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dhist glossary : diet > ken
Contents
No. 1
  jiàn dì
  对事物的深刻,全面地认识,高出人们一般的理解。它建立在丰富的经历和体会的基础上,并由简约的形式表达出来。
  佛学常见词汇
  【见地】 三乘共十地的第四位,相当于声闻乘的预流果。
佛教百科
  【见地】  谓三乘之人,同见第一义、无生、四谛之理,故名见地。(第一义者,即真俗不二也。无生者,谓了一切法皆无生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佛教百科
  【见地】  俗称“见解”或“见识”。如说某人对某物的见解好、理解深刻,就说“见地甚高”、“别有见地”等等。如郑振铎《漩涡》:“他一点儿见地也没有,只是照书直讲。”《续传灯录》卷三十五:“工夫稳实,见地明白。”宋·张镃《南湖集》卷一有诗云:“寥寥千百年,所得仅三四。此言或是痴,的确有见地。”“见地”一词,较早见于《大智度论》卷七八。其中说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有共同的“十地”,(十个修行证悟的阶次),其中第四地就是见地。天台宗的四教(藏、通、别、圆),将三乘共有的十地判为通教。《大智度论》中的见地,即修行者于此位中,以出世间智(无漏智)能断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见惑,得见真、俗二谛之理,故名见地。所谓见惑,就是不正确的推测和计度而产生的迷情(如“我见”等),断除此迷情,即能证得预流(预入于圣人之流)的果位。(无名氏)
佛教百科
  【见地】 (术语)三乘共十地之第四位,当于声闻乘之预流果。见四谛之理,断三界之见惑,初得圣果者,即第十六心之道类智也。见大乘义章十四,四教仪集注下。
English Expression
  1. n.:  ken,  sense,  standpoint,  insight,  perception,  viewpoint,  judgment
Containing Phrases
infrequentlysingular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