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牌名 : 曲牌名 : 苏轼 : 柳永 : 艺术类 : 歌曲音乐 > 八声甘州
目录
八声甘州 Ba Shengganzhou  

《八声甘州 Bashengganzhou》
诗人: 柳永 Liu Yong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退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八声甘州 Bashengganzhou》
诗人: 柳永 Liu Yong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八声甘州 Bashengganzhou》
诗人: 叶梦得 Ye Mengde

  问浮家泛宅,自玄真、去后有谁来。
  漫烟波千顷,云峰倒影,空翠成堆。
  可是溪山无主,佳处且徘徊。
  暮雨卷晴野,落照天开。
  
  老去余生江海,伴远公香火,犹有宗雷。
  便何妨元亮,携酒间相陪。
  寄清谈、芒鞋筇杖,更尽驱、风月入尊罍。
  江村路,我歌君和,莫棹船回。
  
《八声甘州 Bashengganzhou》
诗人: 辛弃疾 Xin Qiji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托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
  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障轻寒。
更多诗歌...
请鉴赏:

  袁去华 Yuan Quhua:八声甘州 Bashengganzhou
  朱雍 Zhu Yong:八声甘州 Bashengganzhou
  辛弃疾 Xin Qiji:八声甘州 Bashengganzhou
  程垓 Cheng Gai:八声甘州 Bashengganzhou
  汪莘 Wang Shen:八声甘州 Bashengganzhou
  李好古 Li Haogu:八声甘州 Bashengganzhou
  何梦桂 He Menggui:八声甘州 Bashengganzhou
  王奕 Wang Yi:八声甘州 Bashengganzhou
  仇远 Chou Yuan:八声甘州 Bashengganzhou
  陈偕 Chen Xie:八声甘州 Bashengganzhou
  郑梦协 Zheng Mengxie:八声甘州 Bashengganzhou
  汤恢 Shang Hui:八声甘州 Bashengganzhou
  周济川 Zhou Jichuan:八声甘州 Bashengganzhou
  郑子玉 Zheng Ziyu:八声甘州 Bashengganzhou
  胡翼龙 Hu Yilong:八声甘州 Bashengganzhou
  林实之 Lin Shizhi:八声甘州 Bashengganzhou
  朱雍 Zhu Yong:八声甘州 Bashengganzhou
  何梦桂 He Menggui:八声甘州 Bashengganzhou
  王奕 Wang Yi:八声甘州 Bashengganzhou
No. 7
  曲牌名。南北曲均有此曲牌﹐属仙吕宫。北曲字数﹑格律与词牌字句不同﹐用在套曲中。南曲又有二一与词牌同﹐用作引子;一与词牌不同﹐而与北曲略同,用作过曲。
词牌名 Tune name
  词牌名。又叫《甘州》、《潇潇雨》。双调平韵,九十五至九十八字,共有七体。本 唐 时教坊大曲名,来自西域,后用为词牌。《词谱》卷二五:“按此调前后段八韵,故名八声,乃慢词也。与《甘州遍》之曲破、《甘州子》之令词不同。《乐章集》亦注仙吕调, 周密 词名《甘州》, 张炎 词因 柳 词有‘对萧萧暮雨洒江天’句,更名《萧萧雨》, 白朴 词名《讌瑶池》。”
词牌简介
  八声甘州,唐教坊大曲有《甘州》,杂曲有《甘州子》,是唐边塞曲,因以边塞地甘州为名。《八声甘州》是从大曲《甘州》截取一段改制的。因全词前后片共八韵,故名八声,慢词。与《甘州遍》之曲破,《甘州子》之令词不同。《词语》以柳永词为正体。九十七字,前片四十六字,后片五十一宇,前后片各九句四平韵。亦有在起句增一韵的。前片起句、第三句,后片第二句、第四句,多用领句字。另有九十五字、九十六字、九十八字体,是变格。又名:《甘州》、《潇潇雨》、《宴瑶池》。
  代表作品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作者:柳永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写作背景】
