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目录 云南中医学院 联系方式地址:昆明市关上双桥路201号云南中医学院 投诉电话昆明市旅游投诉电话:0871-3164961
云南省旅游投诉电话:0871-4608315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云南中医学院 座落于风景秀丽、四季如春的云南省省会昆明市。学院建于1960年,是全国第二批成立的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经过45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培养出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高等中医药专门人才和有中医药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万余人。目前学院各类各层次在校学生8200余人。
学院有一支热爱中医药教育事业,教学实力雄厚的教学、科研、医疗队伍。现有联合培养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82人,正高职称221人,副高职称33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3人;享受国家级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7人,享受省级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3人,享有云南省名中医、名誉名中医称号6人。学院还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名誉教授、客座教授。
学院教育层次完整,以本科、硕士研究生教育为主,兼有专科、高职教教育。设有全日制教育、成人教育、民族医药教育及对外教育多种教育类型。学院现有涵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学科的14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有7个专科及高职教教育专业。1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0个研究方向。
学院设中药学院、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研究生部、社科部、公共课程部、针灸推拿系(筹)等四院三部一系。现有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级西部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专业;与广州中医药大学联合博士点2个;11个研究机构,8个综合性实验室(下设24个专门性实验室),2个院级重点实验室,1个中药标本馆(其中有全国中医药院校独有的《神农本草经》标本室和《滇南本草》标本室)。
学院拥有以中医药诊疗为主,中西医结合并重,注重突出中医特色的教学、实习医院等实践性教学基地。现有4所附属医院、6所教学医院、20所实习医院、27个医学教学实习点及多个专家门诊部,共计5000余张病床。
学院注重产学研一体化工作,2001年12月正式进入云南省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成立“云南省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云南中医学院 分部”。作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承担了多种国家级新药的临床实验和研制工作,取得了多项省部级和厅局级科研成果。作为云南省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云南)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积极参与“云药”产业的建设工作。
学院具有接收外国留学生学历教育资格和港澳台学生学历教育资格,是云南省较早进行对外交流合作的高等院校之一,也是全国较早在国外办学的中医药院校之一。从2001年起,每年和泰国宋卡王子大学互派师生学习交流,在昆明举办联合汉语教学班,接收该校学生到我院学习高级中文。与西班牙、法国、澳大利亚、德国、瑞士、美国、泰国等10余国家和地区20余个教学、科研、医疗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教育合作、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招收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瑞士、日本、泰国、越南等10余个国家的留学生及港澳台地区学生,努力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国与各国、各地区之间的教育、科技、文化交流。 ◎中文名称:云南中医学院
◎中文简称:云中
◎英文名称: Yun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创校时间:1960年5月
◎校庆纪念日:9月1日
◎学院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新城雨花路1076号
◎邮政编码:650500
◎学院主页:http://www.ynutcm.edu.cn 正门
云南中医学院 建于1960年,是全国第二批成立的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经过49年的建设,学院现已发展成为以本科教育为主,开展研究生教育和对外教育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为云南省培养出各类型、各种层次的中医药专门人才2.2万余人。
2007年12月,教育部对学院进行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最终结果为“优秀”。
呈贡新校区一期工程于2008年9月1日建成并投入使用。2009年3月1日,院本部整体入驻呈贡校区办学,成为云南省第一所整体入驻呈贡办学的高校。
学院始终坚持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发掘和建设民族医药特色学科,支持学科间的融合与渗透,积极发展相关学科;现有涵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4个学科门类的本科专业15个。其中,中药学、中医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医学、中药学、制药工程、针灸推拿学和中西医临床医学为省级重点专业。学院198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一级学科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设有中药学院、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社科部、公共课程部、研究生部、成人教育学院等7个教学机构。
