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凰台上忆吹箫 Phoenix On the stage recall to play the vertical flute |
(1)据《词谱》引《列仙传拾遗》载,春秋时萧史善吹箫,秦穆公把善于吹箫的女儿弄玉嫁给他为妻,萧史便教弄玉作凤鸣,后来果然引来了凤凰。秦穆公为此筑为凤台给他夫妇居住,几年之后,弄玉乘凤,萧史乘龙离去。本调即来源于此一传说,九十五字,二十一句,前片四平韵,后片五平韵。
(2)起二句和九、十两句均四字对,第四、五句,均四字,上加一字豆。后片换头,首为两字句,均作平声叶韵。一般均不叶韵,叶韵从易安始,形成定格。第三句五字,别家都作上一下四句法,如果这样,第一字应仄,第二字可平。
(3)例词为李易安早期乡居将与丈夫别离时之作,写得感情细腻,真率可爱。前片写早上香炉里的香料早已烧尽,床上的红锦被乱摊着,起来后连头也懒得梳。古代妇女是非常讲究梳头的,现在“慵自梳头”,可见词人心里不是滋味。由于不愿梳头,所以让镜匣堆满灰尘也不揩拭,太阳一直照到帘钩上,也不管它。一句话,都是因为“生怕离怀别苦”,话到舌头,也欲言又止。也许这种离愁已经酝酿了一段时间,所以说“新来瘦”。这瘦的原因,既不是因为多喝了酒,也不是因为遇着秋天,究竟是什么,词人不作正面回答,这样可以同上文“欲说还休”相呼应,做到含而不露。换头首句用叠字,是词人的创新,旨在加强语气。休休,即“罢了”的意思。看来这次分别已成定局,即使唱千万遍留别的《阳关三叠》,也无济于事了。词人一想到丈夫此去几乎象桃花源的武陵人那样难以重见,又想到自己被关闭在重云密密的妆楼上,有谁知道我终日凝视着远方呢?恐怕只有楼前的流水了吧!用楼前流水反衬作者思念之深,艺术手法颇为高妙。结尾三句意思递进,层层深入。词人听到夫妻要分别的消息,产生新愁;丈夫走后,思念更切,自然要添“一段新愁”。这三句以“凝眸处”三字同上文相接,波翻浪叠,不露痕迹,加上词句明白如话,笔意酣畅,俱见作者功力之深。 |
《凤凰台上忆吹箫 Phoenix On the stage recall to play the vertical flute》 |
诗人: 李清照 Li Qingzhao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 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
《凤凰台上忆吹箫 Phoenix On the stage recall to play the vertical flute》 |
诗人: 晁补之 Chao Buzhi
才短官慵,命奇人弃,年年故里来还。 记往岁、莲塘送我,远赴荆蛮。 莫道风情似旧,青镜里、绿鬓新斑。 佳人怪,把盏为我,微敛眉山。 从来嗣宗高韵,独见赏,青云敻绝尘间。 谩回首、平生醉语,一梦惊残。 莫笑移花种柳,应备办、投老同闲。 从枯槁,松桧耐得霜寒。 |
《凤凰台上忆吹箫 Phoenix On the stage recall to play the vertical flute》 |
诗人: 李清照 Li Qingzhao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
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
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
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明朝,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
念武陵春晚,云锁重楼,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更数,几段新愁。 |
《凤凰台上忆吹箫 Phoenix On the stage recall to play the vertical flute》 |
诗人: 张炎 Zhang Yan
