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中国的高等师范大学。校址在北京。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49年改现名。设有教育、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外语等系和研究生院、教育管理学院,另建有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
|
北京师范大学投诉电话北京市旅游投诉电话:010-65130828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她开创了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先河。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所师范大学,1931年和1952年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先后与北京师范大学合并。一百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始终同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进步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师范学堂及其后的师大师生在“五四”、“一二九”等爱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李大钊、鲁迅、梁启超、钱玄同、吴承仕、黎锦熙、陈垣、范文澜、侯外庐、白寿彝、钟敬文、启功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名师先后在这里弘文励教。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形成了以对祖国未来和民族命运的高度责任感为核心的“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培养了20余万优秀师资和各类专门人才,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书写了光辉篇章。
现有本科专业55个,2002年成为教育部首批6所拥有本科专业自主设置权限的重点高校之一,有15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8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硕士、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硕士、博士点数在全国高校居于前列。有16个国家重点学科、6个北京市重点学科。
现有2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5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2002年经教育部、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在我校建设“国家生命科学技术人才培养基地”,2003年批准我校为“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秘书处设于我校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我校还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与有关单位共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中心(研究院、网上合作中心),5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北京市文科研究基地。先后获准建设北京市大学科技园、国家大学科技园。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大学科技园区建设工程”,顺利通过教育部、科技部联合组织的评估验收。2003年学校“十五”“211工程”建设正式启动,8个重点学科项目、4个公共服务体系项目和1个队伍建设项目的建设工作正在顺利建设中。2004年,启动国家“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重点建设6个科技创新平台和4个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以及“哲学社会科学数字信息资源与管理中心”、“高性能大容量计算中心”两个基地/平台条件支撑项目。
北京师范大学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高度重视教育教学工作,以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通识教育、教师教育体制与培养范式改革、新型学习制度探索为重点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正在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根据学校战略转型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我校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1999年开始创新教师教育的“4+2”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为最终将教师养成与专业教育相剥离,实现学士后的教师教育即教师教育学院化转型,培养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高素质研究型教师积累了经验。试办“励耘实验班”,进行跨学科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在部分院系实行按院系或专业大类宽口径招生的改革,实施宽口径、厚基础的通才教育。改革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推进弹性学习制度,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积极探索部分专业研究生培养学制改革试点,加大支持研究生参加科学研究的力度,研究生业务素质和研究能力不断提高。在历届全国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和全国高校优秀教材奖评比中,我校获奖数量位于前列。2001年获全国普通高校教育教学成果奖国家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北京市级一等奖24项、二等奖19项。2004年我校有19项教学研究成果通过了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的评审,26项教学成果获得了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的评审,2005年5月,有9项教学成果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的评审,其中有2项推荐国家一级教学成果奖。我校现有4门国家精品课程,7门北京市精品课程。“北京市精品教材立项”项目31项,另有15本教材荣获“北京市精品教材”。1名教师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奖”,3名教师获得“北京市教学名师奖”。在1999年—2005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我校有11篇论文入选,入选数目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北师大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是我国重要的科学研究基地之一。“九五”以来,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63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36项,省部级项目503项。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经费迅速增长,名列全国高校前列。1998年—2003年我校被cssci收录的论文共4469篇,人均绩效在全国高校中居于领先地位。“九五”以来共获省部级以上各类成果奖励250余项,其中,由白寿彝教授主编的22卷本宏篇巨著《中国通史》,被誉为20世纪中国史学的压轴之作,受到江泽民同志及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该书还获得了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第四届吴玉章奖特等奖,都是唯一的特等奖。赵光贤教授所著的《古史考辩》、陶大镛教授的专著《世界经济新格局研究》、顾明远教授主编的《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等许多成果分别荣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