目前,学院有各类别各层次在校学生7000余人。其中:在校日校本专科生3467人;硕士研究生283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3300余人;留学生(含港澳生)和短期留学生近200人。
全院现有在职教职工1276人。其中:院本部591人,正高级职称34人,副高级职称111人;第一附属医院685人,正高级职称20人,副高级职称99人。
学院共有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全国名老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13人;国家教育部医药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4 人,享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云南省名中医、荣誉名中医35人;云南省教学名师2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后备人才1人;博士后生导师、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45人。
学院图书馆纸质藏书48万余册;有15个实验室(分设23个专门性教学实验室),11个科研机构,2个生药标本馆——“滇南本草馆”和“神农本草馆”,1个民族医药展示室。中医药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和云南民族药现代研究重点实验室为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临床技能综合模拟实验中心为云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0年以来,学院承担科研项目30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3项,省部级项目43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等成果奖22项。《云南中医学院 学报》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荣获首届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特色奖,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优秀编辑出版质量奖。2005年,学院主办了首届傣医药国际学术会议。2006年,学院承办了主题为“21世纪天然药研究新思路”的中国科协第131次青年科学家论坛。2008年,学院主办了主题为“加强研究生教育交流与合作、深化研究生教育创新”的第四届“泛珠三角区域(9+2)高等中医药院校合作发展联席会”。2008年11月,主办了主题为“加强研究生教育交流与合作、深化研究生教育创新”的第四届“泛珠三角区域(9+2)高等中医药院校合作发展联席会”。2008年12月,学院受邀加入由美国耶鲁大学郑永齐教授领衔的中药全球化联盟。
学院具有接收外国留学生学历教育资格和港澳台学生学历教育资格,是云南省第一家在境外开展专业教育的高校。招收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泰国、越南等10余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学生。与西班牙、澳大利亚、泰国、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25所大学、医疗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教学、医疗和科研的交流与合作。 学院实验楼现有白塔、关上、呈贡三个校区,总面积851.78亩,建筑面积共计25.84万平方米。其中关上校区将进行资产置换,白塔路校区则将建成云南中医药文化城,成为一个中医药文化的实体。历时三年建成的呈贡新校区一期工程,已于2008年9月1日建成并投入使用。2009年3月1日,学院院本部整体入驻呈贡新校区,成为昆明地区第一所整体入驻呈贡办学的高校。新校区位于下庄村和雨花之间,关山水库西北侧,西面距昆玉高速公路约300米,为平地、缓坡相间地形,地势北高南低,属呈贡新城规划中的雨花片区,毗邻吴家营片区、乌龙片区和大渔片区,距昆明主市区约25里。
呈贡校区在设计中紧扣中医药学科和学院的历史与特点,充分汲纳现代文明特征,赋予高等教育功能,选取“秦砖汉瓦、汉唐风格、博士帽檐、天圆地方”的特征作为建筑设计元素,采用“柔、透、秀”的建筑手法,通过“连廊、楼、亭、榭、景”衔接联系各建筑单体,建成各具特色、相互呼应、整体协同的建筑群。
在校园布局和文化特征上,正大门的五行五色大地广场与科技信息大楼内的阴阳太极图处于学院大门中轴线,象征着中医药传统文化及理论的核心阴阳五行学说是学校学术发展的主体及历史传承;
绿化景观颇具匠心,百草药园里种下了何首乌、板兰根、半夏、藿香等中药材;正在建设中的“名医”大道将展示云南名医、名药、名方;在校园人工湖中,建成葫芦岛,寓意着“悬壶济世,大医精诚”是中医药学家的医德、医风、医业之精髓。图书馆
学院图书馆现有纸质藏书48万余册,其中中文图书(含古籍线装书)42万余册;外文图书4166册;中文过刊合订本36154册。外文过刊合订本4896册。按折合在校生5150人计,生均图书90.9册。其中古籍线装图书29811册,有39种列为本馆珍善本,如《彻滕八编》、《赵氏医贯》等明清版本、台湾文渊阁版本《四库全书》, 按《全国古籍善本书总目》分类表(即:经•史•子•集四部分类)部编列、上架、供读者使用。订购纸质期刊1344种,其中生物医药期刊1071种;社科期刊273种;报纸115种。还有本地化电子图书13万余册:包库使用电子图书100万册。
云南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建筑面积为2900平方米,设置有中药材标本馆、生命科学馆、民族医药馆、校史馆4个专题馆,由美籍华人伍达观捐赠80万美元建设。博物馆建筑以青灰色为主色调,中庭开阔,布局空灵,颇具“汉唐风格”,与具有浓郁中医药文化气息的校园相得益彰。
整个校园力求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药科学内涵相融合,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相统一,立足现代与面向未来相统一,建筑风格与人文精神相统一,办学功能与育人环境相统一;具有现代大学校区的功能特质,又成为呈贡新城建设的一个靓丽景观。 ★前身