  柳永出身士族家庭,从小接受儒家思想,有求仕用世之志。因天性浪漫和有音乐才能,适逢北宋安定统一,城市繁华,首都歌楼妓馆林林总总被流行歌曲吸引,乐与伶工、歌妓为伍,初入世竟因谱写俗曲歌词,遭致当权者挫辱而不得伸其志。他于是浪迹天涯,用词抒写羁旅之志和怀才不遇的痛苦愤懑。《八声甘州》即此类词的代表作。被苏轼称赞其佳句为“不减唐人高处”。
译文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逐渐地迫近,关隘、山河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上高山下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心上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怎么知道我,倚着栏杆的时候,正这样的愁思深重。
赏析
  这是柳永的雅词。宋代赵令畤《侯鲭录》卷七引苏轼语:"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
  柳永是较早把游子羁旅情怀纳入词中的人。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归。陈廷焯称此词为"古今杰构",是"耆卿集中仅见之作"(《词则·大雅集》),王国维更以此与苏轼《水调歌头》媲美,认为此二作皆"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调论也"。由此可见它在词史上的地位。
  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
  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一“紧”字,又用上声,气氛声韵写尽悲秋之气。再下一“冷”字,上声,层层逼紧。而“凄紧”、“冷落”,又皆双声叠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紧接一句“残照当楼”,境界全出。这一句精彩处“当楼”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毕休。”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红衰翠减”,乃用玉溪诗人之语,倍觉风流蕴藉。“苒苒”,正与“渐”字相为呼应。一“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的是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种直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无语”二字乃“无情”之意,此句蕴含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不忍”句点明背景是登高临远,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词以写景为主,情寓景中。但下片妙处于词人善于推已及人,本是自己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
  结句篇末点题。“倚阑干”,与“对”,与“当楼”,与“登高临远”,与“望”,与“叹”,与“想”,都相关联、相辉映。词中登高远眺之景,皆为“倚闺”时所见;思归之情又是从“凝愁”中生发;而“争知我”三字化实为虚,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更为曲折动人。
  这首词章法结构细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以铺叙见长。词中思乡怀人之意绪,展衍尽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明白如话。这样,柳永的《八声甘州》终成为词史上的丰碑,得以传颂千古。
写作特点
  纵观全词,非独结尾统摄全篇,上下片十八句无不经纬分明,丝丝入扣。上片写景,下片言情,情景交织,以“对”字开篇,“登高临远”过片,“倚栏”落脚,又以倚栏凝愁照应江水无语,有如常山之蛇,关节响应,救首救尾。柳词铺叙而不散浸,于此可见一般。柳词本以柔婉见长,此词却以沉雄之魄,清劲之气,写奇丽之情。“(郑文焯《与人论词遗札》)将志士悲慨与儿女柔情结合,体现刚柔相济的艺术美。用单字去声作为句首领头字,也是一大特色,“对”“渐”“望”“叹”“误”等用于开篇与转折处,骨节灵通,强而有力,如点睛之龙破壁而飞。
关于词牌