北京师范大学的自然科学研究已经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概率论与模糊数学研究、理论物理与系统科学研究、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生命科学尤其是生态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李小文院士创建了“李-strahler几何光学模型”,奠定了国际二向性反射研究中几何光学学派的基础;郑光美教授主持的“中国特产濒危雉类生态生物学及驯养繁殖研究”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李洪兴教授领导的实验室在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实现了四级倒立摆实物控制,在自适应模糊控制理论和实验研究两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获得2003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02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和国家海洋局的两研究所共同完成的“渤海海冰作为淡水资源的可行性研究”项目已通过教育部鉴定。该项成果是世界上第一个从资源利用的角度系统地完成海冰资源量估算和海冰脱盐淡化的研究成果,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北京师范大学现有专任教师13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4%。两院院士19人(双聘院士1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批准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7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5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1人、讲座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4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59人。教授468人,副教授522人。近年来,学校通过实施“优秀人才引进计划”、“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人才资源共享计划”等举措,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富有活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北京师范大学通过承担科研项目、参与国家和地方重大建设任务等途径,进一步密切与社会的联系,在技术推广应用和合作教育方面,先后与中央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大学和企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共建、合作办学与合作开发研究。学校发挥沙漠化防治、景观生态、环境工程和水土保持等学科优势,联合在京的有关单位,开发和集成可行有效的防沙治沙、水土保持技术,为首都生态环境优化及绿色奥运做贡献。根据教育部、北京市政府重点共建协议,我校与北京市共同建设的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以及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作为我校与北京市开展更进一步合作的平台,以促进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积极参与北京的文化与教育事业。我校还发挥基础教育资源和学科优势及其辐射、示范作用,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服务。与珠海市、云南省、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等省区开展教育科技合作,与西北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西藏大学、新疆塔城师范学院开展对口支援,并于2003年被评为全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先进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坚持积极的国际交流合作政策。目前,学校已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所大学、国际组织和企业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在合作办学方面,已先后与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教育机构联合举办了多个学历和非学历教育项目。学校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目前有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留学生2000余人,留学生规模居全国高校前列。
学校鼓励本校师生与国外同行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在许多领域,北京师范大学与国际教育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究项目,每年派出教师和学生600余人次赴国外及港澳台地区进行交流活动。同时,积极引进国外智力资源,加强交流合作,每年主办、协办国际会议20余次;近年来,邀请来校讲学、访问的外国及港澳台专家学者年均近200人次;并先后授予或聘请来访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专家、知名人士等111位海外人士为我校名誉博士、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称号。 |
|
北京师范大学(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北师大,英文缩写:BNU)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学校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先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
百余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始终同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进步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在五四、一二九等爱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李大钊、鲁迅、梁启超、钱玄同、吴承仕、黎锦熙、陈垣、范文澜、侯外庐、白寿彝、钟敬文、启功、胡先骕、汪堃仁、周廷儒等为代表,一大批名师先贤在这里弘文励教。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学校秉承“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形成了“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的育人理念。
北京师范大学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题写校名并指示,“北京师范大学应当进一步发展,培养更多的合格师资;教育行政部门要为师大提供有利条件,使师大在各方面为全国高等师范院校起示范作用。” 1977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与教育部负责同志谈话中指出:“师范大学要办好,……不办好师范教育,教师就没有来源。”1992年9月9日,江泽民同志视察北京师范大学,并题写“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谱写中国教育的新篇章”。在建校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江泽民同志代表党和国家高度评价了北师大百年来为我国社会与教育的发展所做的巨大贡献,提出了教育创新的重要思想。2005年2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元宵节联欢晚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专门向钟秉林校长询问北师大的发展情况。2006年5月4日,温家宝总理与我校学子共度五四青年节。2007年7月23日,温家宝总理在我校落实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有关情况的报告上做了长篇重要批示:“教育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指导,大力支持,努力把这项改革搞好。”2007年9月9日,温家宝总理再次来我校与师生亲切座谈,并就教育改革和师范生培养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为师范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七五”、“八五”期间,北京师范大学被确定为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十所大学之一。“九五”期间,又被首批列入“211工程”建设计划。2002年百年校庆之际,教育部和北京市决定重点共建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将北京师范大学列入支持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十五”期间,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建设计划。
北京师范大学占地面积738779平方米,建筑面积52.00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19500余人,其中本科生8529人,研究生8999人,长期留学生2015人、网络与继续教育各类学生20000余人,现有教职工3000余人,其中教师总数2198人,教学科研系列师资1607人。现设24个学院、2个系、20个研究院(所、中心),并在广东省珠海市与珠海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有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及与香港浸会大学合作共建有联合国际学院(UIC)。目前馆藏文献达357万册,中外文数据库近190个。年到位科研经费由2000年的6288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2.54亿元。人均科研绩效在全国高校中居于领先地位。
