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八百孤寒
目录
八百孤寒 Miserly eight hundred
拼音: bā bǎi gū hán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贫寒之士失去依靠

解释: 八百:形容很多;孤寒:指贫寒的读书人。许许多多贫寒的读书人。

资料来源: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

例子: 小谪陈芳现在身,人间何事敝精神。幔亭仙客休相待,~要此人。★清·黄景仁《两当轩集·十四·岁暮怀人》

众多的寒士 Many of the poor of
  众多的寒士。孤寒,指贫寒之士;八百,形容其多。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好放孤寒》:“ 李太尉 德裕 颇为寒畯开路。及謫官南去,或有诗曰:‘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 李崖州 。’”
No. 3
  八百:形容很多;孤寒:指贫寒的读书人。形容人数众多,处境贫寒的读书人。也比喻贫寒之士失去依靠。
No. 4
  词 目 八百孤寒
  发 音 bā bǎi gū hán
  释义:李德裕(787-850),字文饶,唐代赞皇人,出身于名门望族,是宰相李吉甫之子。李德裕少好学,以父荫补校书郎。穆宗时,擢为骑林学士,累迁为中书舍人,御史中丞。他常常援助那些出身寒微的读书人,后在党争中失败,被贬为崖州司户,受恩的士子都为此垂泪。当时有人作诗云:“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见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放孤寒》。八百:虚指,表许多。孤寒:指出身寒微的读书人。后以“八百寒微”指贫寒受恩或急需受恩的人。
  出处五代·王定保《唐庶言·好放孤寒》:“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难忘李崖州。”
  示例 清·黄景仁《两当轩集·十四·岁暮怀人》:“幔亭仙客休相待,八百孤寒要此人。”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贫寒之士失去依靠。
近义词
布衣韦带, 白衣秀士, 白衣卿相, 白衣公卿
反义词
布衣韦带, 八百孤寒, 白衣卿相, 白衣公卿, 白衣秀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