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出版图书的机构 | | | 大学出版社 | 出版图书刊物等的机构 Publishing books and other publications of the organization | | 出版图书刊物等的机构。 陈梦家 《论简朴》:“一个出版社请了一位封面设计者,他嫌封面一张光纸不好看,来了许多奇奇怪怪的图案和不美的美术字,作者和读者都不答应了。” 孙犁 《秀露集·文学和生活的路》:“前二年,出版社又再版这本书,不再提这篇文章。” | | 出版社,指进行图书、图画、杂志,报纸和电子物品等有版权物品的出版活动的组织。
什么叫出版?这是出版学研究中首先要接触的问题。对出版活动内涵的理解不同,对出版学知识体系构架的认识也就不同。因此,中外出版界都很重视对出版内涵的研究,并形成了不同的认识。
日本学者认为:“采用印刷术及其他机械的或化学的方法,对文稿、图画、照片等著作品进行复制,将其整理成各种出版物的形态,向大众颁布的一系列行为,统称为出版。”(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编辑实用百科全书.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7;150;161)英国学者认为,出版是指“向公众提供用抄写、印刷或其他任何方法复制的书籍、地图、版画、照片、歌篇或其他作品”(注:林穗芳.明确出版概念,加强出版学研究.出版发行研究,1990(6):14;23;15;20)。美国学者认为:“出版——公众可获的,以印刷物或电子媒介为形式的出版物的准备和印刷、制作的过程。”(注:彭建炎.出版学概论.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8)1971年出版的《世界版权公约》等6条给出版所下的定义是:“可供阅读或者通过视觉可以感知的作品,以有形的形式加以复制,并把复制品向公众传播的行为。”(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编辑实用百科全书.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7;150;161)韩国学者认为:出版是“以散布或发售为目的把文稿、文书或图画、乐谱之类印刷出来,使问世、刊行”(注:林穗芳.明确出版概念,加强出版学研究.出版发行研究,1990(6):14;23;15;20)。
各国学者给出版所下的定义尽管在文字上稍有差别,但对出版活动本质特征的描述却十分接近。各国学者都认为出版活动的内涵由以下内容构成:①出版是将已有的作品形成为出版物的过程;②原始作品必须经过一个大量复制的过程,使其形成一定的载体形式,成为出版物;③通过一定方式使公众获得这些出版物,也是出版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国外学者对出版活动内涵认识较为一致的情况相比,国内出版界对出版活动内涵的认识则有着较明显的差异。现将国内学者对出版内涵的几种代表性观点陈述如下:①“凡将文字、图画或其他符号印刷到纸上,或把它们印成为图书报刊的工作,都称为出版。”(注:赵晓恩.出版词典.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1.3;104~105)②“把著作物编印成为图书报刊的工作。”(注:辞海编委会.辞海(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1094)③“把书刊、图画等编印出来。”(注:汉语大字典编委会.汉语大字典.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8.5)④“出版是指出版机构根据一定的方针和计划,选择、整理人类的思维成果和资料,通过出版生产赋予它们一定的物质形态,然后向社会传播。”(注:阙道隆、实用编辑学.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5)⑤出版是“指将作品编辑加工后,经过复制向公众发行”(注: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1991.6)。⑥“所谓出版,就是选择、整理著作物,通过一定生产方式将其复制在特定载体上,并以出版物的形态向社会传播的一系列行为。”(注:彭建炎.出版学概论.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9)⑦“通过出版生产的手段,把著作物编印成图书、期刊、杂志等印刷品,经过发行渠道,把这些精神产品推向社会,供应读者,即为出版。”