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投诉电话 北京市旅游投诉电话:010-65130828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是在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于1964年创立的。学院是一所以外国语言文学为主体学科、以旅游管理为特色学科,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多学科门类共同发展的教学型大学。秉承“明德、勤学、求是、竞先”的办学理念,立足北京,服务首都,辐射全国,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外事、旅游、经贸、文化等方面的国际性应用型人才。
学院主要教学科研机构包括英语系、日语系、俄语系、德语系、法语系、西葡语系、阿拉伯语系、朝鲜语系、旅游管理学院、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国际传播学院、法政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旅游发展研究院、跨文化研究所和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所,共八系、八院、二所。全院共设有18个专业招收本科生,包括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阿拉伯语、朝鲜语、旅游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国际政治、法学专业;英语、日语、俄语、旅游管理、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企业管理、国际贸易7个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旅游管理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两个专业招收第二学士学位生;英语、日语两个专业招收高等职业教育专科生;成人教育学院招收成人脱产大专班和高中及专科起点本科班;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招收长短期外国留学生,每年有近千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留学生在院学习,其中包括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和语言进修生。学院现有各类在校学历生8000余人。
学院拥有一支年龄、学历、专业、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6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200多人,绝大多数教师曾在国外进修或攻读学位后归国任教,学院还常年聘请60余名外国专家在校任教,师资力量雄厚。
学院教学设备先进,拥有众多不同规格的语言实验室、网络机房和多媒体教学实验室,同时还建有校园网、电视台和先进的地面卫星接收系统。图书馆藏书丰富,并设有大型期刊阅览室、专业阅览室、电子阅览室以及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服务系统。学院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各类体育场馆齐备,为广大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学院与全国外事、旅游及经贸等行业和部门有着广泛的联系,“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形式多种多样,并与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韩国、加拿大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60多所高等院校及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关系,还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院讲学,从而为学院的教学科研、社会实践以及人才交流提供了良好条件。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院倡导 "明德、勤学、求是、竞先" 的八字校训,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坚持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
学院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毗邻北京中央商务区(cbd),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校园环境幽雅。 |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英文缩写BISU)是在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于1964年创立的,是一所以外国语言文学为主体学科、以旅游管理为特色学科,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哲学等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教学型大学。BISU秉承“明德、勤学、求是、竞先”的办学理念,立足北京,服务首都,辐射全国,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外事、旅游、经贸、文化等方面的国际性应用型人才。 学校教学科研机构主要有英语学院、日语学院、俄语系、德语系、法意语系、西葡语系、阿拉伯语系、朝鲜语系、翻译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国际传播学院、法政学院、继续教育与国际教育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英语教学部(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体育教学部、旅游发展研究院、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所。
学校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阿拉伯语、亚非语言文学(韩国语)、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旅游管理、企业管理、国际贸易、美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13个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24个专业招收本科生,包括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阿拉伯语、朝鲜语、翻译、旅游管理(含第二学士)、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含第二学士)、国际文化贸易、金融学、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对外汉语、国际政治、法学、汉语言(留学生)。学校面向海外招收留学生,包括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和语言进修生。此外,学校还设有成教本、专科教育以及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教育等。现有各类在校学历生近万人。
