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院校 : 中国 >江西 >吉安 >吉安市区 > 井冈山学院
显示地图
目录
No. 1
  井冈山学院联系方式 地址:中国.江西.吉安。
  邮编:343009
  电话:0796-8103282 井冈山学院投诉电话 吉安市旅游投诉电话:0796—8239622
  江西省旅游投诉电话:0791—6269965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井冈山学院导游图
   井冈山学院、井冈山大学(筹)是一所全日制公办综合性普通高等本科学校。学校坐落在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江西省吉安市中心城区,位于赣江之滨,校园风景优美,京九铁路近在咫尺,105国道和赣粤高速公路从旁而过。
  
   学校占地面积2554亩,其中主校区2339亩,校舍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9000余万元,图书馆藏书103万册,拥有外文数据库、电子图书库、光盘数据库、试用数据库等网络资源。《井冈山学院学报》为综合性学术月刊,分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版。建有人文社科类、理学类、工学类、教育学类和医学类等实习基地194个,附属医院1所。现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1.5万余人,其中本科生8800余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1万余人。
  2004年12月,学校接受并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22人,其中教授52人,副教授257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分别为60余人和310余人;有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33人,校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40人;还聘请了王梓坤院士、游效曾院士、戚正武院士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学者为兼职教授。有50余位教研人员被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江西中医学院、西南师范大学等10多所高校聘为硕士生导师,指导了60多名硕士研究生。
  
  学校内设14个学院(政法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商学院、数理学院、工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信息科学与传媒学院、教育学院、医学院、护理学院、艺术学院、体育学院)。有本科专业44个,涵盖了文学、工学、理学、医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等九大学科门类。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现有2个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和物理化学)、2门省级优质课程(中学语文教学法、中国古代文学史),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配位化学实验室)、1个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生态环境与资源实验室),4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化学结构分析实验室、医药生物技术实验室、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生态环境与资源实验室),1个市级工程研究中心(数控机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不断完善科研激励机制。近年来,全校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100余篇,被sci、ei收录的文章有75篇,出版专著和教材251部,获省部级科研与教学成果奖励25项。目前在研的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38项,教改课题67项,其中200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
  学校坚持以井冈山精神办学育人,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学生的校园环境。为满足考生对专业的选择需要,有利于毕业生就业,学校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实行按大类招生、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模式;学校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目前,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一直高于全国、全省毕业生平均就业率。
  
  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省、市各种荣誉称号250多项,连续8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荣获“全国绿化先进集体”、江西省首批“文明校园”和“校园建设文明单位”称号。学校教务处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务处”;学校“爱心社”被共青团中央、全国残联评为“全国百万青年志愿者助残行动先进集体”;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第一届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省大学生乒乓球比赛等全国或省级竞赛中,学校代表队多次获得金牌或取得好成绩,有些项目在江西赛区名列前茅。
  学校发展的每一步都饱含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怀与支持。学校前身是1958年创办的井冈山大学。1963年,井冈山大学因国家经济困难而停办。1978年8月,在原井冈山大学的基础上,建立了江西师范学院井冈山分院和江西医学院井冈山分院。1982年4月和1993年3月,国务院分别批准成立吉安师范专科学校和井冈山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3月,教育部批准吉安师范专科学校和吉安教育学院合并组建井冈山师范学院。2003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由井冈山师范学院、井冈山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井冈山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井冈山学院,同时筹建井冈山大学。
  
  2005年4月,教育部安排同济大学对口支援井冈山学院。2006年2月,江西省教育厅安排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中医学院等省内7所高校对口支援井冈山学院的学科专业建设,以加快恢复建设井冈山大学的步伐。
  井冈山学院全体师生将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水平较高、办学特色鲜明、享有较高声誉的综合性大学。
No. 2
  (井冈山大学揭牌:在党的十七大胜利闭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之际,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井冈山大学于2007年10月28日隆重揭牌,同时举行江西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同重点支持井冈山大学建设签约仪式,这既实现了470万井冈山老区人民多年的夙愿,又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全校两万多名师生在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鼓舞下,有信心更有决心在新的起点上,把学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为吉安、为江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井冈山学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的井冈山大学,1963年因国家经济困难而停办。1977年10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以原井冈山大学的师资为基础,创建江西师范学院井冈山分院和江西医学院吉安分校。1982年4月和1993年3月,国务院分别批准在两校的基础上成立吉安师范专科学校和井冈山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3月,教育部批准吉安师范专科学校和吉安教育学院合并组建井冈山师范学院。2003年7月,教育部批准井冈山师范学院、井冈山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井冈山职业技术学院三校合并组建井冈山学院,同时筹建井冈山大学。
  学校占地面积2554亩,现有校舍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值5696万元,图书馆藏书95.6万册。学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设有14个二级学院,1个继续教育学院,18个教学实验室(中心)。目前,学校开设有37个本科专业,涵盖了文学、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历史学、工学、医学、法学等九大学科门类,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其中本科生7000余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31人,其中教授34人,副教授213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分别为31人和226人。有省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22人,获曾宪梓教育基金奖教师10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目前有26名教授、副教授被清华大学、南昌大学、西南师范大学等10多所省内外高校聘为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已指导了59名硕士研究生;学校还聘请了王梓坤院士等25位国内外知名学者为兼职或客座教授。
  学校现有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优质课2门。同时,确定了校级重点学科3个,重点建设学科8个,一般扶持学科21个。一些重点学科和专业已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在省内高校中具有一定的影响。
  学校设有井冈山精神研究中心、庐陵文化研究所等5个科研机构。几年来,学校不断加大科研工作力度,共获得各级科研项目315项,其中国家级7项,省部级83项,一批项目已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100余篇,其中被SCI、EI等收录65篇;出版专著或主编教材100多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1项。井冈山精神和庐陵文化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广泛的影响。
  2004年12月,学校接受了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以合格的成绩顺利通过了评估。
  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办学定位准确,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弘扬井冈山精神,以本科教学为中心,继续发展师范教育,同时发展非师范教育,逐步发展研究生教育,努力提高办学能力和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优良人文品格、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立足江西,服务全国,努力成为教育质量较高,办学特色明显,部分学科在省内外有较高声誉的教学型本科院校。
  学校充分利用井冈山红色教育资源,坚持以井冈山精神育人,构建了“课堂教学渗透——校园文化熏陶——社会实践体验”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建立了教育、管理、指导、服务相结合的学生管理体制。人才培养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89%。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情民意,在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学校8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学校实行科学管理,党委行政及其各职能部门、各学院都建立了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工作流程、工作承诺制和问责制,形成了以制度管人、制度管事、制度治校的良好局面,使学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保证了学校的稳定快速发展。
  我们将继续弘扬井冈山精神,科学规则,踏实工作,与时俱进,经过10年努力,力争把我校建设成为一所学科队伍整齐、科研实力雄厚、教学水平较高、办学特色鲜明、在省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综合性大学。
  学院主要领导 党委书记:万继抗 党委副书记、院长:张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