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凤蝶属 > 三尾凤蝶
目录
基本资料
  拉丁文学名:bhutanitisthaidina
  别名:中华褐凤蝶,三尾褐凤蝶,三尾褐绢蝶
  科:凤蝶科 papilionodae
  属:尾凤蝶属bhutanitis
  分布区域:甘肃、陕西、四川、云南、西藏等省,中国特有种,属于珍稀蝴蝶之一。
  寄主:马兜铃科的木香马兜铃(aristolochia moupinensis franch)。
  地位:世界上非常珍稀的蝶类昆虫之一,该种为我国特产、濒危、珍稀蝴蝶。
  此物种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或《华盛顿公约》保护级别: 二类。
  保护级别:中国国家林业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受威胁的世界凤蝶》列为r级(个体数量甚少)。
生活习性
  三尾凤蝶属高山种,目前仅发现于云南东川市、巧家等地。成虫每年5月间出现,喜在树梢头来回飞舞,彼此追逐。雌蝶产卵于寄主绒毛马兜铃叶子背面,卵粒排列较整齐,一次产卵约30粒。
  生物学:一年发生1代,成虫五月出现,生活在海拔2000m以上的高山地区。
形态特征
  翅展86~92mm。身体黑色,腹面有白色绒毛。翅黑色。前翅有8条横带,从基部数第1、2、4、8条到后缘,第6和7条在中部合并后到后缘,但是第7条上半部不十分明显。后翅上半部有3~4条斜横带,近基部1条到中室恰好与cu2脉并连走向近臀角处的红色横斑;红斑下面有3枚蓝斑,外缘有4~5枚斑,其中有的呈弯月形;尾突3枚。翅反面脉纹及脉间纹十分清晰,其余与正面相似。
辨别特征
  本种与二尾凤蝶(bh. mansfieldi)很相似,不同的是本种前翅上半部有8条横带,二尾凤蝶有7条横带。后翅本种有3条状突,无指形突;二尾凤蝶有2条尾突,另有1枚指状突。
保护意义及措施
  濒危原因不明,但旨在贸易的贪梦采集无疑是一严重威胁。本种是世界珍稀种,故列为保护物种。建议将其栖息地建为自然保护区,严禁捕捉及随意采集;开展生态、生物学方面的基础研究。
英文解释
  1. n.:  Bhutanitis thaid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