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烟 : 中国 > 山东 >聊城 > 光岳楼
显示地图
目录
No. 1
  光岳楼联系方式地址:聊城故城中央。
  邮编:252000光岳楼投诉电话聊城市旅游投诉电话:0635-6982885
  山东省旅游投诉电话:0531-82963423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光岳楼景区荣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光岳楼门票价格10元光岳楼节庆活动每年的“五一”、“十一”分别举办中国江北水城文化旅游节(全国龙舟邀请赛、水上摩托艇表演、飞艇和帆船表演,夜晚有焰火比赛)和观光周活动。光岳楼开放时间8:00——18:00光岳楼最佳旅游时间一年四季皆可。
  光岳楼美食现代大型宴席--鲁西文化宴“鲁西文化宴“总计一百单八款菜肴。或依据历史事件,或凭借民间传说,或利用地方特产,或源于古刹丛林,或挖掘古馆遗菜,或革新传统名肴,皆出之有据,讲之有趣,观之悦目,食之惬意。
  光岳楼住宿聊城的住宿比较方便,设施齐备,从经济实惠的小旅馆到高档舒适的星级宾馆各种档次俱备,可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光岳楼购物圆铃大枣、雕刻葫芦、聊城毛笔、托板豆腐、聊城呱嗒、武大郎烧饼、八批果子、老王寨驴肉、酥枣、乌枣、光岳楼玩法参观、旅游、
  
  光岳楼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聊城的象征,位于聊城古城中心,它与岳阳楼、黄鹤楼并称中国三大名楼。是宋元建筑向明清建筑过度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有着重要地位,1988年光岳楼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光岳楼位于聊城故城中央。高楼凌空,巍峨壮丽,气势非凡,为鲁西一大名胜。它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当时,东昌卫守御指挥佥事陈镛在重修城垣时,为“严更漏,窥敌望远”,利用剩余木料建造而成。故始称“余木楼”,后亦称“鼓楼”、“东昌楼”。
  
  明弘治九年(1496年),考功员外郎李赞到聊城,见此楼高壮极目,天下所无,但及今百年,尚寞落无名,因与当时东昌府太守金天锡商定,命名“光岳楼”,“取其近鲁有光于岱岳”。该楼是一座由宋元向明清过渡的代表建筑,系我国现存明代楼阁中最大的一座。在形式上它承袭宋、元楼阁遗制,结构上继承了唐、宋时代的传统风格,同时和明初其他建筑也有若干相似之处,开“官式”建筑先河。
  