  词牌一名甘州,《西域记》云:“龟兹国土制曲,《伊州》《甘州》《梁州》等曲翻入中国。”《甘州》一曲,初为唐玄宗时教坊大曲,后用为词调,因前后八韵故为“八声”。《伊州》《甘州》《梁州》诸曲,音节慷慨悲壮,柳永精通音律,用来抒写他贫士失意的感慨,有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作者: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
  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
  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注释
  1.参寥子:即僧人道潜,字参寥,浙江于潜人。精通佛典,工诗,苏轼与之交厚。公元1091年,苏轼应召赴京后,寄赠他这首词。
  2.西兴:即西陵,在钱塘江南,今杭州市对岸,萧山县治之西。
  3.忘机:忘却世俗的机诈之心。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苏轼《和子由送春》:"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塌两忘机。"
  4.相得:相投合。
  5."约他年"三句:以东晋谢安的故事喻归隐之志。《晋书o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
  6."西州路"三句:据《晋书o谢安传》,太山人羊昙素为谢安所重。谢安过西州门病死之后,羊昙"辍乐弥年,行不由西州路。"此处是说自己要实现谢公之志,要参寥子不要像羊昙一样痛哭于西州路。
  此词作于元祐六年(1091年),是寄赠之作。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参寥子相契如一的志趣和亲密无间的感情。
  上阙"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二句以钱塘潮水比喻人的欢聚与离别,气势非凡。虽然是写"卷潮来"和"送潮归"两个方面,但却是以"有情"始,以"无情"终,其归根到底仍是"无情",接着以"问"字领起下文,"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辉?"仍是表达了愁苦的心情。最后几句则宕开一笔,纵阅古今之变,通过对历史上机心倾轧的否定而自明心迹:"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使精神得以超脱和自由。
  下阙则开始追忆往事:"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将旧日漫游的地点、季节、景色以及二人相知相得的友谊一一写出。后几句则是借用谢安、羊昙的故事,来表明自己的志向,"愿谢公雅致莫相违",并殷殷嘱托友人不要为自己担忧:"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清末词学家郑文焯颇激赏此词。在《手批东坡乐府》中评云:"突兀雪山,卷地而来,真似钱塘江上看潮时,添得此老胸中数万甲兵,是何气象雄且杰!妙在一字豪宕,无一语险怪,又出以闲逸感喟之情,所谓骨重神寒,不食人间烟火气者。此境至此,观止矣!"可谓是推崇备至。
八声甘州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 辛弃疾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
  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年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释】原序: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汉“飞将军”李广的故事广为人知,在古代诗文中也多所咏及。辛弃疾的这首《八声甘州 》,便是其中的名篇。我们知道 ,辛弃疾二十三岁即起兵抗金,南归以后亦所至多有建树。但因为人刚正不阿,敢于抨击邪恶势力,遭到朝中奸臣的忌恨,不仅未能实现恢复中原的理想,且被诬以种种罪名,在壮盛之年削除了官职。他的这种遭遇,极似汉时名将李广。这首词即借李广功高反黜的不平遭遇,抒发作者遭谗被废的悲愤心情。辛弃疾在题语说“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可见他当时的情绪是非常激动的。后边说“戏用李广事”,则不过是寓庄于谐的说法罢了。本词上阕聊聊数语,约略叙述了李广的事迹。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广罢官闲居时 ,“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 :‘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开篇至“无言”数句即写此事。