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Map | | | 阿斯塔那古墓群投诉电话吐鲁番市旅游投诉电话:0995-8520171
新疆旅游投诉电话:0991—8831902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距吐鲁番市约40多公里,是古代高昌王国城乡官民的公共墓地,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2公里。墓葬按家族种姓分区埋葬,以天然砾石为界,区域分明。阿斯塔那墓形制为斜坡墓道洞室墓。古墓平面形状如“甲”字。墓室前方,是一条10多米的长的斜坡墓道,墓道尽头连着墓室,是死者安息的地方。墓室一般高为2米以上,4米见方大小,平顶或穹窿形顶。死者多安放在洞室后部的土炕或简易木床上,他们头枕鸡鸣枕,面部掩巾,眼上盖瞑目,双手握木,身着棉麻或绢锦织品制作的衣服。死者四周,或陈放模拟的亭台楼阁、车马仪仗、琴棋笔墨,或陈放葡萄、瓜果、饺子、面饼等食品,供死者阴间驱使或享用。有的墓室后壁,绘有人物、鸟禽、花卉、山水壁画,形象逼真,线条流畅。古墓中出土有文书、墓志、绘画、泥俑、陶、木、金、石等器物以及古代钱币和丝、棉毛织物等珍贵文物上万件。这里出土的木乃伊(即干尸),足可与埃及木乃伊相媲美。阿斯塔那古墓以葬汉人为主,同时葬有车师、突厥、匈奴、高车以及昭武九姓等少数民族居民,这说明当时高昌王国的主体民族是汉族,各民族之间是平等的。门票:20元 | | 阿斯塔那古墓群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吐鲁番市区东偏南约40公里处,距高昌故城6公里,是古代高昌城乡官民的公共墓地,大约形成于公元3-8世纪,距今有1700多年历史。整个墓群从古城东北一直延伸到城西北,东西长约5公里,南北宽2公里,占地10平方公里。
阿斯塔那旁边还有哈拉和卓古墓群,二者合称“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姑母群”。“阿斯塔那”为维吾尔语“京都”之意;“哈拉和卓”为传说中怒斩恶龙为民除害的维吾尔古国一位勇士的名字。这两处现分别为当地两个相邻村庄之名。
阿斯塔在中外考古界、历史学界受到广泛的重视,素有有“地下博物馆”之美称。整个墓葬群共有古墓葬500余座,埋葬着西晋初年到唐代中期的贵族、官员和平民百姓,只是尚未发现高昌国王的墓葬。鞠氏高昌王国名将张雄夫妇及其子张怀寂,就葬在这里。阿斯塔那墓群的墓穴多系从夹有戈壁石的黄土层中掏挖而成。由于这里地势高敞,气候炎热干燥,墓穴内形成天然无菌环境;墓中古尸及随葬物品历经千年都不腐烂,从而保存了大量文物。很多绘画、泥俑及其他成千上万件出土文物色彩鲜丽如新,保存十分完好。出土的唐代水饺,形状与今无异,里面的馅,也完好如初。 | | 建国以来,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先后进行了多次发掘,出圭了数万件文物,包括丝绸织品、壁画、陶器、木器、钱币、各种墓俑、墓表、墓志等,尤为珍贵的是这里还出土了2700多件各种古代文书。
在发掘过程中,工作者们清理了近400座古墓。近年当地文物工作者发掘了12个,只有一个墓未被盗,其余都遭到中外盗墓人的洗劫,墓室里找到的一个俄国火柴盒便是他们遗落的,文物遭到了极大的损害,令人扼腕。
