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 > 乌翅真鲨
目录
No. 1
  carcharhinus melanopterus
  真鲨目 carcharhiniformes真鲨科carcharhinidae
  特征:体呈灰白色,嘴部园而钝,各鳍末端都有黑色,特别是第一背鳍下端特别明显,很容易辨认,体长可达2m,可从红海路经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主要活动于泻湖及珊瑚礁周围平坦的沙地,以无脊椎动物及海蛇等为食,现在可进行人工繁殖与饲养。
  【药 名】:乌翅真鲨
  【拼 音】:wuchizhensha
  【来 源】:为真鲨科动物乌翅真鲨的肉。
  【功 效】:益气养血。
  【主 治】:用于脾气虚损,气血两虚,疲乏无力,倦怠,食少纳呆等证。
  【性味归经】:甘、咸,温。脾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0一200克。
  【药用部位】:药材为去皮和内脏之肉,洗净入药。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东海、南海。
  【拉丁名】:乌翅真鲨carcharhinus melanopterus(quoy et gaimerd)
  【考 证】: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中药化学成分】:可食部分含碘17.3一100.7微克%,溴43.4一197.2微克%,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软骨鱼纲 Chondrichthyes
  亚纲: 板鳃亚纲 Elasmobranchii
  目: 真鲨目 Carcharhiniformes
  科: 真鲨科 Carcharhinidae
  属: 真鲨属 Carcharhinus
  种: 乌翅真鲨 C. melanopterus
分布区域
  乌翅真鲨是现今在印度太平洋及加勒比海珊瑚礁附近浅水区(有时会在30厘米深的浅水区)最常见的鲨鱼之一。它们生活在20℃至27℃水温的海洋,并且不会冒险进入一些远离海洋的热带湖或河流中。
外表特征
  乌翅真鲨的胸鳍及背鳍的顶端是黑色的,而下部是白色。身体上半部的皮是呈褐色。最大的乌翅真鲨可达3.5米长。前端是呈圆钝的。一种称为灰珊瑚鲨的鲨鱼外形与它很相似,但从其较粗状及灰色的身体及没有黑端的背鳍,就能分辨它们。由于乌翅真鲨体型较少,所以并不认为是人类的威胁。
行为特征
  乌翅真鲨主要猎食珊瑚鱼,但它们也会捕猎鲟鱼及乌鱼。
  乌翅真鲨是胎生的,每胎约有2-4头小鲨。母鲨的怀胎期为16个月。出生的小鲨约为33至52厘米长。
  乌翅真鲨并非群居的,但却有时会一小群出没。一般乌翅真鲨都是较害羞的,但却会对潜水员及水肺潜水员感到好奇。与其他鲨鱼无异,当它们感觉到危险时,会把身体卷曲成S型。除非是感到愤怒,否则它们是无害的。一些情况如用手喂食或以矛捕鱼,加上低视野,都会令乌翅真鲨感到愤怒。
  乌翅真鲨是少有能跳跃出水面的鲨鱼,这种行为称为“跃身击浪”。它们亦会在海面徘徊。
生存状况
  乌翅真鲨有时会被渔业混获及丢弃。它们的数量,与其他鲨鱼一样亦在下降。由于它们的鳍会作为珍贵的鱼翅,它们的鳍在被捕获时会被切去,而鲨鱼本身会被丢回海中等待死亡。这可能是乌翅真鲨数量减少的原因。
药用价值
  【药 名】:乌翅真鲨
  【拼 音】:wū chì zhēn shā
  【来 源】:为真鲨科动物乌翅真鲨的肉。
  【功 效】:益气养血。
  【主 治】:用于脾气虚损,气血两虚,疲乏无力,倦怠,食少纳呆等证。
  【性味归经】:甘、咸,温。脾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0一200克。
  【药用部位】:药材为去皮和内脏之肉,洗净入药。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东海、南海。
  【拉丁名】:乌翅真鲨Carcharhinus melanopterus(Quoy et Gaimerd)
  【考 证】: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中药化学成分】:可食部分含碘17.3一100.7微克%,溴43.4一197.2微克%,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
包含词
乌翅真鲨骨乌翅真鲨皮乌翅真鲨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