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成为首批拥有自主设置本科专业审批权的6所高校之一。现有本科专业5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6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00个、博士后流动站18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另有包括教育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和法律硕士等9个专业学位授权学科。硕士、博士点数在全国高校居于前列。有5个一级学科、11个二级学科获批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获批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9个二级重点学科。在2002—2004年教育部对全国高校一级学科进行的评估排名中,北京师范大学有13个一级学科进入全国前十名,历年来,在十二大学科门类中,教育学、历史学位居第一,文学位居前三,理学、经济学、哲学、管理学等在国内都居于领先地位。北师大学科点覆盖了除军事学以外的11个门类,形成了文、理、工、管等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学科布局。2007年,有5个一级学科、11个二级学科获批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获批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9个二级重点学科。学科点覆盖了除军事学以外的11个学科门类,形成了综合性学科布局。根据教育部学位中心2009年公布的一级学科排名结果,北京师范大学15个一级学科进入全国前十名,其中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位居第一。
北京师范大学根据战略转型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教师教育的“4+X”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为构建多样化教师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教师积累了经验。举办“励耘实验班”,进行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行按院系或专业大类宽口径招生的改革,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设立本科生科学研究基金,加强科研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京师杯”学术节、创业大赛等为依托,积极开展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在历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评选中,北京师范大学获奖数均居前列。在全国各类学科竞赛、科技竞赛中,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有15篇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入选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其中联合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5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现有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5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学校同时拥有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对外汉语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势突出。“十五”以来,共获省部级以上项目94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87项;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6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获准数量排名全国高校第二。CSSCI收录期刊中论文数近13000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在教育部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的26项一等奖中,我校获得3项,居全国高校第2位。根据2007年中国科学评价中心公布的评估结果,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竞争力位居全国高校第3位。
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科技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十五”以来,承担国家重大重点项目906项。发表SCI论文5960篇、SSCI论文776篇,获得国家省部级科研奖励总数252项。2008年,我校教师主持的“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的水资源保障技术”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近年来,北京师范大学通过实施“优秀人才引进计划”、“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人才资源共享计划”等,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其中两院院士8人、长江学者20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人、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9人、教育部跨世纪和新世纪人才9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和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群体3个、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4个。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78%,在全国高校位居前列。
北京师范大学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大学、研究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与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及加拿大等国家的20多所大学有交换留学生项目的合作。近年来,每年有400多名境外学者来校讲学或从事研究,近千人次教师赴境外参加国际会议和合作研究。2007年,国家启动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留学生项目,学校每年选派100余名在读博士生到国外一流院校、专业,师从一流导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学校先后授予或聘请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专家等百余位海外人士为北京师范大学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与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教育机构联合举办学历和非学历教育项目。分别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加拿大谢布克大学和道森大学合作建立了孔子学院。对外汉语教学走在全国高校前列。长期留学生来自6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57%攻读学位,留学生规模居全国高校前列。 |
|
1.北京总校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875)
2.珠海分校地址:珠海市唐家湾金凤路18号 (邮政编码:519085) |
|
1.校徽:北师大校徽标志物为“木铎”。“铎”出现于夏商,是一种以金属为框的响器,古代用以木为舌的木铎宣布政令,后来木铎就成了教师的指谓。《论语》记载:“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后人将此说法扩展,称老师为执掌木铎的人,“木铎”是以一直作为北师大的校徽标志物。“木铎金声一百年”,2002年9月8日,北京师范大学迎来百年华诞。
2.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此为北京师范大学及珠海分校校训。乃师大启功先生所拟。启功先生曾如是说:“所学足为后辈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学习校训,理解如此”。
北师大校训不但紧扣“师范”二字,而且包含了学与行、理论与实践、作学问与做人、做一般人和做老师等之间的辩证关系。八个字,生动地、带有诗意地道出师范院校办学的深刻理念,使这一校训亦具备了大师级的品格气度和人文精神。可以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八个字,就是启功先生从老校长等老一辈优秀教育工作者身上总结、提炼出来的。我们的使命就是要薪火相传,接过老一辈交过来的接力棒,永远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严格要求自己、激励自己,永远让北师大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永远让“木铎长鸣,千秋万代”! |
|
