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用语 : 佛教寺塔 : 中国 >浙江 >宁波 >宁波市区 > 七塔寺
显示地图
目录
No. 1
  七塔寺投诉电话宁波市旅游投诉电话:0574-87291299
  浙江省旅游投诉电话:0571—85117419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七塔寺门票价格5元七塔寺节庆活动释迦牟尼佛涅盘二月十五日
  观音菩萨圣诞二月十九日
  普贤菩萨圣诞二月二十一日
  文殊菩萨圣诞四月初四日
  释迦牟尼佛圣诞四月初八日
  韦驮菩萨圣诞六月初三日
  观音菩萨成道六月十九日
  大势至菩萨圣诞七月十三日
  龙树菩萨圣诞七月二十四日
  药师佛圣诞九月三十日
  阿弥陀佛圣诞十一月十七日
  释迦牟尼佛成道十二月初八七塔寺美食宁波菜又叫“甬帮菜”,擅长烹制海鲜,鲜咸合一,以蒸、烤、炖等技法为主,讲究鲜嫩软滑、原汁原味,色泽较浓。像腐皮包黄鱼、苔菜小方烤、雪菜炒鲜笋,便宜又好吃。吃小吃要到城隍庙,既热闹又有特色,蟹粉小笼包、锅贴米线、猪油汤团、酒酿圆子……边走边吃,直把肚子撑破。城隍庙的百年老店摳籽脊窋一定要去。
  小吃:宁波汤团、水磨粉、三北藕丝糖、三北豆酥糖、溪口千层饼、豆沙八宝饭、宁波猪油汤团、龙凤金团、鲜肉小笼包子、水晶油包、三鲜宴面、食饼筒、台州姜汤面、姜汁核桃蛋、临海麦虾、台州手打面、黄岩苔菜饼、水浸糕豆面碎、麦饼筒、羊脚蹄、杨梅烧
  特色菜:冰糖甲鱼、苔菜拖黄鱼、腐皮包黄鱼、网油包鹅肝、锅烧河鳗、黄鱼海参、宁(甬)式鳝鱼、火踵全鸡、苔菜小方块、雪菜大黄鱼
  七塔寺购物中山路、解放南路、开明街、东门口一带是宁波最繁华的街区,有银泰、中百、长发、新华联商厦等大型商场。而古色古香的城隍庙周围,则是饮食店最多的地区。宁波铺天盖地都是名牌西服的广告,“雅戈尔”、“杉杉”都响当当的名牌。现在新增的月湖风景区→鼓楼步行街→中山公园这一系列景点连在一起,值得一游。特别是鼓楼步行街的古建筑和相隔仅一条马路的范氏故居古董市场更是有意思。还有集绿地、休闲、购物于一身的天一广场,更是不可不去。如果想买衣服,建议到彩虹服饰广场和城隍庙步行街;如果想买便宜货,则可去轻纺城、望湖、灵桥等大型市场转转;如果想买海货,可到新江桥畔的干货市场选购。
  宁波的旅游工艺品非常丰富,著名的有:骨木镶嵌、堆塑漆器、宁波金银绣、朱金木雕、翻簧竹刻、泥金彩漆、竹编、宁波草席、余姚陆埠佛雕等。
  宁波的土特产以海产品为主,主要有:石斑鱼、新风鳗鲞、明府鲞、爵鲞、梭子蟹、青蟹、长街蛏子、西店牡蛎、象山海蜒、象山虾皮、宁波淡菜、弹涂鱼等。七塔寺交通火车站乘354或560路公交车到七塔寺站下车。
  七塔禅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南至百丈路,西靠箕漕街,北邻雷公巷,东近彩虹北路,历史上即为浙东佛教四大丛林(即天童寺、阿育王寺、七塔寺、观宗寺)之一。(一九八三)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重点开放寺院。寺院殿堂结构典雅,古朴庄严,主要建筑有:七石塔、山门牌楼、天王殿、圆通宝殿、三圣殿、法堂暨藏经楼、玉佛阁、祖堂、钟楼、鼓楼、东西厢房、综合楼等。
  七塔禅寺初建于唐大中十二年(公元八五八年),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四十余年历史。当时有江西分宁宰任景求舍宅为寺,敦请天童寺退居方丈心镜藏奂禅师居之,是为开山始祖,寺初名“东津禅院”。藏奂禅师是马祖道一嫡传法子、五泄山灵默大师的弟子,故东津禅院属于禅门洪州宗一脉。藏奂禅师深通禅宗心法,在甬城大开法筵,广设禅席,接引十方英灵衲子奋志冲关,直参本来面目。《宋高僧传》称其“凡一动止,禅者必集,环堂拥榻,堵立云会。(藏)奂学识泉涌,指鉴歧分。诘难排纵之众,攻坚索隐之士,皆立褰苦雾,坐泮坚冰;一言入神,永破沉惑”。咸通元年(八六零年),浙东裘甫率兵起事,攻城掠地,四明亦遭荼毒。一日有一大头目率领二千多乱兵闯入寺院,欲行抢掠。寺众惊骇逃散,唯心镜禅师临危泰然,在殿中瞑目禅定,神色不变。众兵惊异慑服,作礼而退,寺院得以保全。翌年,郡守以此奏闻朝廷,盛称师德,懿宗诏改“东津禅院”为“栖心寺”。
