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原产于黔东北乌江中下游的沿河、思南、务川等县,分布在贵州遵义、铜仁两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也有分布,目前总数已超过100万只。
显著特点:贵州白山羊是贵州省优良的地方肉用山羊良种。白色短毛,体型中等,大部分有角,角向同侧后上外扭曲生长;有须,腿较短,背宽平,体躯较长大丰满,后躯发育良好。头宽额平,颈部较圆,部分母羊颈下有一对肉垂,胸深,背宽平,体躯呈圆桶状,体长,四肢较矮。毛被以白色为主,其次为麻、黑、花色,毛被较短。少数羊鼻、脸、耳部皮肤上有灰褐色斑点。
品种概况:贵州白山羊是一个古老的山羊品种。在汉代以前,饲养山羊已成为当地的主要家畜,产区群众长期以来就有喜食羊肉的习惯,在当地生态经济环境影响下,经劳动群众长期选育形成了产肉性能好的优良地方山羊品种。
贵州白山羊头宽额平,公、母羊均有角,颈部较圆,部分母羊颈下有一对肉垂,胸深,背宽平,体躯呈圆桶状,体长,四肢较矮。毛被以白色为主,其次为麻、黑、花色,毛被较短。少数羊鼻、脸、耳部皮肤上有灰褐色斑点。
贵州白山羊周岁公羊体重平均为19.6公斤,周岁母羊为18.3公斤;成年公羊体重32.8公斤,成年模样为30.8公斤。贵州白山羊肉质细嫩,肌肉间有脂肪分布,膻味轻。一般在秋、冬两季屠宰。周岁羯羊平均活重24.11公斤,胴体重11.45公斤,内脏脂肪重1.40公斤,净肉重8.83公斤,屠宰率53.30%,胴体净肉率68.72%;成年羯羊的上述指标相应为47.53公斤,23.36公斤,4.27公斤,19.02公斤,57.92%和69.09%。
贵州白山羊性成熟早,公、母羔在5月龄即可发情配种,但一般在7~8月龄才配种。常年发情,一年产两胎,从1~7胎(4岁左右)产羔率逐渐上升,为124.27%~180%,品种平均产羔率273.6%,年繁殖存活率为243.19%。
成年骟羊38公斤,公羊32公斤,母羊30公斤。
成年公、母羊平均屠宰率为54%,净肉率为37%,2 年产羔3胎。年产羔率274%,年繁殖成活率243%,羊肉膻味轻,品质好。板皮属四川路佳品。
贵州白山羊历史悠久,主产于黔东北的铜仁地区、遵义市、黔东南州等40余县,总数达90余万只。
产于贵州。公母羊均有角,颌下有须,公羊颈部有卷毛,少数母羊颈下有一对肉垂。体躯呈圆桶状,四肢较矮,成年公羊为32.8千克。毛色以白为主,其次为麻、黑、花色,毛粗而短。具有产肉性能好,繁殖力强,板皮质量好等特性。贵州白山羊肉质细嫩,肌肉间有脂肪分布。板皮拉力强而柔软,纤维致密。 |
|
区划品种名称贵州白山羊
类别羊
典型图片
产地及环境贵州白山羊中心产区在黔东北乌江中下游的沿河、思南、务川等县。产区地势复杂,西高东低,海拔为500~1200米,坡度为30°左右,山间有零星盆地,邻近的川、湘两省属云贵高原东斜坡向四川盆地及湘西丘陵的过渡地带。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为15.5~21℃,年降水量为1030~1355毫米,80%的降水量集中在4~10月份,无霜期为250~290天。河流主要属乌江水系,河网密度大。土壤多为酸性黄壤土及红壤土。农作物一年二、三熟,主要有水稻、玉米、甘薯、小麦、油菜等。农业副产品丰富,为山羊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饲料条件。
地理分布贵州白山羊分布在贵州遵义、铜仁两地区的90余县,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也有分布。
品种特征贵州白山羊头宽额平。公、母羊均有角,角形有两种,一种是半圆角(镰刀角),向后上方伸展,另一种为扁平角,向后外伸展,有髯,公羊额上有卷毛。颈部较圆,部分母羊颈下有一对肉垂。胸深、背宽平,体躯呈圆桶状,体长。四肢较矮。毛被以白色为主,其次为麻、黑、花色,毛被粗短。少数羊鼻、脸、耳部皮肤上有灰褐色斑点。
品种性能贵州白山羊成年公羊平均体高、体长、胸围和体重分别为:52.94±6.47厘米,55.69±5.39厘米,74.00±11.46厘米,32.8±5.3公斤,成年母羊分别为:52.52±3.92厘米,59.09±4.22厘米,73.39±6.25厘米,30.8±6.3公斤。贵州白山羊的皮板厚薄均匀,柔韧,纤维致密,毛孔细小,拉力强,张幅面积在3000~6000平方厘米之间,干皮重为500~700克。贵州白山羊具有产肉性能好、繁殖力高、皮板质量优良等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