但残存的文物仍极为珍贵:仅文书一项,经学者们多年精心整理,拼合出总数2700多种,文书上的纪年,最早是西晋泰始九年(公元273年)最晚的是唐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前后历时五百年,其中晋十六国时期高昌郡的文书100多件,约占全部文书的5%;割据的高昌王朝时期的文书700多件,约占全部文书的30%,其余为唐代文书,约1700多件。按文书形式分,有契约(包括租佃、买卖、雇佣、借贷等),籍帐(手实、计帐、户籍、受田帐、欠田帐、退田帐、差科薄、定户等帐等),官府文书(符沾状,审理案件的辩词和录案,授官授勋告身,行旅的过所和公验、收发文薄、收支帐历等),私人信札、经籍写本、随葬衣物等,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内容所及,大自典章制度,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活动,小到纯属私人生活的琐事,为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其中高昌郡时代和曲氏高昌王朝的文书填补了本地区历史记载的空白。现这批文书已经编成《吐鲁番出土文书》,分十册由文物出版社出版了。
墓葬中的尸体在当地特别干燥的条件下保存良好,有80%变为干尸—木乃伊,高500多号墓穴中,80%的尸体都没有腐烂,形成了干尸-木乃伊。干尸大多完整无损,有的连眼睫毛和眼缝中显露的黑白眼珠都历历可见。其中,昌国一代名将张雄的干氏身高1.9米左右,须发衣物,保存完好,大将风度犹存。从直观看,他们的人种族属问题引发了人类学家与考古学家极大的兴趣:即使研究分析他们的头发,也可了解当时的环境、饮食和人们疾病健康情况。
阿斯塔那的墓葬壁画从多方面反映社会生活面貌,如高昌郡时期的哈拉和卓第98号墓的壁画,画面分成五组九个方框格,中心是墓主人一男一女拱手跪坐,身后两名侍女站立,还有多人在劳作,有的执盆,有的推磨,有的牵牛执鞭,画上有高轮牛车和鞍马,有田地和葡萄园,是地主庄园生活的写照。高昌王国时期的墓有的张挂着大幅的人首蛇身伏羲女娲绢画,伏羲手中并持墨斗为其他地方不见。绢画还每以侍女为题材,画她们栾棋玩耍,一幅仅存头胸手的绢画,穿小袖翻领“西装”是古画中最美的妇女形象。
随葬的日用品多数是陶瓷和木器,有些是仅具形式的明器,波斯银币和少量东罗马金币及其仿制品含在死者口中,人们最感兴趣的还是镇墓兽和各色木俑,墓中还出土有墓表、墓志、墓砖,对研究工作十分有用。
阿斯塔那墓葬区看不到石刻、祠堂、树林之类地面物,甚至连封土都没有,迄今还未找到高昌王室墓地,有的判断就在墓区内某处,恐怕是要把探寻的目标移到山里去。当地的墓葬形制都比较简单,只是在深约四、五米的地下建一单室或双室的墓,及个别的有天井、土台子上陈放尸体,多数不用棺木,埋后填平墓坑并不起坟。但就在这一片空旷无物的戈壁下面,静卧着数千具干尸,人们设想在这里建造一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木乃伊博物馆。 | | Asitana gumuqun阿斯塔那古墓群Ancient Tombs at Astana 中国晋至唐时期(3~8世纪)高昌城居民的公共埋葬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东南约40公里的阿斯塔那村北及哈拉和卓村东,南邻高昌故城,占地面积东西5公里,南北2公里。古墓群自20世纪初即遭受英国人A.斯坦因、俄国人..科兹洛夫、德国人A.von.勒科克、日本人桔瑞超等先后盗劫。1930年中国学者黄文弼到此调查并收集到一些出土文物。1959年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先后进行了13次发掘,清理发掘古墓400余座,出土文物数以千计。其中纪年文物自西晋泰始九年 (273)始,止唐建中三年(782),前后历时逾5个世纪,对研究3~8世纪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及与内地的密切关系以及“丝绸之路”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葬分布状况古墓群散布在高昌故城自西北到东北的戈壁上,或单个墓葬散处其间,或聚族而葬形成一区区坟院。