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是 1902 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她开创了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先河。 1908 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 1912 年改名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23 年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所师范大学, 1931 年和 1952 年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先后与北京师范大学合并。一百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始终同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进步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师范学堂及其后的师大师生在 “ 五 ·四 ” 、 “ 一二 · 九 ” 等爱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李大钊、鲁迅、梁启超、钱玄同、吴承仕、黎锦熙、陈垣、黄现璠、侯外庐、范文澜、钟敬文、启功、白寿彝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名师先后在这里弘文励教。百余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培养了 20 余万优秀师资和各类专门人才,为中华民族的教育文化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形成了以对祖国未来和民族命运的高度责任感为核心的 “ 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 ” 的优良传统和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 的校训,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书写了光辉篇章。
19世纪末,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签定屈辱的《马关条约》,之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有识之士痛感时局之危急,急起救亡图存,开办新学培养人才,是措施之一。
1898年,清政府制定《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京师大学堂分普通学与专门学两类,同时设师范斋和编译局等部门。以后历经“戊戌政变”、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等变故,京师大学堂屡遭摧残,以致停办。1901年,清政府重建京师大学堂,先设速成科,下分“仕学馆”和“师范馆”。师范馆首先招生,于次年12月17日开学,校址设在景山东马神庙。1904年,师范馆改为优级师范科。
1908年5月,京师大学堂优级师范科改名为京师优级师范学堂,校址迁往厂甸五城学堂。这是我国高等师范学校独立设校的开始。
1912年5月,京师优级师范学堂改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20年北京高师开办教育研究科,招收高师和专门学校的毕业生及大学三年级优秀学生,开我国高等学校通过考试招收研究生之先河。1923年,又续办国文、英语、史地三部的研究科。至此,北京高师已经成为学科门类较齐全,不仅能培养师范与中等学校师资及教育行政人员,而且能够培养各科专门学术人员的高等师范学校。
1923年,北京高师经教育部正式批准改为师范大学。始建于1908年的北京女高师亦于1925年改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在国内其他高等师范学校都相继并入或改为普通大学的时候,北京高师和女高师先后改为师范大学,对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体系的独立存在具有深远影响。
1931年7月,北平师范大学与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合并,定名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下设教育学院、文学院、理学院及研究院。
1937年7月,卢沟桥事件发生,日本侵略军占领北平,北平师范大学迁往西安,与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组成西安临时大学。
1938年春,西安临时大学迁至汉中,改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北平师大改为西北联大教育学院。同年8月,西北联合大学教育学院改为师范学院,并于次年改称国立西北师范学院。
1940年,西北师院奉命迁往甘肃省兰州市。为减少损失和解决新校址房屋不足,从1941年起,老生在城固逐年毕业,新生在兰州招收。至1944年,西北师范学院(即现在的西北师范大学)全部搬迁兰州。
1946年春,学校师生陆续迁回北平,部分教师留在西北,充任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学院教师,支持了西北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同年11月迁回北平的学校开学。
1949年2月,北平解放。9月,北平改称北京,学校也相应改为北京师范大学。
50年代初,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市体育专科学校、中国大学理学院、燕京大学教育系、中国人民大学教育研究室和教育专修班以及辅仁大学先后并入师范大学,著名历史学家陈垣任校长。师大的规模有了较大发展,教师增至340余人,在校生达2300余人;校舍增加近一倍,原和平门外新华街旧址称南校,定阜大街辅仁大学校址称北校,并在海淀区北太平庄建新校舍,占地82万平方米。
1966年后,师大经历了10年文革动乱的浩劫。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北京师大广大师生员工忠于职守,坚持科学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卓越成绩。
1976年10月,党和人民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师生欢呼教育和科学的又一个春天到来。通过拨乱反正,学校的教学、科研、思想工作和后勤工作逐渐走上正轨。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明确提出了要把我校办成全国第一流、国际上有影响、高水平的师范大学的奋斗目标,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均有很大发展。
夺回被“四人帮”耽误的十年时间,瞄准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水平,北京师大先后增加了理论物理、固体物理、电化教学、计算机科学、非平衡态等专业和无线电电子学、心理学等系。北京师范大学已由“文革”前的12个系、18个专业、1个研究所,发展为19个学院、6个系、52个本科专业、127个硕士点、70个博士点和14个研究院/所/中心的教学、科研均衡发展的多学科的师范大学,有16个国家重点学科,14个一级学科拥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16个博士后流动站。教职工人数由“文革”前的2100人增加到近3000人,两院院士14人(双聘院士6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2002年5月,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决定实施首都新世纪重点建设工程,北京师范大学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一道被列入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四所院校,写入党代会决议。到2004年,在校学生人数由过去的不足5000人增加到16000余人,其中本科生8000余人,研究生6000余人,长、短期留学生2000余人。 |
|
1.现任校领导
☆党委领导
党委书记:刘川生
党委副书记:唐伟 王炳林 田辉
党委常委:刘川生 钟秉林 董奇 史培军 唐伟 王炳林 陈光巨 韩震 樊秀萍 田辉 许燕
☆行政领导
校长: 钟秉林
常务副校长:董奇 史培军
副校长:葛剑平 陈光巨(珠海分校代校长)韩震 樊秀萍
2.历任校长
☆京师大学堂师范馆
张百熙 管学大臣 1902.12 — 1904.05
☆京师大学堂优级师范科
张百熙 管学大臣 1904.05 — 1908.05
☆京师优级师范学堂
陈问咸 监 督 1908.05 — 1912.05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陈宝泉 校 长 1912.05 — 1920.12
邓萃英 校 长 1920.12 — 1921.10
李建勋 校 长 1921.10 — 1922.11
☆国立北京师范大学
范源濂 校 长 1923.11 — 1924.09
张贻惠 校 长 1925.10 — 1927.07
☆国立京师大学校师范部
张贻惠 校 长 1927.08 — 1928.11
☆国立北平大学第一师范学院
黎锦熙 院 长 1928.11 — 1929.01
张贻惠 院 长 1929.01 — 1929.08
☆国立北平师范大学
张贻惠 校 长 1929.08 — 1930.02
李煜瀛 校 长 1930.02 — 1930.12 未到任由李蒸代理
徐炳昶 校 长 1931.02 — 1932.05
李 蒸 校 长 1932.07 — 1937.09
☆国立西安临时大学教育学院
李 蒸 院 长 1937.10 — 1938.06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
李 蒸 院 长 1938.07 — 1939.07
☆国立西北师范学院
李 蒸 院 长 1939.08 — 1945.08
黎锦熙 院 长 1945.08 — 1946.06
☆国立北平师范学院
袁敦礼 院 长 1946.07 — 1948.11
☆国立北平师范大学
袁敦礼 院 长 1948.11 — 1948.12
☆北平师范大学
汤璪真 代理校长 1949.01 — 1949.05
黎锦熙 校务委员会主席 1949.05 — 1950.02
☆北京师范大学
林砺儒 校 长 1950.02 — 1952.10
陈 垣 校 长 1952.10 — 1971.06
王梓坤 校 长 1984.05 — 1989.05
方福康 校 长 1989.05 — 1995.05
陆善镇 校 长 1995.05 — 1999.07
袁贵仁 校 长 1999.07 — 2001.04
钟秉林 校 长 2001.04 — 至今
3.历任书记
刘明哲 书 记 1949 — 1950
臧 权 书 记 1950.05 — 1950.10
丁浩川 书 记 1950.10 — 1953
李开鼎 书 记 1954 — 1955
张 斧 书 记 1956 — 1956.12
何锡麟 书 记 1956 — 1957
刘墉如 书 记 1957 — 1964
程今吾 书 记 1964 — 1975
高 沂 书 记 1975 — 1977.10 任代理书记
贾 震 书 记 1977.10 — 1980.10
聂菊荪 书 记 1980.10 — 1983.10