学校拥有一支年龄、学历、专业、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800余人,其中200多名教师具有高级职称,绝大多数教师曾在国外进修或攻读学位后归国任教,学校还常年聘请60余名外国专家在校任教,师资力量雄厚。
学校拥有众多规格不同、性能各异的现代化教学设施,主要有语言实验室、同声传译实验室、多媒体教学实验室、新闻学实验室、金融模拟实验室、旅游规划与策划实验室、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等,同时还建有校园网、电视台和地面卫星接收系统。图书馆藏书丰富,设有大型期刊阅览室、专业阅览室、电子阅览室以及计算机网络服务系统。学校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各类体育场馆齐备,为广大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学校与全国外事、旅游及经贸等行业和部门有着广泛的联系,“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形式多种多样,并与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韩国、加拿大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高等院校及教育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关系,还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讲学,从而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社会实践以及人才交流提供了良好条件。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校秉承“明德、勤学、求是、竞先” 的办学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坚持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
学校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毗邻北京中央商务区(CBD),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校园环境幽雅。
具体位置: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南里一号。邮编:100024. |
|
本科教育
专业设置:现有本科专业22个,分布在文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四个学科门类。文学类有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阿拉伯语、朝鲜语10个外语专业和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对外汉语专业;管理学类有旅游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4个专业;经济学类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和金融学2个专业;法学类有国际政治、法学2个专业;另有1个汉语言(留学生)专业。
学科定位:以外国语言文学为主体学科,以旅游管理为特色学科,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多学科门类相互支撑、相互渗透,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人才培养目标:秉承“明德、勤学、求是、竞先”的办学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外语优势突出,专业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国际性应用型人才。
所谓国际性,是指能够掌握一门以上国际语言,熟悉国际规则,了解国际背景,能够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参与国际交流;所谓应用型,一方面是指学生具有高素质、高适应度,另一方面是指所学的知识、所掌握的技能符合社会需求。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北京,服务首都,辐射全国,培养外事、旅游、经贸、文化等方面的国际性应用型人才,为北京市及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课程建设方针:拓宽专业基础,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环节,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空间。
公共必修课学分占总学分的30%左右。开设日语、德语、法语、韩语、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法学、国际政治、汉语言文学、旅游管理等辅修专业。
强调技能训练和方法传授,鼓励学生广泛开展课外实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研究生教育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第二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院拥有外国语言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有13个硕士学位点招收研究生。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有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韩国语)、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美学、国际贸易学、企业管理和旅游管理。2009年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330名左右。
留学生教育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依托自己的传统优势,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至今已经招收和培养了40个国家的长期留学生8000余人,短期留学生2000余人。现在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上千名留学生在二外学习,我校留学生教育的规模和质量均位居全国前列。2002年和2004年先后被评为北京市留学生教育和管理先进单位。
我院留学生规模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留学生的学历层次也呈现多元化发展,留学生学习方向已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以语言生为主,逐渐转变为包括语言生、进修生、本科生和硕士生在内的多种层次。其中招收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有:旅游管理,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阿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招收本科生的专业有:汉语语言(含旅游方向、经贸方向)、汉语言文学、新闻学、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朝鲜语语言文学,国际贸易,金融学,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国际政治,法学;招收普通进修生的专业有:汉语言文学、新闻学,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朝鲜语语言文学,国际贸易,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国际政治,法学; 招收汉语进修生的专业有:汉语语言。
