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液 : 中国 >新疆 > 准噶尔盆地
显示地图
目录
地理位置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盆地,大约位于45°N,85°E。东北为阿尔泰山,西部为准噶尔西部山地,南为天山山脉。盆地呈三角形,面积约380,000平方公里。盆地一般海拔400公尺左右,东高(约1,000公尺〔3,300呎〕)西低。
地形特征
  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境内,天山山脉和阿尔泰山脉之间,平面形态南宽北窄,略呈三角形,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根据航磁等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准噶尔盆地具有双基底结构:下部为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上部为晚海西期(泥盆~早中石炭世)的褶皱基底。
  中国第二大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及西部诸山间。呈不等边三角形。东西长1120千米,南北最宽处约800千米。面积约38万平方千米,海拔500~1000米(盆地西南部的艾比湖湖面海拔仅190米),东高西低。盆地西部有高达2000米的山岭,多缺口,西北风吹入盆地,冬季气候寒冷,雨雪丰富。
  盆地边缘为山麓绿洲,日平均气温大于10℃的温暖期约140~170天,栽培作物多一年一熟,盛产棉花、小麦。盆地中部为广阔草原和沙漠(库尔班通古特沙漠),部分为灌木及草本植物覆盖,主要为南北走向的垄岗式固定、半固定沙丘,南缘为蜂窝状沙丘。
  盆地南缘冲积扇平原广阔,是新垦农业区。发源于山地的河流,受冰川和融雪水补给,水量变化稳定,农业用水保证率高。除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外,玛纳斯、乌伦古等内陆河多流注盆地,潴为湖泊(如玛纳斯湖、乌伦古湖等)。
  牧场广阔,牛羊成群。准噶尔盆地内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煤和各种金属矿藏,盆地西部的克拉玛依是中国较大的油田。北部的阿尔泰山区盛产黄金准噶尔盆地中国第二大盆地。
  盆地南缘冲积扇平原广阔,是新垦农业区。发源于山地的河流,受冰川和融雪水补给,水量变化稳定,农业用水保证率高。除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外,玛纳斯、乌伦古等内陆河多流注盆地,潴为湖泊(如玛纳斯湖、乌伦古湖等)。
盆地的价值
  准噶尔盆地是晚古生代至中、新生代多旋回叠合盆地,其上沉积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第三纪和第四纪地层。盆地中央地层平缓,具稳定地块特征,盆地南部是天山山前坳陷(或称天山北缘前陆盆地),盆地西北部为成吉思汗逆冲断褶带,盆地东北部为克拉美丽山山前坳馅。盆地演化可划分为前陆盆地阶段、坳陷盆地阶段和再生前陆盆地阶段。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石油总资源量为86亿吨,天然气2.1万亿立方米。克拉玛依油田位于盆地西部。
  天山北麓平原为新建的重要农业区,种植小麦、玉蜀黍、水稻、棉花、甜菜等。盆地内夏季气温高,棉花种植地区已达北纬44°,为世界上棉花种植的最北限。盆地中有丰富矿藏,南缘有煤田,西部有独山子和克拉玛依油田,两地都设有炼油厂,有输油管通往乌鲁木齐市。盆地西缘有阿拉山口、老风口、布尔津等风口,风力强劲,对交通及其他经济活动有一定影响。
  盆地中部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面积48,800平方公里。年降水量150∼250公釐(6∼10吋)。一些河流的尾闾可深入沙漠形成一定的植被覆盖,使沙丘成固定或半固定状态,部分地区可用为冬季牧场。居民大部分是维吾尔人和突厥人或蒙古人。汉民族多住在南部绿洲、农场和工业区。
水资源日益减少
  发源于阿尔泰山的额尔齐斯河,沿山前断陷平原流向西北,经过俄罗斯的斋桑泊、鄂毕河,注入北冰洋。其馀河流如发源于阿尔泰山东部的乌伦古河,发源於天山的乌鲁木齐河、玛纳斯河、奎屯河等分别注入盆地中的布伦托海、玛纳斯湖、艾比湖。由於大量引水灌溉,玛纳斯湖已经乾涸,艾比湖的面积也已缩小。
百科辞典
  Zhunga’er Pendi
  准噶尔盆地
  Junggar Pendi