这里特别突出“故将军”一语,以之居篇首,表现了作者对霸陵尉势利人的愤慨。同时,词中直接把司马迁对李广的赞辞“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当作李广的代称,表示对李广朴实性格的赞赏。一褒一贬,爱憎分明。传文又载 :“广出猎 ,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射虎”二句即写此事 。单人独骑横山射虎,可见胆气之豪;弓弦惊响而矢发裂石,可见筋力之健。李广如此健者而被废弃,又可见当时朝政之昏暗。传文又载李广语云 :“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辛词中“落魄”二句即指此事。劳苦而不得功勋,英勇而反遭罢黜,进一步说明朝政之黑暗。一篇《史记•李将军列传》长达数千字,但作者只用数十字便勾画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生平主要事迹,且写得有声有色,生动传神,可见作者不愧为一代文豪。与上阕不同,词的下片专写作者自己的感慨。唐代诗人杜甫《曲江三章》第三首“ 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诗句。作者在题语云“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 ”,此处即以杜甫思慕李广之心,隐喻晁、杨亲爱自己之意 ,盛赞晁 、杨不以穷达异交的高风,与开头所写霸陵呵夜事形成鲜明的对照。其中“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一语,上应“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句,表现了作者宠辱不惊、无所悔恨的坚强自信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一句,借汉言宋,感慨极深沉,讽刺极强烈。具体说来,它大致有以下几层含义:一是汉时开边拓境,号召立功绝域,健如李广者本不当投闲,然竟亦投闲,可见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乃古今之通病,正不必为之怅恨;二是汉时征战不休,健如李广者尚且弃而不用,今日求和讳战,固当斥退一切勇夫,更不必为之嗟叹 。以上皆反面意 ,实则是痛恨朝政腐败,进奸佞而逐贤良,深恐国势更趋衰弱。作者遭到罢黜,乃因群小谗毁所致,故用“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之景作结,隐喻此辈之阴险和卑劣,并以点明题语所云“夜读”情事。此语盖用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惊风乱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诗意,但换“惊风 ”为“斜风”,以示其谗毁之邪恶;改“密雨”为“细雨”,以示其谗毁之琐屑;又益以“轻寒 ”一事,以示其谗毁之虚弱。这样一来,使其更具有表达力。辛弃疾的这首词,其句子隐括了不少前人的诗文。但是,他决不是简单地照搬古人语句,而是在隐括前人辞句时加进了生动的想象,融入了深厚的情感。如上阕写霸陵呵夜事,加进“长亭解雕鞍”的想象,便觉情景逼真;写出猎射虎事,加进“裂石响惊弦”的想象,更觉形神飞动。下阕“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一问,气劲辞婉,几经顿挫才把意思说完,情真意切,充满了无限悲愤。总之,这首词不仅抒情真切感人,而且语言上也多所创新,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八声甘州 作者:吴文英
  灵岩陪庾幕诸公游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2?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3,残霸宫城。
  箭径酸风射眼4, 腻水染花腥5。时屐双鸳响6,廊叶秋声7。
  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8,独钓醒醒。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
  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注释
  1.灵岩,山名,在苏州市西,上有春秋时吴国的遗迹馆娃宫、琴台等。庾幕,幕府僚属的美称。一说即仓幕,提举常平仓司的幕僚,作者曾入苏州仓幕。
