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内江师范学院投诉电话内江市旅游投诉电话:0832-96927
四川省旅游投诉电话:028—86657308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内江师范学院是一所省属本科师范院校。学院地处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的“书画之乡”——内江市。内江东邻重庆,南接泸州,西攘自贡、宜宾,北靠资阳、遂宁。成渝、内昆、川鄂、川黔四条铁路和成渝、内宜、内泸、内遂四条高速公路纵贯全境,成为四川连接重庆、云南、贵州、广西、湖北等省(市)的重要通道。内江作为川东南的门户,巴蜀腹地的交通重镇和大宗物资集散地,四川的出海通道,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的“三个面向”,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求发展。立足四川,面向全国,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突出师范性,强调学术性,建设以教师教育为主体,具有地方特色,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高等师范院校。
学院以教师教育为主体,专业设置齐全。现有中文、外语、政法经济、历史、教育心理学、管理、数学、物理学与电子信息工程、化学、资源环境管理、生命科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体育、美术、音乐等15个系。有文学、法学、历史学、理学、教育学、工学、管理学等七个一级学科,设有32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生9300余人,在册成教生12000余人。现有教职工82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440人,正高职27人,副高职214人,博士、硕士生78人(含在读)。学院始终以教学为中心,并注重科学研究,现有教育部、省教育厅批准的20余个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8门省级重点课程。近两年来,我院教师共在各类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1050篇,其中核心期刊173篇,教材37部,专著、编著18部,教学科研成效较为显著。
学院办学条件优良。现有土地800余亩,校舍29.6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000余万元,藏书52余万册;体育馆、标准田径运动场、游泳池、网球场、排球场、篮球场等体育场(馆)功能齐全,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等教学设施齐备。学院先后获得“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省级园林式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四川省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校园绿树掩映,碧草如茵,是莘莘学子求学的理想场所。
学院在省内的招生已覆盖全省各地、市、州。同时,学院已在重庆、湖南、湖北、江西、广西、宁夏、陕西、甘肃、山西、辽宁、浙江等15个省(市)招生,办学覆盖面广,辐射面宽。
目前,学院紧紧围绕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狠抓软件、硬件建设,确保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构建以教师教育为主体的办学体系,努力创出学校特色,为发展研究生教育、申报硕士点早做准备,逐步向以教师教育为主体的多科性的高等学校发展,使学院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 |
|
内江师范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一所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在发展的风雨征程中,内师人秉承百年来师范教学校西区大门育艰苦创业,借鉴半个世纪积累的办学经验,正在谱写着内江师范学院的辉煌之路。内江师范学院办学思路明晰,特色鲜明;学科建设突出特色,科类齐全;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科学研究加大投入,成效显著;教学设施不断改善,条件良好;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硕果累累;生活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毕业生质量高,深受欢迎。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获得良好成绩。
学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育人为根本,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求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教育教师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地域优势
学校地处风景如内江市区地图画、人文荟萃的“书画之乡”——内江市。这里人杰地灵,李白曾用“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的佳句赞叹内江。内江还是辛亥革命志士喻培伦大将军出生地,也是我国新闻战线的先驱范长江的蒙馆地,更是国画大师张大千的故土。内江作为川东南的门户、巴蜀腹地的交通重镇和大宗物资集散地、四川的出海通道,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学科建设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与布局,基本形成以文学、理学、教育学学科专业为主、数量适宜、结构合理、优势互补、交叉渗透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13个二级学院,开办有40个本科专业,18个专科专业,覆盖文学、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历史学、法学、工学7个学科门类。
师资队伍
学校树立“以人为本、人才强校”的理念,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强校之本来抓。坚持学科带头人制度,积极实施重点人才工程,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合理。学校现有教职工1157人,其中专任教师700余人,正,副高职267人,硕、博士28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接近40%。学校还聘请了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教授、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或担任兼职教授。学校师资数量充足,结构日趋合理,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教学设施
学校占地1,005亩第5教学楼,校舍32.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760万元,图书资料110万册。实施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完善了网络中心和校园网,促进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科研中的运用;建成电子阅览室、文献数据库等,为师生提供了优良的教学、科研和学习条件;拥有游泳池、网球场、室内体育馆和标准田径运动场等教学场馆;校园网络、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调频发射台及闭路电视系统等教学设施先进;实施了校园绿化工程、光彩工程,校园依山傍水,绿树掩映,碧草如茵,是莘莘学子求学的理想场所。
教学科研
学校不断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强化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使教学管理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现有省级精品课程12门,校级精品课程20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62门。建立了70个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和87个非师范专业实习基地。2000年以来至2009年3月,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1项,顺利通过了省教育厅组织的各项专项评估,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学校重视科研工作,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搭建科研平台,科研水平和科研实力得到较大提升,有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张大千研究中心)、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内江师范学院数值仿真重点实验室)、全国高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高等教育研究所、强场物理研究室、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等13个研究所(室)。2000年以来至2009年3月,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近500项,在国内外刊物公开发表论文4168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865篇,被SCI、EI、ISTP收录论文107篇,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论文16篇。出版专(编)著67部,教材78部。获各级各类教学科研成果奖154项,其中获省部级奖11项,市厅级奖58项。
