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Map |
|
|
阿育王柱美食印度菜口味较浓,但愈往北部则口味渐淡。新德里是印度美食中心,大小餐厅林立,一般食物的烹调法自古以来就受蒙古人的影响,其中最受人欢迎的一道菜叫做坦肚喱(tandoori),是用香料腌过的鸡,放入一种印度特制的炉灶上用文火烤,到一定火候时,鸡肉芬芳而肉汁也未被烤干,十分美味可口。除了用鸡烤之外,鱼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烤,一样的美味可口。还有一道叫做[可马]的咖哩料理也很受欢迎,是把肉用凝乳泡软,即可食用,味道很特别。印度还有一种“家常菜”,普通老百姓常常都吃这个,是用一种未切的面包叫nan,用来和米饭一起配着咖哩吃,米饭的清香夹带着咖喱的美味,定能让你一饱口福的。
所有五星级酒店都擅于烘烤(tandooris)及咖哩的烹调方式。karim、naivedyam、kandahar和bukhara都是一流的餐馆。泰姬陵饭店的houseofming,有地道的中国式佳肴美食。oberoi饭店里的larochelle是顶级的欧式餐厅。
康诺特广场是很经济的餐饮场所,在广场的内环一带集中了一些品牌商店和快餐店,比如必胜客、麦当劳、friday’s星期五餐厅、subway赛百味餐厅。阿育王柱住宿这里有许多西式的国际观光大饭店供游客选择,这种豪华饭店拥有一流设备的客房,多附设有夜总会、餐厅、酒吧、游泳池等。新德里南区多高级酒店,过去以仿莫卧儿风格的阿育王酒店(itdcashok)最为驰名,这几年没落了,现在以泰姬玛哈陵酒店(tajmahal)为首,至少要百美元一夜。在康诺特广场的中环和外环也有一些宾馆和旅店可供选择。而便宜些的旅店聚集在北部的connaughtplace地区以及火车站附近的paharganj(帕哈拉甘)地区,是背包族的首选。后者价格便宜些,但地段喧闹,一夜大约300-1000卢比不等。阿育王柱购物在德里购物,有两个主要的地方,一个是parharganj(帕哈拉甘),一个是康诺特广场(connaughtplace)。披肩、织毯、床单、不锈钢餐具、黄铜或红铜制品、大吉岭茶叶、民族乐器都是很好的纪念品。
漫步在parharganj(帕哈拉甘)街头,会有数不清的人跟你打招呼,这些人有游商、有三轮车夫、还有在街上游荡着无所事事的各色人等,他们或是介绍商店,或介绍去处,有的人甚至说自己是学生,想训练英语,这些人都是引诱你购物,目的为了拿取回扣。其中的大部分人,只要你表示不感兴趣,就会离去,但有些人会弃而不舍地跟着你,这时最好的办法是走进一家高档商店,那些人绝对不敢跟进去。
诺特区(connaughtplace)是德里人日常的购物地区,在这里可以买到便宜的印度皮制品。damilano是购买高价商品的地方。若要购买香料、干果和酸甜调味料,一定要去kharibaoli香料市场。西藏屋(tibethouse)的地毯和手工制品最受欢迎。
阿育王柱交通新德里市区交通以公共汽车和出租车为主,公共汽车有单层和双层,路线四通八达,但堵车现象比较严重,因此行车速度很慢。出租车很便宜,所以是四处游玩的最佳交通工具。如果要下车购物,司机很愿意为你等候,不过得稍微多付一些卢比。
离老堡不远的朱木拿河畔,一根光秃秃的石柱高高地矗立在一座古堡之顶,这就是著名的“阿育王柱”。公元前孔雀王朝的名君阿育王为了弘扬佛法,竖立了不少此类石柱。阿育王柱高12.97米,底部直径约1米,顶部直径约0.65米,重27吨。柱表原为锱金,现已脱落。
柱头原是四头威猛的狮子,并饰有复杂的雕饰。这一精美的柱头可惜已与石柱分离。该柱原立于朱木拿河东边的米鹿特,14世纪时,伊斯兰教的帝王命人将其移入德里的王宫。 |
|
位于劳里亚南丹加尔,离红堡不远,在朱木拿河畔,一根光秃秃的石柱高高地矗立在一座古堡之顶,这就是有名的“阿育王柱”。相传于古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一生征战杀伐,晚年自感罪孽深重,受僧人点化后皈依佛门,以佛法来教化百姓,为了弘扬佛法,他在各地竖立石柱,上刻有经文供老百姓学习,并派遣使臣出使各国,把佛教传向周边各个国家。为了弘扬佛法,晓喻子民,曾竖立此类石柱。阿育王柱高12.97米,底部直径约1米,顶部直径约0.65米,重27吨。柱表原为镏金,现已脱落。
石柱顶端则雕刻有不同的图案。在著名佛教圣地鹿野苑竖立的石柱,柱顶是四只相背而踞的雄狮。四狮雄视眈眈,形态逼真。石狮昂首蹲踞在钟形的倒置莲花上。莲花四周分别雕有牛、马、象、狮四种动物,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每种动物又以法轮隔开。整个柱头以灰色大理石雕成,雕造精美,打磨细腻,光可鉴人,有冰莹玉润之质感。以雄狮为喻,象征着孔雀王朝大一统帝国的威严气势。莲花和法轮则是佛教的象征,表明阿育王以佛法治理天下,教化四方。玄奘来到鹿野苑瞻仰佛迹,见此石柱,甚为惊叹,在《大唐西域记》中描述它“高七十余尺。石含玉润,鉴照映彻。”并说在人的诚心祈求之下,它能显现众生影像及人生善恶之相。
这一石柱于19世纪出土后,成为印度民族精神的象征。印度政府1950年决定将其作为国徽图案,以其体现印度悠久文化的自豪感和国家独立的民族感。
这一精美的柱头可惜已与石柱分离。该柱原立于朱木拿河东边的米鹿特,14世纪时,伊斯兰教的帝国王命人将其移于德里的王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