(注:严成荣,桑百安.图书发行词典.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2.12)⑧出版即“社会上各种作品,包括文稿、图片、信息、音响、录像制品等等原件,汇集到出版机构以后,经过审定、选择、编辑和加工,使用一定的物质载体,复制成各种形式的出版物,通过流通渠道传播到全社会”(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编辑实用百科全书.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7;150;161)。
国内对出版活动内涵认识的诸种观点,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类观点认为出版活动主要是出版物的印刷工作,上述①②③种意见都属于此种类型。这类在我国出版界长期占主流地位的传统观点,是在我国出版发行实践活动长期按计划分工模式运作的条件下形成的,它将发行活动排斥于出版之外,缺乏出版内涵中最关键部分——出版目的的描述。很显然,这类观点对出版内涵的表述是不完整的。另一类观点吸纳了国外出版界对出版内涵认识中的合理部分,并结合我国出版业非常重视编辑工作的特点,对出版活动内涵进行了较全面的描述,这些表述已与国际出版界对出版活动内涵的认识逐步接近。林穗芳在为《编辑实用百科全书》所撰写的有关词条中,提出了将作品转化为出版物要具备的四个条件:①经过编辑,具有适于阅读或吸取的内容;②具有一定的物质形式;③经过复制;④向公众发行,如出售、出租等(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编辑实用百科全书.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7;150;161)。这可以看成是第二类观点对出版活动内涵理解的代表性描述。
综合国内外专家对出版活动内涵认识的各种趋同化意见,我们认为出版活动的内涵,应由以下基本特征构成。
(1)出版是对已有的作品进行深层次开发的社会活动。出版不是对原始信息进行开发,而是对现成的作品进行开发。接受原始信息,将其归纳成知识,形成知识产品的任务,已由作者完成,或者说已主要由作者完成,已有作品的形成过程属于作者劳动过程,不归属于出版活动。作家创作、画家写生、音乐家谱曲等,都不能算出版,就是这个道理。
(2)出版是对原作品进行编辑加工,使其具有适合读者消费的出版物内容的过程。出版过程虽不是知识信息的主要形成过程,却是一个对知识信息体系进行选择的过程,这种选择是按照适合读者消费的要求进行的,并且,还要按照同样的要求对所选定的作品里的知识信息进行整理、补充、完善,也就是通过编辑工作对原作品进行编辑加工。纸质货币不是出版物,纸币的印制不是出版活动,就是因为没有对原作品进行编辑加工,从而缺少供读者消费的知识信息内容的缘故。
(3)出版是对加工好的已有作品进行大量复制,使其具有能供读者消费的一定载体形式的过程。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对作品进行复制,都是使加工好的知识信息具有能供读者消费的载体形式的过程。只有经过大量复制,作品中所含的知识信息才能被众多的读者接受。档案工作也需要对原作品(文件)进行编纂、整理,使分散的材料能编辑成一卷一卷的案卷,但档案工作不是出版,因为没有大量复制的过程。在商品社会,作品大量复制过程也是出版物的商品生产过程。
(4)出版包括将出版物公之于众的过程。通过各种方式将大量复制的原作品广泛向读者传播,也是出版活动的重要内涵。从西方对“出版”这一词汇的演变来看,法语Publier和英语Publish均源自拉丁语Publiare,而拉丁语Publicare的本义却是“公之于众”。可见,在赋予“出版”的众多涵义中,“公之于众”的涵义更有着特殊的地位。
综合上述四个特征,笔者用如下定义对出版活动的内涵试加描述:所谓出版,就是将知识信息产品经过加工后,以商品生产的形式大量复制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并使其广泛传播的过程。 | 百科辞典 Encyclopedic Dictionary of | chubanshe
出版社
publishing house
负责编辑出版书籍、图片、乐谱、期刊和其他出版物的机构。它的性质、方针、任务和工作范围是由社会政治和国家制度的性质以及文化发展状况决定的,是随着时代和出版工作的发展水平变化的。
