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北京 > 北京东岳庙
显示地图
目录
旅游 Travel
  北京东岳庙投诉电话北京市旅游投诉电话:010-65130828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东岳庙初建于元代元右年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元末毁于战火,后经多次扩建,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正一派道观,有华北第一道观之称。东岳庙庙宇辉宏壮美,占地96亩,各种建筑600余间。庙门外有一座建于明代的绿琉璃牌坊,正面刻有“秩祀岱宗”,背面为“永延帝祚”,据传为明代奸相严嵩所书。进入庙门,东西两侧是鼓楼、钟楼,其北侧有碑石两座,东边一座为乾隆御书,西侧是无字碑。东岳庙有“京城小碑林”之称,可谓名不虚传,庙中原有碑石140余通,几经战火,现仅存二三十通。“岱宗宝殿”为东岳庙的主要建筑,朱墙碧瓦,富丽堂皇,殿内供奉着东岳大帝及帝后。全庙共有神像3000多尊,其人物形态各异,生动逼真,故有“东岳庙神像甲天下”之说。此外,东岳庙还有育德殿、玉皇殿、真武殿、斗母殿、文昌帝君殿等众多风格独特的建筑,还有一座清幽雅致、秀木奇花遍布的大花园。东岳庙不仅是显赫一方的道观,它的建筑艺术及规模在全国寺庙中也是位居前列。东岳庙作为朝阳区重要文物古迹,不久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地址:北京市朝外大街141号交通:市内乘109、112、846、750路神街下车,或地铁朝阳门站下车向东。门票:10元
历史 History
  元延佑年间,张道陵的三十八世孙张留孙被元成宗封为玄教大宗师后,深感当时全国各地都有祭祀东岳大帝的东岳庙,而大都却没有,于是便出资在齐化门外购置了土地准备兴建。但未及开工,张即已去世。其弟子吴全节继任为大宗师后,继续推动了建庙事宜,最终在至治二年(1322年)正式开工建设,到第二年(1323年)落成,被朝廷赐名为“东岳仁圣宫”。当时,庙内的主要建筑有大门、大殿、四子殿和东西两座廊庑等,后来在泰定二年(1325年),鲁国大长公主又捐建了寝宫,使规模进一步扩大。但是好景不长,在元末的战乱中,庙宇也受到了较严重的毁坏。
  明代开始,玄教并入了正一道,东岳仁圣宫也改名为东岳庙。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在原址基础上全面重建了庙宇,此后的嘉靖和隆庆年间,也曾进行过一些整修。万历三年(1575年),明神宗根据太后的旨意,发下宫帑大规模扩建了东岳庙。但是到了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庙中遭遇火灾,绝大部分建筑都被烧毁,仅存左右道院幸免于难。灾后的第二年(1700年),康熙帝颁布敕命重建庙宇,于是用了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按原样修复了东岳庙。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整座庙进行过重修。道光年间,本庙主持马宜麟四处募化,增筑了东西两座跨院,修建百余间房屋,并创办义学,收容家境贫寒的子弟入学。
  1900年以后,随着时局的动荡,东岳庙也渐趋衰落,仅靠出租房屋来维持日常用度。庙里先后遭到义和团和军队的骚扰。1947年时,又有一批来自山西和东北的流亡学生住在庙里,他们以破除迷信为名进行了大规模洗劫,更加重了东岳庙的损坏程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东岳庙先是因为附近火药厂的爆炸而被震碎了不少塑像,后来整座庙又被北京市安全局占用,从而宣告关闭。直到1995年,北京市政府才决定恢复东岳庙,庙中所驻机关全部腾退,并随后建立了北京民俗博物馆,于1999年正式对外开放。1996年,北京东岳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08年5月3日,国家再次重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政策,将北京东岳庙归还道教,至此,中断了70余年道教活动的北京东岳庙,重新又有了玄之又玄的茅山道士。