  宋大中祥符元年(一零零八年),真宗敕改栖心寺额为“崇寿寺”。此时,寺院已成四明地区的著名道场之一,与同处市区的天台宗山家派延庆寺相并立,并为山家派提供了不少优秀人才,如广智法孙明智中立、神照法孙智连觉云、持律甚严的戒度法师等。政和八年(一一一八),宋徽宗因受道士林灵素之惑,崇迷道教,下旨将佛教寺院改为道观,崇寿寺随之改为神霄玉清万寿宫。宣和二年(一一二零),仍还原为崇寿寺。乾道三年(一一六七)三月,日本遣使致书四明郡庭问佛法大意,郡庭太守召集众僧研读使函,无人敢出来应命。栖心(崇寿)寺维那忻然而出,一一加以分析,指出了日书的七处错误,使日本来使惭惧而退。栖心寺维那为国争光,为佛教争光,太守尊其为“天下维那”。
  明洪武十九年(一三八六年),信国公汤和为抗御倭寇侵扰,实行坚壁清野政策,将海岛居民迁徙内地,焚毁普陀山宝陀寺(即普济寺前身)殿舍三百余间,迎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圣像于宁波府崇寿寺内供奉,寺院住持惟摩石沃禅师舍地以建;寺东三分之一面积,复建“栖心寺”。第二年,诏改寺额为“补陀寺”,从此遂成观音菩萨道场,人称“小普陀”。七塔寺与普陀山历史渊源非浅,即因此故。永乐四年(一四零六)栖心并入补陀,两寺合一。永乐二十二年(一四二四)住持汝庆建圆通宝殿。宣德七年(一四三二),永诜建毗卢阁。天顺二年(一四五八),文彬建藏阁、大悲弥陀殿及廊庑等。
  清顺治年间(一六四四~一六六一)七塔寺重建佛殿、方丈殿、山门、钟楼等。康熙二十一年(一六八二)修建大悲殿,超育建云来庵塔院。因寺前建有七座石塔,故俗称“七塔寺”。寺经洪杨之役(即太平天国革命),惨遭兵火,遂成废墟。同治十年(一八七一年),江东迎春弄周文学医生母子发心重修佛殿,早磬晚鱼,募化不倦,以人微言轻,应者寥寥,仅建山门及偏屋数间而已,母子相继抱憾而殁。光绪十六年(一八九零年),天童寺退居方丈慈运长老应地方绅董之请,出任七塔寺住持,广集净资,大兴土木,重建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中兴祖堂、藏经楼、法堂、禅堂、念佛堂、云水堂、大钟楼、门前七佛塔等,塑千手观音圣像,梵宇一新,衲僧云集。光绪二十一年(一八九五年),慈运长老晋京请颁《龙藏》一套,并蒙光绪皇帝敕赐寺额为“报恩寺”。慈老为禅门临济正宗第39世传人,住寺期间,大弘临济禅风,传法嗣48人,皆一时之法门龙象,其中以圆瑛、道阶最为著名。七塔禅风因此广传海内外,分布在湘、滇、蜀、陕、闽、浙、苏、赣、皖、豫、台等地区,乃至南洋、日本、韩国等地,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七塔寺法派”,七塔禅寺因此成为中国近代临济宗中兴祖庭之一。后人缅怀慈老之德,建“慈荫堂”以纪念之,尊其为七塔禅寺中兴之祖。
  民国时期,觉圆长老担任住持时,礼请华严学大师溥常长老在寺内创办了七塔报恩佛学院。佛学院创办10年(一九二八~一九三八),培育学僧288人,多为佛门俊才,弘化十方。溥常长老住持寺院时,主持编纂了《七塔寺志》,编修了《七塔报恩寺宗谱》,编辑了《七塔报恩佛学院院刊》。圆瑛大师任住持时,在鄞县五乡同岙庾山岭辟建了塔院道场,为七塔寺年老僧众修行之所;设立普同塔,供奉七塔寺圆寂僧人灵骨。寺院历代高僧辈出,法派弟子岐昌、道亨、僧晙、智圆、常西、觉圆、圆瑛、溥常、指南、显宗等近代佛门大德曾先后担任住持,虚云、谛闲、圆瑛、道阶、溥常、谛闻等常于寺内讲经说法,大施教化,影响深远,在佛教界享有盛名。