每一坟院周边围以界沟和压砌砾石的土垣,前面留出通道,内有墓葬几座、十几座或几十座不等,依死者辈分高低自后向前排列。每墓大抵埋葬一组配偶,在与墓室相对应的地表起坟。坟堆及墓道填土上均以砾石压护,形成明显的标志。 墓葬分期阿斯塔那古墓均为土洞墓,依时代先后可分为 3期:第 1期为晋至十六国时期(3~5世纪)。有斜坡墓道土洞墓和竖井墓道土洞墓两种。前者墓道较短,且多作阶梯式,墓室规整,平面近方形,四壁平齐,顶作四角攒尖式或覆斗式,有的聚为斗四或叠涩式小藻井;后者则于长方形竖井一侧掏挖出土洞墓室,间有两侧上下相对各挖出洞室者,墓室后壁有的有白地黑笔局部绘彩的壁画,内容为墓主人生前生活情景 (亦有以同样内容的纸本画替代)。第2期为麴氏高昌时期(6~7世纪中)。不见竖井墓道土洞墓,斜坡墓道土洞墓墓道增长,阶梯消失,墓室四壁向外作弧形凸出,顶部渐趋平圆。未见壁画,出现上宽下窄呈梯形的大幅绢本伏羲女娲人身蛇躯画像,最初罩于木棺上口然后钉牢棺盖,其后则以木钉展挂于墓室上顶或后壁。第 3期属唐西州时期(7世纪中~8世纪)。墓葬形制基本同第 2期,墓道更长,墓室渐趋高大。自武后时期 (7世纪末)起,规模较大的墓葬于墓室前增筑甬道,墓室内留有高出地面、停放尸体的生土台,甬道两侧大多凿有放置俑像的壁龛,有些大墓墓道还有天井和过道。从大历年间起,小型墓葬中出现墓道及墓门偏处墓室一边的刀形墓。大幅绢本画较前增多,有一墓多至三幅者,间或绘于麻布上。自盛唐以后,有的大墓墓室后壁又出现联屏式壁画,内容为人物或花鸟,有的室顶还绘出日月星座等天象;同时还出现了屏风式绢本绘画(仕女图、伎乐图、牧马图等)。阿斯塔那古墓死者大都仰身直肢,多停置席上,用棺殓尸者第1期习见,第2期不多,第3期则罕见。 [墓中六殿式鉴诚画(唐) ] 随葬品有各种织品、文书、泥塑或木雕俑像、陶明器等。其中以织品为最多,丝、麻、棉、毛俱备,尤以丝织品最为丰富,锦、绮、绫、罗、绢、缣、缦、纱、轻容、刺绣、染缬等品类齐全。织锦仍以平纹、斜纹经锦为主,北朝时期出现少量高昌地产平纹纬锦,盛唐以后始见少量斜纹纬锦(两色菱纹)及三色彩条绫、晕绚提花绫 (绫地起纬线花纹)。在唐永昌元年(689)的一座墓葬中出土有双面锦和缂丝绦带,是已知同类织物中最早的实物珍品。大量的染缬使失传已久的唐代夹板印花──夹缬工艺得以恢复。 出土的数千件各种汉文文书大多被用以制作死者的鞋、靴、冠、带、枕、衾及至纸棺,所以多残损。种类有契券 (租佃、买卖、借贷、雇佣等)、籍帐(户籍、手实、计帐、受田帐、欠田帐、退田帐、差科簿等)、 各类官府文牒 (符帖状辞、审理案件的辩辞与录案、授官授勋的告身、行旅过所与公验收发文簿、收支帐历等)、私人信札、随葬衣物疏、经籍写本乃至学童习字等;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法律、医药以及思想文化各个方面,可以补史、证史。除汉文外,还有粟特文契约以及用粟特字母拼写的汉语、突厥语木牌。此外,还出土百余方砖、石墓志,同样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随葬品中还有大量泥塑木雕各式俑像,或稚拙古朴别有情趣,或形态逼真栩栩如生一座唐墓中出土的一组泥俑维妙维肖地展现了唐时流行的喜剧“踏谣娘”,扮相表情令人忍俊不止,是同类俑像中时代最早的珍品出土的唐代绢本设色人物画虽多残损,仍不失为稀世国宝。 在出土的日用器皿中,麴氏高昌时期的彩绘陶质(包括木质仿陶及未经烧制的泥坯器)明器极具地方特色此外还有制作精美的食品(饺子、花色糕点等)、各式剪纸、绢花之类,虽为数不多,亦属罕见珍品。 保护情况阿斯塔那古墓群于1957年划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2年设有专人管理,并划定保护范围,建立保护档案。 吴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