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唐僖宗李儇 中和 中和 (881年七月至885年三月)是唐僖宗的年号,共计5年。 一.词语释义 I. Words and Phrases 中和
1.相当量的酸和碱互相作用生成盐和水。所生成的物质失去酸和碱的性质。这种反应是所有的酸和碱的特征。中和 反应是化学反应中复分解反应的一种,是指酸和碱互相交换组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在中和 的过程中,酸里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会结合成水。中和 反应的过程会释放热量,属于放热反应,摩尔氢氧根和氢离子反应放出55.90千焦耳热量。
2.使中和 。
3.抗毒素或抗毒血清跟毒素起作用,产生其他物质,使毒素的毒性消失。
4.物体的正电量和负电量相等,不显带电现象的状态叫中和 。
5.同“ 中和 ”。 《汉书·叙传上》:“欥中龢为庶几兮, 颜 与 冉 又不得。” 颜师古 注:“龢,古和字也。” 明 宋濂 《瑶芳楼记》:“况夫宫角之相参,羽徵之互奏,禁其忿欲之邪,宣以中龢之正。”
||
1.中庸之道的主要内涵。《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 ,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聂文涛 注:喜怒哀乐没有发作失控(此言不因个人情绪而左右正见),叫做中;喜怒哀乐情绪表现出来的时候,都恰到好处,叫做和。君子能够做到中,是天下最大的根本;做到和,天下才能归于道。君子的中和 如果做到完美的程度,天地都会赋予他应有的位置,万物都会养育他。
2.中正平和。《荀子·王制》:“公平者职之衡也,中和 者听之绳也。” 杨倞 注:“中和 谓宽猛得中也。”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闻其声音,油然愉快,游神宇下,含履中和 。” 朱自清 《山野掇拾》:“他是个含忍与自制的人,是个中和 的人。”
3.道教语。指元气。《太平经·和三气兴帝王法》:“元气有三名,太阳、太阴、中和 。” 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虚词》之四:“中和 炼九气,甲子谢三元。”
4.化学、物理名词。(1)指相当量的酸和碱互相作用生成盐和水。(2)指抗毒素或抗毒血清跟毒素起作用,产生其他物质,使毒素的毒性消失。(3)指物体的正电量和负电量相等而不显带电现象的状态。
本指中正、平和。以后引申为符合中庸之道的道德修身境界的一种原则。儒家认为人们的道德修养能达到致中的境界,那么天地万物均能各得其所,达到和谐的境界了。《荀子.王制》:“公平者职之衡也,中和 乾听之绳也。”杨倞注:“中和 谓宽猛得中也。”《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 ,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宋叶适《中庸》:“古之人,使中和 为我用,则天地自位,万物自育;而吾顺之者也,尧舜禹、汤、文、武之君臣也,夫如是,则伪不起矣。”