  七塔禅寺自创建以来,屡经兴废,特别是十年动乱之际,更遭严重破坏,七塔道场名存实亡。1980年,党的宗教政策落实,成立七塔寺修复小组,由宁波市佛协会长月西大和尚任组长。在政府领导重视和四众弟子支持之下,月西大和尚经过10余年苦心经营,终于将寺院殿堂一一修复,使寺貌焕然一新,重现往日庄严恢宏气象,成为市区内唯一一所大型寺院。月西大和尚之功绩,诚堪与慈运长老相比肩而并垂不朽。
  一九九三年月西大和尚圆寂后,其高足可祥法师秉承师父遗训,带领全寺僧俗四众,重修了圆通宝殿、三圣殿、钟楼等,开辟了“栖心一览”文物陈列室,重建了东厢房,新建了鼓楼,改建了山门牌楼,创办了七塔佛学文化网站,编辑出版了《七塔禅寺五百罗汉图》、《月西大和尚圆寂十周年纪念集》、《七塔禅寺》、《七塔禅寺修复开放二十周年纪念集》、《七塔寺人物志》等书籍。在寺院各项管理中,坚持以城市作为依托、以制度加强管理、以经济促进发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文化确立品位、以道风赢取信众、以慈善回报社会的原则理念,走出了一条与时俱进、别具特色的发展之路。1994年8月23日,可祥法师接慈运长老法孙、圆瑛大师法子明昫大和尚所传之心法,使七塔禅寺法脉得以延续,祖庭得以重光。二零零三年3月25日,可祥法师荣膺七塔禅寺新一任方丈,寺院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七塔禅寺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除主要殿堂为古典建筑外,犹保存有一批珍贵文物:①寺院开山祖师心镜藏奂禅师舍利塔,上刻“唐敕赐心镜禅师真身舍利塔”等字样。②宋代大铜钟两口,各重达七、八千斤,分别铸于南宋绍兴四年(一一三四4年)和嘉定十一年(一二一八年)。③清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年)刻印、光绪颁赐之《龙藏》一部。④梵文贝叶经一束。⑤清代所刻五百罗汉造像砖,工艺精妙,形神兼备,佛门珍品,海内无双。⑥“栖心一览”文物陈列室所藏各种珍贵文物等。
No. 2
  宁波市有一座保存完整的佛教古建筑群,它便是被称为浙东四大丛林之一的七塔寺。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七塔寺位于宁波市江东百丈街,虽身处闹市,无山水之美、松柏之幽,但殿堂金碧辉煌,结构古朴,梵宫浑邃,气度宏伟,规模广大。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中兴法堂、藏经楼、大钟楼、方丈殿、玉佛阁等。现任住持为月西法师。七塔寺现是宁波市佛教协会所在地。
  七塔寺历史悠久,始建于唐大中十二年(858年),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历史。当时,县城里有位叫任景的官人舍宅为禅院,名“东津禅院”,并迎请天童寺住持心镜禅师主持寺务。心镜禅师(823-866年),名藏奂,华亭人氏。他在唐朝会昌年间任天童寺住持,并于小白岭建五佛塔。858年任七塔寺第一任住持后,致力于修整寺庙,树立禅风。据史载:唐咸通二年(861年),有兵昼入寺,心镜禅师冥心坐禅,神色不动。众兵皆惊,叩礼而退。群绅为表彰师德,奏请朝廷改名为“栖心寺”。唐咸通七年(866年)八月三日,心镜禅师圆寂。现在寺内尚存一座“心镜禅师舍利塔”,塔基上刻有“唐敕赐心镜禅师真身舍利塔”十二个大字,上为四层石刻莲花座塔身。此塔是咸通十四年(873年)次癸已元月甲午朔甘八日立,清朝光绪年间重修。