继续教育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自1965年开展成人教育以来已有40年历史,1996年成立成人教育学院,2003年9月正式更名为继续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依托二外优越的教学环境、丰厚的学术资源,充分利用二外的学科优势和先进设施,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需要”为办学宗旨,不断拓宽办学渠道、整合办学资源、发展特色项目,精心打造二外继续教育自己的品牌。
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拥有一批60人的专职教师队伍,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占80%以上,还聘请了多名知名专家、教授担任顾问并授课。学院的课程设置以“多样性、实用性”为基础,以“外语加专业”为特色。学院始终把教学质量作为办学的生命线,通过各种方式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学院根据社会的需求,结合自身的特点确定了以发展成教本科、中外合作项目、校企合作项目为重点的发展方向。目前,学院在成人学历教育方面设有英语、英语(国际贸易方向)、日语三个专业和高起专、高起本、专升本三种层次。学院还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管理模式,2004年被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列为英国国家高等教育文凭课程(HND)示范中心之一。此外,学院还为许多大型企事业单位进行外语培训,并被北京市教委指定为“北京市英语口语等级证书考试培训点、考试点”之一。
严格的管理,严谨的学风,高质量的教学,使学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2003年学院被中国成人教育协会评为“诚信招生示范学校”。“树立服务意识,严把质量关,创优质品牌”,二外继续教育学院正向新的发展迈出坚实的一步。 |
|
院党委书记 段建国
男,1950年2月出生,汉族,大学,研究员,中共党员,现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1975年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俄语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1988年评定为讲师,1994年评定为教育管理副研究员,2001年评定为研究员。曾于1990年在中共中央党校学习进修,2006年参加北京高校校长赴加拿大教育管理项目培训。1975年起历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团委副书记、团委书记、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旅游系党总支副书记、党总支书记,1987年4月任党委副书记,1993年7月兼任副院长,1999年12月任党委书记。主要社会兼职: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中国旅游教育分会会长。
主要研究领域:高等教育管理、国际礼貌礼仪。
主要科研成果:出版的主要著作有主编《旅游接待礼仪》、《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管理规范》、《二外四十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志续》、《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理论与实践》、《建设、发展、创新——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永远的怀念》,合编《实用礼仪教程》,发表“从经验型到制度化—迈向科学的高等教育管理”、“深化改革、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探索与实践—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等论文。
校长 周烈
男,1954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院长,校学术委员会主任。1978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亚非系阿拉伯语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2000年6月获文学博士学位。先后赴叙利亚、也门和埃及等国学习和任教。曾任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主任助理、校长办公室副主任、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党委副书记。2008年4月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院长。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高校阿语教学指导组和全国高校阿语教学研究会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奖励。1998年获北京高校领导干部理论文章二等奖,2002年获北京高校领导干部理论文章三等奖。主要学术兼职:全国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阿拉伯语分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中国阿拉伯友好协会理事、中国沙特友好协会理事等。
主要研究领域:阿拉伯语言、文化、文学。
主要科研成果:出版学术专著四部:《阿拉伯语语言学》、《阿拉伯语与阿拉伯文化》、《阿拉伯语篇章语言学》、《实用阿拉伯语语法》;译著四部:《世界短篇小说精品文库》部分、《外国名家随笔金库》部分、《一千零一夜》第三、四册、《阿拉伯童话》部分;发表论文、译作30余篇,代表性论文:《永不凋谢的民间文学之花——一千零一夜》、《从外来词看文化的接触》、《关于阿拉伯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全球化浪潮对阿拉伯世界的冲击》、《阿拉伯世界的民主进程》、《阿拉伯世界的和谐与发展》等。合作出版教材三部:《基础阿拉伯语》共四册、《阿拉伯语阅读》、《实用阿拉伯语语法》共两册。
党委副书记 肖韵竹
肖韵竹,女,1965年2月出生,汉族,北京市人,中共党员,法学硕士,副研究员。现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中国政法大学全日制本科,法学学士;北京大学在职硕士生班,法学硕士。历任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主持工作,1995年11月)、部长(1998年1月)、人事处处长(2003年7月)。2004年4月起任校党委副书记。
主要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层组织民主政治实践)、高等教育管理(现代大学治理)、大学德育。
