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imal > Millet Bunting
Contents
No. 1
  黍 鹀 corn bunting
  雀形目 > 燕雀科 > 鹀属
  passeriformes > fringillidae > miliaria calandra
  描述:体大(19厘米)且全身满布纵纹的暗灰褐色鹀。雄雌同色,外形圆胖而嘴厚。飞行比百灵沉重且无浅色翼后缘。
  虹膜-深栗褐;嘴-浅角质色;脚-黄至粉褐。
  叫声:持久而有特色的不断加速的鸣声tiik tiik,似钥匙丁当作响。叫声为快速重复的干涩咔哒声。告警时作trrp叫声。
  分布范围:地中海的温带区、古北界西部至乌克兰及里海。东方的种群在阿富汗北部至哈萨克斯坦南部及中国极西部。
  分布状况:亚种buturlini繁殖于西天山特克斯河谷和伊犁河谷,越冬于新疆西部的喀什地区。一般为不常见的鸟,于灌丛及草地,越冬时在农耕地。
  习性:于停栖或作腿下悬而两翼上举的飞行时鸣唱。雄鸟常为多配型。繁殖期外结群活动。
No. 2
  黍 鹀 Corn Bunting
  雀形目 > 燕雀科 > 鹀属
  PASSERIFORMES > Fringillidae > Miliaria calandra
  描述:体大(19厘米)且全身满布纵纹的暗灰褐色鹀。雄雌同色,外形圆胖而嘴厚。飞行比百灵沉重且无浅色翼后缘。
  虹膜-深栗褐;嘴-浅角质色;脚-黄至粉褐。
  叫声:持久而有特色的不断加速的鸣声tiik tiik,似钥匙丁当作响。叫声为快速重复的干涩咔哒声。告警时作trrp叫声。
  分布范围:地中海的温带区、古北界西部至乌克兰及里海。东方的种群在阿富汗北部至哈萨克斯坦南部及中国极西部。
  分布状况:亚种buturlini繁殖于西天山特克斯河谷和伊犁河谷,越冬于新疆西部的喀什地区。一般为不常见的鸟,于灌丛及草地,越冬时在农耕地。
  习性:于停栖或作腿下悬而两翼上举的飞行时鸣唱。雄鸟常为多配型。繁殖期外结群活动。
  保护: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