中和 是以中国儒家哲学为灵魂的审美形态!它要求在日常人伦中表现出以忠孝友悌为内容的君子人格其中的关键是尽心’尽性’的功夫!心性的基本规定是仁’即美’!一个人能尽仁尽善则其表现于外的言行莫不是和! 仁’是和’的内核和’是仁’的表现(善统率着美美不能脱离开善否则发展太过就会淫’就会偏离正德修身的正道!中和 美的艺术是对鼓荡起来的情’的疏导和澄汰有助于真正的心性之原的挖掘和导引不仅如此而且会使整个人格向上超越达到以德合天’赞天地之化育’的境界!当中和 ’的宇宙社会和心理秩序被破坏时由挠荡激梗炙击而后发的不平之鸣也要注意怨而不怒哀而不伤!后世儒者把中和 之美等同于温柔敦厚’以与狂’狷’对立这样就取消了艺术对政治和社会的批判权成为束缚人精神的桎梏! 二.台湾省中和市 Two. Zhonghe City, Taiwan Province 中和 市是台湾台北县下辖的一个次级行政区,属县辖市等级。
地理
中和 市位于台北市的西南端,东与永和市交界,南依横路里鹿寮山地与新店市交界,北隔新店溪与台北市万华区相邻,西与板桥市和土城市交界。与永和关系密切,常合称为双和地区。
历史
中和 市最早为原住民所居住,分别「摆接」及「秀朗」两社,直至延平郡王郑成功攻占台湾,开始规划郡县。1920年(大正9年),日治时期,地方制度有所改革,取中坑庄之首字、漳和庄之次字,合称中和 庄,隶属于台北州海山郡,相当于现今的中永和地区,1945年台湾光复,隔年地方制度改制,废街庄为乡镇,当时本市人口数不及3万人,依制称「中和 乡」,1958年4月1日分乡,另设「永和镇」,自此中永和分治。至1978年底人口已破17万,隔年依法正式由「乡」越级改制为县辖市,隶属于台北县,现有人口40余万,为全台湾第6大城市。
行政组织
中和 市公所是中和 市最高的行政机关,依组织自治条例,依法办理自治事项并执行上级政府委办事项,置民选市长1人任期4年、副市长1人、主任秘书1人、秘书1人、专员4人。设民政课、财政课、建设课、工务课、兵役课、养护工程课、社会课、计划室、行政室、主计室、人事室、政风室等单位,及清洁队、市立托儿所等附属机关。
民意机关
中和 市市民代表会为本市最高民意机关,由民选市民代表依地方制度法组织之。市民代表任期四年,得连选得连任,本市现有市民代表31人,代表会设主席、副主席各一人,由市民代表互选产生;另置秘书及组员。
经济
中和 市早期以农业、矿业为主,1961年(民国50年)左右发展工商业,以纺织、印刷为主,近期发展高科技产业,如著名的计算机主机板制造商微星科技、显示卡制造商丽台科技等均在此地设厂。其中以北二高中和 交流道附近为主要聚集地.邻近有许多知名大厂.如软件业:大宇.游戏橘子....计算机相关业:威刚.劲永.科风...... 附近也因厂商聚集而有约20间金融业再此竞争.且不断增加中
交通
·快速道路
·国道三号(福高)中和 交流道
·省道台64线(台北县八里乡 — 台北县新店市)(部份路段通车)
·台北都会区环河快速道路台北县侧(兴建中)
·联外桥梁
·华中桥:景平路通往台北市万华区万大路
·秀朗桥:景平路通往台北县新店市复兴路、水源快速道路
·捷运系统
·台北捷运中和 线:永安市场站、景安站、南势角站
·台北捷运环状线(规划中)
·台北捷运万大树林线(规划中)
·铁路
·台湾铁路管理局中和 线(已废线),中和 站原址改建为台北捷运中和 线南势角站,沿线路基改建为中和 市板南路及板桥市板新路。
·国道客运
·中坜客运、台联客运、国光客运联营:市政府—中坜线。路线资讯(台联客运网站)
·台联客运:台北—龙潭线。路线资讯(台联客运网站)
·建明客运:台北—台中线。路线资讯(建明客运网站)
·国光客运:台北—竹东线。路线资讯(国光客运网站)
·国光客运:台北—苗栗线。(经板桥新站、福高班次)。路线资讯(国光客运网站)
·统联客运:板桥—新竹线。路线资讯(统联客运网站)
·统联客运:板桥—高雄线。路线资讯(统联客运网站)
观光
烘炉地南山福德宫
圆通禅寺
兴南观光夜市
锦和运动公园
中和 823纪念公园(4号公园)
南势角缅甸街
教育
华夏技术学院
国防管理学院 2006搬迁到北投.