主要研究成果:主编研究文集数部,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完成校级课题2项;参与教育部和北京市德育研究会重点课题1项(2002--2003年),参与北京市教委科技创新平台项目1项(2006年),主持北京市教委科技创新平台项目(2007年)。获北京市局级领导干部理论文章二等奖(2004年)、一等奖(2006年)。 |
|
王毅 中共中央台办、国台办主任 1982年2月获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亚非语系文学学士学位,1997年8月至1998年2月赴美国乔治敦大学外交研究所任访问学者,1998年4月获南开大学在职研究生班世界经济专业经济学硕士,1999年9月起攻读外交学院国际关系专业博士学位,已修完博士课程。
1953年10月 出生于北京市
1969年9月 中学毕业
1969年9月-1977年2月 下放黑龙江省农村锻炼
1977年2月-1978年3月 返回北京
1978年3月-1982年2月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亚非语系学习
1982年2月-1984年9月 外交部亚洲司随员
1984年9月-1987年8月 外交部亚洲司副处长
1987年8月-1989年9月 外交部亚洲司处长
1989年9月-1993年4月 驻日本使馆政务参赞
1993年4月-1994年3月 驻日本使馆公使衔参赞
1994年3月-1995年6月 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
1995年6月-1998年4月 外交部亚洲司司长
1998年4月-2001年2月 外交部部长助理兼政策研究室主任
2001年2月-2004年9月 外交部副部长
2004年9月-2007年9月 中国驻日本特命全权大使
2007年9月— 外交部党组书记、常务副部长
2008年6月任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免去外交部副部长职务
2007年10月21日当选中共十七大中央委员会委员
吴思科 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 男,安徽省颍上县人,1965年考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西阿系阿拉伯语专业学习。曾任外交部亚非司处长、副司长、司长、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公使衔参赞、中国驻沙特阿拉伯王国特命全权大使、中国驻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兼驻阿拉伯国家联盟首任全权代表。在外交部工作期间,曾多次陪同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外交部长出国访问.并多次以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团长、资深中东问题专家等身份参加有关中东问题的国际和地区会议.现为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中阿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前外交官联谊会副会长、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
2009年3月19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宣布,中国政府决定,吴思科大使接替孙必干大使任中国中东问题特使。秦刚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说,吴思科大使是资深外交官,熟悉中东地区事务,吴思科特使将忠实地履行中国政府在中东问题上的政策主张,继续通过各种形式与中东问题有关各方保持密切联系,积极劝和促谈,为推动中东和平进程而努力。秦刚说,过去3年来,孙必干特使为推动中东和平和发展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进行了不懈努力,作出了积极贡献。
周轶君 女,上海人,1998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2年6月,出任新华社驻巴以地区记者,成为唯一常驻加沙的国际记者。多次采访过阿拉法特,阿巴斯,亚辛等中东关键人物。第二届 CCTV“中国记者风云榜”得主。
2002年8月,26岁的周轶君只身前往中东,作为当时唯一常驻加沙的国际记者,在那里一待就是两年。在加沙驻守的700多个日日夜夜,她几乎每天都在目睹流血冲突。因为她的坚守,中央电视台将周轶君评为2004年度中国记者风云人物。她的战地博客日志结集成了一本书——《离上帝最近的地方——女记者的中东故事》,由文汇出版社列入“二十周年社庆佳作”于推出。
目前,周轶君作为凤凰卫视出镜记者,依然频繁穿梭在加沙的战火中向全世界报道那里的局势。 |
|
二外图书馆以学校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对文献资料的需求为中心,把语言、文学、旅游、经贸、管理、法学等文献作为收藏重点和特色。在学校逐年加大投入的资金支持下,图书馆藏已达87万余册(件)[含各院系资料室16万册(件)]。馆藏包括了中文、英文、日文、德文、法文、西文、俄文、朝文、阿文等文种形式的印本资料和音像资料。电子文献也因加速建设而日臻宏富,海量的网络资源正作为传统文献的补充而满足着读者的需求。
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图书馆根据学校主体学科的文献需求特点,创办了多功能的外文报刊信息中心。为了适应特色学科的发展,正积极筹办旅游文献信息中心,整合旅游文献资源,为旅游经济服务。同时,发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快新建学科的文献建设。
随着学校的发展,图书馆舍面积也不断扩增,现已达13980平方米。目前,图书馆共有六个书刊库、八个阅览室,集藏、借、阅及检索、复制等功能为一体,可提供阅览的座位2700个,开放时间最长可达每周98小时。
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的建设于1994年起步,2000年进行了实质性的改扩建,顺利地通过了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评估。现在全馆共有计算机168台,其中提供给读者检索、上网用机115台。2003年完成了局域网和校园网的连接,并在馆内设置了无线网设备供读者使用。图书馆网站开辟的“二外文库”将二外老师的论文以网络的便捷方式提供给社会上的广大读者。
图书馆现有工作人员60名,其中正式工作人员38名。在正式工作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90%,具本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占60%。馆内人员用“敬业、奉献、求索、创新”的馆训激励自己,钻研业务、开展学术活动渐成风气,已有50多篇论文和著作公开发表,有些文章还在不同级别的评比中获奖。这是一支凝聚力很强、团队精神突出的队伍,连续三年获得学校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二名,并在市高校图书馆第六届田径运动会上取得总分第七名的好成绩。
图书馆下设五部一室:采访部、编目部、流通典藏部、期刊部、信息技术部以及图书馆办公室。
图书馆把“以读者满意度为衡量图书馆工作的唯一标准”作为服务理念,以完善服务体系、优化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为宗旨,为学校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支持,为学校的发展贡献着满腔热情和蓬勃活力。
新任图书馆馆长韩荔华被称为是鲶鱼型领导,2007年9月上任之后对图书馆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主管图书馆业务的副校长是邱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