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投诉电话长沙市旅游投诉电话:0731-5810110
湖南省旅游投诉电话:0731—4717614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过48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所理、工、农、文、经、法、管、教等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富有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现分长沙、株洲两大校区。
学校现设二十院四部三所一中心(资源与环境学院、工业学院、土木建筑与力学学院、旅游学院、商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留学生院、艺术学院、体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涉外学院、国际学院、晶博国际学院、研究生部、社会科学部、基础课部、体育课部、农业机械研究所、生物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流变力学与材料工程研究所、现代实验与技术中心)。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林学、生物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林学、林业工程),1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生态学、森林培育、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工程、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森林保护学、森林经理学、林木遗传育种、植物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林业工程、林学),40个硕士点(植物学、林木遗传育种、动物学、森林培育、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森林保护学、生态学、森林经理学、机械设计及理论、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森林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木材科学与技术、旅游管理、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林业经济管理、环境科学、林业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农业推广、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应用化学、设计艺术学、发酵工程、生理学、环境工程、水生生物学、食品科学、微生物学、果树学、神经生物学、企业管理、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细胞学、生物物理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结构工程)。
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森林培育)、4个省重点学科(森林保护学、生态学、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经理学)。现设51个本科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生物技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生态学、材料化学、木材科学与工程、工业设计、森林工程、土木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林产化工、生物工程、城市规划、交通运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自动化、测绘工程、物流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工程力学、园艺、林学、园林、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汉语言、英语、日语、法语、广告学、艺术设计、音乐表演、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法学、社会体育、会计学、旅游管理、市场营销、农林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工程管理)
有7个国家管理的专业点(林学、环境科学、森林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艺术设计、园林、旅游管理),4个省重点专业(林学、工业设计、木材科学与工程、园林)。
学校现有教职工2077人,其中,教授138人,副教授448人。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3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8人,省部级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重点培养对象2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65人,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二梯队,1人进入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3人获“霍英东教育基金奖”。建校48年来,共为国家培养了5万多名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
拥有1个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开放性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学校占地面积1889亩,建筑面积63.9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6.02亿元,设备总值1.08亿元,图书馆藏书198.3万册,办有《中南林学院学报》、《经济林研究》、《家具与室内装饰》、《森林旅游》等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
近三年,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61项,其中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48”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49项,省部级项目2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2000多万元。2001年以来,学校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2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675篇,出版专著80余部。
学校具有招收港澳台学生和外国留学生资格。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学校与美国、英国、日本、法国、荷兰、俄罗斯、韩国、澳大利亚、挪威、瑞典、德国、奥地利、印度等20多个国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
近三年,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61项,其中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48”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49项,省部级项目2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2000多万元。2001年以来,学校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2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675篇,出版专著80余部。
学校具有招收港澳台学生和外国留学生资格。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学校与美国、英国、日本、法国、荷兰、俄罗斯、韩国、澳大利亚、挪威、瑞典、德国、奥地利、印度等20多个国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有7个国家管理的专业点(林学、环境科学、森林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艺术设计、园林、旅游管理),4个省重点专业(林学、工业设计、木材科学与工程、园林)。 |
|
巍巍绿色学府,辉煌五十春秋。
