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泰松
  教育经历
  1984年9月-1988年7月 安徽师范大学读本科
  1988年9月-1991年7月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史专业硕士生,导师俞敏先生
  1997年9月-2000年7月 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生,导师鲁国尧先生
  2000年9月-2002年7月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联系导师吴金华先生
  1991年7月-现在 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现任职务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语言研究所所长,教育部文科研究基地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
  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理事,安徽省语言学会理事。
  教学课程
  1、汉语音韵学
  2、汉语语音史
  3、汉语概说(英文)
  4、语言研究文献检索与利用
  5、佛典语言研究
  研究方向
  1、汉语语音史
  2、佛典语言研究
  3、汉语方音史
  科研项目
  1、唐代音韵:《全唐诗》《全唐文》用韵研究,国家社科基金(05BYY026)
  2、可洪音义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博基31号)
  3、七-十世纪安徽文人用韵与安徽方音,安徽省社科基金项目(AHSK03-04D26)
  4、唐五代关中方音研究,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99jw0061)
  5、全唐五代诗词文用韵研究,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03j4w064)
  6、《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语音系统研究,安徽师范大学专项研究基金(2004xzx09)
  论著
  1、唐五代关中方音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
  2、梵汉对音概说,古汉语研究1995年1期
  3、鸠摩罗什译音研究(声母部分),语言研究增刊1996年
  4、施护译音研究,《薪火编》,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6年
  5、梵汉对音与中古音研究,古汉语研究1998年1期
  6、梵汉对音与上古音研究,南京师大学报1999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5期
  7、鸠摩罗什译音的韵母研究,安徽师大学报1999年1期
  8、唐代的秦音与吴音,古汉语研究2001年2期
  9、《高僧传》标点指误,古籍研究2001年2期
  10、“和尚”的语源及其形义演变,语言研究2002年1期
  11、“毗岚”的流变及其相关问题,汉语史学报第二辑
  12、隋唐音义反切研究的观念与方法之检讨,复旦学报2002年4期
  13、余校本《广韵》补,古籍研究2003年3期(与曹洁合作,第二作者)
  14、唐五代关中诗人律诗失律现象研究,安徽师大学报2004年2期
  15、《可洪音义》札记,古汉语研究2004年2期
  16、唐代音义所见方音考,语言研究2004年2期
  17、《三国志》裴松之音注浅论,江苏大学学报2004年5期
  18、《西昆酬唱集》的格律特征——兼与晚唐诗人比较,中国韵文学刊2005年2期
  19、《齐民要术》特殊注音浅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5年2期
  20、《可洪音义》注释的内容及其特色,佛经音义研究――首届佛经音义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