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gonauta > Argonauta argo (Linnaeus, 1758)
Contents
No. 1
  船蛸
  拉丁文名称:argonauta argo
  这是一种雌雄异形的软体动物。口的周围有八只腕,二行吸盘。雌性体大,第一对腕极膨大,具有很宽的腺质膜,用以分泌和抱持贝壳;雄性体小没有外壳。
  中国南海和台湾附近海域常见的有两种,分别为扁船蛸(argonauta argo)和阔船蛸(argonauta hians)。
  雌性成年扁船蛸的壳径可达二十公分,贝壳薄而对称,单室无隔壁,表面有凸起,在一平面上做背腹旋转卷成螺旋形。上有细致的多条放射肋和疣,成体的贝壳,每边壳顶有疣突五十个以上,疣突尖而小,壳的两侧很扁。但却非常薄、轻,颜色浅米白且半透明,所以也叫做纸鹦鹉螺。雄性个体无壳,同时身体非常小,只有雌性的十五至二十分之一而已。
  母扁船蛸用她的第二腕(从章鱼右眼往下算,最接近的一只手臂称为第一腕,顺时钟排列下去分别是第二、三、四……腕。)分泌一种类似塑胶的物质来制造壳,因此日本人称之为贝壳章鱼;前文不是提到它有两只特化成扇状的腕吗?那就是由壳内翻出来「抱住」壳的手臂。
  这种章鱼的变色力超强,从红、黄、绿、紫、蓝、褐,到黑、白、灰、银色都能快速显现,而且连体表斑纹也会随环境改变,堪称海中变色龙。它可在海底爬行,但更常被发现漂游於表层水域;台湾近海数量并不算少,只是一般人不大有机会看到活体,顶多仅会在海岸边发现被浪冲上来的空壳子,而这些壳又因为太薄、太脆,所以多半都是碎片,(让人看不出它的全貌,以致大家就少见多怪了。
  阔船蛸的生态跟前者大致雷同,日本名为章鱼船或船章鱼,不同的是其体型较小,最大也不过六、七公分而已,雄性也是比雌性小很多,所以几乎很难用肉眼发现它的存在。
  另外本种的壳颜色较深,表面放射肋较少而高,左右翼更明显向外张开,所以被称为阔船蛸
  船蛸是暖水性种类,在热带或亚热带海洋中均有分布,我国的南海也曾发现它们的足迹。这种软体动物营底栖生活,雄性通常栖息在大洋或深海海底,主要用腕匍匐而行,也能借漏斗喷水方式在水中游泳。雌性以喷水方式游泳时,壳顶向下,腕部伸出,顶端呈翼状的背腕颇象一张船帆,而其扁壳则很象一叶微形的小舟,雌性船蛸卧于其中,则可以说是乘舟在海上航行,遇到外敌则埋入壳中沉入海底。而这壳的主要功用却不是给自己住的,那是它生育后代用的卵匣!雌性船蛸爬行时,壳顶向上和游泳时的姿势相反,象蜗牛一样负壳爬行。而这种所谓的贝壳在它生育完幼蛸后,即被抛弃,成为浮在水面上的又薄又脆的壳片。所以它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贝类动物。
  船蛸也是一种夜间最活跃的小动物。此外,雌性船蛸的贝壳化石在第三纪的地层中出现,对了解和研究地质状态有一定帮助。
  (图片:东篱小菊制作)
English Expression
  1. lat.:  Argonauta argo (Linnaeus, 1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