1958年,学校前身之一----湖南林学院在火红的年代中诞生。1963年,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同志倡导下,湖南林学院与华南农学院林学系合并在广州成立中南林学院。历经数十载,几经搬迁,2003年,学校主体迁往长沙。2005年,中南林学院更名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学校分长沙、株洲两大校区以及一个北京教学点,下设18院2系1部。校园面积14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1.2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1.55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49亿元,藏书277万册,办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经济林研究》、《家具与室内装饰》、《中南林学院学报》、《森林旅游》等公开出版刊物。办学50年来,学校已建设成为一所立足中南、面向全国,涵盖理、工、农、文、经、法、管、教等八大学科门类,富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多科性大学,凝聚了“求是求新、树木树人”的大学精神,为国家培养了11万多名高级专门人才。学校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莘莘学子的渴求之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过50年的发展,学校现已成为一所涵盖理、工、农、文、经、法、管、教等八大学科门类,具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富有特色的多科性大学,为国家培养了12万多名各级各类人才。
学校现设18院2系1部:林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物流学院、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学院、商学院、经济学院、政法学院、外国语学院、旅游学院(华天旅游酒店管理学院)、体育系、音乐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国际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涉外学院。
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林学、生物学、林业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林学、林业工程),1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生态学、森林培育、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工程、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森林保护学、森林经理学、林木遗传育种、植物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家具与室内设计工程、林业机械化工程、森林食品加工与利用、森林游憩与公园管理、经济林),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林业工程、林学),46个硕士点(植物学、林木遗传育种、动物学、森林培育、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森林保护学、生态学、森林经理学、机械设计及理论、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计算机应用技术、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森林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木材科学与技术、旅游管理、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林业经济管理、环境科学、林业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农业推广、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应用化学、设计艺术学、发酵工程、生理学、环境工程、水生生物学、食品科学、微生物学、果树学、神经生物学、企业管理、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细胞学、生物物理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结构工程、森林游憩与公园管理、经济林、家具与室内设计工程、林业机械化工程、森林食品加工与利用)。
学校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森林培育、木材科学与技术、生态学)、4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生态学、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森林保护学)、9个省重点学科(森林培育、生态学、森林经理学、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森林工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环境科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现设62个本科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生物技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生态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木材科学与工程、工业设计、森林工程、土木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生物工程、城市规划、交通运输、汽车服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自动化、测绘工程、物流工程、软件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工程力学、园林、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汉语言、英语、日语、法语、朝鲜语、俄语、广告学、艺术设计、音乐表演、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法学、社会体育、会计学、旅游管理、市场营销、农林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工程管理、物流管理、林产化学工程与工艺、建筑学、国际商务、保险学、应用物理学、林学、园艺);
有7个国家管理的专业点(林学、环境科学、森林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艺术设计、园林、旅游管理),9个省重点专业(林学、工业设计、木材科学与工程、园林、林产化工、旅游管理、农林经济管理、生物技术、艺术设计)。
全日制在校学生达4.1万人。教职工2510人,其中,教授198人,副教授614人。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3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8人,省部级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重点培养对象2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66人,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二梯队,1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进入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3人获“霍英东教育基金奖”。
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南方林业生态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森林植物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开放性实验室,1个湖南省家具家饰工业设计中心,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学校占地面积2230亩,建筑面积101.2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1.55亿元,设备总值2.49亿元,图书馆藏书277万册,办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经济林研究》、《家具与室内装饰》等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
近三年,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733项,其中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48”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58项,省部级项目512项,其他项目1063项。年均科研经费3000多万元。最近五年,学校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4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788篇,出版专著91部。
学校具有招收港澳台学生和外国留学生资格。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学校与美国、英国、日本、法国、荷兰、俄罗斯、韩国、澳大利亚、挪威、瑞典、德国、奥地利、印度等20多个国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
|
全称: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简称:CSUFT |
|
学校现有博士生导师109人,硕士生导师369人,教授及其他正高职称人员198人,副教授及其他副高职称人员584人,外聘外籍教师46人。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78人,省部级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2人,全国优秀教师10人,湖南省“芙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2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36人。 |