中国出版机构的发展 中国出版事业历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奴隶社会已出现原始的书籍,到春秋战国就有了编辑工作。一些儒家经典,很多都是那时整理编辑出来的,唐代发明雕版印刷术之后,出现了民间的私营出版业性质的刻坊。宋元时代的官刻机构──国子监、兴文署设有专职官员、编辑校勘人员和刻字工人、印刷工人,是后来印书馆、印书局的雏型。明代的国家出版机构已分门别类刻书 (如都察院、工部、礼部、兵部等国家机关兼理刻书工作);地方出版机构比宋、元时期有所发展,各省都有布政司、按察司刻书,许多府县也刊刻书籍和地方志。清代初期改变了明代中央机关分管出书的办法,官刻集中统一于皇室内府的武英殿。刻坊是一般书商所办的手工业刻书机构,在唐代出现,到宋代更为兴盛,成为书籍出版的重要力量。宋时全国各大城市都有书坊,杭州和建阳最为发展。元代的坊刻比官刻还多。明代时,刻坊遍布各地,刻书种类有医书、类书、小说、戏曲等。清代坊刻更为兴盛。除官刻、坊刻外,还有一种私刻,也称家刻,是私人出资校刊书籍。这些人尽量选择优秀善本,进行认真细致的校订翻印,一般质量较高,其中不少成了传世的“善本书”。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印刷设备的传入,外国传教士办的墨海书馆于1843年由新加坡迁到上海。清政府创立的同文馆(1862)、江南制造局翻译馆(1868)开始编译书籍。一批近代资本主义出版企业如商务印书馆(1897)、文明书局(1902)、中华书局(1912)、亚东图书馆(1913)、泰东图书局(1918)等先后成立,并大量编印图书。
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出版事业开始有了大的转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1921.9)、上海书店(1923.11)、长江书店(1926.11)、华兴书局(1929)先后成立。一大批私营出版企业,如华夏书店、光华书店、开明书店等和著名的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以及共产党领导的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知识书店一起在艰苦的条件下,编辑出版图书。到1949年,全国公私营图书出版社有 200多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新华书店兼有出版、印刷和发行三重任务。1950年全国新华书店第二届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国营书刊出版印刷发行企业分工专业化与调整公私关系的决定》,从此,出版、印刷、发行分开管理。同年年底,全国共有出版社211家,其中,中央级6家,地方21家,私营184家。到1956年底,经过合营调整,减为 101家。30多年来,尤其是在1978年以后,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中国出版事业有了大的发展,到1987年底,全国共有图书出版社 467家。在图书出版社中兼办音像出版物的有24家,另有专营音像出版物的出版社72家(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事业)。
出版社的类型、工作范围和组织机构 出版社的类型,在中国,按隶属关系区分,有中央级出版社和地方出版社。按业务范围区分,有综合性出版社和专业出版社。综合性出版社的出书门类比较多,专业出版社只负责编辑出版一定专业和门类的读物。按出版物的形式分,有图书出版社和音像出版社。出版社的工作范围,从历史上和广义来看,包括编辑、印刷、发行。在中国,出版社中只有少数有自己的印刷厂。从现状来看,出版社只负责编辑和出版,其具体内容包括:制定选题,确定作者,组织稿件,审阅稿件,编辑加工,定稿发稿 (包括插图和版面、封面的装帧设计), 校对付印 | | - n.: house, publisher, author's free -pies, a publishing house, publishing house
| | - n. maison d'édition
| | | 出版业, 印刷业, 出版商, 出版者 | | | 英国 | 文化 | 出版 | 百科辞典 | 大学出版社 | 集团 | 报纸 | 知识分子 | | 新闻 | 文学 | 教育 | 书籍 | 教材 | 百科大全 | 大学 | 媒体 | | 清华大学 | 软考教材 | 法律 | 科学 | 更多结果... |