味凄然。 以其号孤篷,嘱余赋之。 水国浮家,渔村古隐,浪游惯占花深。 犹记得、琵琶半面,曾湿衫青。 不道江空岁晚,桃叶渡、还叹飘零。 因乘兴,醉梦醒时,却是山阴。 投闲倦呼俦侣,竟棹入芦花,俗客难寻。 风渺渺、云拖暮雪,独钓寒清。 远溯流光万里,浑错认、叶竹寰瀛。 元来是、天上太乙真人。 |
|
请鉴赏:
|
|
词牌名。又名《忆吹箫》。取传说中萧史与弄玉吹箫引凤的故事为名。双调,九十五字至九十七字。共有六体。前段皆十句,四平韵;后段九至十一句,四或五平韵。宋晁补之﹑李清照等皆有作。 |
|
凤凰台上忆吹箫是词牌名,代表作是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词牌来历】凤凰台是潮州八景之一
“古凤凰台的由来,传说是凤凰山上的凤凰不甘寂居深山老林,慕潮州府城“三山一水” 的景色,经常到这个江心绿色的沙洲栖息、游玩。到了明末,潮州知府侯必登曾多次游览沙洲,爱其清静幽雅,同时倍感潮州文风鼎盛,风物非凡,认为这里应是传说中凤凰栖宿之所,绝不是老鸦投林的地方,遂把原名的“老鸦洲”改为“凤凰洲”,并于明隆庆二年(1568年)在凤凰洲筑建一座十余丈高的石台,命名为“凤凰台”。自此,这里成为游人徘徊难离的名胜。” 之后才有了凤凰台上忆吹箫,取传说中萧史与弄玉吹箫引凤故事为名
相传战国时期,秦穆公有个小女儿,因自幼爱玉,故名弄玉。弄玉不仅姿容绝代、聪慧超群,于音律上更是精通。她尤其擅长吹笙,技艺精湛国内无人能出其右。弄玉及笄后,穆公要为其婚配,无奈公主坚持若不是懂音律、善吹笙的高手,宁可不嫁。穆公珍爱女儿,只得依从她。一夜,弄玉一边赏月一边在月光下吹笙,却于依稀仿佛间闻听有仙乐隐隐与自己玉笙相和,一连几夜都是如此。弄玉把此事禀明了父王,穆公于是派孟明按公主所说的方向寻找,一直寻到华山,才听见樵夫们说:“有个青年隐士,名叫萧史,在华山中峰明星崖隐居。这位青年人喜欢吹箫,箫声可以传出几百里。”孟明来到明星崖,找到了萧史,把他带回秦宫。
萧史与弄玉成婚后,教弄玉吹箫学凤的鸣声。学了十几年,弄玉吹出的箫声和真的凤凰叫声一样,甚至把天上的凤凰都引下来了。秦穆公专门为他们建造了一座凤凰台,这就是凤凰台的由来。萧史和弄玉住在凤凰台上,一连几年不饮不食,亦不下台。有一天,二人笙箫相和后,竟引来金龙紫凤,萧史乘龙,弄玉跨凤,双双升空而去。成语“乘龙快婿”“龙凤呈祥”便是因此而来。 关于萧史其人,最早记载见于汉朝时的《刘向˙列仙传˙卷上˙萧史》。原文为:“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妻之,作凤楼,教弄玉吹箫,感凤来集,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夫妇同仙去。”后来的《东周列国志》,将这一奇事详细叙述,作“弄玉吹萧双跨凤,赵盾背秦立灵公”一章,很多人都是从此书中了解到这段轶事的。
因为传说中萧史弄玉是居住在华山中峰的,所以现今中峰又名玉女峰。玉女峰上许多胜迹也因玉女(弄玉)而得名。人们在中峰上修建了玉女祠,祠前有一石臼,名为玉女洗头盆;它前面的石台,就是玉女梳妆台;那下面的石洞,是玉女当年的居室,称作玉女室。此外,玉女祠北又有品箫台、引凤亭,是萧史吹箫引凤的地方。
吹箫引凤,乘龙而去,白日升天,后世历代文人墨客纷纷歌诵这段历史,“凤凰台上忆吹箫”也由此而来,表达了人们对这对神仙眷侣的怀念和祝福,直至现在仍被人津津乐道。
【格律】
1、⊙●○○(句)
⊙○⊙●(句)
⊙○⊙●○△(平韵)
●●○○●(句)
⊙●○△(协平韵)
⊙●⊙○⊙●(句)
○●●(豆)
⊙●○△(协平韵)
○○●(豆)
○○●●(句)
⊙●○△(协平韵)
○△(协平韵)
⊙○●●(句)
○●●○○(句)
⊙●○△(协平韵)
●⊙○○●(句)
⊙●○△(协平韵)
⊙●⊙○⊙●(句)
○⊙●(豆)
⊙●○△(协平韵)
○○●(豆)
○○●⊙(句)
⊙●○△(协平韵)
2、双调九十七字,前段十句四平韵,后段九句四平韵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韵)
中仄仄、平平仄仄,中仄平平(韵)
中中中平中仄,中中中中仄平平(韵)
中平仄,中中仄中,中仄平平(韵)
平中中平中仄,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韵)
仄中仄、平平仄仄,中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中仄,中中中、中仄平平(韵)
