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恕轩(约1719~1805年),名学敏,号依吉,清代钱塘(杭州)人,自连续剧博览群书,凡星历、医卜、方会诸书,无不研究。偶有所得,即抄摘草稿满箱。邻人黄贩翁家藏医书万余卷,赵恕轩借阅殆尽。
赵氏日以继夜读书,恐怕母亲禁止他夜读,曾点灯帐中看书,日久翠帐薰黑。丙子(1765年)秋,他患眼病几乎不能看书,六个月才痊愈,因而著《囊露集》四卷、《奇药备考》六卷、《本草纲目拾遗》十卷、《本草话》三十二卷、《花药小名录》四卷。他还将导引去病之方汇集为《摄生闲览》四卷,总计著作一百卷,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成书,遵他父亲遗意题名《利济十二种》。今残存医书《本草纲目拾遗》及《串雅》两种。
《本划纲目拾遗》除增补《本草纲目》中未列者外,对于李氏原书叙述错误,或效用讲得欠详细的,都加以修订。他关于生物进化的观察记载,更比达尔文学说的创造(1858年)早出100年左右。全书十卷,收载药品720种,附录205种,合计925种,大半是《本草纲目》未收的。《本草纲目拾遗》补《本草纲目》之未备,正原书之错误,两者相合,始称完书。而且书中关于生物进化之观察与记载领先于世界。因此赵学敏不仅对于医药有很大贡献,即在生物史上也有相当地位。
走方医又名铃医、草泽医、走医,多以游乡串户、看病卖药为生,社会地位很低。其服务对象,主要是贫苦的劳动人民,他们通过长期实践,积累了许多民间防治疾病的经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赵学敏能够重视搜集这方面的经验,是很可贵的。但这些走方医,被一些读过几本医学著作的“正统”医生所轻视,赵氏很了解这个情况,于是在当地有名老走方医赵柏云的帮助下编写《串雅》,他在《串雅·原序》感叹地说:“……草泽医……人每贱薄之,谓其游食江湖,货药吮舐,迹类丐,挟技劫病,贫利恣睢,心又类盗剽窃,医绪倡为诡异。”这种看不起走方医的言论,是对广大走方医的恶意诬蔑。赵学敏从实际出发,高度评价走方医的经验:“顶、串诸术,操技最神,而奏效甚捷。”“山村、僻邑、仓卒即有”,即具有“简、验、便”的特点。还指出走方医“治外以针刺、蒸、灸胜,治内以顶、禁、截胜”。因此,他认为走方医不是“小道”,而是大有可观的。
目前所有文献都很少提及赵氏的其他著作,因此有必要在此补述,以利研究。
在赵氏另外一部丛书《灌园杂志》中提及所著园艺著作有:《蔬菜志》、《丝桃杂编》、《七七秘传》、《秋花志》、《盆玩志》、《凤仙谱》》、《火戏略》、《绵里新谈》等数种。今仅存《凤仙谱》及《火戏略》二种。
《凤仙谱》本书包括品类、种艺及总论三部分,介绍了凤仙花类的颜色、灌溉、收采并论述其瓣、朵、梗、叶等,目前有《昭代丛书别集》本。记录了181个凤仙品种,总结了前人多年种植凤仙的宝贵经验,提出了一套精湛的栽培技术,谱中赵氏对植物学及遗传变异的见解,与现代生物学一些理论有相通之处。《凤仙谱》不仅是清代植物专谱中的佳作,也是现存优秀的中国古代花卉专谱,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火戏略》五卷,是中国在清代比较著名的烟花专著。《火戏略》中有“百子三级”、“太极祥云”、“蝴蝶流星”、“华月砖(转)花”、“九龙八仙”、“五色楼台人物山水”、“水鼠地鼠”……;“蟠桃寿星,初见是蟠桃,桃开变出寿星,寿星手中执桃,开有小寿星,则前寿星又不见。”还有“仙人招鹤”、“萧史乘风”、“地涌金莲”、“五老降天”等等。目前有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稿本及上海书店影印《丛书集成续编》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