建筑 Construction
  东岳庙现占地约71亩,有房屋近400间,绝大多数为清代所建。在布局上,分为正院、东院和西院三个部分。主要建筑都集中在正院的南北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有琉璃牌坊、山门(已拆除)、棂星门、瞻岱门、岱宗宝殿、育德殿和后罩楼等,形成了六进院落。
  琉璃牌楼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为三间四柱七顶的黄彩琉璃牌楼。屋顶为歇山顶,正脊两端有鸱吻和螭吻,正中饰火焰宝珠。在正间的南北两面各有一块石匾,宽2.8米,高0.9米,北面书“永延帝祚”,南面刻“秩祀岱宗”,相传为明代宰相严嵩所书。牌楼现在与庙门隔朝阳门外大街相望,原本东西还各有一座木制牌楼,现已拆除。
  山门是东岳庙原本的正门,1988年因拓宽朝外大街而被拆除。山门内的东西两侧有钟鼓楼,鼓楼立额上题“龟音”,钟楼立额上题“鲸音”。
  现在东岳庙的庙门其实是原本的二道门——棂星门,在山门拆除后,这里作为了正门。原来悬挂在山门的康熙帝御书“东岳庙”横匾也移到了这里。
  庙门内即为瞻岱门,是一座五间庑殿顶的过厅式殿堂,又称龙虎门、瞻岱殿。门的内三间为穿堂,边上两间供哼哈二将和十太保,后殿挂东岳大帝的“宝训”。
  出瞻岱门是一条御道直通岱宗宝殿,称为“福路”。福路的两侧有两座碑亭,顶覆黄色琉璃瓦,放置康熙帝和乾隆帝御笔亲题的石碑,现在碑亭前放着一对新造的玉马和铜特,相传是文昌帝君的座骑。福路和碑亭的东西两侧,各有一组回廊。回廊共七十二间,代表东岳大帝掌管下的地狱七十二司。每间门楣上都挂有所敬神司的横匾,两侧柱上贴有楹联,殿内塑像造型生动,形神兼备。以前每司供一神像,后来又增建了四司,因此共有七十六尊神像,不过早已不存。现在的泥塑是1995年重建时由“泥人张”的传人重塑的。
  岱宗宝殿是东岳庙的主殿,面阔三间,顶为为单檐庑殿顶,绿剪边琉璃瓦屋面。殿身的梁、柱、檩、枋均绘有皇家才允许使用的金龙和玺彩画,正面檐下悬挂华带匾“岱岳殿”,四周雕饰盘龙,包有金叶。大殿前建有月台,摆放铜香炉和石五供,台前东西有焚帛炉。殿内原供奉东岳大帝及其侍臣像,现已不存。大殿两侧的耳房中设有三茅真君祠、吴全节祠、张留孙祠、山府君祠以及嵩里丈人祠等。左面的东配殿有阜财殿和东太子殿,右边的西配殿有广嗣殿和太子殿,配殿前廊的斗拱上有替木,排列制式具有元代的风格。
  从岱宗宝殿到寝宫之间,用一条长廊相接,为元代通行的建筑布局。寝宫叫做育德殿,为庑殿顶,面阔五间,前出抱厦,内饰龙凤天花,与岱宗宝殿相呼应。殿内悬挂清代道士娄近垣所书的“玄妙赞化”匾,原本还供奉东岳大帝和淑明坤德帝后的神像,现改为三官九府像陈列厅。
  东岳庙中路的最后部是一座二层的后罩楼,原来有玉皇阁、碧霞元君殿(东岳大帝的女儿)、斗姆殿、大仙爷殿、关帝殿、灶君殿、文昌帝君殿、喜神殿、灵官殿、真武殿等,现已改为北京民俗博物馆的展厅。在西边楼下还有三间御座房,是供皇帝来庙祭典或去东陵祭祖路过时休息使用的。
  东岳庙的东院以居住为主,建筑较为分散,生活气息较浓。院内回廊环绕,栽满了奇花异果,并精心布置了亭台怪石,成为一座美丽的花园。据说光绪帝和慈禧太后便常常来此观赏休息。
  西院由供奉各路神祗的小型院落组成,有东岳宝殿(祠堂)、玉皇殿、三皇殿、药王殿、显化殿、马王殿、妙峰山娘娘殿、鲁班殿、三官殿、瘟神殿、阎罗殿以及判官殿等。殿宇的规模都不大,多是由民间人士出资修建而成的。
特色 Features
  北京东岳庙是道教正一道在中国华北地区的第一大丛林。庙内保存了大量各具特色的道教建筑,具有丰富的道教文化内涵,对研究中国古代道教及玄教的历史渊源和发展,以及北京的民俗文化,都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东岳庙的兴起与正一道支派“玄教”在元代的鼎盛密不可分。由于玄教大宗师张留孙及其继任吴全节都极受元帝的尊崇,所以由他们建造和主持的东岳庙也当然获得了皇家的重视。到了明清两代,虽然东岳庙的地位有所降低,但由于它祭祀的是掌管人间一切贵贱、生死、祸福的东岳泰山神天齐仁圣大帝,所以在上层和民间依然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历史上虽然数次被毁,但每次都能获得皇室成员的捐助而得以重建。
