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拼音: lín zhèn tuō táo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解释: 临到打仗时逃跑了。也比喻到了紧要关头退缩逃避。
资料来源: 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你们中国的兵勇,一到有起事来,不是半途溃散,便是临阵脱逃,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
例子: 你们中国的兵勇,一到有起事来,不是半途溃散,便是~,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
| lín zhèn tuō táo lín zhèn tuō táo | | 军人逃离战场。比喻遇事畏缩不前 | | | 指在枪林弹雨中潜逃 | | | 不是半途溃散,便是临阵脱逃。——清·佚名《官场维新记》 | 临作战时逃跑 Temporary escape fighting | | 临作战时逃跑。亦喻事到临头畏缩逃避。 瞿秋白 《普洛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这些‘文学青年’也许不肯去,也许很少肯去,也许去了会有许多‘临阵脱逃’,但是,文学青年不一定是贵公子,也有贫苦的。” 夏衍 《心防》第三幕:“临危受命于先,哪儿能临阵脱逃于后。”江西民歌《十送郎》:“四送我郎当红军,服从命令听指挥,临阵脱逃是丑事,革命史上有污名。” | | 临阵脱逃 ( lín zhèn tuō táo )
解 释 临到作战时逃跑。也比喻事到临头退缩逃避。
出 处 明·徐光启《疏辩》:“在法,初逃者从重捆打,再逃则斩矣;临阵脱逃,初次即斩矣,亦求危其怨乎。”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你们中国的兵勇,一到有起事来,不是半途溃散,便是临阵脱逃,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
用 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示 例 夏衍《心防》第三幕:“临危受命于先,哪儿能~于后?”
近义词 惊惶万状、贪生怕死、惊慌失措
反义词 视死如归、临危不惧、大义凛然 | | - n.: flee before battlebegins, bugout, run away on going into war, desert on the eve of a battle, turn the corner
| | - v. s'esquiver à l'heure où s'engage la bataille, déserter au moment crucial (成语)
| | | 惊惶失措, 不知所可, 诚惶诚恐, 惊心动魄, 触目惊心, 怵目惊心, 动魄惊心, 面无人色, 胆战心寒, 面如土色, 耽惊受怕, 心如火焚, 刿目怵心, 刿心怵目, 跼蹐不安, 惊魂动魄, 面色如土, 六神不安, 惊惶万状, 肉跳心惊, 朝梁暮陈, 心如乱麻, 心乱如麻, 心神不宁, 心神恍惚, 朝梁暮晋 | | | 从容自如, 从容自若, 前仆后继, 前赴后继, 始终不懈, 心如古井, 心如止水, 心旷神怡, 自始至终, 赏心悦目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