历史沿革
内江师范学院是2000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在原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原内江教育学院(含于1998年先期并入的内江艺体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合并建立的一所省属本科师范院校。
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是1956年由教育部核准创办的四川省初中师资训练班 1958年更名为内江师范专科学校。1959年与内江工专、简阳农专合并建立内江专科学 校。1962年国民经济调整,内江专科学校停办,部分师资和设施并入内江地区教师进修学校与地区教育行政干部学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制度后,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地区教师进修校和教育行政干部学校的基础上举办高师班,面向社会招收学生。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重建内江师专。1979年,内江师专与内江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即内江教育学院)从一家分为两家独立建校办学。1993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内江教育学院的前身是1958年建立的内江地区教育行政干部学校和地区教师进修学校。1984年经原国家教育部批准内江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内江教育学院。内江艺体师范学校前身系创建于1905年的川南简易师范学堂,后几经变迁,1952更名为内江师范学校,1984年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内江艺体师范学校,1998年内江艺体师范非实质性并入内江教育学院。 |
|
2007年,学校在教育部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学校先后获得“四川省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园林式单位”、“四川省卫生先进单位”、“四川省‘十五’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连续多年被评为“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
|
学校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社会竞争力,与美国东新墨西哥大学及英国斯旺西大学等签署了有关1-2-1中美双学位计划三方协议签字仪式合作,建立了Au Pair 中华文化使者项目培训基地,为学校本、专科学生赴国外攻读学士、硕士学位提供了平台。并常年聘请外籍专家来校交流或进行学术讲座。 |
|
学校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坚持“学术文化、高雅文化、进取文化”的校园文化导向,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科技、学术、体育、艺术等文化活动项目及品牌,包括:大学生科技活动周、大学生科研立项、“沱江学子讲坛”、“读书月”活动、大学生艺术节、大学生运动会、社团文化节、“5.25”心理健康活动、“义务支教接力行动”活动等。学校现有学生社团38个,社团成员5000余人,经常开展各种兴趣爱好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拓展素质、展现才华提供了有效平台。 |
|
学校高度重视院长谢峰为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毕业生就业工作,设有专门的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以服务学生为宗旨,通过一系列系统、规范的措施来帮助和指导毕业生走向社会。学校和社会各界建立了良好的人才协作关系,就业形势良好,与企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实习+就业”模式,促进大学生就业。毕业生就业主要以四川为主,面向重庆、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20多个省市区。毕业生以丰富的基础知识、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赢得省内外用人单位的好评。2000年以来至2009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是四川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
|
内江师范学院金融投资爱好者协会
协会简介:
内江师范学院金融投资爱好者协会,简称金融协会,创立于2008年8月。在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赵晓鸿、副院协会会徽长范雪刚、书记张建华的深切关怀下,在万联证券、安信证券的大力支持下,金融投资协会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旺盛的生命力立于内江师范学院社团之林,受到了全院师生的一致好评和热烈欢迎!她为全校师生特别是对金融具有浓厚兴趣的同学提供一个有关金融知识的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普及金融知识、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增强同学们的财经金融意识、扩宽同学们证券投资知识面、培养科学的投资理财策略是协会的创立目的。学以致用、理性投资更是协会创立的宗旨。协会以经济与管理学院为依托,和万联证券、安信证券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金融协会主要以知识讲座和证券竞赛为业务范围。知识讲座包括股票、债券、基金、期货、期权、权证等内容,证券竞赛包括一年一度的“世华杯”全国大学生金融投资模拟交易大赛,以及学校内部的证券知识竞赛和“寻找校园股神”模拟炒股大赛。同时金融投资协会还为同学提供了考取证券从业资格证的条件,包括相关知识讲座、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
为了金融投资协会更好的发展,该协会聘请了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多位教授、讲师作为该协会的指导老师,他们是:
张建华(内江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金融投资协会名誉会长)模拟股票投资大赛
赵晓鸿、王华清(内江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
范雪刚(内江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学副教授、中国注册会计师)
何 佳、胡 艳(内江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讲师)
同时该协会也聘请了万联证券和安信证券的证券分析师作为该协会的业务指导老师!
协会大事记:
1、参加第三届“世华杯”全国大学生金融模拟交易大赛,获得“最佳组织奖”。
2、2008年12月6日,承办并参加内江师范学院首届“万联杯”证券知识竞赛,大赛取得圆满成功,参赛协会成员成绩优异。
3、2009年4月10日——2009年6月12日,承办并参加内江市首届“工行杯”大中专院校模拟股票投资大赛,大赛取得圆满成功,协会成员陶相、冯克军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 |
|
|
|
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 内江师范学院科研处 | 内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 内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 内江师范学院计算机协会 | 内江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 内江师范学院二级学院 | 内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 内江师范学院社团协会 | 内江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内江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 | 内江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 内江师范学院张大千美术学院 | 内江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 内江师范学院数值仿真重点实验室 | 内江师范学院金融投资爱好者协会 | 内江师范学院政法与历史学院 | 内江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 内江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内江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