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目录
No. 1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是由我国国家标准总局1980年发布,1981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一套国家标准,标准号是gb 2312—1980。它是计算机可以识别的编码,适用于汉字处理、汉字通信等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基本集共收入汉字6763个和非汉字图形字符682个。整个字符集分成94个区,每区有94个位。每个区位上只有一个字符,因此可用所在的区和位来对汉字进行编码,称为区位码。
  这个码是唯一的,不会有重码字。把换算成十六进制的区位码加上2020h,就得到国标码。国标码加上8080h,就得到常用的计算机机内码。1995年又颁布了《汉字编码扩展规范》(gbk)。gbk与gb 2312—1980国家标准所对应的内码标准兼容,同时在字汇一级支持iso/iec10646—1和gb 13000—1的全部中、日、韩(cjk)汉字,共计20902字。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和汉字输入编码之间的关系是,根据不同的汉字输入方法,通过必要的设备向计算机输入汉字的编码,计算机接收之后,先转换成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这时计算机就可以识别并进行处理;汉字输出是先把机内码转成汉字编码,再发送到输出设备。
GB 2312
  GB 2312或GB 2312-80是一个简体中文字符集的中国国家标准,全称为《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又称为GB0,由中国国家标准总局发布,1981年5月1日实施。GB2312编码通行于中国大陆;新加坡等地也采用此编码。中国大陆几乎所有的中文系统和国际化的软件都支持GB 2312。
  GB 2312标准共收录6763个汉字,其中一级汉字3755个,二级汉字3008个;同时,GB 2312收录了包括拉丁字母、希腊字母、日文平假名及片假名字母、俄语西里尔字母在内的682个全角字符。
  GB 2312的出现,基本满足了汉字的计算机处理需要,它所收录的汉字已经覆盖中国大陆99.75%的使用频率。
  对于人名、古汉语等方面出现的罕用字,GB 2312不能处理,这导致了后来GBK及GB 18030汉字字符集的出现。
分区表示
  GB 2312中对所收汉字进行了“分区”处理,每区含有94个汉字/符号。这种表示方式也称为区位码。
  • 01-09区为特殊符号。
  • 16-55区为一级汉字,按拼音排序。
  • 56-87区为二级汉字,按部首/笔画排序。
  10-15区及88-94区则未有编码。
  举例来说,“啊”字是GB2312之中的第一个汉字,它的区位码就是1601。
字节结构
  在使用GB2312的程序中,通常采用EUC储存方法,以便兼容于ASCII。浏览器编码表上的“GB2312”,通常都是指“EUC-CN”表示法。
  每个汉字及符号以两个字节来表示。第一个字节称为“高位字节”(也称“区字节)”,第二个字节称为“低位字节”(也称“位字节”)。
  “高位字节”使用了0xA1-0xF7(把01-87区的区号加上0xA0),“低位字节”使用了0xA1-0xFE(把01-94加上 0xA0)。 由于一级汉字从16区起始,汉字区的“高位字节”的范围是0xB0-0xF7,“低位字节”的范围是0xA1-0xFE,占用的码位是 72*94=6768。其中有5个空位是D7FA-D7FE。
  例如“啊”字在大多数程序中,会以两个字节,0xB0(第一个字节) 0xA1(第二个字节)储存。区位码=区字节+位字节(与区位码对比:0xB0=0xA0+16,0xA1=0xA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