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名称: 脐孔白玉螺
贝类动物、腹足纲、玉螺科
产地: 东北海域、台湾海峡、垦丁
栖地: 泥底、沙底
尺寸: 4 cm
深度: 浅
说明: 1999年大里虾厂採集 |
|
【物种名称】脐孔白玉螺
【拉丁学名】Polinices flemingianus
【命名者】 Recluz, 1844
【科属分类】贝类动物,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异足目、玉螺科 |
|
贝壳近球形,螺层约6层。螺旋部高起,约占壳高的1/3,体螺层较膨大,光滑无肋,生长纹细密。壳黄白色,布满紫褐色斑点。基部白色,壳顶紫色。壳口卵圆形,内青白色。外唇弧形,内唇中部形成一个结节。脐不十分宽大,下半部几被结节覆盖。厣角质。壳高约3.7公分,贝壳类似前种,但有脐孔和脐盘,贝壳白色但有时带黄褐色 |
|
世界分布 产於台湾海峡的浅海沙底
台湾分布 台北县贡寮乡蚊子坑,台湾海峡,台湾北部海域,花莲海岸,屏东县东港,澎湖 |
|
栖所环境 浅海沙底,泥底。 |
|
- n.: Polinices flemingianus
- lat.: Polinices flemingianus (Recluz, 18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