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内骨骼:脊椎动物的主要骨骼都被肌肉皮肤鳞片或毛发包裹在身体的内部,叫做内骨骼。
节肢动物的体表覆盖着坚硬的体壁。体壁由三部分组成:表皮细胞层,基膜和角质层。表皮细胞层由一层活细胞组成,它向内分泌形成一层薄膜,叫做基膜,向外分泌形成厚的角质层。角质层除了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和保护内部构造外,还能与内壁所附着的肌肉共同完成各种运动,跟脊椎动物体内的骨骼有相似的作用,因此被叫做外骨骼。
昆虫的内骨骼:
沟(sulcus,复数sulci)是骨板褶陷而在体表留下的狭槽;沟下陷入部分成脊状或板状者称内脊(ridge),而成或刺状或叉状者叫内突(apodeme);这些内突与内脊构成了昆虫的内骨骼(endoskeleton),为肌肉提供了着生之处。 |
|
内骨骼
endoskeleton
胸之间,及后胸和第一腹节之间。由于后背片发展的
情况不同,悬骨的所属胸节亦有所不同。侧内突是侧
内脊向下伸延成臂状的构造。腹内突是腹内脊形成的
一对表皮内突,两侧的腹内突在基部常合并,成叉状,
又称叉突。叉突两臂与侧内突相接,在体节下方形成
支架。前、中胸腹板内尚有内刺突,由间腹片内陷形
成。侧板、腹板上发生的脊和表皮内突起到加强侧板
及承受背腹肌牵动的作用。活动头部的重要肌肉—
前胸腹纵肌,活动足的基节旋肌、收肌均起源于各胸
节腹内突上。
腹部内骨骼较头部、胸部简单,表皮内突不发
达,肌肉着生在腹节的前内脊上。产卵器发达的昆虫,
如蝗虫,其产卵瓣基部具有向体内延伸的强大表皮内
突(图3),活动腹节及产卵器的重要肌肉起源于此。
(虞佩玉)
内骨骼(endoskeleton)昆虫体壁内陷所形
成的内脊及各种形状内突的统称,用以加强体壁和
着生肌肉。内骨骼常因形状及所在部位不同而有不同
名称。
头部内骨骼头部具有特殊的内骨骼称为幕骨
(图1),是头壳内部的主要支架,又是口器、触角、前
肠部分肌肉的起源处。除内口式昆虫外,其他昆虫均
有幕骨。幕骨由一对幕骨前臂和一对幕骨后臂在头壳
内部相互愈合,形成骨架。前、后幕骨陷是幕骨前、后
臂在体表内陷留下的痕迹。前幕骨陷位于额唇基沟的
两侧,或在额颊沟的腹端与口上沟接近之处,相当于
形态学口的水平。后幕骨陷位于次后头沟两端,而幕
骨后臂常相向联成幕骨桥。消化道前端即支架在幕骨
桥上,向下穿过两幕骨前臂间的空隙。有些昆虫在幕
骨前臂上又各发生一个突起,向背面伸到触角附近的
头壳内壁上,称幕骨背臂,因非直接由头壁内陷形成,
故在头壳表面不留痕迹。
幕骨背臂
幕骨前臂
额唇基沟
图1东亚飞蝗的幕骨
(仿陆近仁,虞佩玉)
胸部内骨骼主要包括悬骨、侧内突、腹内突及
内刺突(图2、肌肉系统图5),是活动翅、足、头部、颈
图2东亚飞蝗中、后胸及工~In腹节的内骨骼
(仿陆近仁,虞佩玉)
1.中胸侧内突;2.中胸小腹片;3.后胸侧内突;4,前腹片;
5.中胸墓腹片;6.腹胸墓腹片;7.第一腹节;8.第二腹节;
9.第三腹节;10.中胸内刺突;11.中胸腹内突;12.中胸侧
内脊;13后胸腹内突;14.后胸侧内脊;15.腹节表皮内突;
部及前胸背板的肌肉起源及着生处。翅胸背板的前内
脊扩大为一对或一块板状悬骨,供强大的背纵肌着生。
悬骨通常有3对,各位于前胸和中胸之间,中胸和后
图3东亚飞蝗的产夕尸器
(仿虞佩玉,陆近仁)
(a)骨骼;(b)肌肉
1.侧表皮内突;2.背产卵瓣:3.内产卵瓣;4.腹产卵瓣;
5.产卵器短牵引肌;6.产卵器牵引肌;7.产卵器牵缩肌;
8.背瓣提肌;9.腹瓣降肌 |
|
- : Endoskelet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