  宋朝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赐名为“崇寿寺”。 明朝初年,倭寇时常在海上作乱。沿海居民难以安生。朱元璋派名将信国公汤和,把舟山群岛一带的居民迁徙到宁波江东,并将国昌宝陀寺迁徙并入祟寿寺,迎来观音像,供奉在大雄宝殿,改名为“补陀寺”,因供奉观音菩萨,又被称作“南海普陀”、“小普陀”。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从普陀山一带迁来的宝陀寺也给祟寿寺带来了海岛观音像,这反映出七塔寺与普陀山的历史渊源。这一渊源一直延续下来,至今七塔寺的大雄宝殿正中仍供奉着观音像。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在寺前建立了7座佛塔。故俗称“七塔寺”,沿习至今。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慈运法师任七塔寺住持,对全寺进行了大规模的重修和扩建,改造了天王殿、大雄宝殿,新建了法堂、藏经楼,梵宇一新,衲僧云集。1895年,慈运法师专程至京城请颁藏经,光绪皇帝赐寺额为“七塔报思寺”。慈运法师在七塔寺盛弘禅宗临济宗掸风,有48位法嗣遍及全国,其中高足有圆噬、道阶等。后人设“慈荫堂”以纪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千年古刹七塔寺进行了多次维修。特别是1980年以来,对殿堂庙宇进行了全面修建,使殿宇更加辉煌、壮观。
  在大雄宝殿正中供奉着一尊千手观音像,是1980年用樟木新雕刻的,高1.6丈,重三千斤,外部装金,结砌趺坐在莲花座上,金身焕彩,妙相庄严。
  观世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上首菩萨,表现一切佛的大悲心,所以是救世之最切者。唐以后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称观音菩萨。一般寺内塑像有圣观音像(或自在观音像)、十一面观音像和千手千眼观音像几种。千手千眼观音像中,一般四十二臂观音像为立像,其代表作是河北承德普宁寺的塑像;而四十八臂观音为坐像,除去前面介绍的四十二只手外,再加上麦穗手、羯磨轮手、宝矛手、宝锤手(均为二手)即成四十八臂。一般寺庙都设观音殿供奉这些观音塑像,或在大殿背后修海岛,西北设海岛观音像,大殿正面供释迦牟尼像。唯独七塔寺大殿正面供奉千手观音像。这也是七塔寺的最大特色。
  在大雄宝殿的墙壁上,嵌着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所刻的五百罗汉像,篆刻工巧,神态各异,为国内稀有的壁上雕刻罗汉像。
  七塔寺还较完整地保存着历代石刻、碑碣、藏经等珍贵文物古迹,其中有:宋代铸造的大铜钟两口;明代古木搓一座;大清龙藏经一部,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刻印;在玉佛楼上,供奉着玉佛一尊,洁白无瑕,光彩照人。
  七塔寺有僧人几十人,在方丈月西法师的带领下,实现了以寺养寺。僧人们还发扬佛教乐善好施的精神,拿出结余资金,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和福利事业,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如1988年7月,宁波市宁波、奉化等地区暴雨成灾,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七塔寺全体僧众捐款近2万元,支援灾区人民。1986年;宁波七塔寺、天童寺和阿育王寺为社会公益事业和抗台风救灾捐款达52万元。
  今天的七塔寺梵宫巍峨,秀竹婆娑,苍松几簇,假山玲珑,鲜花飘香,禅风优良,得到国内外人士的称赞。
  历史背景:
   七塔禅寺初建于唐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距今已有1140余年历史。当时有江西分宁宰任景求舍宅为寺,敦请天童寺退居方丈心镜藏奂禅师居之,是为开山始祖,寺初名“东津禅院”。藏奂禅师是马祖道一嫡传法子、五泄山灵默大师的弟子,故东津禅院属于禅门洪州宗一脉。藏奂禅师深通禅宗心法,在甬城大开法筵,广设禅席,接引十方英灵衲子奋志冲关,直参本来面目。《宋高僧传》称其“凡一动止,禅者必集,环堂拥榻,堵立云会。(藏)奂学识泉涌,指鉴歧分。诘难排纵之众,攻坚索隐之士,皆立褰苦雾,坐泮坚冰;一言入神,永破沉惑”。咸通元年(860年),浙东裘甫率兵起事,攻城掠地,四明亦遭荼毒。一日裘甫率领二千多乱兵闯入寺院,欲行抢掠。寺众惊骇逃散,唯心镜禅师临危泰然,在殿中瞑目禅定,神色不变。众兵惊异慑服,作礼而退,寺院得以保全。第二年,郡守以此事奏闻朝廷,盛称师德,懿宗诏改“东津禅院”为“栖心寺”,宰相裴休为此捐帛书匾。
  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真宗敕改栖心寺额为“崇寿寺”。此时,寺院已成四明地区的著名道场之一,与同处市区的天台宗山家派延庆寺相并立,并为山家派提供了不少优秀人才,如广智法孙明智中立、神照法孙觉云智连、以持律闻名的戒度法师等。政和八年(1118),宋徽宗因受道士林灵素之惑,崇迷道教,下旨将佛教寺院改为道观,崇寿寺随之改为神霄玉清万寿宫。宣和二年(1120),仍还原为栖心崇寿寺。乾道三年(1167)三月,日本国派遣使节致书四明郡庭问佛法大意,郡庭太守召集众僧研读使函,无人敢出来应命。栖心(崇寿)寺维那忻然而出,逐条进行了分析解答,同时指出了日本来书的7处错误,使日本来使惭惧而退。栖心寺维那为国争光,为佛教争光,太守尊称其为“天下维那”。
  元代时,栖心崇寿寺仍然以弘扬《法华经》教义为主,为甬城重要的天台宗道场。其中比较知名的天台学家有剡源法嗣允则法师,善继法嗣是乘法师,弘道法嗣净珠法师等。
  明洪武二十年(1387),信国公汤和为抗御倭寇侵扰,实行坚壁清野政策,将海岛居民迁徙内地,焚毁普陀山宝陀寺(即普济寺前身)殿舍300余间,迎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圣像于宁波府崇寿寺内供奉,寺院住持惟摩禅师舍地以建宝陀寺;寺东三分之一面积,复建栖心寺。同年,太祖诏改寺额为“补陀寺”,从此遂成观音菩萨道场,人称“小普陀”。七塔寺与普陀山历史渊源非浅,即因此故。在《永乐大典》编修中任释教总裁的高僧祖芳道联禅师即曾住持于此。永乐四年(1406),栖心并入补陀,两寺合一。永乐二十二年(1424),住持汝庆建圆通宝殿。宣德七年(1432),永诜建毗卢阁。天顺二年(1458),文彬建藏经宝阁、大悲弥陀殿及廊庑等。嘉靖年间(1522~1565),建十王殿。
  明末清初,天童密云圆悟法孙、浮石通贤法子拳石沃禅师及其弟子自天育先后住持寺院,弘扬圆悟一派所传的临济宗禅法。顺治年间(1644~1661),七塔寺建成方丈殿。康熙年间(1662~1722),寺院重修佛殿、山门、钟楼等。康熙二十一年(1682),修建大悲殿,超育建云来庵塔院。因寺前建有7座佛塔(喻示过去七佛,为禅宗法脉源头表征),故俗称“七塔寺”。咸丰十一年(1861),寺经洪杨之役(即太平天国革命),惨遭兵火,遂成废墟。同治十年(1871),宁波江东迎春弄周文学医生母子发心重修佛殿,早磬晚鱼,募化不倦,最终建成大佛殿及山门等。光绪十六年(1890),天童寺退居方丈慈运长老应地方绅董之请,出任七塔寺住持。自此广集净资,大兴土木,重修了大雄宝殿,重建了天王殿、三圣殿、中兴祖堂、藏经楼、法堂、禅堂、念佛堂、云水堂、大钟楼、门前七佛塔等,塑千手观音圣像,梵宇一新,衲僧云集。光绪二十一年(1895),慈运长老晋京请颁《龙藏》一套,并蒙光绪皇帝敕赐寺额为“报恩寺”,因此全称“七塔报恩禅寺”。慈老为禅门临济正宗第39世传人,住寺期间,大弘临济禅法,传法嗣48人,皆一时之法门龙象,其中以圆瑛、道阶、溥常等最为著名,四明地区(宁波)大小寺院主僧,多为其门徒法子。七塔禅风因此广传海内外,分布在湘、滇、蜀、陕、闽、浙、苏、赣、皖、豫、台等地区,乃至南洋、印度、日本、韩国等地,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七塔寺法派”,七塔禅寺因此成为中国近代临济宗中兴祖庭之一。后人缅怀慈老之功德,建“慈荫堂”以纪念之,尊其为七塔禅寺中兴之祖。