|
学校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1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7个国管专业、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省重点专业、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南方林业生态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开放性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森林植物实验教学中心)、1个湖南省家具家饰工业设计中心、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7个二级博士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6个二级硕士点、62个本科专业。
近三年,学校共承担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国家“948”计划、国家攻关重大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58项,省部级项目312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1项;在各级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682篇,正式出版专著和教材163部。 |
|
学校学术氛围浓厚,学风严谨朴实,人才培养质量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2001年以来,学生在各类活动、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117项,省级奖励475项。毕业生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勇于创新,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他们都已成为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及大中型企业的管理和技术骨干。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厦门、杭州、南京等大中城市与珠江三角洲一带,近几年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在2004年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国际交流频繁合作不断扩大
学校具有招收港澳台学生和外国留学生资格,与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瑞典、芬兰、挪威、奥地利、日本、澳大利亚、印度、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大学及研究机构签订了双边合作交流协议。目前在校外国留学生106人。以中外合作办学为主体的国院学院,已向英国、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荷兰、韩国输送了100余名留学生。 |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前身之一是成立于1958年的湖南林学院,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47年成立的克强学院。学校的另一个前身是华南农学院林学系,它的历史可追溯到1917年成立的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1963年,在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同志的直接关怀下,湖南林学院迁往广州与华南农学院林学系合并成立中南林学院,直属国家林业部管理。陶铸同志亲自为学校选择了校址,亲笔勾画了中南林学院的蓝图,亲自为中南林学院题写了校名。1970年10月,中南林学院与华南农学院合并,成立广东农林学院。1974年,学校从广州搬迁到湖南溆浦县并更名为湖南林学院。1978年恢复中南林学院校名,1980年株洲新校址破土动工,1981年起学校相继迁往株洲。2000年11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原湖南林业学校和湖南林业技工学校并入中南林学院,学校主校区迁往长沙市原湖南林学院校址,实现了历史性回归。2003年6月,省政府批准将湖南省农业机械研究所并入中南林学院。2005年12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4月,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合并。
学校定于2008年9月30日举行50周年校庆庆典
国家发改委即将批准,在学校设立南方林业生态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这不仅是全国农林系统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工程实验室,也是湖南省省属高校中唯一一家国家工程实验室 |
|
党委书记:章怀云
党委副书记、校长:周先雁
党委副书记:蔡四桂
党委委员、正校级督导员:吴晓芙
党委副书记:曾思齐
党委委员、副校长:杨明光 何学飞 李建奇 任湘郴 曹福祥 秦立春 谭益民 张迪华 廖小平
副校级督导员:周再魁 杨临安
副校长:陈 洪
副校级督导员:张和清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谢国保 |
|
伴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拉开帷幕,奥运圣火在长沙传递带来的澎湃激情,仍然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校园里升腾。而从北京传来的另一道喜讯,再一次令全校5万师生员工欢欣鼓舞:国家发改委即将批准,在学校设立南方林业生态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对不久将迎来五十华诞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生日“礼物”和莫大的荣誉!因为这不仅是全国农林系统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工程实验室,也是我省省属高校中唯一一家国家工程实验室,将成为国家级的林业生态工程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孵化基地,为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提供科技支持和人才支撑。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奋斗目标,我省正式启动了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我们在其中都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建设教育强省,我们一定要做‘急先锋’!”党委书记李红、校长章怀云豪情满怀。
的确,他们有理由自信:在“十五”以来我省新增的5所综合性大学中,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格外引人注目。这所五十年前创办于长沙的老牌大学,在多次易址后,于世纪之交回归长沙。只有短短七年,在人们惊诧的目光中,一所崭新的现代化大学在省会天心区迅速崛起,走出了一条盘活科教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创新道路,实现了教学科研成果、学科专业建设和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的“三大跨越”!
学科建设跻身“第一方阵”
——服务教育强省有了坚实平台
学科专业是高校和社会的连接点,是社会需求和高等教育的结合点,更是实现服务教育强省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坚持“立足林业看发展,跳出林业想林业”的改革思路,重点支持建设一批特色学科和国家、地区、行业急需的学科,带动其他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促进学校整体实力的提高,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学科专业群,实现了从单科性向多科性大学的跨越——
2001年12月,在建国以来第二次国家重点学科的评选中,该校的森林培育学科脱颖而出,跻身于国家重点学科行列,实现了学校国家重点学科“零”的突破,并成为省高校中拥有国家重点学科的6所高校之一。随后,木材科学与技术和生态学两个学科成功获批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学科。学校的国家重点学科达到3个,位居省属高校前列。
2001年5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会同杉木人工林生态定位站,与南极长城站一道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实现了学校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零”的突破,并成为省内高校唯一的国家级站点。
实践证明,以重点学科建设带动学校整体学科实力的思路是完全正确的,造就了丰硕的成果,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在学位点建设方面。