国立中和 高中
私立竹林高中
私立南山高中
县立锦和高中
县立中和 国民小学
县立景新国民小学
县立自强国民小学
县立中和 国民中学
县立漳和国民中学
国立中央图书馆台湾分馆
中和 市(Zhōnghéshì)在广州城区北郊,广从公路西侧。属竹料镇。清末建圩,取“交易公平”之意,名中和 市。 三.海南省中和镇 Three. Hainan provinces and towns 中和 镇历史悠久。公元前100年,路博德将军渡海南征,设置了儋耳郡,郡治设在南滩浦(现儋州旧州坡)。梁大同年间(公元546年),岭南巾帼英雄冼太夫人渡海收复海南,驻军南滩浦。这年灾荒困扰南滩浦,冼太夫人决定将郡治从南滩浦迁移至美丽富饶的宜伦河畔,从此开启了中和 镇长达1300多年的“州城”历史。冼太夫人在当地传播“爱国爱民,民族团结|”文化思想,对儋州多民族和睦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直到现在,中和 镇民间仍用举办“军坡节”等形式纪念这位巾帼英雄。
中和 镇文化古迹丛多,郭沫若先生上世纪六十年代视察中和 镇时,写下了“儋耳古镇古迹多”的诗句。现保存着城垣、州治、书院、庙宇、庵堂、井泉、街巷、石塔等十三处古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处。
古州城的北门和西门,分别称“武定门”、“镇海门”,始建于隋末唐初,城门上有城楼雄峙,门前有月城做屏障,城外有护城河环绕,不仅保持着我国城垣建筑风格,而且有海南地方艺术个性,堪为独树一帜,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和 古镇在宋代时曾是海南重要的军事重镇,那时修建的城墙也被保留到了今天。如今的古城早已没有了往日的威武,墙上已经爬满了荒草,更有甚者在城墙上都有参天树木生长,而不少地方也是缺砖短瓦。如果傍晚来看,映衬在夕阳的一缕余辉下,更有种无限萧瑟的感觉。
四牌楼是古州城中和 的一条青石板老街,长约100米,住着五六十户人家,分上头街和底下街,从上头街行到底下街巾,就打个呵欠的功夫。整条街都由青石板铺成,街的两旁立着的都是深黯古朴的牌楼,牌楼上斑驳的黑苔下依稀可辨“成记一天宝堂’等店名。
如今古韵犹存的千年古镇至今尚保留着如故的街道建筑,城内的房舍、街巷、楹帖、摆设等,种种流露着历史文化遗存的痕迹,处处散布着历史文脉传出的气息。镇内有两条平行的新老街道,老街是一条风侵雨蚀的青石路,古称“州前街”。由于这条街的男人在外打工,女人在家搓香,世代延续,因此又称“香街”。尤其是农历七月十五“天灯节”晚上,香街将出现古镇一绝的燃香盛况,家家门前点燃香烛、家家孩子手持香球,火龙蜿蜒,香气袭人。 中和 :唐朝唐僖宗之年号。公元881年七月至885年三月。 zhonghe
中和
neutralization
酸和碱的相互作用。一般认为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例如:
NaOH+HCl─→NaCl+H□O中和 的实质是:
H□+OH□─→H□O □□°=-57.32kJ/mol阿伦尼乌斯电离理论认为:弱酸(碱)在水溶液中只有部分电离,它与强碱(酸)的中和 热低于57.32千焦/摩尔。
严格说来,“中和 生成盐和水”的说法不妥,因为上例中的Na□和Cl□并未参加反应。又如按照路易斯酸碱理论(见酸碱理论),在液氨溶液中NH□(酸)与NH□(碱)作用生成的是NH□而不是H□O:
NH□+NH□─→2NH□所以“生成水”,只是在一定条件下中和 反应的一种结果,而不是唯一的结果。然而,生成溶剂是大多数中和 反应的共同特点,如:
(严宣申)
: harmony, zhonghe n.: correction, neutralize, neutralization v.: counteract, neutralize (chemistry), justice and apeace, (in chemistry) to neutralize, lessen the effect, modify, Chungho, a suburban district of Taiwan n. neutralisation 中龢 , 抵销 , 对抗 , 使 , 中和村 中和作用 中和居委会 中和里 中和镇 中和乡 中和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