  2.长星,彗星。
  3.名娃,此指西施,为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的美女。金屋,用汉武帝金屋藏娇的故事。《汉武故事》载汉武帝为胶东王时,曾对其姑母说:"若得阿娇,当作金屋贮之也。"借指吴王在灵岩山上为西施修建的馆娃宫。
  4.箭径,即采香径。《苏州府志》:"采香径在香山之旁,小溪也。吴王种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水采香。今自灵岩山望之,一水直如矣,故俗名箭径。"酸风射眼,寒风吹得眼睛发痛。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魏官牵牛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句意。酸风,凉风。
  5.腻水,宫女濯妆的脂粉水。语出杜牧《阿房宫赋》:"渭水涨腻,弃脂粉矣。"
  6.屐 ,拖鞋。此作动词,指穿着拖鞋。双鸳,指女鞋。
  7.廊,响屐廊。《吴郡志·古迹》:"响屐廊在灵岩山寺,相传吴王令西施辈步屐 。廊虚而响,故名。"
  8.五湖倦客,指范蠡。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功成身退,放舟五湖(太湖)。
  这是一首怀古词。吴文英游灵岩山,见吴国遗迹想起了吴国兴衰的史实,联想到宋朝国事,抒发感慨而作此词。
  赏析
  这首词通过凭吊吴宫古迹,叙述吴越争霸往事,叹古今兴亡之感和白发无成之恨。上片怀古,下片伤今。吴与宋,时不同,事相似。一伤南宋偏安,恐蹈当年吴王夫差沉溺声色,先胜后败的覆辙。二伤一些仁人志士被迫引退。三伤作者自己,"问苍天无语,华发奈山青"。最后寓情于景,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
  作者改变正常的思维方式,将常人眼中的实景化为虚幻,将常人眼中的虚幻化为实景,通过奇特的艺术想象和联想,创造出如梦如幻的艺术境界。虚实相衬,沉郁苍凉,体现了作者在雕镂组绣以外的奇特才气。
  吴文英是南宋的一位奇才雅士,但他一生政治不得志,终志只能将满腹经纶寄之于词曲。既便如此,世人也多认识不到他的惊才绝艳。本篇原有小题,曰“陪庾幕诸公游灵岩”。庾幕是指提举常平仓的官衙中的幕友西宾。灵岩山,在苏州西,以吴王夫差的遗迹而有盛名。
  这首词,通篇以一个“幻”字为眼目,借叙写吴越之争的史事写时世的兴亡和自己的一腔悲慨。由此字生发全篇,词笔如波似云,令人莫测其思。读来令人瞠目称怪。
  开篇几句,向为选注家点断为“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这是因为拘泯于现代“语法”而不了解汉文音律的缘故。词原本是音乐文学,当时一篇写就,立付歌坛,所以以原谱音律节奏为最要之“句逗”,然而长调长句中,又往往会有一二处文义断连顿挫的地方,本来可以恰好与音律相合亦不妨小小变通旋斡,而非机械得如同读断“散文”、“白话”一般。以世俗的“常识”而推,时、空二间,必须有所区分,不可混语。故“四远”为“渺空烟”之事,必属上连;而“何年”乃“坠长星”之事,允宜下缀。实际上,在吴文英的意念理路上中,时间与空间原本是不必明确区分的,二者完全可以错综交织在一起。如此处梦窗先则纵目空烟杳渺,环望无垠——此“四远”也,空间也,然而却又同时驰想:与如彼之遥远难名的空间相伴者,正是一种荒古难名的时间。
  所以眼睛看见无边的空间,就能悟到没有开头的远古时代——于是乃设问云:此茫茫何处,渺渺何年,不知如何遂出此灵岩?莫非坠自青天之一巨星乎?而由此坠星,遂幻出种种景象与事相:“幻”字,在这里指的应是幻化而生的意思。灵岩山上,乃幻化出苍崖古木,以及云霭烟霞……,乃更幻化出美人的“藏娇”之金屋,霸王盘踞的宫城。至此,才从容地将主题烘托而出。笔似十分暇豫,然而主题一经引出,便乘势而下,笔笔勾勒,笔笔皴染,亦即笔笔逼进,生出层层“幻”境,呈现于读者面前。
  以下以“采香泾”再展想象的历史图画:采香泾乃是吴王宫女采集香料的地方,一水其直如箭,故又名箭泾。宫中脂粉,流到宫外,以至溪流皆为之“腻”,语意出自杜牧的《阿房宫赋》:“渭流涨腻,弃脂水也。”这是脱化古人,不足为奇,足以为奇者,箭泾而续之以酸风射眼,腻水而系之以染花腥,遂将古史前尘,与目中实境(酸风,秋日凉冷之风)幻而为一,不知其古耶今耶?感慨系之。“花腥”二字尤为奇怪,大概是说吴宫美女,脂粉成河,流出宫墙,不仅使所浇溉的山花染着脂粉之香气,而且还带有人体的“腥”味。
  再下,又以“响屧廊”的典故增一层皴染。相传吴王筑此廊,“令足底木空声彻,西施着木屧行经廊上,辄生妙响。”词人置身廊间,妙响已杳,而廊前的木叶,在酸风的吹拂下,飒飒然别是一番滋味——当日之“双鸳”(美人所着鸳屧),此时之万叶,不知哪个是真,哪个是幻?又不禁感慨系之矣!