昆明中医进修班
1951年秋,我国正处于国名经济恢复期,为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为各族人民的卫生保健服务,经中共云南省委和省人民委员会批准,由昆明市卫生局举办昆明中医进修班。当时教师全是兼职,仅有3个行政管理干部、3个炊事员和1个勤杂工。
昆明中医进修学校
1953年3月,昆明中医进修班发展为昆明中医进修学校,校址位于昆明市景星街原110号,学校仅有学生89人。1955年3月划归省卫生厅领导,校址迁至昆明市三合营原13号,颜义泉同志担任校长,周枕云,戴丽三任副校长。1957年1月又迁至昆明西郊高跷,学校在昆明中医进修班的基础上增设了“中医师资班”、“针灸师资训练班”、“中药调剂班”、“麻风防治干部训练班”和“卫生干部文化班”。
云南省中医学校
1958年7月10日,昆明进修学校发展为云南省中医学校,校址迁至昆明市平政街41号。学校面向全省招收初中毕业生,开办四年制中医专班。同时又开办“保育训练班”和两年制“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在校生总数达630人。校长由王多海担任,后由副校长吴佩衡升任校长。学校当时成立了由校内外学术经验丰富的名老中医16人组成的中医研修班教研组,著名中医戴丽三任组长,著名中医吴佩衡、姚贞白任副组长,指导中医研修班的教学工作。
★创建
白塔校区
1956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为促进全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一些列工作部署,要求要大力开办中医药高等院校。同年,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成立了全国第一批高等中医药院校。1959年11月,卫生部在山西省稷山县召开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为落实稷山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云南省卫生厅于1960年2月召开云南省卫生工作会议,会议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在云南省卫生学校的基础上组建云南中医学院 ,并正式报请中共云南省委员会审定。1960年4月,省委根据卫生厅报告作出决定:在云南省卫生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云南中医学院 。
1960年5月4日启用云南中医学院 印章。5月26日,云南省人民委员会任命著名中医吴佩衡为云南中医学院 首任院长,自此云南省唯一的一所高等中医药院校——云南中医学院 ——继全国首批建立的中医药院校之后在昆明诞生了。当年9月1日,学院举行建院后第一次开学典礼。从此9月1日便成为学院校庆纪念日。
★发展
1962年,由于国家处于经济困难时期,省主管部门向省委建议停办云南中医学院 。1962年4月,周总理来云南视察工作期间,在昆明黑龙潭组织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工作座谈会时,得知云南中医学院 面临停办的情况后,作出重要指示:“云南中医学院 还是要办下去”。因此,学院才得以保留下来。
1964年2月,学院迁址于白塔路6号,原昆明第一卫生学校校址,新校区占地30亩。
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学院和全国其他高校一样,遭到严重的摧残,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在“文革”后期,师生员工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努力工作,关上校区教学、医疗、科研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71年至1976年共毕业三年制中医专业学生630。
1986年,省、市人民政府同意云南中医学院 征地扩建。1987年9月12日,学院征得昆明市官渡区关上镇双桥乡水田109亩(实用面积可达96亩)。
1992年2月中药系由白塔校区搬到关上校区办学,标志着关上新校区的正式启用。
1997年通过竞标,学院承担了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药草园的建设工作。药草园是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设建的六大专题园之一,为世界博览会之首创。占地面积11,000余平方米,由室外展园和室内展区两部分组成。其中学院承担了园内种植布展的设计施工及管理。
1997年学院党政机关全部搬到关上校区办公,关上校区成为校本部。
1999年,学院承建的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药草园,得到江泽民总书记、李岚清副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并荣获“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贡献奖。
随着中医药人才培养规模的快速发展,学院现有的白塔、关上两个校区(总用地面积仅为140亩)已远远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办学用地严重不足成为制约学院办学及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自2000年底以来,学院致力于异地扩建工作,先后考察了福保、小仓村等多处选址。
2005年,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学院被列为首批迁建进入昆明呈贡新城的高校。依靠中共昆明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大力帮助和支持,得到云南省、昆明市各有关部门的协调与帮助,经过全院师生员工团结努力,学院在新城雨花片区征地823.17亩建设呈贡新校区。
2006年9月1日,学院在呈贡新城校区举行了隆重奠基仪式,标志着学院新城校区建设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2007年12月,学院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站上了在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在西部第一方阵的行列。
2008年9月1日,呈贡新校区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首批1750余名师生正式入驻新校区。
2008年12月,学院受邀加入由美国耶鲁大学郑永齐教授领衔的中药全球化联盟。