2003年,森林保护学和森林经理学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由于森林培育、森林经理学和森林保护学三个重点学科的强力支撑,2005年,学校获得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新增设了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由于木材科学与技术重点学科的支撑,与之相关的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森林工程两个学科于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并于2005年获得林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在各重点学科的强力支撑下,该校于2003年成功申报林学和生物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7年,林业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也申报成功,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达到3个。
这一系列“零”的突破和学位点的增加,显著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层次和水平,使学校昂首迈入省属高校“第一方阵”行列,极大地增强了学校的竞争实力和发展后劲。
与此同时,学校紧跟社会需求和时代潮流,适时开办了一批富有特色的新专业。依托生态学、森林保护、生物技术、园林等学科专业,培育设置了环境科学学科专业。学校还以“两课”为依托,在全国林业院校中率先创办了法学专业,并突出环境法特色。目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被列入省重点学科。
近两年,学校专业建设的成果更加可喜。先后新增了16个本科专业。目前,学校本科专业已达到59个,已经形成了以林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与布局。特别是在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公布的2007年度第一批及第二批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中,该校的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工业设计、食品科学与工程3个专业榜上有名。
如今,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科创新能力和拓展能力已大大增强。不仅林学、林业工程、生态学等传统优势学科得到巩固和提高,而且新兴优势学科快速成长,文科实力不断增强,实现了从单科性大学向多科性大学的跨越,形成了以林为主、理工结合、文理渗透,涵盖理、工、农、文、经、管、法、教等八大学科门类的办学格局,并构筑了以林学、林业工程、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为特色和优势的多学科群体系。
教学改革亮点频频
——为教育强省培养高素质人才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教育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因此教学永远是我们的中心工作。”章怀云校长对此坚定不移。
学校牢固树立这一理念,确定了“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向社会输送适应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校注重深化教学管理改革,从95级本科生开始,就进行了学分制的大胆尝试。2003年,经省教育厅批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成为湖南省首家进行完全学分制试点的高校。随着完全学分制的深入实施,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改革与建设,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每年对教学计划进行修订与完善,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进行整体优化和设计,逐步构建了以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为平台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各专业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不断推进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主的教学改革。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学校全面实施基于课堂与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大学英语新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成为湖南省唯一一所获批的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项目学校。
围绕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学校积极倡导个性化教育,鼓励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提前修读课程、参加毕业设计、答辩,允许提前毕业,允许专业排名前3%%的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和调整修读专业,积极、稳妥地开设辅修专业,发放辅修学位等。这些政策的执行,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营造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育人环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明显增强,两年内共获得国家级奖励11项,省、部级奖励55项,毕业生就业率始终稳定在省高校前列。
为改善教学环境,学校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实验室、网络信息化、现代教育技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教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十五”期间学校投入的实验室建设经费达9000万元!2003年以来,学校先后有13个基础实验室建设项目获准财政部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建设项目立项,共获得专项资金4800万元,成为湖南、天津两省市首批10所试点高校之一。2007年,学校森林植物实验教学中心列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学校还坚持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原则,建设各类实习、实训教学基地247个。
2007年3月,学校又全面启动了质量建设工程,制定了《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出台了《关于加强本科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积极申报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项目”,并取得重大突破。
随着学校国际影响的扩大,国际合作教育和留学生教育近年来发展迅速。国际教育的在校学生人数、国外合作院校数量及层次、自费留学生招收人数及国别等方面,均走在全省高校前列。学校的外语培训中心已经达到5个(托福、雅思、韩语、日语、法语)。2007年,有8个国家的52所国外大学来校招生。通过广泛的活动与交流,已与国外多所大学达成了合作意向协议,目前已招收来自俄罗斯、韩国、泰国、美国等13个国家的留学生。
梅花香自苦寒来。凭着大胆创新加上扎实内功,2004年,在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学校被教育部评为“优秀”,成为湖南省第一所按照新评估方案评估获得“优秀”的高校。
生态示范校园初现规模
——为教育强省提供高效建设样板
走进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长沙校区,穿过郁郁葱葱的校园林荫道,一座座漂亮建筑群会让你眼前一亮:气势恢宏可同时容纳万名学生上课的教学楼,恰如一本打开的书卷般的图书馆、新颖别致的生命科学楼、还有各具特色的科技综合楼、逸夫工科楼、电子信息大楼、成教国际楼……一座现代化的生态校园已经初现规模。
谁能想到,仅仅几年时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通过激活、盘优教科资源,就建好了现在这所包括土地在内资产总值数十亿元的长沙新校区,走出一条低成本扩张的快速发展之路。
学校自1958年在长沙创办以来,由于历史原因,先后四易校址:从最初的南下广州,到西迁怀化溆浦,再到工业重镇株洲。2000年11月,在省教育厅、省林业厅的大力支持下,经省政府批准,位于长沙的湖南林业学校(含湖南林业技工学校)并入学校。学校决定充分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在完善株洲校区的同时,加快长沙校区建设。2003年5月,湖南省农业机械研究所也并入学校。2006年4月,湖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合并。这一个个契机,都为学校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
在新校区建设上,学校领导班子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走出了一条“政策支持、市场运作”的发展道路。通过各种途径争取省、市政府和有关厅局的政策支持,解决了长沙校区价值数十亿元的校园面积和建校资金问题。省政府又将新校区建设项目整体列为省重点工程,仅税费减免一项就为学校节省经费5000万元。通过政策支持,学校在长沙市增加了1200多亩校园面积和地面上1.3亿元的固定资产,增加近1400万元的财政基数。此外,学校还争取到国债基金项目、日元贷款项目和邵逸夫基金。
