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妃墓联系方式 地址:坐落在喀什市东北郊5公里处的浩罕村。
邮编: 香妃墓投诉电话 喀什市旅游投诉电话:0998-2830551
新疆旅游投诉电话:0991—8831902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香妃墓景区荣誉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香妃墓门票价格 15元 香妃墓节庆活动 古尔邦节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宰牲”或“血祭”。维吾尔民族的古尔邦节同汉族的春节一样,节日气氛特别浓郁。
关于古尔邦节的起源,民间流行着一则古老的宗教传说:先知易卜拉欣要按真主安拉的“启示”牺牲自己的儿子伊斯玛仪作祭礼,当他正要举刀宰杀时,安拉派遣的特使牵着一只公羊从天而降,示意以宰羊代替杀子,这一天正是阿拉伯太阴历12月10日。伊斯兰教创立后,穆罕默德将太阴历12月10日定为伊斯兰教的节日之一,这个日子恰恰是麦加朝觐活动的最后一天。这样,古尔邦节逐渐成了从11世纪初开始改信伊斯兰教的维吾尔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
古尔邦节前,人们要做各种准备,特别是作为“献牲”的牲畜要预先买好。节日的早晨进行沐浴全身的“大净”,然后盛装到清真寺参加聚礼;再后,人们直接上麻扎尔(墓地)为亡故的先人祈祷。最后还要“换哈达”,即拔去坟头上的枯木,栽根新枝,浇些水再回家。
按传统,节日聚礼之后早晨是献牲祭祀,取悦安拉的最佳时机。通常,人们把血祭的牲畜宰好入锅之后,男子们开始互相拜节,妇女们则留在家里炖肉,摆节日食品,烧茶等,准备迎接客人。节日的第一天,首先给在近期内发生过丧葬等家难的左邻右舍或乡亲拜节,表示慰问;其次是给夫妻双方的长辈拜节;再次,就是给近邻和长者拜。其它的拜节活动往往是三五成群,男女分别进行(在维吾尔民间礼俗中,一般是不允许男女混杂的)。
拜节之后,才是同辈的亲朋好友之间的拜节。大家除了互相道贺,彼此问候之外,还共餐痛饮,吹拉弹唱,一起娱乐。 香妃墓开放时间 8:00——17:00 香妃墓最佳旅游时间 喀什气候较干燥,夏长冬短,最冷的是1月,平均气温-6℃;最热的是7月,平均气温27℃。来这里旅游的最佳时间是八、九月份,这时候不仅每天都是好天气,而且正是瓜果成熟的时节。
此外,在肉孜节(回历9月底)和古尔邦节(回历12月10日)期间去喀什,可以看到盛大的穆斯林朝拜活动。这两个节日的公历时间每年都不一样。 香妃墓交通图 香妃墓特别提醒 买东西的时候可以还价,但如果价格谈不拢的话,可以把右手放在心口行个礼说声“不要了,谢谢”,这样就行了,千万不要对少数民族同胞失礼。 香妃墓美食 喀什的风味小吃,是中国食苑中一簇带有浓郁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的奇葩。喀什的风味小吃做工精细,古朴无华,主副兼备,营养丰富,经济实惠,食用方便。特别是独具一格的烤全羊、烤羊肉串、馕坑烤肉、烤包子、抓饭、拉面、油塔子、馕、馓子、曲曲、 烤鱼、灌面肺和灌米肠等,声誉斐然,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和赞赏。
除此之外,还有如羊肚、羊心、羊肝、羊头、羊蹄等,喷香可口。这些都是维吾尔饮食文化中的佳品。 香妃墓住宿 喀什市区的宾馆业发达,有涉外星级宾馆,凡是发达地区宾馆拥有的现代服务设施此地应有尽有,并且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喀什色满宾馆历史悠久,环境幽雅;以巴基斯坦风味菜肴为特色的中巴友谊楼;离著名的艾提尕尔清真寺很近的其尼瓦克宾馆、喀什华侨宾馆等交通便利,并提供特色浓郁的地方舞蹈。
