯化铁和1%铁氰化钾(1:1)的混合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性味归经】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用于风热头痛,齿痛,口疮,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阳毒发斑;脱肛,子宫脱垂。
1、豌豆斑疮(状如豌豆,有白浆,由头面传及躯体,不急救有生命危险)。用蜜煎升麻,随时取食。另以水煮升麻,棉花沾药汁洗疮。
2、突发肿毒。用升麻磨醋,随时涂搽。
3、喉痹。用升麻片含咽,或以升麻半两煎水服,引吐为效。
4、胃热牙痛。用升麻煎汤,热漱并咽下。方中加生地黄亦可。
5、口舌生疮。用升麻一两、黄连三分,共研为末。棉裹药末含咽。
6、痱子热痒。用升麻煎汤服并洗痱子。
7、产后恶血不尽。用升麻三两,加清酒五升煮成二升,分两次服下。
8、解莨菪、野葛等毒。用升麻煮汁,多服。
【用法用量】 3 ~9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备注】
(1)本品发表力弱,一般表症较少应用,因其透发作用,故多用于麻疹透发不畅,常与葛根配合应用。本品清热解毒以治胃火亢盛的牙龈浮烂、口舌生疮及咽喉肿痛,临床常与石膏、黄连等配伍;对热病高热、身发斑疹以及疮疡肿痛,升麻又可配银花、连窍、赤芍、当归等同用。升麻的升举阳气作用与柴胡相似,故两药往往相须为用,并多配补气药党参、黄耆以升阳举陷。
(2)升麻一药,主要有升举透发及清热解毒等功效。它的升举透发的功用与柴胡、葛根相近而力较强,配柴胡则用于升提,配葛根则用于透疹。至于它的清热解毒的作用颇佳,这是它的特点,配黄连、石膏可用治胃火齿痛,配黄芩、连翘、牛蒡子、板蓝根等可用治头面丹毒。
【摘录】《中国药典》
【考证】出自《神农本草经》。
1.《别录》:升麻,生益州山谷,二月、八月采根,日干。
2.陶弘景:(升麻)旧出宁州者第一,形细而黑,极坚实,顷无复有,今惟出益州,好者细削皮青绿色,谓之鸡骨升麻。北部间亦有,形又虚大黄色。建平间亦有,形大味薄,不堪用。人言是落新妇根,不必尔,其形自相似,气色非也。
3.《本草抬遗》:今人多呼小升麻为落新妇,功用同于升麻,亦大小有殊。
4.《开宝本草》:升麻,《别本》注云,今嵩高出者色青,功用不如蜀者。
5.《本草图经》:升麻,今蜀、汉、陕西、淮南州郡皆有之,以蜀川者为胜。春生苗高三尺以来,叶似麻叶,并青色,四月、五月著花,似栗穗白色,六月以后结实,黑色,根紫如蒿根,多须。二月、八月采,日暴干。
【其它用途】可作野菜。
升麻为毛茛科植物兴安升麻Cimicifugadahurica(Tur-CZ.)Maxim. 的早春展叶前的幼嫩的茎。又称苦菜,苦里牙。升麻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二至三回三出复叶,互生,小叶卵形。早春把幼嫩(展叶前)的升麻茎经制作后食用,清香爽口,略带苦味。奇妙的是吃一口升麻再吃一口小米粥则变苦为甜,原来因小米内的多糖类与升麻的阿魏酸和异阿魏酸、发生水解反应而生成蔗糖和果糖之故。
幼叶同样可作凉拌菜,炒菜或主食菜馅。具有解毒、利咽、消肿的功效。治胃炎、牙痛、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 |
|
升麻,是中医治疗子宫脱垂、脱肛的要药。它性味甘辛、微寒,有发表透疹解毒、升阳举陷之功效。说起升麻药名的由来,还有个故事呢。
从前,有一户姓赵的人家,爹在外做小买卖,娘在内持家,女儿青梅帮助别人家洗点衣服补贴家用。日子虽然清苦,倒也和和美美。不料青梅娘得了子宫脱垂病,没几天竟卧床不起,不能进食,面色苍白。青梅父女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请郎中治疗,几剂药下去没见好转,看来青梅娘快要不行了。
一天,青梅对双眉紧锁的爹说:“爹,发愁也没有用,这样吧,我们贴个告示,谁能治好娘的病,我就嫁给他。”青梅爹十分吃惊:“女儿呀,婚姻大事岂能儿戏!”青梅劝道:“家中穷苦,我们没有钱给娘治病。娘劳苦一生,我们可不能让她就这么走了。我已经决定了,不论富贵贫贱,残老鳏丑,只要能治好娘的病,我就嫁给他。”青梅爹看看女儿,想想日子一贫如洗,只得同意了,于是贴出了治病招亲的告示。晚上,青梅梦见了一位老神仙对她说:“青梅呀,你救母的一片孝心感动了上苍。玉帝派我告诉你一句话:‘竹马到来日,洞房花烛时。’切记切记!”青梅醒来后百思不解其意。
说来也巧,有一个穷苦的青年,父母双亡,以采药为生。一天晚上,他也梦见一位老神仙对自己说:“牢记‘竹马送来日,洞房花烛时’,快上山挖仙药,能成就好姻缘。”第二天,他就听说了青梅家治病招亲的事儿。于是,他立刻背上药篓去找老人们曾说过能治疗子宫脱垂病的“竹马”。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在一片野草下发现了跟传说吻合的棕黑色的“竹马”,急忙挖出来,给青梅家送去。青梅娘喝了几天用“竹马”熬的药后,病渐渐地好了起来。青梅和那位青年成了亲,一家人恩恩爱爱,过着幸福生活。人们由此知道了“竹马”的神奇功效,一传十,十传百,天长日久,“竹马”被传成了“升麻”,于是就作为一味中药名传了下来。 |
升麻栽培技术 Cohosh cultivation techniques |
1.选地整地
选择海拔1000米左右,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半阴半阳山坡地或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平地。选好地后,应除去田间杂物,深翻30~40厘米。施底肥,每亩1000~2000千克,打碎土块,耙细整平,做畦,畦高20厘米,畦宽100~130厘米。移栽地也可做成60~70厘米宽的大垄。