而对有商业价值的项目,通过市场运作解决建设资金近5亿元。学生公寓、教师公寓、酒店服务等项目的建设,则完全依靠市场运作“借鸡生蛋”,得到4.9亿元社会资金。如紧邻新校区的22幢10万平米学生公寓,占地138亩,当时光买地就需要6000万元,学校经过多方寻找,终于有家开发商愿意投资1.7亿元。结果两年不到就高标准建好了万人学生公寓。学校还多渠道筹资办学,由企业投资近2亿元,合作兴办了涉外学院和国际学院。
学校还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高起点做好校园建设规划,建设一个绿色生态校园和高品位的文化校园,努力成为全省“生态示范校园”的样板。学校专门成立了新校区植物景观规划小组,曾编著《南方树木志》的该校著名植物学教授祁承经亲自领衔规划设计,学校准备投资1000万元,将所有能在校园存活的亚热带植物全部种上,让校园成为一个南方植物品种齐全的袖珍植物园。而且,所有新修建筑物都设屋顶花园,今后从高处远看校园,整个就是一片绿的海洋。
“高效、优质、低成本,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布局结构的跨越发展,创造了一个奇迹和样本!”众多业内行家如此评价。
在服务社会中作贡献谋发展
——以一流成果推进教育强省
2005年3月2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田大伦教授等人完成的“杉木林生态系统的功能与过程研究”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田大伦教授受到了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会见。
这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加强应用科学研究,以一流成果服务社会的精彩一幕。
充分发挥科研人才与资源优势,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高校大有文章可做。如何做好这篇文章?党委书记李红认为:“要着力打通理论研究、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之间这堵墙,积极推进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和社会发展的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加速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本着这一理念,一项项成果迅速从校园走向社会、走向市场——
学校的森林生态、森林培育、木材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森林旅游等优势学科代表了我国林业各研究方向的领先水平。田大伦教授领导的生态学研究课题组,依托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站,以生态系统经营为目标,在森林生态研究理论、方法和人工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提出了我国亚热带特别是湖南的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模式和技术参数,为评价湖南省乃至全国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估算绿色GDP以及开展全球环境外交提供了科学依据,产生了很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2007年11月,依托该校在全国首创的室内与家具设计专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了“湖南省家具家饰工业设计中心”,这是我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中首批6个工业设计中心之一,将极大提高我省家具家饰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有效放大湖南林业的资源优势,有效延伸湖南林业产业链。
而该校创新推出的“林科教工程”,更是备受赞誉。早在20年前,学校与双牌县在全国首创了校县合作模式,走出了一条林科教相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创新之路。这是一种高校科研成果为地方经济全方位服务的模式,它以学校科研成果为依托,为林业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全面的科技支撑,使多项科技成果得到推广和转化,并形成相关产业链,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作贡献。此后,该校又先后与资兴市、炎陵县等市县实行校县合作,帮助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2007年,学校与益阳市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通过林科教、产学研的结合,把教育、科技、经济融为一体,做到开发一个项目,推广一项技术,培训一批人才,致富一方农民,同时也促进了学校学科专业建设,提高了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增强了学校对区域的影响。
如针对浏阳花木产业存在的问题,学校引进和开发出了几种花木新品种,使其已初步形成集生产、销售、科研、休闲于一体的百里花木产业带,年产值约30亿元,位居我国中部地区第一。
千姿百态的翠竹,在南方山区和丘陵地带随处可见。然而,通过学校一批专家的精心研制,小小的竹子变成了工业化竹材,漫山遍野的竹林成为脱贫致富的宝地。竹帘胶合板目前在全国共建有600多条生产线,年产值高达60亿元。
据统计,“十五”以来,该校承担和完成各类研究课题850项,其中,国家863计划、国家攀登计划、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际先进农业技术引进项目以及省部重点科研课题286项,其中15项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其中在林业、生态、林产化工、环境工程、清洁能源和森林(生态)旅游等方面的成果,已有20余项在全国得到推广与运用,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
徜徉于清新典雅的校园,流连在绿树红墙之间,我们感受到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崛起的力量!
翻开学校“十一五”规划,一行行热切的“宣言”在字里行间涌动:学校将紧密围绕富民强省的奋斗目标和“两型”社会建设的需要,发挥自身优势,继续推进“林科教工程”,积极为国土生态安全、区域经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实现教育强省作出更大的贡献。让我们共同期待着。
( 摘自2009.01.19《湖南日报》建设教育强省“急先锋” ——走进快速崛起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向阳花论坛: http://www.myznl.com/ |
|
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南路498号(长沙校区) 邮编:410004 电话:0731-5623096
湖南省株洲市(株洲校区) 邮编:412006 电话:0733-8709187 |
|
人物 | 学者 | 演员 | 专家 | 运动员 | 河南人 | 株洲 | 论坛 | 教育 | 大学 | 历史人物 | 教学单位 | 更多结果... |
|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北京教学点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物流学院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国际学院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音乐学院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工会 | 共青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委员会 | 中国民主同盟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委员会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党委组织部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论坛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惜时论坛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理学院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土木建筑与力学学院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艺术设计学院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法学院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天旅游酒店管理学院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与管理学院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师公寓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图书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