  词人那变幻无端的笔法,在给读者展现出一个幻景丛叠的意境后,适时一束,自然地过渡而下。
  过片另换一种笔调,看上去仿佛是大发议论,实际上仍在抒发感慨之情。其中意味大概是说:吴越争雄,越王勾践为了报仇,使美人计,派范蠡进西施于夫差,夫差被她迷惑之,其国于是灭亡,越仇得报。
  然而什么是范氏功成的真正原因?回答是:吴王的沉醉。假如他能不耽沉醉,范氏怎么能功成而遁归五湖,以垂钩游玩来庆祝吴的灭亡呢?所以不是勾践范蠡有能,而是夫差甘愿乐为的结果!醒醒(平声如“星”),与“沉醉”对映。——为昏迷不国者下一当头棒喝。真是可悲。
  古事已逝现在又当如何?欲问苍波(五湖——说即太湖),而苍波无语。终究谁能回答?水似无情,山又何若?回答说:山亦笑人——山之青永永,人之发斑斑矣。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欤?抑古往今来,山青水苍,人事自不改其覆辙乎?这一疑问,最终仍是未能解开。
  倚危阑,眺澄景,见沧波巨浸,涵溶碧落,直到归鸦争树,斜照沉汀,一切幻境沉思,重新回归现实,不禁百端交集。“送乱鸦斜日落渔汀”,是一篇之警策,全幅之精神。一“送”字,尤为神笔!
  至此,从“五湖”起,写“苍波”,写“山青(山者,水之对也)”,写“渔汀”,写“涵空(空亦水之对也)”,笔笔皆在水上萦注,“问苍波”,何等味厚,何等意永,含咏不尽。
  还有一点必须说明:乱鸦斜日,可以说是写实,但若说是比兴,也觉相宜。大抵高手遣辞,都是手法超妙,涵义丰盈。
  一结更归振爽。琴台,在灵岩,本地风光。连呼酒,一派豪气可见。秋与云平,更为奇绝。在词人意中,“秋”亦是一“实体”,既可以“移动坐标”,也可以“计量”,所以说一登琴台最高处,才觉得刚才的阑干,不足为高,等到更上层楼,直近云霄,才发现“秋”与云乃在同等“高度。用现在的话说,”云有多高,秋就有多高!“高秋自古即为时序之堪舒望眼,亦自古为文士之悲慨难置。旷远高明,又复低徊宛转,如此,此篇之词境,也真可谓是奇境了。
八声甘州 作者:张炎
  辛卯岁,沈尧道同余北归,各处杭越。逾岁,尧道来问寂寞,语笑数日,又复别去。赋此曲,并寄赵学舟。
  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
  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
  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
  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
  鉴赏
  1290年,张炎和友沈尧道应召为元政府写金字《藏经》。翌年,回归南方。之后词人在越州居住,和沈尧道及赵学舟都有词往来,这首词即作于此时。
  “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以“记”字领起,气势较为开阔、笔力劲峭。写他前年冬季赴北写经的旧事,展现了一幅冲风踏雪的北国羁旅图。北风凛冽,寒气袭人,三两个“南人”在那枯林古道上艰难行进。“此意悠悠”此句虽简,然则写出他内心无限的忧思。
  “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旧事重提之后,续写北地回归之光景。江表,指江南。西州,古城名,在今南京西。此两句谓自己虽已回到南方故土,屈辱经历也过去,仍只能老泪洒落、无欢可言。南归以后,自己与尧道分处杭、越,音讯久未通。“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点出为何不致书问候。并非不想题诗赠友,但实在是提不起任何兴致来。因西风吹打而飘散的片片红叶上,似乎处处都写满了“亡国”两字。不忍在上题诗,怕引起浓浓愁情。请老友给予谅解。开头这两韵五句,其意境苍凉阔大,有“唐人悲歌”之概。着实为全词增添了一点“北国型”的“壮美”之感。“短梦依然江表,……落叶都愁。”随即音调多么缠绵低回。这是作者善于“一气旋折”的高妙本领。
  “载取白云归去”则从眼前的离别写起。故人之访,给作者多少欢乐、慰藉和温暖。故人又要回去。面对此景,作者当然又会感慨生悲。“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写出了自己与他两情依依之感。“楚佩”借楚辞中湘君和湘夫人的典故。“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当然会赠所赠之物,只能是一枝芦花。这里表现出赠者零落如秋叶的心情。他以芦花来比己“零落一身秋”的凄况,饱寓着他生不逢时痛感。这里“折苇赠远”,笔调不凡,写意深刻。“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而故人既远,“野桥流水”附近也能招集到三朋二友,但终非沈尧道、赵学舟之类故交了。“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惆怅寂寞只能靠登楼远望排解。但余斜照的景色,只能徒增伤悲。所以顿又缩回了脚步!