2.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
种子采收、处理:由于升麻花期较长,种子成熟时间长短不等,果实成熟时果瓣自然开裂,种子随风飘落,因此,要随熟随采,当果实由绿开始变黄,果皮开始枯干,果瓣快开裂时将果穗剪下,晒干后果皮全部裂开,除去果皮及杂质,种子再晒干后即可秋季播种。若来年春季播种,将种子按1:3的细沙混合进行沙藏,浇水保持湿润,放在室外低温贮存。注意栽培中不能选用隔年的陈种子,这是由于种子采收后室内干燥贮存2个月,发芽率10%以下,贮存一年后多数不能发芽。
播种:春秋两季均可,春季在3月下旬~4月中旬。播种时先在畦面上按行距20--25厘米顺畦开沟,沟深4~5厘米,把种子均匀地条播在沟内,盖细土1.5~2厘米,稍镇压,土壤干旱时用喷壶浇1次透水,畦面盖一层稻草保湿。秋季在10月中旬~11月上旬,播种方法与春季相同。
春季播种,当气温15~20*(2时,18~20天就可出苗,逐次除去畦面稻草,保持苗床土壤湿润,干旱时,早、晚用喷壶浇水。幼苗因怕强光,在畦面上部用简易苇帘遮荫。当幼苗生长1年后进行移栽,移栽时间在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或春季返青之前。在整好的大田按株距30厘米,行距45厘米开穴,穴深15厘米,每穴栽苗1株,覆土以盖上顶芽4~5厘米为度,栽后浇1次透水。
3.田间管理
若遇干旱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促进苗子生长,在苗期要经常中耕除草,锄的深度要浅,以防损伤根茎。同时结合松土除草,6~7月份根据幼苗生长情况适量追施氮肥。2年生升麻结果较少,种子质量差,在花蕾初期可剪去花序,以利根茎生长。以后每年中耕除草1~2次。在每年7~8月多雨季节向根部适当培土,以防积水。这是由于夏季高温多雨季节植株多因根部腐烂而枯死。
4. 病虫害防治
升麻病虫害很少,仅有少量蛴螬,主要为害根茎,一般发生在5~6月,可用800倍40%乐果乳油浇灌根防治。病害有灰斑病,为害叶片,发生在8~9月,可在发病前喷波尔多液1:1:120倍液预防,发病初期用65%代森锌500倍液防治。
5. 采收与加工
栽培的升麻生长4年可采收,采收季节主要在秋季。采收时应选择晴天,先割去地上部分枯枝茎叶,将根茎挖出,去掉泥土,洗净,晒至八成干时用火燎去须根,再晒至全干,撞去表皮及残存须根。可用麻袋包装,每件20千克左右,贮于干燥通风处。 |
|
【物种名称】升麻
【拉丁名】 RHIZOMA CIMICIFUGAE
【别名】莽牛卡架、龙眼根、窟窿牙根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 Cimicifuga heracleifolia Kom. 、兴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 (Turcz.) Maxim . 或升麻 Cimicifuga foetida L. 的干燥根茎。
【采收】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至须根干时,燎去或除去须根,晒干。
【制法】除去杂质,略泡,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鉴别】取本品粉末3g,加1%碳酸氢钠溶液50ml,放置过夜,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用稀盐酸调节PH值至2~3,用乙醚提取3次(20ml、 15ml、15ml),合并醚液,挥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阿魏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用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甲酸(4: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新配制的1%三氯化铁和1%铁氰化钾(1:1)的混合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性味归经】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用于风热头痛,齿痛,口疮,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阳毒发斑;脱肛,子宫脱垂。 |
|
1、豌豆斑疮(状如豌豆,有白浆,由头面传及躯体,不急救有生命危险)。用蜜煎升麻,随时取食。另以水煮升麻,棉花沾药汁洗疮。
2、突发肿毒。用升麻磨醋,随时涂搽。
3、喉痹。用升麻片含咽,或以升麻半两煎水服,引吐为效。
4、胃热牙痛。用升麻煎汤,热漱并咽下。方中加生地黄亦可。
5、口舌生疮。用升麻一两、黄连三分,共研为末。棉裹药末含咽。
6、痱子热痒。用升麻煎汤服并洗痱子。
7、产后恶血不尽。用升麻三两,加清酒五升煮成二升,分两次服下。
8、解莨菪、野葛等毒。用升麻煮汁,多服。 |
|
【用法用量】 3 ~9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备注】