| | | 出版社长 | 某出版社 | 豆康出版社 | | 战士出版社 | 世界出版社 | 档案出版社 | | 思想出版社 | 红旗出版社 | 进步出版社 | | 民族出版社 | 沈阳出版社 | 泰山出版社 | | 成文出版社 | 华乐出版社 | 格致出版社 | | 黄河出版社 | 海风出版社 | 党史出版社 | | 企鹅出版社 | 志文出版社 | 大旗出版社 | | 三环出版社 | 昆仑出版社 | 杭州出版社 | | 长河出版社 | 卓著出版社 | 长江出版社 | | 海峡出版社 | 鹭江出版社 | 未来出版社 | | 天地出版社 | 天则出版社 | 海洋出版社 | | 西安出版社 | 知识出版社 | 农业出版社 | | 天天出版社 | 出版社转制 | 华艺出版社 | | 书谱出版社 | 宁波出版社 | 三晋出版社 | | 青文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 外文出版社 | 法律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 华夏出版社 | 语文出版社 | 北京出版社 | | 译林出版社 | 新华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 金盾出版社 | 九章出版社 | 南方出版社 | | 长征出版社 | 长城出版社 | 华龄出版社 | | 重庆出版社 | 海潮出版社 | 群众出版社 | | 接力出版社 | 朗文出版社 | 台湾出版社 | | 文津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台海出版社 | | 学苑出版社 | 南京出版社 | 团结出版社 | | 大象出版社 | 大连出版社 | 济南出版社 | | 东立出版社 | 珠海出版社 | 工商出版社 | | 方志出版社 | 长春出版社 | 百家出版社 | | 晨光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地震出版社 | | 现代出版社 | 漓江出版社 | 海豚出版社 | | 辽海出版社 | 金城出版社 | 西苑出版社 | | 朝华出版社 | 远方出版社 | 明天出版社 | | 海南出版社 | 凤凰出版社 | 新蕾出版社 | | 三秦出版社 | 蓝天出版社 | 华文出版社 | | 宇航出版社 | 海天出版社 | 青岛出版社 | | 文汇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 地质出版社 | | 气象出版社 | 文物出版社 | 读书出版社 | | 尖端出版社 | 群言出版社 | 京华出版社 | | 乾坤出版社 | 海燕出版社 | 希望出版社 | | 文学出版社 | 广州出版社 | 武汉出版社 | | 开明出版社 | 武陵出版社 | 专业出版社 | | 文艺出版社 | 香港出版社 | 吉林出版社 | | 盲人出版社 | 大学出版社 | 漫画出版社 | | 高校出版社 | 音像出版社 | 民办出版社 | | 北大出版社 | 燕山出版社 | 日本出版社 | | 湖南出版社 | 出版社网站 | 机械出版社 | | 北航出版社 | 同心出版社 | 研究出版社 | | 青年出版社 | 天大出版社 | 大地出版社 | | 学术出版社 | 童趣出版社 | 教育出版社 | | 新闻出版社 | 微软出版社 | 海图出版社 | | 原子能出版社 | 布拉格出版社 | 荣宝斋出版社 | | 解放军出版社 | 金字塔出版社 | 山菊逸出版社 | | 新世界出版社 | 拉鲁斯出版社 | 紫禁城出版社 | | 古吴轩出版社 | 哈尔滨出版社 | 文汇报出版社 | | 内蒙古出版社 | 北京出版社编 | 省教育出版社 | | 牛津大学出版社 | 出版社赠送作者 | 出版社的小工友 | | 中国文献出版社 | 江西教育出版社 | 国防大学出版社 | | 四川美术出版社 | 人民武警出版社 | 海峡文艺出版社 | | 贵州民族出版社 | 云南民族出版社 | 江西高校出版社 | | 人民中国出版社 | 上海音乐出版社 | 西安地图出版社 | | 云南科技出版社 | 云南美术出版社 | 中国方正出版社 | | 万国学术出版社 | 读图时代出版社 | 浦东电子出版社 | | 中国书店出版社 | 南方人民出版社 | 中国商业出版社 | | 湖北美术出版社 | 云南教育出版社 | 辽宁教育出版社 | | 辽宁电子出版社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宇航出版社 | | 四川文艺出版社 | 中国计量出版社 | 中国大地出版社 | | 航空工业出版社 | 西北大学出版社 | 中国市场出版社 | | 辽宁人民出版社 | 湘潭大学出版社 | | | 更多结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