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Also known as "Qi Nan Olive." A kind of deciduous tree. Bark tannin extract can distill, wood for shipbuilding, construction, also can be a bridge, sleepers and so on. “鸡尖 ”是指鸡尾部那块桃形带骨的肉,即肛门上方的三角状肥肉块。又称“鸡屁股”、“鸡臀尖”、“禽尖翅”,大连人称之为“鸡三角”。鸡尖 含有优质蛋白和少量脂肪,并且味道鲜美、口感滑嫩,所以有一部分人对此物情有独钟。很早以前,鸡三角就在大连副食品商店设有专柜出售。鸡三角在加工前先将残留的毛桩钳净,入清水漂洗干净后,可清炖、可红烧、可油炸、可熏、可卤,是佐酒下饭的佳品。若是用竹签穿成串,在火上烧烤,更是香气四溢,诱人食欲,吃上一串,满嘴流油,味道好极了。
“鸡尖 ”与“腔上囊”的区别
有人说“鸡尖 ”,学名“腔上囊”。这是概念不清,事实上鸡尖 不叫腔上囊,鸡尖 与腔上囊是两码事。在解剖学上,鸡尖 是指有尾椎骨和长尾羽的部位,它是由腰椎骨、荐骨、数个尾椎骨和髋骨组合而成。5~6枚尾椎骨游离向上弯曲,最后一枚尾椎骨特别发达,称为“尾综骨”,其活动性很大。尾椎骨周围有肌肉(横纹肌)附着,肌肉之间有疏松结缔组织充填。鸡尖 外被皮肤,皮肤除长有羽毛外,无汗腺和皮脂腺,只有尾脂腺(尾上腺)一对,位于尾综骨背部皮下,呈微黄色,椭圆形。这是一种单管状腺,分泌脂性物质,经排泄管开口小腔,再经一至数条输出管开口于小乳头上。尾脂腺的大小因禽的种类不同而异,一般水禽尾脂腺较发达,常用喙啄取分泌物涂润羽毛。可能有人误将尾脂腺当作腔上囊,其实腔上囊位于盆腔内。
腔上囊即“法氏囊”,是鸟类体液免疫系统及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器官,是位于盆腔内泄殖腔背面的囊状结构,故名“腔上囊”(见图)。它是由意大利解剖学家法布里奇乌斯于1621年首次发现,故称“法氏囊”。它有小导管与泄殖腔肛道相通,为典型的淋巴滤泡结构。此囊在四月龄时最发达,直径可达2~3厘米,四至七月龄时退化,淋巴细胞枯竭,上皮细胞出现气球样变性,网状细胞逐渐为纤维细胞所取代,腔上囊萎缩,最后成为疤痕残迹。此时即使吃下腔上囊,对人体亦无妨碍。更何况禽被宰杀后,在清理内脏时,腔上囊连同后部肠管及肛门已经一并被除去,根本就没有入口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