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ōnɡ běi pínɡ yuán dōnɡ běi pínɡ yuán | 中国最大的平原,主体部分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间,南临辽东湾,由松花江、嫩江和辽河冲积而成,北部称松嫩平原,南部称辽河平原。通常将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会合处的三江平原也包括在内。面积约35万平方千米。大部分海拔在200米以下。中国重要农业基地,提供大量商品粮。石油资源丰富。 | | 也称 松辽平原 。在我国东北部。北起 嫩江 中游,南至 辽东湾 ,长约一千公里;东西最宽处约四百公里。面积三十五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平原。 | | 东北平原
Manchurian Plain
亦作Northeast Plain、Tung-pei P'ing-yuan或Dongbei Pingyuan,又称松辽平原(Sungliao Plain、Sung-liao P'ing-yuan或Songliao Pingyuan)。
与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并成为中国三大平原.中国最大的平原。在中国东北部。由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组成。位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南北长约1,000公里,东西宽约300∼400公里,面积350,000平方公里,大部分海拔在200米以下。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在地形上连成一片,原来水系相通,後来由于地壳运动,长春、长岭、通榆一带隆起,形成西北-东南走向的松辽分水岭,截断河流南北通道。但松辽分水岭地势低缓,海拔200∼300米,高出两侧平原不过几十公尺。三江平原位于中国东北角,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流经得名。大部分海拔不足50米,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形成广大的沼泽地。东北平原属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冬季气温低,封冻期长,但夏季气温高,南部辽河平原可二年三熟,其他为一年一熟。土壤肥沃,是著名的「黑土」分布区,被其他地区成为:"脚踏黑土地".腐殖质含量多,通气和蓄水性能好,是大豆、高粱、玉米、小麦、甜菜、亚麻的重要产区。也可以种植水稻,是中国早熟粳稻的重要产区之一。其中长春平原(东北中部平原)是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吉林黄金玉米带的核心区域,农业高度发达。中国十个产粮大县有七八个来自吉林省,而其中大半位于长春平原。围绕农业以及农产品深加工带动长春平原农牧业发展动力强劲,2007年长春平原的玉米深加工能力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长春皓月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清真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其清真产品远销中东和阿拉伯世界,赢得广泛赞誉。
东北平原又称松辽平原。位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北起嫩江中游,南至辽东湾。长约1000公里,东西最宽处约400公里。主要由辽河、松花江、嫩江冲积而成。大部分海拔在200米以下。长春附近松辽分水岭处地势稍高(200~250米)。松辽分水岭以南称辽河平原,以北称松嫩平原。
东北平原在大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省和内蒙古的一部分。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平原。
东北平原由三部分组成。北部叫松嫩平原,南部是辽河平原,东北部是三江平原。南北的两块平原又合称松辽平原,是东北平原的主体。由于它们是由松花江和嫩江冲积而成,所以地面平坦,海拔多在200米以下,站在平原上遥望,平畴沃野,麦浪如波,好一派辽阔大平原的景象。
旧时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大部分是人烟稀少的荒地,称为「北大荒」。辽河下游也多未开垦的沼泽地,称为「南大荒」。1949年以後大面积排乾沼泽,建立大型农场,出现许多村镇和工厂;「北大荒」变成「北大仓」,「南大荒」也成为稻田遍布的盘锦垦区。东北平原的丰饶农产有力地支援著东北地区规模巨大的工业体系。平原石油储藏丰富,平原周边低山丘陵富含煤、铁、铜等矿藏,现都已大规模开采,成为中国重要的石油、煤炭、铁砂生产基地。重要的工业城市有渖阳、长春、哈尔滨、大庆、抚顺等。