陈静波 书 记 1983.10 — 1985.12
方福康 书 记 1985.12 — 1989.04
周之良 书 记 1990.08 — 1996.09
袁贵仁 书 记 1996.10 — 2000.02
陈文博 书 记 2000.02 — 2005.06
刘川生 书 记 2005.06 — 至今 |
|
2000年,北京师范大学与珠海市人民政府在京签订协议,北京师范大学将在珠海与珠海人市民政府合作共建新校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教育园区暨珠海校区。珠海市政府将7600亩土地(5000亩教育用地,2600商业用地),以行政划拨形式长期无偿提供给北师大,用以建设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教育园区。2001年12月16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教育园区建立。珠海教育园区采用四位一体的运作和构成模式,由北师大珠海校区、北师大珠海研究生院、北师大珠海研究院和北师大国家大学科技园珠海分园为主体构成。2004年,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教育园区正式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建设珠海分校,是北京师范大学要在2015年前后实现将学校建成综合性、有特色、研究型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奋斗目标的重要战略举措,是北京师范大学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教育创新的试验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将在珠海分校对中国高等教育进行现有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手段、科研开放和国际合作等全方位的试验和改革。
至2008年,在珠海教育园区内,珠海分校在校本科生18000余人、专任教师800余人,联合国际学院在校本科生4000余人。
教育部明文正式要求:“珠海校区的教育教学质量应与你校保持一致。希望你校按照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的精神,大胆进行教学模式、管理方式、国际合作以及产学研一体化等方面的改革尝试,充分利用你校办学优势和珠海市提供的各种优惠政策,积极进行以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拓展教育资源的探索,加强管理,加快建设,努力把珠海校区建设成为教育与科技产业复合发展、特色鲜明的综合性教育改革试验园区,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作出应有贡献”。国务院副总理、原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也作了重要批示:“省委省政府支持北师大在珠海办学”。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国务委员、教育部原部长陈至立等一大批国家领导人都非常关心和重视珠海分校区的建设和发展。
在国家、教育部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相关批复精神的指导下,中共北京师范大学委员会作出了“举全校之力办好珠海校区”的决议。派出时任副校长戴家干教授、副校长苗中正研究员、副校长杨国昌教授,时任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呼中陶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于风正教授进驻珠海校区,主持珠海分校的教育与管理工作。原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陈文博教授现也留居珠海分校,任珠海分校校董会主席。为确保珠海分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从校区建设初期起,北京师范大学即选派以知名学者和教授为骨干的师资队伍,承担校区相关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相关院系也选派出一些知名学者和优秀教师赴分校担任教学工作。著名管理学家、博士生导师蒋正华教授;“两弹一星”功臣、中科院院士黄祖洽教授;国务院参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国际心理科学联盟副主席、博士生导师、北师大教授张厚粲教授等一大批国内国际知名学者均应聘在珠海分校参与教育教学工作。现任珠海分校校长为著名经济学家华生教授,代校长为北师大副校长陈光巨教授,珠海分校党委书记为北师大前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呼中陶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将在分校建设与发展中大胆进行教学模式、管理方式、运行机制、国际合作以及产学研一体化方面的改革尝试,力争用20年左右的时间把珠海分校建设成为教育与科技产业复合发展、特色鲜明的综合性改革实验区,发展成为“公益性、开放式、国际化、高水准的国际一流大学分校”。 |
|
北师大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是我国重要的科学研究基地之一。 “ 九五 ” 以来,该校人文社会科学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 639 项,其中,国家级项目 136 项,省部级项目 503 项。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经费迅速增长,名列全国高校前列。研究成果总量在全国高校占有重要地位, 1998 年 — 2003 年该校被 CSSCI 收录的论文共 4469 篇,人均绩效在全国高校中居于领先地位。 “ 九五 ” 以来共获省部级以上各类成果奖励 250 余项,其中,由 白寿彝 教授主编的 22 卷本宏篇巨著《中国通史》,被誉为 20 世纪中国史学的压轴之作,受到江泽民同志及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该书还获得了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第四届吴玉章奖特等奖,都是唯一的特等奖。 赵光贤 教授所著的《古史考辨》、 陶大镛 教授的专著《世界经济新格局研究》、 顾明远 教授主编的《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等许多成果分别荣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
北京师范大学的自然科学研究已经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概率论与模糊数学研究、理论物理与系统科学研究、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生命科学尤其是生态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李小文院士创建了 “ 李- Strahler 几何光学模型 ” ,奠定了国际二向性反射研究中几何光学学派的基础; 郑光美教授主持的 “ 中国特产濒危雉类生态生物学及驯养繁殖研究 ” 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李洪兴教授领导的实验室在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实现了四级倒立摆实物控制,在自适应模糊控制理论和实验研究两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获得 2003 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2002 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和国家海洋局的两研究所共同完成的 “ 渤海海冰作为淡水资源的可行性研究 ” 项目已通过教育部鉴定。该项成果是世界上第一个从资源利用的角度系统地完成海冰资源量估算和海冰脱盐淡化的研究成果,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
|
北京师范大学通过承担科研项目、参与国家和地方重大建设任务等途径,进一步密切与社会的联系,在技术推广应用和合作教育方面,先后与中央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大学和企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共建、合作办学与合作开发研究。学校发挥沙漠化防治、景观生态、环境工程和水土保持等学科优势,联合在京的有关单位,开发和集成可行有效的防沙治沙、水土保持技术,为首都生态环境优化及绿色奥运做贡献。 根据教育部、北京市政府重点共建协议,该校与北京市共同建设的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和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以及筹建中的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作为该校与北京市开展更进一步合作的平台,以促进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积极参与北京的文化与教育事业。该校还发挥基础教育资源和学科优势及其辐射、示范作用,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服务。与珠海市、云南省、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等省区开展教育科技合作,与西北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西藏大学、新疆塔城师范学院开展对口支援,并于 2003 年被评为全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先进单位。
