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 > 中华盗龙
目录
No. 1
  中文名称( chinese )→ 中华盗龙
  其它中文名称( chinese[other] )→ 中华贼龙
  拉丁文学名( name )→ sinraptor
  发音( pronounced )→ sine-rap-tor
  含义( meaning )→ 来自中国的盗贼
  目( order )→ saurischia 蜥臀目
  亚目( suborder)→ theropoda 兽脚亚目
  类( infraorder)→ neotheropoda 新兽脚类
  tetanurae 坚尾龙类
  avetheropoda 鸟兽脚类
  carnosauria 肉食龙类
  超科(super family)→allosauroidea 异特龙超科
  科( family)→ ?sinraptoridae 中华盗龙
  属( genus )→ sinraptor 中华盗龙
  模式种( type species )→ s. dongi 董氏中华盗龙
  其它种( other species )→ s. hepingensis 和平中华盗龙
  = yangchuanosaurus hepingensis 和平永川龙
  错误归属种( misassigned species )→ ...
  时代( period )→ 侏罗纪晚期 kimmeridgian to tithonian
  分布( found in )→ 中国新疆准噶尔盆地
  发现地层( stratum )→ ...
  食性( diet )→ 肉食
  典型状态( length up to )→ 7米
  推测体重( mass )→ ...
  发现者( discoverer )→ currie & zhao, 1994
  命名者( first described )→
  currie & zhao, 1994
  简介(brief introduction)
  [a]发现董氏中华盗龙,是中加科学家合作研究的巨大成果之一。这条恐龙发现于准噶尔盆地石树沟组地层中,时代为侏罗纪晚期。这是一具保存得相当完整的骨架,只缺少前肢及部分尾椎。它是由加拿大的菲利浦·柯里与中国的赵喜进共同研究的,鉴定结果这是新科、新属、新种。种名赠与董枝明,以纪念他发现这种恐龙以及在研究永川龙上的功绩。由于是首次在中国发现这种兽脚肉食性恐龙,所以命名为中华贼龙科中华盗龙属。
  1824年英国的古生物学家巴克兰首次发现了肉食性的巨齿龙,从此揭开了凶猛残暴肉食性恐龙王国的内幕。这次中华盗龙的发现,使人们能在更深的层次上揭示过去尚未被揭晓的兽脚类肉食龙的秘密,所以说它具有较高的学术意义。这种恐龙身长约7.2米,主要特征是:颧骨发育成大的气腔,腭骨也气腔化,颞颥间骨较长,并包含眶后骨。它比异龙更原始,与在四川发现的永川龙比较接近,但头骨比永川龙更长更低。研究者提出,把在四川自贡发现的和平永川龙并入中华盗龙属,作为这个属的第一个种,即和平中华盗龙。因为董氏中华盗龙的化石保存在非常坚硬的围岩里,所以它是经过科学家们1987年、1988年两年的艰苦的工作才被发掘出来的。
英文解释
  1. lat.:  Sinraptor
包含词
中华盗龙科和平中华盗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