东北的三江平原则是一个低洼的平坦平原。过去这里是一个山间盆地,每到雨季,三条大江的洪水滚滚而来,一齐涌向这个排水不畅的低洼原野,造成江水泛滥。再加上这一地区纬度较高,冬季漫长,气温较低,蒸发微弱,存于地面的积水蒸发不掉,渗不下去,更排不出去,长年累月的积水就演变成中国有名的大沼泽地,成为“除了兔子就是狼,光长野草不打粮的北大荒”。
1949年以后,成千上万的部队指战员,知识青年和干部群众,怀着开发边疆,建设祖国的豪情壮志,奔向“北大荒”,开垦了成千上万亩的荒地,建立了数以万计的农场,苦战在这千古荒原上。
东北平原虽然冬季较冷,但夏季却很热,沼泽地虽然多,但土壤中水分充足。人民群众充分利用不利条件中的有利因素。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层深厚,耕地辽阔,有大面积肥沃的黑土,宜林则林,宜牧则牧,采取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的原则,在人迹罕至的茫茫荒原上,排干沼泽,开垦荒地,建商品粮基地,设现代化工厂和新农村,使千古荒原变成万顷良田,使“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 | Dongbei Pingyuan
东北平原
Dongbei Pingyuan
中国最大平原。又称松辽平原。位于东北地区中部。介于北纬40°25′~48°40′,东经118°40′~128°。南北长1000多公里,东西宽300~400公里,总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平原东西两侧为长白山地和大兴安岭山地,北部为小兴安岭山地,南端濒辽东湾。(见彩图中国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卫星影像、东北平原无尾河卫星影像、三江平原卫星影像、大兴安岭林区、辽阔的东北平原)
地质 以开原─辉南线(相当于北纬43°)为界,北部属吉黑褶皱系松辽拗陷,南部属中朝准地台下辽河断陷。中生代燕山运动伴随两侧华夏向山地隆起,形成了华夏向沉降带,奠定了现今地形的基本轮廓。第三纪后的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和间歇性的地壳升降运动,将南北的构造体系连接起来,成为同一演化体系,平原继续下沉,沉积了深厚的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
地貌与水文 东北平原四周为山麓洪积冲积平原和台地,海拔200米左右。目前,北部台地形状保存较明显,南部强烈侵蚀呈浅丘外貌。平原西南部风沙地貌发育,形成大面积砂丘覆盖的冲积平原。平原东北端循松花江谷地与三江平原相通。
辽河与松花江水系流经平原南北,两大水系之间为松辽分水岭。在地形上东北平原分为3部分:北部为松花江和嫩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松嫩平原;南部为辽河水系冲积而成的辽河平原;中部是松辽分水岭。
① 松嫩平原。西、北、东三面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东部山地的山麓平原和台地,南为松辽分水岭,大体呈菱形。海拔200米左右,以嫩江和第二松花江汇合处附近,即齐齐哈尔─白城─哈尔滨三角地带为最低,排水不畅。在嫩江下游、乌裕尔河、讷谟尔河、雅鲁河下游形成大面积的沼泽湿地,湿地上河曲发达,河漫滩宽广,泡沼成群,还有沼泽湿地型的无尾河,如乌裕尔河和霍林河,为一特殊的闭流区。
② 辽河平原。位于辽东丘陵与辽西丘陵之间,铁岭─彰武之南,直至辽东湾,为一长期沉降区。地势低平,海拔一般在50米以下,沈阳以北较高,辽河三角洲近海部分仅2~10米。有辽河、 太子河、浑河、大小凌河、沙河等,各河中下游比降小,水流缓慢,多河曲和沙洲,港汊纵横,堆积旺盛,河床不断抬高,汛期常导致排水不畅或河堤决溃,酿成洪涝灾害。辽河携带丰富沉积物,使平原不断向辽东湾延伸。近海部分和古河道内涝积水多成沼泽,繁育大片天然和人工芦苇。
③ 松辽分水岭。由冲积、洪积物组成,上覆黄土。分水岭是更新世时沿断裂上升而形成的。分水岭东西长约200公里,南北宽150公里左右,海拔200~250米,高出松嫩平原50~100米。分水岭外貌似波状起伏的平原,与南北平原浑为一体。分水岭位置,最初在法库─铁岭一带,由于辽河下游平原长期下沉,河流溯源侵蚀,逐渐向北推移,直至目前的通榆─公主岭一带。
东北平原西南部以西辽河为中心,呈沙丘与洼地相间、微波起伏的风沙地貌景观。地势西高东低,海拔170~250米。沙丘从西向东、从西南向东北,以流动沙丘为主逐渐过渡为半固定、固定沙丘;沙漠化程度循同方向减轻。沙丘主要由就地起沙形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是沙丘和沙地形成的主要原因。目前,除甸子地垦为农田外,仍多为草原,科尔沁草原即分布于此。地势低洼积水的沼泽湿地则生长有芦苇、蒲草、乌拉草等。
为防止风沙,从1950年开始营造西部防护林带。它是中国三北防护林的组成部分。南起新民县,北到甘南县,东自长春市,西至翁牛特旗,长达800公里,宽约500公里,防护农田面积达300多万公顷。
气候 东北平原处于温带和暖温带范围,有大 | | 东北平原自然资源 | 世界著名的东北平原黑土带 | 东北平原农业气候资源利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