2009年3月1日,学院院本部全日制本专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3000余人及教职员工近600人正式入驻呈贡新校区,实现了院本部整体成建制地迁驻呈贡校区办学。 学院拥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7所教学医院,30所实习医院,10个西医临床教学基地,21个长期的药学类实习基地。附属医院分别是云南中医学院 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学院 第二附属医院(筹)、云南中医学院 第三附属医院昆明市中医医院、云南中医学院 第四附属医院玉溪市中医医院、云南中医学院 第五附属医院楚雄州中医院云南省彝医医院、云南中医学院 第六附属医院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医医院。其中,第一附属医院是云南省唯一省级中医医院,是由省内90家州、市、县中医院组成的云南省中医医疗集团的总医院;第三附属医院是全国示范中医医院;第五附属医院是全国唯一的彝医医院;第六附属医院是全国唯一的傣医医院。云南中医学院 第二附属医院征地120亩随学院一同入驻呈贡大学城,将建设成为现代新昆明呈贡新区一流的,集教学、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康复、科学研究、保健养生等功能于一体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校徽
释义:
(一)校徽取“Y”(云南)、“中”和“Y”(医)为设计基本元素,诠释“云南中医学院 ”。
(二)图形中展开的书本及由书本延伸的浪花造型,象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又体现学院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神圣使命和优良传统。
(三)校徽图形似一只奋飞的孔雀造型,代表“云南”特色,展现学院勇于探索、锐意进取、积极开创美好未来的气势,也象征着学子放飞理想的翅膀、探索真知、立志成才、奉献社会的进取精神。校徽校训
(四)圆形背景描绘成地球形态,寓意学院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致力于弘扬中华中医文化,造福人类。
(五)校徽以蓝色、绿色为主色调,象征中医药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旺盛的生命力,也预示着学院充满希望的美好前景。
(六)“1960”代表云南中医学院 成立于1960年。
★校训
〓崇德和合 博学敦行〓
(一)辞源
1.“崇德”
出自《论语·颜渊第十二》:“主忠信,徙义,崇德。”《河南程氏粹语·论道篇》亦云:“一德立而百善从之。”中医之源《易经·系辞下》说:“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强调以“精义”安身,是为崇德。崇德,意为推崇高尚的品德;也指大德,最高品位的品德。
2.“和合”
最早出自《国语·郑语》:“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管子》将和合并举连用:“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习。”《吕氏春秋》也说“天地和合,生之大经也”;《墨子·尚同中》:“内之父子兄弟作怨雠,皆有离散之心,不能相和合?”《神农本草经》说:“凡此七情和合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良者,勿用相恶相反者”。明代高濂著《遵生八笺》中有:“阴阳和合,接御有度,可以延年”。
“和合”,词意为和睦同心。“和”指和谐、和睦、和平等,“合”,指联合、结合、合作、合力等,“和合”联用,强调协调、团结、融通、凝聚的含义。“和合”是我国独特的文化理念,称之为“和合精神”或“和合文化”。包含:和顺之道。强调人与自然关系(“天人合一”)、人际关系(“和为贵”)的和谐以及个体内外部和谐(“内和外顺”)的统一;生生之道。和合是发展之母,创造之源(“万物各得其和而生”);活力之道。和合的本质在于统一多种因素的差异与协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中医学与“和合”思想关系也非常密切,也正是在“和合”思想的影响下,中医药理论得以发明、发展及完善。从阴阳、五行的理论模型到“天人和合”、“形神统一”、“阴平阳秘”、“谨调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等理论观点,处处体现着“和合思想”的精髓。中医在辨证施治过程中,同样非常重视“和合”,诊断上整体把握,观其阴阳之盛衰、邪正之消长;治疗上,整体调理,以平为期。
3.“博学”
博学:源于孔子《礼记·学记》:“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论语·子张》云:“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中庸》亦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意为通过刻苦学习和实践,从而获得广博的知识。传统中医药文化同样高度重视“博学”,要求要“博采众方”、“博极医源”。
4.“敦行”
见于《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逸周书·小明武》:“敦行王法,济用金鼓。”明归有光《平和李氏家规序》:“君从晋江蔡介夫先生受学,敦行古道。”清钱泳《履园丛话·科第·种德》:“好学能文,敦行不怠。”
意为知行合一,勤勉践行。即不但要志存高远,还要身体力行,在实践中展现自己的知识与品格,强调实际的能力、实践的作风和对道德的践履。中医强调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验证和积累有效经验,与中医药的继承和创新必须坚持以临床实践为核心的要求相呼应。
(二)释义
“崇德和合,博学敦行”,全句意思是推崇高尚品格,追求团结和谐;具有广博知识,勤勉加以践行。
八字校训既各自独立成意,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浑然一体,涵盖了学院教育思想、办学特色、治学精神、品格修养等各个方面的要求。 云南中医学院 附属医院云南中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云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云南中医学院 第一附属医院云南中医学院 中药学院云南中医学院制药厂 云南省中医院云南中医学院 附属医院 云南中医学院 附设中医医院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