  全词先悲后壮,先友情而后国恨,惯穿始终的,是一股荡气回肠的“词气”。使读者极能渗透到作者的感情世界之中。写身世飘萍和国事之悲感哀婉动人,令人如闻断雁惊风,哀猿啼月。
英文解释
  1. :  Bashengganzhou,  Ba Shengganzhou
包含词
八声甘州雁八声甘州·柳永
八声甘州怀归八声甘州自和
八声甘州扬州八声甘州偶书
八声甘州竞渡八声甘州伤春
八声甘州贺词八声甘州感兴
八声甘州和韵八声甘州初秋
八声甘州送春八声甘州过松江
八声甘州东阳岩八声甘州和梅津
八声甘州送春韵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八声甘州寿魏鹤山八声甘州为遁齐寿
八声甘州怀渭川作八声甘州中秋夜作
八声甘州怀张安国八声甘州木樨和韵
八声甘州癸丑生朝八声甘州燕山雪花
八声甘州寿张尚书八声甘州竹西怀古
八声甘州送吕总管八声甘州寿胡存齐
八声甘州寿蔡泉宪八声甘州辛酉自寿
八声甘州登经济楼八声甘州寿刘舍人
八声甘州送吴峡州八声甘州金陵怀古
八声甘州九日登高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八声甘州历下立春八声甘州·故都迷岸草
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甘州/八声甘州十二首
八声甘州·读诸葛武侯传八声甘州(自和)
八声甘州(寿张尚书)八声甘州(寿魏鹤山)
八声甘州(偶书)八声甘州(送春韵)
八声甘州(竞渡)八声甘州(为遁齐寿)
八声甘州(扬州)八声甘州(辛酉自寿)
八声甘州(送吴峡州)八声甘州(登经济楼)
八声甘州(寿蔡泉宪)八声甘州.竹西怀古
八声甘州(和梅津)八声甘州(贺词)
八声甘州(伤春)八声甘州(寿刘舍人)
八声甘州(癸丑生朝)八声甘州(和韵)
八声甘州(感兴)八声甘州(东阳岩)
八声甘州(送吕总管)八声甘州(寿胡存齐)
八声甘州(怀张安国)八声甘州(怀归)
八声甘州(木樨和韵)八声甘州(雁)
八声甘州(怀渭川作)八声甘州(金陵怀古)
八声甘州(中秋夜作)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八声甘州(燕山雪花)八声甘州(竹西怀古)
八声甘州(过松江)八声甘州(初秋)
八声甘州(送春)八声甘州(历下立春)
八声甘州(九日登高)八声甘州读诸葛武侯传
八声甘州丙寅中秋对月八声甘州读周公瑾传
八声甘州和张漕进彦八声甘州和人春雪词
八声甘州题维扬摘星楼八声甘州和魏鹤山韵
八声甘州和季永弟思归八声甘州庚戌寿郑丞相
八声甘州王总卿生日八声甘州读谢安石传
八声甘州和萧汝道感秋八声甘州和邓中甫中秋
八声甘州再用韵述怀八声甘州和刘仓贺蜀捷
八声甘州中秋小集无月八声甘州吴编修解任
八声甘州甘州潇潇雨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
八声甘州·把江山好处付公来八声甘州·灵岩陪瘐幕诸公游
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
八声甘州·扬州次韵和东坡钱塘作八声甘州(甘州、潇潇雨)
八声甘州(读谢安石传)八声甘州(读周公瑾传)
八声甘州(丙寅中秋对月)八声甘州(读诸葛武侯传)