(1)本品发表力弱,一般表症较少应用,因其透发作用,故多用于麻疹透发不畅,常与葛根配合应用。本品清热解毒以治胃火亢盛的牙龈浮烂、口舌生疮及咽喉肿痛,临床常与石膏、黄连等配伍;对热病高热、身发斑疹以及疮疡肿痛,升麻又可配银花、连窍、赤芍、当归等同用。升麻的升举阳气作用与柴胡相似,故两药往往相须为用,并多配补气药党参、黄耆以升阳举陷。
(2)升麻一药,主要有升举透发及清热解毒等功效。它的升举透发的功用与柴胡、葛根相近而力较强,配柴胡则用于升提,配葛根则用于透疹。至于它的清热解毒的作用颇佳,这是它的特点,配黄连、石膏可用治胃火齿痛,配黄芩、连翘、牛蒡子、板蓝根等可用治头面丹毒。 |
|
【摘录】《中国药典》
【考证】出自《神农本草经》。
1.《别录》:升麻,生益州山谷,二月、八月采根,日干。
2.陶弘景:(升麻)旧出宁州者第一,形细而黑,极坚实,顷无复有,今惟出益州,好者细削皮青绿色,谓之鸡骨升麻。北部间亦有,形又虚大黄色。建平间亦有,形大味薄,不堪用。人言是落新妇根,不必尔,其形自相似,气色非也。
3.《本草抬遗》:今人多呼小升麻为落新妇,功用同于升麻,亦大小有殊。
4.《开宝本草》:升麻,《别本》注云,今嵩高出者色青,功用不如蜀者。
5.《本草图经》:升麻,今蜀、汉、陕西、淮南州郡皆有之,以蜀川者为胜。春生苗高三尺以来,叶似麻叶,并青色,四月、五月著花,似栗穗白色,六月以后结实,黑色,根紫如蒿根,多须。二月、八月采,日暴干。 |
|
升麻为毛茛科植物兴安升麻Cimicifugadahurica(Tur-CZ.)Maxim. 的早春展叶前的幼嫩的茎。又称苦菜,苦里牙。升麻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二至三回三出复叶,互生,小叶卵形。早春把幼嫩(展叶前)的升麻茎经制作后食用,清香爽口,略带苦味。奇妙的是吃一口升麻再吃一口小米粥则变苦为甜,原来因小米内的多糖类与升麻的阿魏酸和异阿魏酸、发生水解反应而生成蔗糖和果糖之故。
幼叶同样可作凉拌菜,炒菜或主食菜馅。具有解毒、利咽、消肿的功效。治胃炎、牙痛、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
可作野菜。 |
|
名称:
升麻
汉语拼音:
Shengma
英文名:
RHIZOMA CIMICIFUGAE
基原: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Cimicifuga heracleifoliaKom.、兴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Turcz.)Maxim.或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至项根子时,燎去或除去须根,晒干。
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的长形块状,多分校,呈结节状.长10-20cm,直径2-4cm。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粗糙不平,有坚硬的细须根残留,上面有数个圆形空洞的茎基痕,洞内壁显网状沟纹;下面凹凸不平,具须报痕。体轻,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有裂隙,纤维性,黄绿色或淡黄白色。气微,味微苦而涩。
鉴别: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5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阿魏酸对照品、异阿魏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O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极上,以苯-三氯甲烷-冰醋酸(6:1: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检查:
杂质 不得过5%(附录Ⅸ A)。
水分 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 H第一法)测定,不得过13.0%。
总灰分 不得过8.0%(附录Ⅸ K)。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4.0%(附录Ⅸ K)。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附录Ⅸ A)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7.0%。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己腈-0.1%磷酸溶液(1:8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16nm。理论板数按异阿魏酸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异阿魏酸对照品10mg。置50ml棕色星瓶中,加10%乙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ml,置10ml棕色最瓶中,加10%乙醇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中含异阿魏酸20kg)。