对外交流与合作:北京师范大学坚持积极的国际交流合作政策。目前,学校已与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所大学、国际组织和企业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并设有国际教育学院。在合作办学方面,已先后与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教育机构联合举办了多个学历和非学历教育项目。学校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目前有来自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留学生 2000 余人,留学生规模居全国高校前四名。 学校鼓励本校师生与国外同行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在许多领域,北京师范大学与国际教育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究项目,每年派出教师和学生 600 余人次赴国外及港澳台地区进行交流活动。同时,积极引进国外智力资源,加强交流合作,每年主办、协办国际会议 20 余次;近年来,邀请来校讲学、访问的外国及港澳台专家学者年均近 200 人次;并先后授予或聘请来访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专家、知名人士等 111 位海外人士为该校名誉博士、名誉教授 和客座 教授称号。
北京师范大学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始建于1902年。一百年时光荏苒,北京师范大学从初创、发展,到辗转流徙,再到壮大腾飞,几经磨难,与近现代中国一起见证了历史的沧桑。 在一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北京师范大学以她海纳百川的气概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赤子之诚,吸引了无数的鸿儒硕学执鞭杏坛;辐辏而至的莘莘学子在这里接受科学与民主的洗礼,然后又回到全国各地,或入主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或亲自执鞭故里,为国家民族的复兴、科学文化的薪火相传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师大附中: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简称北京师大附中,是教育部直属北京师范大学的第一附中,北京首批市级重点中学、北京市首批示范性高中校。北京师大附中始建于1901年,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公立中学,是我国最著名的中学之一,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师大附中位于北京市中心区-宣武区和平门南新华街,毗邻天安门广场和琉璃厂文化区,交通十分便利。目前,学校占地面积4387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8078平方米;学校现有建筑为:教学楼、综合实验楼、学生宿舍楼、研修楼、百年附中会堂、运动场等。学校现有高中54个教学班,初中2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267人;外国留学生60人。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276人,其中教师227人;在职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86人,具有中级职称的81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14人,市区级骨干教师48人;教师中硕士研究生49人,研究生班结业68人。在职和离退休特级教师11人,目前8人任课或指导青年教师。 |
|
☆北京本部 院、系
研究生院 教育学部(教育学院 教育管理学院 教育技术学院)
文学院 历史学院 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心理学院 管理学院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艺术与传媒学院
汉语文化学院 法学院 数学科学学院 物理系 化学学院 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环境学院 资源学院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体育与运动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天文系
☆珠海分校 院、系
珠海研究生院(筹) 国际商学部(商学院 国际金融学院 国际学院)
教育学院 文学院 不动产学院 国际特许经营学院 信息技术学院
国际传媒设计学院 艺术与传播学院 法律与行政学院 应用数学学院 管理学院
物流学院 外国语学院 工程技术学院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筹)
公共体育教研部 政治理论教研部 通识教学中心
☆北京本部 研究所、中心、研究院
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 医学研究院 科学研究院 水科学研究院
分析测试中心 古籍整理研究所 高等教育研究所 低能核物理研究所
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所 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 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
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 中国劳工问题研究中心 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 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所 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 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
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研究院 高等教育研究所 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
国家教育考试与评价研究院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 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数学与数学教育研究所 分析测试中心 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 北京京师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
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 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 文艺学研究中心
☆珠海分校 研究所、中心、研究院
珠海研究院 世界眼科组织北师大珠海分校眼科中心 不动产研究所 软件研究所
中国经济特区立法研究所 珠三角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珠三角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
国际华文文学发展研究所 珠三角经济社会研究中心 纵横南方科技中心 遥感与GIS中心
国际教育研究中心 信息技术研发中心 普通话研究与发展中心 经济管理研究中心
基础教育研究发展中心 金融研究所 土地研究中心 国际特许经营研究发展中心 艺术设计研究所
教育信息化中心 智能控制研究所 国际汉语文化研究所 资源环境研究所
日本教育研究所 岭南民俗研究所 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 数字文献研究所 智能玩教具研究所
智能工程研究所 天然免疫功能性食品研究所 智能控制研究所 城市发展研究中心 |
|
☆机关部处
学校办公室、教务处、保卫处(部)、党委组织部(党校)、研究生院、资产管理处、党委宣传部、学科规划与建设处、基建处/新校区建设办公室、党委统战部(教育学部筹备工作办公室)、后勤管理处、纪监委办公室、科学技术处、离退休工作处、本科生工作处(部)(武装部)、社会科学处、发展委员会办公室、研究生工作处(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基础教育对外合作办学部)、人事处 (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教育基金会秘书处)、财经处(汉语国际推广部)、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审计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出国留学教育管理分会)、校友工作办公室(校友会)
☆群众组织
校工会 校团委 校学生会 校研究生会
☆中心单位
新闻中心 信息网络中心 教学服务中心/公众网 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心理咨询中心 大学科技园建设管理中心
☆馆社后勤产业
图书馆 档案馆 文科学报 理科学报 北京师大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集团 后勤服务集团
☆附属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小学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北京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附属高级中学 |
|
何兹全 中国历史学家。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党员。
陶大镛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名誉院长。
黄祖洽 中国理论物理学家。1980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王梓坤 数学家和教育家,也是我国概率论研究的先驱和主要领导者之一。1958年毕业获苏联副博士学位。1988年获澳大利亚麦克里(Macquarie)大学荣誉科学博士学位。
孙儒泳 1958年在原苏联国立莫斯科大学获副博士学位。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生态学会第三届理事长。