中平仄,中中仄仄平平(韵)
此格为此词正体。 上片首二句各四字,不用韵,第三句六字,起平韵,第四五句十一字为四字对句上加三字逗。前结三字一句、四字两句。下片换头六字不用韵。第四五句同上片四五句,后结三字一句、六字一句。
【代表作】
【宋】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注释】:
金猊(ni泥):狮形铜香炉。
红浪:红色被铺乱摊在床上,有如波浪。
宝奁(lian连):华贵的梳妆镜匣。
者:通这。
阳关:语出《阳关三叠》,是唐宋时的送别曲。
武陵人远:引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离开后再去便找不到路径了。
【赏析】:
本词抒写惜别的深情和刻骨铭心的怀念。上片写不忍丈夫离去,着意刻画慵懒的情态,下片着重写怀念和痴情。笔触细腻生动,抒情极凄婉。上片开头五句只写一个“慵”字。香冷而不再去换新香点燃,一慵也;被也不叠,任凭胡乱摊堆床上,二慵地;起床后连头也不愿梳,何谈化妆,三慵也;梳妆匣上落满灰尘,懒得擦,懒得动,四慵也;日上帘钩,人才起床,五慵也。词人为何如此慵懒而没心情?原来是“生怕离怀别苦”。这句为全词之眼,在上片的中间位置,括上而启下。表现出夫妻离别前一词人百无聊赖的神态、复杂矛盾的心理以及茫然若失的情绪;“多少事,欲说还休”。体现出主人公心地的善良和对丈夫的爱。杨慎评此句说:“‘欲说还休’,与‘怕伤郎,又还休道’同意”(杨慎批点本《草堂诗余》卷四)。可谓深得其心。因为告诉丈夫,也只能增添丈夫的烦恼而已,故宁可把痛苦埋藏心底,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深情啊!歇拍三句为上片之警策,本来因怕分别才容颜瘦损,但作者偏不直接说出。“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那是为了什行,答案不言自明,而情味弥足矣。下片设想别后的情景。“休休”是幅度的跳跃,省略了如何分另如何饯行的过程,直接写别后的情景。“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以下三句近乎痴话。流水本是无情物,怎能“念”呢?但正因这样写,才突出词人的孤独与痴情。一是写出终日在楼前凝眸远眺,或盼信或望归。二是楼前的流水可以映出她凝眸的神情,也只有流水方可证明体验她的痴情,抒情何其深婉,入木三分。结拍三句用顶真格将词意再度深化,“一段新愁”指什么?含蓄而又明确,与上片结拍的写法属同一机抒。深际飞评云:“清风朗月,陡化为楚云巫雨,阿阁洞房,立变为离亭别墅”(《草堂诗余》正集卷三)。全词心理刻画十分细腻精致,在封建女性文学中实属难能可贵。
【简析】
一般写离情,总是着重写别时如何难舍难分,此词则截取别前别后的两个横断面。别前词人神情慵怠,懒于梳妆,表达了害怕离别的心态。中间进行大幅度跳跃,过渡到别后。此时丈夫赵明诚远去,词人被重重烟雾所封锁,天天倚楼凝望楼前流水,觉得流水也对她的离别表示同情和怜悯。 |
|
- : Phoenix On the stage recall to play the vertical flute
|
|
凤凰台上忆吹箫·寸寸微云 | 凤凰台上忆吹箫·千里相思 |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 凤凰台上忆吹箫同前 | 凤凰台上忆吹箫转官球 | 凤凰台上忆吹箫秋意 | 凤凰台上忆吹箫(自金乡之济至羊山迎次膺) | 凤凰台上忆吹箫(同前) | 凤凰台上忆吹箫(耒阳至节戏呈同官) | 凤凰台上忆吹箫(再用韵赠黄宰) | 凤凰台上忆吹箫(再用韵咏梅) | 凤凰台上忆吹箫(蜡梅用前韵) | 凤凰台上忆吹箫(转官球) | 凤凰台上忆吹箫(秦淮夜月) | 凤凰台上忆吹箫(秋意) | 竹素山房小饮南徐唐正方善歌吴伶以长箫和之客以凤凰台上忆吹箫分韵予得台字 | 凤凰台上忆吹箫自金乡之济至羊山迎次膺 | 凤凰台上忆吹箫耒阳至节戏呈同官 | 凤凰台上忆吹箫再用韵赠黄宰 | 凤凰台上忆吹箫再用韵咏梅 | 凤凰台上忆吹箫蜡梅用前韵 | 凤凰台上忆吹箫秦淮夜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