喀什市区以外的地方住宿不是很方便,自助旅的背包族要注意,有些地方没有宾馆或招待所,甚至没有居民,一定要带好野外露营帐篷。 香妃墓购物 喀什的民族工艺品种类繁多,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这里因此被中外学者盛赞为“小民间艺术中心”。这些工艺品主要有:地毯、英吉沙小刀、艾德莱斯绸、花帽、木模彩色印花布、土陶、首饰、民族乐器等。即然到了有“水果之乡”美称的喀什,石榴、巴旦杏、无花果、葡萄、甜瓜等水果也是旅游购物单上不可缺少的部分,特别是石榴,又甜又酸,其他地方是买不到这样的好石榴,花上五六块钱就能买到一公斤。
在喀什市区东面(乘出租车10-15元),有一个星期日牲畜交易市场,特别热闹,很多外国人都喜欢到那里去。
香妃墓交通 从市区乘出租车,来回20元左右。 香妃墓玩法 参观墓丘都用蓝色玻璃砖包砌,上面再覆盖各种图案的花布,既表示对死者的尊敬,又有保护墓丘的作用。陵墓左边,建有大小两座精致的伊斯兰教礼拜寺。陵墓后面,还有一大片坟墓,景色十分壮观。
阿帕霍加墓与香妃墓坐落在喀什市东郊5公里处的浩罕村,是一座典型的伊斯兰教式的古建筑群。陵墓始建于1640年前后。据说墓内葬有同一家族的五代72人,因其中葬有明末清初喀什著名伊斯兰教“依禅派”大师阿帕霍加而得名。阿帕霍加是墓中第二代人,曾一度夺得叶尔羌王朝的世袭政权,更成为17世纪“依禅派”伊斯兰教的首领,名望远远超过其传教大师的父亲。
香妃墓就像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高40米,由门楼、小礼拜寺、大礼拜寺、教经堂和主墓室5部分组成。穹窿形的圆顶上,有一座玲珑剔透的塔楼。塔楼之巅,又有一镀金新月,金光闪闪,庄严肃穆。陵墓高大宽敞的厅堂里,筑有半人高的平台,依次是香妃家族五代72人大小58座坟丘。香妃的坟丘设在平台的东北角,坟丘前用维文、汉文写着她的名字。墓丘都用蓝色玻璃砖包砌,上面再覆盖各种图案的花布,既表示对死者的尊敬,又有保护墓丘的作用。陵墓左边,建有大小两座精致的伊斯兰教礼拜寺。陵墓后面,还有一大片坟墓,景色十分壮观。
香妃是清乾隆皇帝的爱妃,本名买木热·艾孜姆,自幼体有异香,被称为“伊帕尔罕”(维语意为“香姑娘”)。她被清朝皇帝选为妃子,赐号“香妃”,因不服京城水土病故。民间传言清帝下令由124人抬运她的棺木,历时3年运尸回乡安葬。但据今人考证,她的陵墓就在河北清东陵,香妃墓仅仅是她的衣冠冢。
阿帕霍加墓经历了三百多年的风雨历史的洗礼,以其坚韧不屈的精神固守其古朴的建筑风格,来此地的游客有幕名香妃之迷,也有为朝拜而来的,更多的是为目睹阿帕霍加墓高超建筑技术和艺术风格而来。香妃墓实际上是阿帕霍加家族陵墓的俗称,是典型的伊斯兰风格的宫殿式陵墓建筑。陵墓安葬着同一家族的72座白底兰花玻璃瓦覆盖的陵墓。第一代是伊斯兰传教士阿基.买和买提.玉素甫霍加。他死后,长子阿帕霍加继承其衣钵,继续传教,并一度夺得了叶尔羌王朝的世袭政权,在其权利颠峰时期统治了喀什噶尔、叶尔羌(今莎车)、和田、阿克苏、库车、吐鲁番六座城市,接受了“世界的主宰”的称号,成为十七世纪的白山派伊斯兰教的首领,他死后该为阿帕霍加墓。香妃是阿帕霍加的孙女。
香妃是乾隆皇帝的妃子---容妃,原名叫伊帕尔汗,据说伊帕尔汗身上总有一股浓郁的沙枣花香,所以被成为香妃,传说香妃抑郁而死,死后乾隆皇帝派六万六千六百六十六人的送葬队伍,抬着香妃的棺木返回故乡,棺木不准落地。当棺木送到喀什时,送葬队伍只剩下六人。当然这只是传说,据清史记载,她在宫中生活了28年,53岁时病逝,葬于河北清东陵裕妃园寝内,传说香妃的兄长用了三年半时间,从北京带回的遗物,葬在陵殿的东北角,所以香妃墓内存放的是香妃的衣冠。
陵墓由门楼、大小礼拜寺、教经堂和主墓室5部分组成。正门门楼精美华丽,两侧有高大的砖砌圆柱和门墙,表面镶着蓝底白花硫璃砖。与门楼西墙紧连的是一座小清真寺,前有彩绘天棚覆顶的高台,后有祈祷室。陵园内西面是一座大清真寺,正北是一座穹窿顶的教经堂。主墓室在陵园东部,是整个建筑群的主体建筑,主墓屋顶呈圆形,其圆拱直径达17米,无任何梁柱,外面全部是用绿色琉璃砖贴面,并夹杂一些绘有各色图案和花纹的黄色或蓝色瓷砖,显得格外富丽堂皇、庄严肃穆。墓室内部筑有半人高的平台,平台上整齐地排布着大小不等的数十个墓丘,墓均砌以白底蓝花的琉璃砖,看上去晶洁素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