刘若庄 1947年7月北京辅仁大学化学系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50年北京大学化学研究所毕业。历任北京大学、辅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第一届物理化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
刘伯里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应用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中国核学会核化学和放射化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同位素学会常务理事
李小文 遥感、地理学家。1985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地理学博士学位。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郑光美 动物学和鸟类生态学家。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木法 数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概率统计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昌明 水文水资源学家。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所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我国地理水文研究领域的倡导者与开拓者。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林学钰 中共党员。1997年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是第28和30届国际地质大会分会的召集人和1999年“未来地下水危机国际会议”学术委员会主席。现任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会员及国际岩溶委员会理事;国际水文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灾害防御学会理事;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环境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地矿部学位委员会委员。
张新时 国际著名的生态学家。1985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生态学与系统学系博士学位。现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副主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环境保护委员会科学顾问,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常委、副主任,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长、北京生态学会理事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态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常务理事、IGBP中国委员会常务理事、GCTE中国委员会委员、IUBS中国委员会委员、国际生态学会INTECOL计划委员会委员、国际科联环境问题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编委、《科学通报》编委,《植物生态学报》常务编委、《中国植被图》第一副主编。
王永炎 1962年9月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医疗系。全国人大常委。著名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云药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学位与教学指导委员会名誉主任,资源药物与中药资源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先后担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中医研究院院长、名誉院长,北京针灸骨伤学院院长,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编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是全国急症必备用药“清开灵”主要研制者之一。
王乃彦 核物理学家。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核学会理事长,核工业研究生部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与同事们建立了我国第一台在原子反应堆上的中子飞行时间谱仪,测得第一批中子核数据。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鸿亮 1994年遴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工程专家。曾任土木与建筑工程系放射性废物处理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副系主任、副教授,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常务副主任。1982年后担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院长、教授。是我国湖泊环境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
|
梁启超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李大钊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钱玄同 语文改革活动家、文字音韵学家、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著名思想家
林语堂 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
鲁 迅 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
刘和珍 中国著名革命女烈士
杨德群 中国著名革命女烈士
黎锦熙 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词典编纂家、文字改革家、教育家
张贻惠 物理学家、教育家
李建勋 中国教育行政研究的拓荒者
袁敦礼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第三届和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陈 垣 中国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教育家
李 达 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
杨明轩 中国民主同盟中央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常委
周谷城 中国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
杨秀峰 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中共八届中央委员,中共五届人大常委
楚图南 中共党员,民盟成员
白寿彝 中国著名史学家、回族史和伊斯兰教史专家
钟敬文 民俗学家、民间文学大师、现代散文作家
启 功 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诗人、国学大师
胡先骕 植物分类学家,中国植物学的奠基人,中国生物学的创始人
吴承仕 经学家、古文字学家、教育家
黄现璠 国际知名民族学家、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汪堃仁 生理学家,细胞生物学家
周廷儒 中国地貌学家,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岱年 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国学大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
|
beijing shifan daxue
北京师范大学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中国一所以培养教师为主的文理科综合性大学。设在北京。前身是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原是1902年12月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4年改称优级师范科,1908年又改称优级师范学堂,辛亥革命后改名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2年又改为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学校于1906年成立,辛亥革命后改为女子高等师范学校,1924年改名为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1931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与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合并,成立“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并设有文、理、教育3个学院。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学校被迫西迁,与北平大学、天津北洋工学院在西安组成临时大学,后改名为西北联合大学,迁往陕西城固。1939年西北联大师范学院独立为西北师范学院,逐步迁往兰州。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7月北平师范大学在北平复校,西北师院部分师生复员到北平。
原国立北平师范大学第三院旧址
北京师范大学校园一角