  东岳庙的各院落内都立有石碑,最多时达160多块,数量居京城之冠。现存的一百余块石碑全为元明清三代的作品,多为历朝修建东岳庙碑记和民间善会石碑,种类齐全,品味高贵,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史料价值。其中最著名的是赵孟頫的行书《张天师神道碑》(俗称《道教碑》),风格古朴遒劲,为元代书法艺术的珍品。此外,赵世延的楷书《昭德殿碑》、虞文靖的隶书《仁圣宫碑》等也颇为著名。此外,在东岳庙的大多数殿堂前都还挂有白底黑字、小篆字体的楹联,内容多为对各殿神司职能的诠释。目前,正院各殿堂前的楹联均已恢复,文字由当代知名的书法家书写。
  文革期间,庙内碑刻遭到严重破坏,大部分被推倒砸碎,文饰也被凿去,有的碑身上还用黑墨划上了革命标语。推倒后的碑刻或用作地基或深埋地下。1995年底东岳庙被朝阳区文化文物局收归时,完好的碑仅存18通。后来,掩埋在地下的石碑又重新被挖掘出来。1997年底石碑修复工程开始,历时一年,基本上按原来的位置归位。目前,中路正院东西碑林共有石碑89通,重现了东岳庙“石碑多”的特色景观。
  因为东岳大帝掌管了世人的生死祸福,所以前往烧香的人也特别多。相传每年三月二十八日乃东岳大帝的诞辰,于是在三月十五日至二十八日,东岳庙里都会举行庙会。这一风俗延续了数百年之久,只是在1949年后自然中断。2002年起,又恢复了庙会,但已改到每年的春节时举行。另外,东岳庙中的民俗掌故也有很多,如老北京的顺口溜“机灵鬼儿,透亮碑儿,小金豆子,不吃亏儿”就是指东岳庙内的四个趣闻传说。
庙会 Fair
  东岳庙建成后,便受到朝廷的重视,每年都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因东岳庙位于齐化门外,是大都通往漕运门户通州的要道,因此商贾云集,更是促进了香火的兴旺。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是东岳大帝诞辰,明代时有盛大的东岳仁圣大帝巡游,清代时还派遣官员降香。民国以后东岳庙仍循旧例,照常举办庙会。据三十年代调查统计,东岳庙每年开庙44天,庙会摊位131个,摆在庙内的有卖小吃的、杂货的、花鸟鱼虫的、杂耍的,还有套圈儿的游戏,引得游人围个水泄不通。庙外有卖木材的、家具的、食品的、铁器的及日用百货,还有说书的,不过在东岳庙说书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不能说《岳飞传》,因为庙里供着岳飞。1937年日军进驻北京,时世动乱,民不聊生,东岳庙也逐渐衰败。抗战结束后,庙会虽已恢复,但已是元气大伤。1949年,庙会自行中断。恢复东岳庙后,自2002年起庙会于每年春节举行。
  庙会习俗
  摸铜骡:原来后罩楼文昌殿前立有文昌帝君的一铜特和白瓷马。铜特长着驴面、骡身、马耳、牛蹄,俗称铜骡子,高三尺许,鞍背铸康熙戊子年(1708年)制,为京城善士所献。老北京曾流传“东岳庙的铜骡子能治病”,哪里不舒服,只要先摸摸自己,再摸摸铜骡子相应的部分,病自然就好。现在玉马已经不存在,铜特移到了白云观的老律堂前。
  放生会:原来在庙会期间有助善者见有提笼架鸟的游逛者,便长揖相迎,说句:“您多虔诚!”不容分说把笼门打开,让鸟雀逃生。还有助善的人专为放生引发的争执劝架。
掌故 Anecdotes
  小金豆子:岱宗宝殿西侧走廊上有块方石,原来上面露出闪光的小金点儿,人们称为“小金豆子”,后来被人们顺口说成“小金豆子”。如今这块方石被鉴定因为含铜而显露金色,已经盖上了玻璃罩以保护,并写出介绍说从此石上跨过可来年发财,不少游人跨石祈福。
  透亮碑:有块顺治七年早的石碑,碑头的蟠龙造型镂空六空,两人站于碑前后可互相看见,被人们称为“透亮碑”或“透龙碑”。
  机灵鬼儿:东岳庙东碑林里有一通清顺治年间的《重建东岳庙金灯碑记》碑,碑座两侧各刻有一个提着灯笼的小道童。有块石碑上刻有两个道童,由于雕工精湛,据说不论从哪个方向看去,都想他们用眼睛看着人笑,被人们称为“机灵鬼儿”。 也有传说,因年久通灵,这两个小道童常在晚上提着灯笼出庙玩耍,因到庙门外小摊上佘糖果吃,摊主到处打听,却没人认识这两个小童儿,后在夜里偷偷尾随身后,见二人进了庙门,遂不见了踪影。第二天到庙里来找,发现了碑坐上的两个小家伙。于是,将左童的灯笼用纸糊上,右童的一只脚用线捆住, 从此以后再也没见到打着灯笼的小道童出庙玩耍。 寿槐:在瞻岱门里西侧有一棵槐树,次树主干粗,枝桠较细,据说有八百多年的历史,被人们称为寿槐,常有人对此树朝拜祈寿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