  为四重檐歇山十字脊楼阁,由楼基和4层主楼组成,总高33米。楼基为砖石砌成的方形高台,占地1236平方米,边长34.5米,向上渐有收分,垂直高度9米,由交叉相通的4个半圆拱门和直通主楼的50多级台阶组成。主楼为全木结构,四面斗拱飞檐,因有回廊相通。全楼有112个台阶、192根金柱、200余斗拱。楼内匾、联、题、刻琳琅满目,块块题咏刻石精工镶嵌,其中尤以清康熙帝御笔“神光钟暎”匾,乾隆帝诗刻,清状元傅以渐、邓钟岳手迹,郭沫若、丰子恺匾额、楹联至为珍贵。1988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外观为四重檐歇山十字脊过街式楼阁,由墩石和主楼两部分组成。墩台为砖石砌成的正四棱台,高9米,四层主楼筑于墩台之上,高24米。光岳楼通高和四边长都是33米,也就是古代的九丈九尺,在中国古代九为阳数之极,寓意其不可超越。
No. 2
  光岳楼位于山东省聊城市古城中央。高楼凌空,巍峨壮丽,气势非凡,为鲁西一大名胜。它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当时,东昌卫守御指挥佥事陈镛在重修城垣时,为“严更漏,窥敌望远”,利用剩余木料建造而成。故始称“余木楼”,后亦称“鼓楼”、“东昌楼”。
  明弘治九年(1496年),考功员外郎李赞到聊城,见此楼高壮极目,天下所无,但及今百年,尚寞落无名,因与当时东昌府太守金天锡商定,命名“光岳楼”,“取其近鲁有光于岱岳”。该楼是一座由宋元向明清过渡的代表建筑,系我国现存明代楼阁中最大的一座。在形式上它承袭宋、元楼阁遗制,结构上继承了唐、宋时代的传统风格,同时和明初其他建筑也有若干相似之处,开“官式”建筑先河。为四重檐歇山十字脊楼阁,由楼基和4层主楼组成,总高33米。楼基为砖石砌成的方形高台,占地1236平方米,边长34.5米,向上渐有收分,垂直高度9米,由交叉相通的4个半圆拱门和直通主楼的50多级台阶组成。主楼为全木结构,四面斗拱飞檐,因有回廊相通。全楼有112个台阶、192根金柱、200余斗拱。楼内匾、联、题、刻琳琅满目,块块题咏刻石精工镶嵌,其中尤以清康熙帝御笔“神光钟暎”匾,乾隆帝诗刻,清状元傅以渐、邓钟岳手迹,郭沫若、丰子恺匾额、楹联至为珍贵。
  1988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光岳楼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聊城的象征。它与黄鹤楼、岳阳楼并称中国三大名楼。光岳楼位于聊城古城中心,外观为四重檐歇山十字脊过街式楼阁。由墩台和主楼两部分组成。墩台为砖石砌成的正四棱台,高9米,四层主楼筑于墩台上,高24米。光岳楼的通高和底边长者是33米,也就是古代的九丈九尺,在中国古代九是阳数之极,寓意它的高度不可超越。600多年来,光岳楼也一直是中国最雄伟最高大的建筑之一。
  聊城在明清两代为东昌府治。明朝初年,东昌卫守御指挥佥事陈镛为与元朝残余部队作战,将东昌土城改建为砖城,并在洪武七年利用修城余木修建了这座高达百尺的更鼓楼。所以初名“余木楼”,后因地而名“东昌楼”。当时建造此楼的目的是为了“严更漏、料敌望远、报时、报警”,随着明王朝统治的巩固,此楼的军事功用很快被遗忘,但光岳楼去口以她的雄伟高大而名扬天下。明弘治九年,吏部考功员外郎李赞在他的《题光岳楼诗序》中这样说:“余过东昌,访太守金天锡先生。城中一楼,高壮极目,天锡携余登之,直至绝阁,仰视俯临,毛发欲竖,因叹斯楼,天下所无,虽黄鹤、岳阳亦当望拜。乃今百年矣,尚寞落无名称,不亦屈乎?因与天锡评。命之曰:‘光岳楼’,取其近鲁有光于岱岳也”。由此, 可以看出李赞对光岳楼评价极高。
  山东省聊城市光岳楼光岳楼是鲁西名胜,众多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路过聊城都要登楼抒怀。清朝康熙皇帝曾四次登楼并题匾《神光钟暎》,意为东岳之神光与光岳楼之神光交相辉映。而乾隆皇帝更是九过东昌,六次登楼,并为光岳楼题写了匾额。据《南巡盛典》记载,光岳楼为乾隆皇帝南巡三十六行宫之一。乾隆行宫就设在光岳楼的二楼,乾隆皇帝是历史上少有的风流才子,一生作诗一万多首,仅在光岳楼上题诗达十三首。碑文字迹圆润流畅,有较高的书法造诣。
  光岳楼上其它附属文物也十分丰富。拾级而上,梯道尽头,一抹蓝天,敞轩内檐下悬有
  一匾《共登青云梯》,是当代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的杰作,此匾、此情、此景当有画龙点睛之妙用。一楼东檐下悬有一匾《泰岱东来作翠屏》,作者是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言谈笑止,气势更为雄奇。巍巍泰岱,竟只是光岳之翠屏。
  光岳楼是宋元建筑向明清建筑过渡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1988年,被国家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登高望远,风光这边独好,凭栏远眺,鲁西平原尽收眼底。泰山东峙,黄河西临,岳色涛声,凭栏把酒无限好;层台射书,微乡明志,人杰地灵,登楼怀古有余馨。
包含词
聊城光岳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