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二号筛)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1O%乙醇25ml,密塞.称定重量,加热回流2.5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10%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波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合异阿魏酸(C10H10O4)不得少于0.10%。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略泡,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性味:
辛、微甘,微寒。
归经:
归肺、脾、胃、大肠经。
功效: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主治:
用于风热头痛,齿痛,口疮,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阳毒发斑;脱肛,子宫脱垂。
用法用量:
3-9g。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中西药分类:
中药(药材及饮片) |
中草药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
RHIZOMA CIMICIFUGAE |
中国药典2000版 Chinese Pharmacopoeia 2000 |
升麻
拼音名:Shengma
英文名:RHIZOMACIMICIFUGAE
书页号:2000年版一部-55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CimicifugaheracleifoliaKom.、兴安升麻
Cimicifugadahurica(Turcz.)Maxim.或升麻CimicifugafoetidaL.的干
燥根茎。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至须根干时,燎去或除去须根,晒干。
【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的长形块状,多分枝,呈结节状,长10~20cm,直径2~
4cm。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粗糙不平,有坚硬的细须根残留,上面有数个圆形空洞的
茎基痕,洞内壁显网状沟纹;下面凹凸不平,具须根痕。体轻,质坚硬,不易折断,断
面不平坦,有裂隙,纤维性,黄绿色或淡黄白色。气微,味微苦而涩。
【鉴别】取本品粉末3g,加1碳酸氢钠溶液50ml,放置过夜,超声处理10分钟,
滤过,滤液用稀盐酸调节PH值至2~3,用乙醚提取3次(20ml、15ml、15ml),合并醚
液,挥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阿魏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
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用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
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
酯-甲酸(4: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新配制的1三氯化铁和1铁
氰化钾(1:1)的混合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
色的斑点。
【检查】总灰分不得过8.0%(附录ⅨK)。
【炮制】除去杂质,略泡,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性味与归经】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用于风热头痛,齿痛,口疮,
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阳毒发斑;脱肛,子宫脱垂。
【用法与用量】3~9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
百科大全 Wikipedia Encyclopedia |
升麻
rhizoma cimicifugae
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Cimicifuga heracleifolia Kom.、兴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 (Turcz.) Maxim. 或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 的干燥根茎。 |
|
- : Largetrifoliolious Bugbane Rhizome, rhizoma cimicifugae, skunk bugbane, Cimicifuga foetida, bugban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