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 Tianjin > Bell Court
Show Map
Contents
旅游
  铃铛阁投诉电话天津旅游投诉电话:022-28359093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在城外西北角,为稽古寺内的藏经阁。该寺建于唐代,明万历年间,修建了铃铛阁。此阁外檐重出,檐角悬挂48只风铃,遇微风吹拂,声闻数里,不少文人墨客都曾登临此阁赋诗作文。阁内珍藏有佛教《大藏经》及名贵图书,是古代天津文化圣地和重阳登高之地。光绪年间该寺毁于火灾,1901年,在铃铛阁旧址上修建了天津普通中学。
天津铃铛阁
  所谓天津三宗宝:鼓楼、炮台、铃铛阁(“阁”不读gě,而读为gǎo)。
  位于红桥区南部,在西北城角,铃铛阁大街东端南侧,其原址现为铃铛阁中学。
  铃铛阁,初名稽古寺,建自唐代,寺内存有《大藏经》全卷。明万历七年(1579年),建藏经阁,重檐四出,甚为壮观。阁角装有风铃,铃声可远闻数里,乡人因呼为铃铛阁。康熙三十八年,住持含光和尚又重修一次,清代文学大师朱彝尊曾为文以记其事,并描述其登临时的感怀:“夕阳在衣,风铃铮然;翔鸟上下,为之目旷神仪。”光绪十八年,不慎于火,延烧及藏经阁,房子及所储存的大藏经都化为灰烬。1901年,严范孙、高凌文、王世兰等倡议以稽古书院旧址改办新式中学,创建了天津最早的官立中学,名为天津普通中学,其沿革为今天津三中,现址为铃铛阁中学,在其校旗校徽上,铃铛作为其主要标志。
  铃铛阁早已焚毁了100多年,但这个名字却长久流传下去,因为由它派生出诸如铃铛阁大街、铃铛阁北胡同、铃铛阁大胡同、铃铛阁西胡同、铃铛阁中学、铃铛阁小学、铃铛阁街道办事处等一系列地名。另外,在红桥区南部如意庵大街和小西关大街之间,原有一条阁(gǎo)外大街,这个“阁”是指供奉观音的过街楼阁。这条街约形成于清道光年间,1995年拆除,建成芥园道。稽古碑碑文
  蒋诗在《沽河杂咏》中有:“津淀城西稽古寺,藏经高阁号铃铛。”的佳句。清代先贤樊彬《津门小令》写到:“津门好,何必慕乘鳌,铃铛千寻藏贝里,鼓楼十里吼蒲守,尺五接天高。”。
  乾隆《天津县志》卷八附“坛庙”:“稽古寺,在西北门外西北隅,万历七年敕建,康熙三十八年重建,有藏经阁。”这里的藏经阁,便是铃铛阁。同治《续志》:“海会寺,在城西稽古寺西,元至正间天竺国僧海会结庵于此,故名。明万历年间重建。”显然,这两条记载有不同之处。但天津著名地方志学家高凌雯却用他的解释,解决了两者的矛盾:即万历时所建的稽古寺在海会寺旁,元朝时建海会寺,在明末时倾圯,并入稽古寺。《天津县新志》卷二十五附“寺观”说:“海会寺在城西北,元至正间天竺国僧海会结庵于此,故名。旁为稽古寺,明万历七年建。其后,海会寺圯,以地并入稽古寺。” 旧照
  藏经阁原是海会寺的建筑,后并入稽古寺,成为它的附属建筑物。“阁两层,宽五楹,飞檐四处,如鸟张翼。”“藏经阁”共两层,但基础高在一丈多。屋顶飞檐突出,画梁雕栋,庄严华丽。为了宣扬佛家醒世作用,防止飞鸟的破坏、玷污,在房脊屋檐檐角悬挂48只风铃,长一尺多;微风吹动,铃声由近而远,好像波浪一样,清澈悦耳。声音可飘扬二、三里,为这一带居民平添了异彩,深受人景仰。久而久之,铃铛阁声明大噪,遐迩皆闻,反凌驾于稽古寺之上。
  省立中学记阁里藏有十六柜佛经,其中的《大藏经》包括了几乎全部的汉语佛教经典,还有贝叶经,这些经典版本是很珍贵的。康熙年间,由天津道署捐资重修稽古寺,请来江南名匠,仿照黄鹤楼修葺一新。同时,扩建了平房数间,以作考文之需。阁内的藏书楼中,书笺大部分是当时的名流所捐赠,多为稀世之珍。海内孤本达数百种之多,尤以元、明人手抄本(百余种)以及六朝写经四十卷最为珍贵。传说,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为“晒经节”。到了那一天,阁内的全部藏书均置于阳光下曝晒,蛀虫防腐;同时借此良机任人阅览,以飨读者。当时津门的一些文人学士,纷至沓来、先睹为快,一时盛况空前。
  清光绪十三年(1887),天津知府在稽古寺内设立稽古书院。光绪二十年,附近木料场失火,殃及铃铛阁,建筑及藏书遭焚毁。
河北铃铛阁
  铃铛阁是泰山行宫的主要附属建筑,为楼阁式建筑,高17米,分上下两层,上层为殿宇式单檐歇山造,四檐角飞起,有檐柱18根。因四边椽头有108只铃铛,且四檐角又有4只大铃铛,微风铃鸣,萦纡耳畔,故称“铃铛阁”。阁内供奉玉皇大帝神位。下层是砖砌拱券式通道,为出入泰山行宫之门。通道两侧各有拱门,内建有迂回曲折的踏道可通达上层。铃铛阁是旧庆云县城的三景之一,即小鬼山、铃铛阁、一步三孔桥。
  泰山行宫位于今庆云县治北10公里。现盐山县庆云镇西关西头,原鬲津河北岸。建于明洪武六年(1373),占地面积约4000多平方米。相传姜太公保大周统一天下,各大小官员及眷属均封神位,泰山顶封让于碧霞元君,碧霞娘娘遂隆旨,为西地长安到泰山每500里建一行宫,为其歇间,故名曰泰山行宫。为旧志庆云八景之一,曰“西山暮笛”群众有“庆云阁、海丰塔、东光县的铁菩萨”之说,泰山行宫主体——正殿,进深五间,面阔三间,单檐四柱。建筑在1.2米高的台基之上,四周沿筑矮花墙。青砖筒瓦,花卉滴水,龙纹瓦当。大脊两侧各有一只吞脊大兽,蟠屈上弯,北负宝剑。殿内6根朱柱布局合理。东西山墙的南北两侧各有一组镂空砖雕,均为神话人物,一组是“王母东巡”,一组是“天女散花”,造型玲珑独特。山墙属硬山小式造风格。殿内正位供奉泰山奶奶、东侧眼光奶奶、西侧送子奶奶,殿后面观世音菩萨。
Thesaurus
Lingchengge Subdistrict
Bell Court Community, Bell court Juweihui
Related Phrases
schoolelementary educationmiddle schoolknowledge factory
Containing Phrases
Lingcheng Cabinet RoadLingchengge SubdistrictBell Court Middle School
Tianjin Bell CourtBell court JuweihuiLingchenggeda alley
Taipingjie Bell Court avenueTianjin wei Sanzongbaozhi Bell Cou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