  民国时期,觉圆和尚担任住持时,礼请华严学大师溥常长老在寺内创办了七塔报恩佛学院。佛学院创办10年(1928~1938),培育学僧288人,多为佛门俊才,弘化十方。溥常长老住持寺院时,主持编纂了《七塔寺志》,编修了《七塔报恩寺宗谱》,编辑了《七塔报恩佛学院院刊》。圆瑛大师任住持时,在鄞县五乡同岙庾山岭辟建了塔院道场,为七塔寺年老僧众修行之所;设立普同塔,供奉七塔寺圆寂僧人灵骨。寺院历代高僧辈出,法派弟子岐昌、道亨、僧晙、智圆、常西、觉圆、圆瑛、溥常、指南、显宗等近代佛门大德曾先后担任住持,虚云、谛闲、圆瑛、道阶、溥常、谛闻等常于寺内讲经说法,大施教化,影响深远,在佛教界享有盛名。
  七塔禅寺自创建以来,屡经兴废,特别是十年动乱之际,更遭严重破坏,七塔道场名存实亡。1980年,党的宗教政策落实,成立七塔寺修复小组,由宁波市佛协会长月西老和尚任组长。在政府领导重视和四众弟子支持之下,月西老和尚经过10余年苦心经营,终于将寺院殿堂一一修复,使寺貌焕然一新,重现往日庄严恢宏气象,成为市区内唯一一所大型寺院。月西老和尚因此被尊为七塔禅寺复兴之师。与其同时,有桂仑禅师,自1942年来寺参访,随缘留住七塔,长坐不卧,苦修头陀行,彻悟禅宗心法及观音法门真义,其见地境界被禅门宗匠来果禅师印证为“深入堂奥”,50余年常住七塔寺,积极协助月西老和尚复兴寺院,同时随缘接引度化,慕名前来皈依、受教弟子遍及海内外,深得赵朴老、茗山法师等赞许,人称“七塔桂仑”。
  1993年月西老和尚圆寂后,其高足可祥法师秉承师父遗训,带领全寺僧俗四众,重修了圆通宝殿、三圣殿、钟楼、综合楼等,辟建了“栖心一览”文物陈列室,重建了东厢房,新建了鼓楼(底层观音殿精雕供奉十一面观音菩萨圣像),改建了山门牌楼,创办了七塔佛学文化网站与《报恩》杂志,修订重印了民国版《七塔寺志》,编辑出版了《七塔禅寺五百罗汉图》、《月西大和尚圆寂十周年纪念集》、《七塔禅寺》、《七塔禅寺修复开放二十周年纪念集》、《七塔寺人物志》等书籍。在寺院各项管理中,坚持以“人间佛教”的思想作为指导,以城市作为依托,以制度加强管理,以经济促进发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文化确立品位,以道风赢取信众,以慈善回报社会,以联谊扩大交流的原则理念,走出了一条与时俱进、别具特色的发展之路。1994年8月23日,可祥法师接慈运长老法孙、圆瑛大师法子明旸大和尚所传之心法,使七塔禅寺法脉得以延续,祖庭得以重光。2003年3月25日,可祥法师荣膺七塔禅寺新一任方丈,寺院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七塔禅寺现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除主要殿堂为古典建筑外,还保存有一批珍贵文物:①寺院开山祖师心镜藏奂禅师舍利塔,上刻“唐敕赐心镜禅师真身舍利塔”等字样。②宋代大铜钟两口,各重达七、八千斤,分别铸于南宋绍兴四年(1134)和嘉定十一年(1218)。③清雍正十三年(1735)刻印、光绪颁赐之《龙藏》一部。④梵文贝叶经一束。⑤清代石刻五百罗汉造像图,工艺精妙,形神兼备,佛门珍品,海内无双。⑥“栖心一览”文物陈列室所藏各种珍贵文物等。
包含词
七塔寺志宁波七塔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