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 财经 : 证券 > 信用危机
目录
No. 1
  信用危机
  credit crisis
  信用过度扩张。资本主义货币流通和信用领域中出现的剧烈震荡和混乱。信用危机的主要表现是: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遭到破坏,大量存款从银行提出,大批银行倒闭,商业信用需要减少,借贷资本的需要大大超过供给,利息率急剧上升。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信用危机一般是伴随周期性生产过剩危机产生的。由于工业繁荣时期商品价格上涨和利润优厚,大量信贷被投机者用来从事投机活动,信用膨胀大大超过生产的增长。而当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爆发时,大量商品滞销,商品价格急剧下降,生产停滞,市场萎缩,信用就会急剧收缩。在这种情况下,债权债务的连锁关系发生中断 ,整个信用关系就会遭到破坏,从而出现信用危机。不仅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危机引起了周期性的信用危机,而且信用危机也加深了生产过剩危机。商业信用的停顿使过剩商品的销售更加困难,银行信用的混乱更加加重了过剩商品的销售困难,从而使生产过剩危机趋于尖锐化。除了由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引起的周期性信用危机之外,还有一种主要是由战争、政变、灾荒等原因引起的特殊类型的信用危机。例如,1839年英国出现的信用危机就是由农业歉收引起的。特殊类型的信用危机一般不具有周期性质,只表现在金融市场的个别环节上,如交易所、利息率和货币流通方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政府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推行赤字财政和信用膨胀政策,从而使信用危机趋于复杂化。信用危机不只是发生在周期性生产过剩的危机阶段,而且往往延续到萧条、复苏、高涨各个阶段,取得了一种既与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相结合但又相对独立的存在形式。在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爆发时,资产阶级政府推行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增发纸币,放宽信贷,降低利息率,借以刺激投资,结果造成纸币供应量大大超过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从而使信用危机表现为经常性的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
百科大全
  xinyong weiji
  信用危机
  credit crisis
    信用过度扩张,引发通货膨胀和经济动荡,进而影响信用体系的信誉,导致其各环节发生崩溃的现象。它既有因银行自身过度增加信用和信用管理不善,个别银行发生支付困难而导致整个金融体系发生危机的情况,也有因经济危机而导致信用危机的情况。当经济危机发生时,大量商品积压,大批企业因资金周转不灵难以偿还债务,导致信用崩溃。
    西方国家发生信用危机时,信用体系的各方面有不同表现。在银行信用方面:①存款人从银行大量提取存款。这是因为存款人担心银行倒闭使自己的存款遭到损失,同时也是信用动摇,人们普遍追逐现款的结果。②银行资金呆滞。这一方面是因为正常的资金周转被破坏,企业不能按期偿还银行贷款;另一方面则因为证券市场疲软,而银行资金又占压在证券投资上。③大批借款人破产导致强制性清理一部分银行信用。④借贷资金极其缺乏和利率急剧提高。在危机时期,人们都追逐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用以偿还债务,避免破产,因而借贷资金的需求大大增加,而借贷资金的供应却由于存款的大量提取而锐减。借贷资金市场的供求不平衡,求大于供促使利率急剧提高。⑤大批银行相继倒闭。由于存款人大量取款,银行贷款到期不能收回,使银行现款准备不足以偿还债务,一些银行不得不宣告破产。
    在证券市场方面:①有价证券行市急剧跌落。原因是企业股息降低、利率提高和有价证券供过于求。②有价证券发行量锐减。危机时期,生产急剧缩小,对资本追加的需求减少,同时证券行市跌落,使有价证券推销困难。
    在货币流通方面:①出现货币饥荒。银行为了保持一定的清偿力采取收缩信用措施,而银行的大批倒闭也使大量存款变现困难。②对黄金的需求激增。
    信用危机的各方面表现,并非在每次危机中都是相同的,有时在某些方面表现突出些,而在另一些方面则不很明显。
     (万建华)
    
英文解释
  1. n.:  credit crisis
包含词
货币信用危机资本主义信用危机安然破产案引发的审计信用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