    位于阿尔泰山脉与天山山脉之间,西侧为准噶尔西部山地,东至北塔山麓。南北宽450公里,东西长700公里,面积18万平方公里,沙漠占30%。地势向西倾斜,北部略高于南部,北部的乌伦古湖(布伦托海)湖面高程479.1米,中部的玛纳斯湖湖面270米,西南部的艾比湖湖面189米,是盆地最低点。盆地西侧有几处缺口,如额尔齐斯河谷,额敏河谷及阿拉山口。西风气流由缺口进入,为盆地及周围山地带来降水。
    地质与地貌 准噶尔盆地在地质构造上为古陆台。中生代砂岩覆盖在古生代基底上,从北向南增厚,北部厚700米,南部增至3000~4000米,含有煤和石油。新生代地层亦向南增厚,北部不到450米,南部拗陷中心均超过1000米;其中第四纪沉积可分 3带,沿天山北麓的山前拗陷带厚500米,中部厚约100米,北部为相对上升部分。
    盆地内地貌,平原可分为两区。北起阿尔泰山南麓,南抵沙漠北缘的北部平原,风蚀作用明显,有大片风蚀洼地。南部平原南起天山北麓,北至沙漠北缘、可分两带,北带为沙漠,南带为天山北麓山前平原,是主要农业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中国第二大沙漠,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占优势,流动沙丘仅占3%。沙漠区年降水量约100毫米,冬季有稳定积雪,在固定沙丘上植被覆盖度约40~50%,在半固定沙丘上约20%。丘间洼地生长牧草,夏季缺水,曾作冬季牧场,现已定点打井,夏季亦可放牧。
    光热资源与自然灾害 盆地属中温带气候。太阳年总辐射量约565千焦耳/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北部约3000小时,南部约2850小时。盆地北部西部年均温3~5℃,南部5~7.5℃。盆地东部为寒潮通道,冬季为中国同纬度最冷之地,富蕴1月均温为-28.7℃。10℃以上活动积温3000~3500℃,持续150~170天,无霜期除东北部为100~135天外,大多达150~170天。年均温日较差12~14℃。
    主要自然灾害有冻害和大风。约4~5年有一次较大范围的冬麦冻害,10年有一次较重的果树冻害。牲畜冻害主要发生于盆地中心的冬牧场。如1974年冬至1975年春,盆地南部冻死冬麦13.33万余公顷,盆地中心牧区牲畜大量死亡。盆地北部每年有 8级以上的大风天数33~77天,西部70天以上,阿拉山口 165天。由于盆地植被覆盖度较大,虽大风天数多,沙丘移动现象却较塔里木盆地为少。但局部地区,如艾比湖东南沙泉子至托托,有新月形沙丘27座,大风移动沙丘,阻塞交通,危害农田。额尔齐斯河谷亦有沙丘多处,冬季风大,不能形成稳定积雪,春季作物难以生存。
    水分来源与水资源 主要来自西风气流。降水西部多于东部,边缘多于中心,迎风坡多于背风坡。
    盆地冬季有稳定积雪,冬春降水量占年总量30~45%。除额尔齐斯河为外流河外,盆地其他河流均为内陆河,以盆地低洼部位为归宿。河流补给主要来自山区,春季平原融雪水亦有补给。按河流出山口处流量计算,共有年径流量210亿立方米(不包括伊犁河及塔城盆地河流),其中额尔齐斯河流出国境水量 100亿立方米。额尔齐斯河是新疆第二大河,支流都源于阿尔泰山南坡。盆地的内陆河有4排水区:①乌伦古湖。为乌伦古河尾闾。②艾比湖。汇纳博尔塔拉、奎屯及精河等河。③玛纳斯湖。汇纳玛纳斯、金沟、巴音、塔西等河,源于准噶尔西部山地的10多条小河,曾以玛纳斯河为尾闾。④天山北坡独立水系。包括呼图壁至木垒的所有河流,都消失于灌区中。由于灌区引水,入湖水量均急剧减少。
    盆地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来自山口以下河床、渠道及田间渗漏,共有动储量25亿立方米。从农业用水供需关系看,基本无缺水之虞。
    土地资源与农业潜力 盆地北部主要土壤是棕钙土,局部地区还有栗钙土、龟裂土、沼泽土、草甸土和盐土。盆地南部的北带以荒漠灰钙土为主,南带以棕钙土为主,冲积扇缘有草甸沼泽土和草甸盐土,扇缘以下为盐碱化的荒漠灰钙土。由于水源限制,要使全部土地(约0.18亿公顷)都有灌溉,尚有困难。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自然环境方面,需注意:①提高光能利用率。②总结经验,根据农业气候条件重新考虑冬麦合理布局。③营造防护林带。④争取尽早实现额尔齐斯河水南调工程。
    经勘探证明,盆地已展现了可喜的石油开发前景。盆地东部海拔540米的风蚀洼地内,发现有世界罕见的千余株硅化木。
     (杨利普)
    
英文解释
  1. n.:  Junggar Basin
包含词
准噶尔盆地硅化木准噶尔盆地五彩城
准噶尔盆地自然资源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金矿地质
准噶尔盆地油气田开发的回顾与思考(1950-2000年)准噶尔盆地油气田开发的回顾与思考(19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