北京师范大学是一所有光荣革命斗争历史的学校。早在1903年,学校师生为反对沙俄企图吞并中国东北,曾联名上书清政府,要求抗击俄军侵略,并通电湘鄂皖等省师范学堂采取一致态度。1919年,该校学生积极参加了 “五四” 爱国运动,勇敢地站在斗争第一线。1925年发生了震惊全国的女师大风潮,以鲁迅先生为首的进步教授发表宣言,支持了青年学生的斗争。1926年师生参加了“三·一八”反帝爱国大示威,有3位学生壮烈牺牲。1935年“一二·九”运动中,学生不顾学校当局的阻挡、恐吓,冲破军警包围,参加了北平学生大示威和南下宣传团。
1949年1月31日北平解放,学校获得了新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校正式命名为北京师范大学。1952年进行院系调整时,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燕京大学等校的教育系科和辅仁大学并入北京师范大学,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不断提高。1984年,学校设有17个系(23个专业):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政治经济学系、教育系、外语系、艺术教育系、数学系、物理系、无线电电子学系、天文系、化学系、生物系、心理学系、地理系、体育系、图书馆学系。除个别系科外,学制均为 4年。还设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科学、外国教育、苏联文学、史学、古籍、低能核物理、现代化教育技术、环境科学等9个研究所和一批研究室, 以及中学政治教育研究中心、计算中心、分析测试中心和电化教育中心等教育与教学科研机构。
1983~1984学年,学校有本科生4505人,研究生371人;高等院校进修生410人。全校有专任教师1563人, 其中教授75人(包括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3人),副教授306人,讲师686人,助教475人,教员21人。另有科研人员274人。学校还有22个博士生专业,导师28人;硕士生专业61个,导师284人。1949~1984年,学校共培养了19000名本科学生,2100多名研究生。
学校一直重视对学生进行“德智体全面发展”和“为人师表”的教育;重视科学研究工作。自1978年以来,有45项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奖励,学校曾编写出一批质量较高的社会科学方面的论著。
学校设有3所附属中学、1所实验小学、1所实验幼儿园,它们是学校师生研究中小学教育的实验场所。学校图书馆藏书250多万册。学校还设有出版社。(见彩图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的实验课)
(晓史) |
|
北京 | 书画家 | 国学大师 | 中央文史研究馆 | 图书馆 | 百科大全 | 教育学 | 教授 |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 人物 | 领导人 | 教育 | 历史学院 |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 环境学院 | 心理学院 |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 学院 | 更多结果... |
|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 北京师范大学南门 | 北京师范大学医院 | 北京师范大学音像出版社 | 北京师范大学木铎手语社 | 北京师范大学档案馆 |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 |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研究院 |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教育园区 | 北京师范大学集宁附属中学 |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 |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 北京师范大学株洲附属中学 |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 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 |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 | 北京师范大学科培校区 | 北京师范大学泉州附属中学 | 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中学 |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 |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 | 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 |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 |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 北京师范大学大兴附属中学 | 北京师范大学良乡附属中学 |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 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 |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 北京师范大学古籍所 |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平谷中学 | 北京师范大学昆明附属中学 |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园 | 北京师范大学青岛函授站 |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 北京师范大学大兴实验学校 |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徐勇 | 2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 | 4.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 |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 |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 北京师范大学什邡附属外国语学校 | 四年级语文(下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实验教科书)/倍速学习法 |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信息技术学院 |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学院 |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育学院 | 七年级数学(下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实验教科书)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基础教育分社 |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 | 中国名校优秀硕士论文丛书-北京师范大学卷 | 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 | 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教育培训中心教师酒店 | 北京师范大学“形势与政策”小组 | 北京师范大学白鸽青年志愿者协会 |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物流学院 | 王杰(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后) | 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小学部 | 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 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 |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 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 |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艺术与传播学院 |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不动产学院 | 北京师范大学宁江区附属中学 |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附属高级中学 |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安徽教学中心 |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 |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 |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游泳队 | 北京师范大学形势与政策小组 |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 |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特许经营学院 |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 北京师范大学现教研究所浩智公司 | 北京师范大学枣强联营树脂厂 | 北京市新华书店海淀区店北京师范大学书店 | 北京师范大学科技总公司培训中心 | 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 | 北京师范大学成都锦江区海威教育培训中心 |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