八声甘州(和张漕进彦)八声甘州(中秋前数夕,久雨方晴)
八声甘州(和季永弟思归)八声甘州(和魏鹤山韵)
八声甘州(约程漕使遇孙初筵劝酒)八声甘州(寿吴叔永文昌、季永侍郎)
八声甘州(王总卿□□生日)八声甘州(秋夜奉怀浙东辛帅)
八声甘州(九月末南湖对菊)八声甘州(正月二日作是岁闰正月十四才立春)
八声甘州(甲辰承诏堂知止亭初毕工,刘无言相过)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
八声甘州(送湖北招抚吴猎)八声甘州(扬州次韵和东坡钱塘作)
八声甘州·陪庚幕诸公游灵岩八声甘州·零岩培庾幕诸公游
八声甘州和汪士安海棠下先归,前是观桃水东,至其乡真常观八声甘州(寿建康帅胡长文给事。时方阅拆红梅之舞,且有锡带之宠)
八声甘州(西湖有感寄刘晞颜)八声甘州(陪筠翁小酌横山阁)
八声甘州(和萧汝道感秋)八声甘州(春雪奇丽,未能赋也,因古岩韵志喜)
八声甘州(题维扬摘星楼)八声甘州(再用韵述怀)
八声甘州(和邓中甫中秋)八声甘州(和汪士安海棠下先归,前是观桃水东,至其乡真常观)
八声甘州(胡存齐除泉府大卿)八声甘州(寿萧帅参·九月廿三)
八声甘州(和人春雪词)八声甘州(吴编修解任)
八声甘州(和孔瞻怀信国公,因念亦周弟)八声甘州(送翁时可如宛陵)
八声甘州(送□制参分司□□,兼摄守漕)八声甘州(壬子九日约诸幕客游龙山)
八声甘州(用前韵答和史制参)八声甘州(和刘仓贺蜀捷)
八声甘州(赓叶编修俾寿之词)八声甘州(庚戌寿郑丞相)
八声甘州(壬子饯帅机沈好问)八声甘州(庚戌重九约诸友登龙山,阻雨)
八声甘州(西湖十咏·曲院风荷)八声甘州(代蔡泉使寿丁丞相)
八声甘州(寿徐信甫母夫人七秩)八声甘州·陪庾幕诸公秋登灵岩
八声甘州(姑苏台和施芸隐韵)八声甘州(陪庾幕诸公游灵岩)
八声甘州(借八窗叔韵寿之)八声甘州(中秋小集无月)
八声甘州(和汪士安海棠下先归,八声甘州秋夜奉怀浙东辛帅
八声甘州九月末南湖对菊八声甘州约程漕使遇孙初筵劝酒
八声甘州送湖北招抚吴猎八声甘州零岩培庾幕诸公游
八声甘州和汪士安海棠下先归八声甘州和汪士安海棠下先归前是观桃水东至其乡真常观
八声甘州中秋前数夕久雨方晴八声甘州寿吴叔永文昌季永侍郎
八声甘州陪庾幕诸公游灵岩八声甘州姑苏台和施芸隐韵
八声甘州西湖十咏曲院风荷八声甘州代蔡泉使寿丁丞相
八声甘州寿徐信甫母夫人七秩八声甘州借八窗叔韵寿之
八声甘州赓叶编修俾寿之词八声甘州庚戌重九约诸友登龙山阻雨
八声甘州壬子饯帅机沈好问八声甘州壬子九日约诸幕客游龙山
八声甘州送制参分司兼摄守漕八声甘州用前韵答和史制参
八声甘州扬州次韵和东坡钱塘作八声甘州陪庚幕诸公游灵岩
八声甘州西湖有感寄刘晞颜八声甘州寿建康帅胡长文给事时方阅拆红梅之舞且有锡带之宠
八声甘州陪筠翁小酌横山阁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
八声甘州正月二日作是岁闰正月十四才立春八声甘州甲辰承诏堂知止亭初毕工刘无言相过
八声甘州寿萧帅参九月廿三八声甘州送翁时可如宛陵
八声甘州和孔瞻怀信国公因念亦周弟八声甘州春雪奇丽未能赋也因古岩韵志喜
八声甘州胡存齐除泉府大卿八声甘州陪庾幕诸公秋登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