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hes > 肴肉
Contents
No. 1
  Net meat preserved by the salt and sodium nitrate, then in salt water cooked, remove the compre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meat products made. Aromatic taste. Zhenjiang, Jiangsu produced by the most famous.
Translated by Google
主料:
  蹄膀(1只,4000克)、硝(6.5克)、粗盐(65克)
特色:
  色透明,味香嫩不腻,作小吃、冷盘、大菜无不适宜。
方法:
  一、把蹄膀拆骨修齐洗净,用细木签在蹄膀的肉面上均匀地打上一些小孔。
  二、用硝6.5克、盐65克拌和,擦在肉上,再抓住肉来回揉透,使硝、 盐通过小孔渗透到肉的内部。做十斤肴肉,最多只能用硝6.5克,如肉增加, 硝则要随之增加。揉好后放着腌冬天约须腌三天,春秋天约须腌两天,夏天约须腌一天,腌过后,再把肉放放冷水内泡两小时,取出用刀把肉上的硝末、杂质轻轻刮净,至皮肉呈现白色停止。
  三、刮净后,将肉放入锅内,倒上做肴肉老卤(注)起火煮,煮前须用木板加石块将肉压紧,同时把锅盖扣紧,使肉煮成后不发松,煮的时间须根
  据肉的老嫩决定,一般冬天要煮到九成熟,约需四小时;春秋要煮到八成熟,约需三小时,夏天要煮到七成熟,约需两小时半。
  四、煮好后,把肉取出,将沾在肉上的油用卤冲净,称在瓷盆内放好,再把锅内的卤撇清,倒在肴肉上,用木板加石块把肉压紧,等到冷透后解片。
传说肴肉的来由:
  水晶肴蹄又名镇江肴肉,相传300多年前,镇江酒海街有家小酒店的店主在大热天买回四只猪蹄,欲用盐腌制,结果却误用其岳父用以制鞭炮的硝。谁知肉质未变,反腌得更硬结味香,肉红蹄白。用清水泡后,焯水过清,再入锅后加葱姜、花椒、茴香、桂皮,加水焖煮。本想高温去毒,不料香气扑鼻。香气吸引了神仙张果老,变成白发老翁来购,四只肴蹄吃了三只半,店主食了剩下的半只,只觉得味极鲜美,此后便用这种方法来制作肴肉
传说肴肉的来由:
  “风光无限数金焦,更爱京口肉食饶,不腻微酥香味溢,嫣红嫩冻水晶肴”。这是300多年前,镇江诗人赞美家乡肴肉的美丽诗篇。
  肴肉,是镇江的美食,是猪蹄肉的代称。因其肉色红白分明,卤冻透明,质地较嫩,状如水晶,故又有“水晶肴蹄”之美誉。肴肉是以猪前蹄胖为原料的,去爪剔骨,浸入精盐和千分之三的硝石水中腌制三至四天,待肉质出现红色时出缸。以清水浸泡,除去其涩味和硝石成分,取出刮去污物,再用温水洗干净。然后,用葱段、姜片、料酒、花椒、八角等调料加水煮开,再用微火炙炖三小时,直至酥烂后捞出,趁热用老汤不断洗肉,并将肥浊物滤净,移入冰箱冷冻,食用时切片装碟。具有香、酥、鲜、嫩四大特点。其瘦肉香酥,肥肉不腻,食之佐以姜丝和镇江香醋,更是别有风味。因而早已成为驰名中外的美食佳肴。
  传说在明朝末年,镇江酒海街上有一爿“京口酒家”。丈夫既是厨师又是跑堂,妻子既是老板,又是帐房先生。一日夏天,丈夫上街,见猪蹄便宜,就买了四只猪前蹄回来,准备过几天才食用。因天气热,容易变质,就将猪蹄胖用盐腌起来。但他误把妻子为他岳父买的做鞭炮用的硝当盐腌蹄胖,第二天才发现,连忙揭开腌缸一看,不但肉质末变,反而腌得肉质硬结而有味道,色泽红润,蹄皮的颜色更白了。但又怕有毒,丢掉也舍不得。于是夫妻俩商量,把它用水泡洗几次,再用小火多煮一会,准备留给自己吃。那知配上一些五香调料焖煮一小时后,锅内却冒出一股异常的香味,连镇江的酒海街上都能闻得到,故使得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应王母娘娘的邀请,倒骑毛驴去瑶池赶蟠桃会,途经镇江,闻到“硝肉”的香味,连忙下驴,变成一老翁,来到凡间,在“京口酒店”吃硝肉。他手拿蹄胖,沾着姜丝和香醋,边吃边赞不绝口。吃饱后走出店门,哈哈大笑,便倒骑毛驴,扬长去也。竟忘了赶蟠桃会,可见其味之美。
  “张果老吃硝肉”的消息很快传开。自此硝肉在镇江的名声大著。百姓也纷纷慕名前来品尝,“京口酒店”的生意格外兴隆。于是,硝肉也就很快远近闻名。后来,因嫌“硝肉”之名不雅,方改为“肴肉”。成为镇江有名的美食,沿传至今。 (周龙兴)